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宁宗朝前期的十四年处于韩侂胄专权时期,在此期间,韩侂胄经历了一个由以外戚、近习身份专权到以平章军国事即宰相身份专权的转变。本书的主旨即在于探讨这一转变的过程及其意义,并在这一脉络下对绍熙内禅、庆元党禁、开禧北伐等一系列在南宋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政治事件重新加以审视。
##在皇宋政治史研究领域这就算标杆了,毕竟南宋自高孝两朝后史料不足且受改写严重,特别是涉及到韩侂胄这类,要么摆脱不了忠奸那套书写样相,要么沦为翻案之作,本书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跳出了和战冲突的旧思维,从内部权力结构的矛盾发展过程来考察宁宗朝前期的政治史,并对前人诸多学说加以批判。看评论有人比之田仇,未免过誉,我倒是没看到太多灵光的地方,但作者确是比较实在,如关于党禁韩侂胄对于反对派的处置,作者对于史书记载的五十九人进行了逐一考察得出了党禁并不严厉,且与元佑党争有密切关系这样令人信服的结论,关于伪学逆党籍的分析颇见功力,对于调停势力的关注其实也是作者突破主战主和二元对立的结果,北伐的成因实际上是韩侂胄权力不稳定的结果,就北伐与议和过程而言韩非主战派而是一个投机者,其被杀的实质是与杨皇后的政争的结果。
评分##“他要废我与儿子”,真的,杨皇后的事迹很适合拍个大女主宫斗戏
评分##读过博论版,这次再读,个人认为写的很好。可以和寺地遵、余英时的研究共同构成南宋中前期政治史。具体内容见书评。读完最大体会是韩侂胄其实也没有那么能专权。P.S 编辑失职,错衍漏甚多。
评分##很扎实的历史考证和史源辨析,具体说来,可以分为绍熙内禅动因考、庆元党禁成说考和开禧北伐内政考,运用政治过程论的方法,对宋宁宗前期的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提出了更为系统更加圆融的阐释,十分精彩。另外,书中展示的韩侂胄一直在忙于巩固自己唯我独尊的权势,以克服被分权的危机感,却毫无任何政治抱负和作为,不像赵汝愚等士大夫。仔细想想,古今大多数当权者应该跟韩差不太多吧
评分##今年南宋政治史研究不可多得的佳作,值得一读。作者从文献考辨及其深入解读入手,着力探讨宁宗朝前期的政治史问题。作者新见迭出,对绍熙内禅、韩侂胄及史弥远专权的性质、孝宁时期皇权相权的波动、庆元党禁、嘉定和战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研究的新见解。另外,作者对于普通官员群体研究的重视,使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政治精英斗争两极化的研究范式的窠臼,更接近历史的真实一面。不足之处如下,其一,作者对宁宗即位之初赵汝愚一派人的内部构成论述不足,这关系到之后反韩侂胄士人对韩本人的态度转变、以及对韩当政下的政策变化的应对。其二,作者认为庆元党禁经历了值党—伪学—逆党等不同阶段的升级,但是这种线性论述值得商榷,真的是否存在还有待考察,尤其是对相反史料的解读。其三,书中错别字略多。
评分##今年南宋政治史研究不可多得的佳作,值得一读。作者从文献考辨及其深入解读入手,着力探讨宁宗朝前期的政治史问题。作者新见迭出,对绍熙内禅、韩侂胄及史弥远专权的性质、孝宁时期皇权相权的波动、庆元党禁、嘉定和战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研究的新见解。另外,作者对于普通官员群体研究的重视,使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政治精英斗争两极化的研究范式的窠臼,更接近历史的真实一面。不足之处如下,其一,作者对宁宗即位之初赵汝愚一派人的内部构成论述不足,这关系到之后反韩侂胄士人对韩本人的态度转变、以及对韩当政下的政策变化的应对。其二,作者认为庆元党禁经历了值党—伪学—逆党等不同阶段的升级,但是这种线性论述值得商榷,真的是否存在还有待考察,尤其是对相反史料的解读。其三,书中错别字略多。
评分##从另一路径对整体政治场景的细致重构 值得多读
评分##很精彩。作者不认同传统的将政治集团或派别与具体人物判然两分的做法,而是根据具体史事分析指出如韩侂胄与所谓官僚集团与道学集团并非固有印象下的亲密无间或对立难容,其主战派的身份亦出自一种后见的发明,而究其原因皆随具体的政治利益与关系而动。作者同时认为,这些传统认识的形成应与史弥远掌权后对历史书写的涂抹和道学集团仍秉持北宋那种君子小人判然区隔的价值观有很大关系,故而结合具体历史进程进行史料批判,相当程度上廓清了宁宗朝前期纷繁复杂的政治图景。
评分新见很多,而且作者非常年轻,将来成就必大。评论说作者有田 仇之风,我觉得有田 仇之风未必好,田 仇有一个特点,将政治行为视为绝对理性 合理的行动,我认为并非如此。太过合理的政治著作,其实并不合理。另外,仇鹿鸣行文先有结论后找证据,生拉硬拽也不是一两处,人云亦云被封神,对一个学者来说也非好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