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秉琦作為中國考古學泰鬥之一,其主要學術貢獻集中在三本書之中。除瞭《蘇秉琦考古學論述選集》和《華人•中國人•龍的傳人》之外,《中國文明起源新探》是他生前最後一部專著,是他在探索中華文化、中華文明和中華傳統起源過程中的迴顧和心得,也是集一生學術研究之大成的書,還是一本寫給對考古學感興趣的知識大眾的通俗讀物。書中包含瞭蘇秉琦先生一生的主要學術成就,如中國六大文化區係類型理論,“古文化古城古國”“中國古代國傢起源三部麯”和“發展模式三類型”等具有影響力的學術理論;以及90年代初提齣世界性的中國考古學。對於今天的考古學研究仍然具有指導性意義。
##20200726 看過瞭,不錯。 蘇先生關於考古學的思想和理念的綜述在這本書裏比較清晰的梳理齣來瞭。 1.打破中原中心論和中華大一統的觀點,以考古事實來看曆史的演進,有一定的道理。 曆史本來就應當是各種不同源的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彼此爭鬥、影響、同化、融閤,最後因為當時的特定環境而“優勝劣汰”所産生的結果呈現。 中心是逐步形成的,而不應當是天命的。 2.考古學的六個區域,有點意思,燕山區域好像挺有意思的,慢慢的找機會看看。 3.古文化古城古國,古國方國帝國,有點意思,但好像是蘇先生自己的理論體係,從書中的材料看,可以自洽,但似乎又不是完全論證,好像還要更多的支撐。 4.考古學,有意思。當時還認識一個考古係的人,也不知道怎樣瞭。
評分##對文明起源有新的認識
評分##感覺挺基礎的
評分##蘇秉琦老先生不愧為我國考古學事業走嚮現代化精細化的奠基人物。 作為三晉男兒 深深的被他那首小詩所吸引 華山玫瑰燕山龍 大青山下斝與甕 汾河灣旁磐和鼓 夏商周及晉文公 ――蘇秉琦
評分##很久沒有這種讀書體驗。身影厚重,大樹綠蔭,有良心的知識分子,敘述平靜而自然。雖然二十年過去,許多知識都更新換代,其中觀點“或有時而可商”,但裏麵蘊藏著那種對過去的執著、樂觀與坦然,其實真的是有點打動到我的。學瞭一年考古竟然到現在纔看這本書,不應該啊。如果早看一段時間,可能會更喜歡考古一點。另外讀完翻瞭幾篇論文,《“華山玫瑰燕山龍”與“良渚琮璧海岱城”——蘇秉琦區係類型理論的新思考》很值得補充閱讀。
評分##本書是蘇秉琦先生晚年對其畢生考古研究成果的係統總結,書中包含瞭蘇秉琦一生的主要學術成就。本書主體內容分為七章,配有170餘張清晰插圖。附錄有《中國考古學文化區係年錶》和《蘇秉琦論著目錄》,另附有蘇秉琦先生的兩位學生為本書所作的三篇文章。
評分200228在得到聽這本書。一本考古學著作,對於中華文明起源問題,推翻瞭不同於傳統的“中原中心論”,提齣瞭“滿天星鬥論”。這本書也是考古學泰鬥蘇秉琦的絕筆之作。200228年輕的學者繼續在蘇秉琦的基礎上延伸拓展,提齣瞭滿天星鬥→月明星稀→皓月當空。
評分200228在得到聽這本書。一本考古學著作,對於中華文明起源問題,推翻瞭不同於傳統的“中原中心論”,提齣瞭“滿天星鬥論”。這本書也是考古學泰鬥蘇秉琦的絕筆之作。200228年輕的學者繼續在蘇秉琦的基礎上延伸拓展,提齣瞭滿天星鬥→月明星稀→皓月當空。
評分##本書是蘇秉琦先生晚年對其畢生考古研究成果的係統總結,書中包含瞭蘇秉琦一生的主要學術成就。本書主體內容分為七章,配有170餘張清晰插圖。附錄有《中國考古學文化區係年錶》和《蘇秉琦論著目錄》,另附有蘇秉琦先生的兩位學生為本書所作的三篇文章。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