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红尘外

她在红尘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许晓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因为一次冥想,我出发寻找女修行者 …001
再见,比尔·波特;再见,《转山》;再见,《雪洞》 …015
东南沿海 /“你别走,你的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 …023
初进普寿寺 / 从此以后我不会再说自己“近乎佛教徒”了 …047
三台道院 / 无苦不成道 …069
乾元观 / 责任所在 …086
普寿寺、武汉、芦花庵 / 这不是一趟学习无情的旅行 …103
武当山 /“修行嘛就是各管各,自己管自己,别人是管不了的” …125
海心山 / 白度母的璎珞 …140
崆峒山 /“你要记住,你是道家的孩子” …157
永兴寺 / 蒙山甘露 …172
色达 /“你们所谓的孤独,在我这儿好极了” …188
滇西北 / 等待李兵 …202
拉萨 / 秘洞魂湖 …216
绒布寺 / 石坡居民 …236
香格里拉、虎跳峡 / 高山峡谷 …244
回家 …253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她在红尘外》是国内首部探访女性修行者生活的非虚构作品。文笔流畅、扎实,题材罕见,在当下具有独特的意义。资深媒体人的一次长途旅行,她独自一人,历时四个月,跨越十个省份,行走了三万公里,从福建东南沿海出发,经过了浙江、江苏、山西、湖北、河南、青海、甘肃、四川、云南,一直走到了西藏珠峰大本营的绒布寺。它既是一本游记,也是一部心灵成长史。她将用独属于女性的感性,记录了对修行人的观察和寻访,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俗世里的人,是如何通过这次游历,找到人活在世间摆放自己的方法。

用户评价

评分

##原以为会是社会学性质的非虚构作品,结果发现还是内容简介说得对:“它既是一本游记,也是一部心灵成长史。”作者真正描写的对象其实不是女性灵修者,而是她自己,或者说,她自己就是潜在的女性灵修者,是为自己写下这本书的。西方是批臭了主客体二分的写作策略,但中国这里倒是天生后现代的人我不分。不过作者倒也非常坦率,对途中种种事直陈无遗,常常令人忍俊不禁,如果说马凌诺夫斯基生前都藏着日记不肯发表,这里则好像根本没觉得有藏起来的必要。

评分

这类书珠玉在前,难免期待过高,其实只是走马观花逛了几所寺庙的游记。打着探访女修行者之名,赢取旅行的方便,这不仅背离了此书的初衷,更是一个道德问题。字里行间都是放大了的“我”,而这个“我”又实在不值得标榜:作为旅行者,规划的一塌糊涂还硬贴上“说走就走”的标签;作为宗教类记者,对佛道知之甚少,提问全无重点,只把这些当做一种“奇观”,而未尝试去理解他们选择的道路和逻辑;作为探访者,处处搭关系,不讲礼貌,毫无诚意还理所当然;作为写作者,文字矫揉造作,三流文青文章水平。从作者托关系登上海心山后不先拜访觉姆,而是环岛一圈这一行为,上述的情况就可见一斑。本就没人对作者感兴趣,基于作者的行动得出的个人经验和结论又都肤浅之至,实在是令人讨厌,浪费大家时间。

评分

##这书还是挺好的,浅可能是是浅了点,可是作为一个基础的介绍已经够了,毕竟作者本身没有相关方面都知识。况且法不轻得,一些深入的具体的自然没办法这样说,也不可能这样说出来。大道总是至简的,越是深刻的道理就听上去就是简单又普通的,听上去普通的,写出来人家就容易不买账。如果想要深入了解,必从经文入手,经文都懒得看,只想看看几篇游记就领悟,这怎么可能呢。作者还是干了一件大好事的。

评分

##只有书名好。

评分

##书名一流,作者的文采也算出众,一些描写带着媒体人特有的镜头感,又寓意深远。令人失望的地方是致命的,无论是佛还是道,作者在旅行前都没有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在探访寺院宫观时更多的着墨于自身体会,与寻访对象的沟通几乎都是失败的!对女性修行者所面临的特殊挑战,只是从“男女平等”、来例假等方面做了一些浅薄的分析,算是交差。通篇看完,文笔可以说流畅自然,作者也毫不掩饰自己的“无知”,算是一本不错的游记,但真的配不上书名。

评分

##真挺浪费旅费的

评分

##贵在真诚,希望能更有深度和洞见;期待作者有一些“修行”的体悟后再出发。

评分

##贵在如实。很朴素的一本,作者只是一个问讯之人,正如她坦言“我是去游历,去拜访”,和张彦的对谈中她也正面、直接地为本书定了位“就是普通的游记…也许一些有意思”。“我只能写我能够写出来的东西。”作者身为写作者的自知和负责也的确能如实读到。ps:1被喝高了的升哥带着醉鬼的清醒和犀利连连逼问的那句“你有什么作品?”击中!能问醒人的他!2总觉得作者进到藏区后才变得“有情”,这本书也才真的好看:不止于走马观花作业式地寻访问道,而是经震动一问后有了提契初心的灵魂力量,有了入溶洞一遭身体的考验和最本能的回应,有了自心主动却也非常自然的体悟。给我的启示是,可能旅途还不够长,心境不到抑或才刚生发;可能即便是这样有目标的不断靠近“修行”的游走,所需时间也比我们原本以为的要更久…人求所得,最终还得是时光结果心开花。

评分

##选题比内容好。虽然作者诚恳地表达了以物质条件舒适安全作为冒险前提的个人态度,无可厚非。只是一个这样的“我”,与红尘外的“她们”之间,很难不自说自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