一九八四年。那一年,我十三歲。
在暑假即將結束的兩天前。
我們的人生從此完全變了調。
二〇一五年,連續殺人魔「布袋狼」在美國遭到逮捕。「我」注視著底特律荒廢的街道,回想起在台灣度過的少年時代。三十年前,我就認識了「布袋狼」。
一九八四年夏天。小雲剛失去哥哥,和牛肉麵店的阿剛和他的弟弟達達,還有整天打架,卻很有正義感的阿杰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四名少年決定執行一項計畫……
布袋狼到底是誰?
##2019.65
评分##没怎么写明白到底布袋狼为什么要杀死七个男孩,而且有种偏要和少年时代的回忆扯一起的感觉,挺牵强附会的。其实就是一个暗戳戳搞基的青春故事吧。
评分##看这本书时,刚好看完童年成长小说《奇风岁月》,然后又让我想起了之前看的《永远是孩子》和中山七里的御子柴礼司系列。青春让人留下很多伤痕,有些伤痕会随着岁月淡忘,有些则伴随一生,甚至到了成年依然会感受到痛楚。那段青葱岁月真的很“台湾”,像以前看的《艋舺》《吐司男之吻》《斗鱼》那样,很疯狂,但又很真实,即使是在哥哥离开后那么痛苦的岁月里,却开心得很真实……没有到很好很沉重,但是看到一半刚好到了上班时候,在上班的过程中依然会萦绕心头,而且还会余音绕梁一些时间。4星。
评分堪称日文版《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文字精准、细腻,剧情紧凑、紧张,甚至太过沉重,让人时不时感到窒息(稍微有点烂尾)。《我杀的人与杀我的人》通过变态连环杀人犯的引子和4个孩子的童年回忆,把1984年盛夏到2015年三十年间的台湾扒了一层皮,本省人和外省人的对抗更像是人性的对决,每一个生长在这片土地的孩子都像身处幽暗的迷宫,跌跌撞撞地寻找成长的出口。与其说这是一部获奖无数的推理小说,我更愿意称其为“残酷青春物语”。成长、杀戮、同性、友谊、亲情、背叛、暴力、疼痛、叛逆、抑郁症、死亡、正义感、救赎,是这本书的关键词。很久没读过如此充盈的故事了,合上最后一页,胸口像是被堵住的火山口,一些东西在内里消融,一些则无法宣泄,任凭空隙里散开的愤懑、压抑如火山灰般一点点堆积。东山彰良,不愧是得了芥川奖的台湾人。
评分##「我和你都不相信有什麼天堂,既然這樣,要從哪裡奪回被搶走的東西?」
评分##上海往返合肥的高铁上读完了这部小说。与其说是部推理小说,不如说是部青春题材的小说。台北去过好几次,作者提及的地方很多我也有去过,画面感挺强的。居然还扯上天津爆炸也是有点醉了。。。台湾人写青春还是挺有一套的,只是大都比较雷同,看的多了,也就这样了。
评分##三星半,残酷的青春物语。尽管小说里作者通过文字将情感渲染得很到位,但一看就知道这是精心打磨过的,就像道尾秀介的《月与蟹》,标准的为获奖而讲述。作者在台湾的生活经历让这本暗色系的《城南旧事》更加真实。阅读的时候联想到了很多杨德昌的电影。
评分##推理版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评分##上海往返合肥的高铁上读完了这部小说。与其说是部推理小说,不如说是部青春题材的小说。台北去过好几次,作者提及的地方很多我也有去过,画面感挺强的。居然还扯上天津爆炸也是有点醉了。。。台湾人写青春还是挺有一套的,只是大都比较雷同,看的多了,也就这样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