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原名《论音乐的美》,是西方音乐美学领域的巨著。作为音乐自律论流派的代表人物,汉斯立克在书中认为“音乐之美并不依靠,也不需要从外部引入的任何主题”,而“音乐美学主要和根本的任务就是将被情感侵占的统治权,重新归还到美的合法主权之下”,即音乐的美来自于音乐本身,音乐的精髓在于乐音及其运动,而音乐美的本质与其表达的情感及内容无关。
编辑推荐:
1.艺术经典书系。
2.著名奥地利美学家、乐评家汉斯立克代表作,将音乐自律论推向新的高度,形成了音乐美学领域自律论与他律论两大流派并存的思想局面,激励了音乐美学的发展。
##过眼没过脑
评分##75左右,可以跟克莱夫贝尔论《艺术》媲美,那章音乐的美与自然的美对我挺有启发,对我思考john cage现象有帮助
评分##太后悔以前没好好学习音乐了,当然那时候也没机会去学。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上:不能以感情评论音乐的好坏。当然由于成书早,这本书还是有一定历史局限性的,在古典领域,这本书的理论可以适用(当然我也不完全赞同作者的全部理论适用),但是在这本书之后的摇滚乐、流行乐等音乐难道还能靠这套理论就能欣赏了吗?如果照书中所说,纯音乐才是主要,歌词只是辅助,唱的东西不影响纯音乐。那么鲍勃•迪伦依照这条理论早要被淘汰了,前段时间争论的喊麦(暂时当做是音乐)如果用了古典歌曲然后喊得再牛头不对马嘴也算得上是佳作了
评分##原名《The Beautiful in Music》的音乐美学著作,不要被奇怪的译名误导。书中观点基本都有过类似思考,所以主观上谈不上有太多收获。另,作者真十分啰嗦,观点用三分之一的篇幅足以阐述清楚。 阅读本书如有基本的乐理知识和音乐聆听经验作为前置,可理解得更加深入一些。
评分##确实不容易读进去,而且这标题太骗人了,还是原译名合适(《论音乐的美》)。 部分同意它的观点,比如"音乐的美在于激发人的想象力,不在情感",考虑美的时候要分主观客观。大部分观点看起来很颠覆认知,但是它解释起来很像只需要辨明概念,主题、思想、内容等等如果在音乐范畴内理解就对了。
评分##没读完。他的观点和倾向性非常明确,读第一章就能明白;而论证又很糟糕,我根本撑不到最后一章。阅读时需要时刻保持警惕仔细思考。给三星的原因是:尽管如此,他的观点仍然很有启发。
评分##过眼没过脑
评分##举例详实,观点多有直接反对前人的部分,读起来略有吃力。通过纯器乐的讨论探索音乐的本在美学本质,从而表述了音乐与情感,音乐本质,形式与内容等观点,观点于我大多有革新作用。但是作为当代流行音乐的听众,始终无法摆脱文本对音乐的作用,也始终无法摆脱创作者所处环境,历史对其内容表达的“艺术史”影响。在此,至少我们能达到共识,音乐的本质并不是表达情感。由此,我们轻而易举地反对能感动人的就是好歌这类说法。当然,书中的论述多有重复,琐碎的成分,令人多少不适。最后,《乐评人的自我修养》这种翻译名可以列在最差翻译名前三了。《论音乐的美》自然且符合主题。
评分##原本这部书名叫《论音乐的美》……话题都非常抽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