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罗萨脱轨.第二卷

巴巴罗萨脱轨.第二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戴维·M.格兰茨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第一章 前情回顾 背景
1941年6月22日—8月6日,中央集团军群的“成就”
截至1941年8月6日,中央集团军群的问题
1941年6月22日—8月6日,苏联面临的问题
1941年8月6日—24日,中央集团军群的“成就”
1941年8月6日—24日,德国人面临的问题
1941年8月下旬,交战双方的策略

第二章 北翼,施图梅集群攻往托罗佩茨,1941年8月22日—28日
背景
8月22日—24日,第22集团军遭包围,苏军指挥的混乱
8月26日—28日,德军朝托罗佩茨的追击

第三章 德方战略规划和争夺杰斯纳河沿岸位置,1941年8月22日—24日
德国人的战略规划:向基辅倾斜,8月22日—25日
战役间歇:8月22日—24日,争夺杰斯纳河沿岸位置
8月22日—24日,德国人准备基辅攻势

第四章 第2装甲集群渡过杰斯纳河,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进攻计划,施图梅集群攻往安德烈亚波尔和西德维纳,1941年8月25日—9月9日
8月25日—28日,古德里安渡过杰斯纳河
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进攻计划
北翼:8月29日—9月9日,施图梅集群攻往安德烈亚波尔和西德维纳

第五章 苏军的第三场反攻:西方面军的杜霍夫希纳进攻战役,初期行动和第一阶段,1941年8月25日—31日
初期行动,8月25日—27日
第一阶段,8月28日—31日

第六章 苏军的第三场反攻:西方面军的杜霍夫希纳进攻战役,第二阶段,1941年9月1日—10日
西方面军的总攻,9月1日—3日
西方面军的总攻,9月4日—5日
西方面军转入防御,9月10日

第七章 苏军的第三场反攻:预备队方面军的叶利尼亚进攻战役,1941年8月30日—9月10日
策划和初步行动,8月24日—29日
第24集团军的突击,8月30日—9月3日
9月4日—5日,德军撤离
后记

第八章 苏军的第三场反攻:布良斯克方面军的罗斯拉夫利—新济布科夫进攻战役,第一阶段,1941年8月29日—9月1日
8月29日的态势
策划和行动,8月29日—31日
8月31日—9月1日,布良斯克方面军的进攻策划和行动

第九章 苏军的第三场反攻:布良斯克方面军的罗斯拉夫利—新济布科夫进攻战役,第二阶段,1941年9月2日—14日
9月2日—6日的全面反攻
后记:通往基辅之路,9月7日—14日
总结

第十章 总结
“巴巴罗萨行动”的任务
德国的战略和行动
战后的批评
评判
苏军的战略和行动
红军的问题
损失对比
士兵和他们的指挥官
观点概要
关于斯摩棱斯克交战的新观点

附录一 交战双方将领照片
附录二 1941年8月1日—9月1日,交战双方的作战序列
附录三 1941年7月10日—9月10日,苏军在斯摩棱斯克交战中的数字编成
附录四 斯摩棱斯克交战开始时,苏军军队集群当面之敌集团的数字编成
附录五 1941年7月10日—9月10日,红军在斯摩棱斯克交战期间的人员损失
附录六 1941年7月10日—9月10日,中央集团军群在斯摩棱斯克交战期间的损失(苏方视角)
附录七 年7月10日—9月10日,中央集团军群在斯摩棱斯克交战期间武器和装备的损失(苏方视角)
附录八 1941年7月10日—9月10日,平斯克区舰队在斯摩棱斯克交战中的编成
附录九 红军1941年9月30日的实力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本书是戴维戴维•M. 格兰茨关于斯摩棱斯克交战的鸿篇巨著的二卷,主要讲述1941年8月25日—9月10日发生在斯摩棱斯克地域的战斗,让一场重要的“被遗忘之战” ——苏军在当年9月初发动的第三场反攻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具体来说包括西方面军的杜霍夫希纳进攻战役、预备队方面军的叶利尼亚进攻战役,以及布良斯克方面军的罗斯拉夫利—新济布科夫进攻战役。作者指出,这一系列消耗战规模巨大,给德军造成的损失也远比过去人们认为的要大,导致了*央集团军群1941年12月在莫斯科门前遭遇挫败。

用户评价

评分

##看到最后发现其实应该先看全书结论那五六十页再返回去看前面对应章节交战过程的……

评分

##被西方主流历史观影响了十几年,一直认为是德军战略失误和希特勒干预导致对苏战争的失败,但经过阅读格兰茨的著作后才明白其实并非如此,俄罗斯为什么能从一个本身落后又被蹂躏至半残的大国战后一跃成为能和西方抗衡几十年的强国答案貌似就在这段历史里面。

评分

##德军战斗力还是惊人的强大,朱可夫发动的攻势中苏军损失是德军的三倍,叶寥缅科的布良斯克方面军则付出了五倍的代价后无力组织古德里安南下,最终基辅合围六十万苏军覆灭。苏军在斯摩棱斯克交战两个月的战斗中损失了76万人,德军损失只有11万,苏军拥有大批新入伍毫无经验的新兵和指挥水平低劣的军官是重要原因。斯摩棱斯克交战,苏军损失惨重,加上基辅覆灭的西南方面军和布良斯克-维亚济马的惨重损失,守卫通往莫斯科方向的苏军实力大减,这证明希特勒的南下决定的正确,台风行动在10-11月面对的苏军相比九月份力量削弱极其明显,而同样,在两个月激战中损失不小的德军也没有能力在12月摧毁莫斯科的防卫力量了。苏联巨量的人口和动员能力和漫长战线德军的损耗,消弭了德军强劲的战斗力,也为东线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评分

##1941年的斯摩棱斯克战役虽然冷门,但也算得上是苏德战争中非常重要且激烈的一场战役了。此战不仅让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行动”偏离了原定方向,也为1941年12月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在莫斯科门前的失败埋下了伏笔。戴维·格兰茨不是故事的讲述者,他只是冷静地将他收集到的数量庞大的史料交到想要了解这段历史的读者手里。通过这样一本书,你可以真切地触摸到1941年斯摩棱斯克战役这段历史,了解到它对“巴巴罗萨计划”产生的实质影响,从而做出自己的客观判断。这就是“戴维·格兰茨”这个名字的魔力,和他被人们记住的原因。

评分

##让那些烦人的细节淹没我吧!我不怕烦

评分

##看到最后发现其实应该先看全书结论那五六十页再返回去看前面对应章节交战过程的……

评分

##1941年的斯摩棱斯克战役虽然冷门,但也算得上是苏德战争中非常重要且激烈的一场战役了。此战不仅让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行动”偏离了原定方向,也为1941年12月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在莫斯科门前的失败埋下了伏笔。戴维·格兰茨不是故事的讲述者,他只是冷静地将他收集到的数量庞大的史料交到想要了解这段历史的读者手里。通过这样一本书,你可以真切地触摸到1941年斯摩棱斯克战役这段历史,了解到它对“巴巴罗萨计划”产生的实质影响,从而做出自己的客观判断。这就是“戴维·格兰茨”这个名字的魔力,和他被人们记住的原因。

评分

##1941年的斯摩棱斯克战役虽然冷门,但也算得上是苏德战争中非常重要且激烈的一场战役了。此战不仅让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行动”偏离了原定方向,也为1941年12月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在莫斯科门前的失败埋下了伏笔。戴维·格兰茨不是故事的讲述者,他只是冷静地将他收集到的数量庞大的史料交到想要了解这段历史的读者手里。通过这样一本书,你可以真切地触摸到1941年斯摩棱斯克战役这段历史,了解到它对“巴巴罗萨计划”产生的实质影响,从而做出自己的客观判断。这就是“戴维·格兰茨”这个名字的魔力,和他被人们记住的原因。

评分

##让那些烦人的细节淹没我吧!我不怕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