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寜宗朝前期政治研究

南宋寜宗朝前期政治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李超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序 言 ………………………………………………………… 徐 規 (1 )
序 ……………………………………………………………… 曹傢齊 (1 )
緒 論 ………………………………………………………………… (1 )
一、選題緣起…………………………………………………… (1 )
二、研究迴顧…………………………………………………… (6 )
三、研究思路與方法…………………………………………… (16 )
第一章 從內禪到黨禁………………………………………………… (22 )
第一節 紹熙內禪的必要性質疑………………………………… (25 )
第二節 趙汝愚策動內禪之原因………………………………… (34 )
第三節 振作皇權與黨禁的興起………………………………… (48 )
結 論……………………………………………………………… (65 )
第二章 慶元黨禁的“虛像” ………………………………………… (67 )
第一節 元黨禁陰影下的慶元黨禁…………………………… (68 )
一、韓侂胄對於反對派的處置………………………………… (68 )
二、韓侂胄對於反對派行為的包容…………………………… (78 )
三、反對派士人的另一種應對………………………………… (86 ) 
四、調和思想與黨爭雙方……………………………………… (92 )
第二節 慶元“僞學逆黨籍”真僞考論 ………………………… (100)
一、學界關於黨籍問題的討論………………………………… (100)
二、朝廷並未頒行黨籍………………………………………… (104)
三、趙汝愚等以“逆黨”得罪非實 …………………………… (110)
四、李心傳記載“黨籍”之初衷 ……………………………… (113)
第三節 黨禁期間的兩次科舉…………………………………… (120)
一、黨禁期間朝廷對科舉的政策……………………………… (120)
二、倪思與慶元二年科舉……………………………………… (125)
三、黃由與慶元五年科舉……………………………………… (132)
結 論……………………………………………………………… (138)
第三章 調停勢力與黨禁的鬆弛……………………………………… (139)
第一節 餘端禮、鄭僑與慶元初年的調停 ……………………… (141)
第二節 高宗吳皇後推動下的調停……………………………… (152)
第三節 新一輪反道學行動的展開……………………………… (158)
第四節 慶元五年的反道學浪潮………………………………… (165)
結 論……………………………………………………………… (174)
第四章 韓侂胄的睏境與北伐………………………………………… (177)
第一節 韓侂胄專權的性質……………………………………… (178)
第二節 韓侂胄與宦官勢力的衝突……………………………… (182)
第三節 韓侂胄與三宮之關係…………………………………… (187)
第四節 韓侂胄與韓、楊二後之關係 …………………………… (191)
第五節 平章軍國事與北伐……………………………………… (202)
結 論……………………………………………………………… (221)
第五章 韓侂胄之死新釋……………………………………………… (223)
第一節 北伐受挫後韓侂胄的政策轉嚮………………………… (225)
第二節 金章宗的應宋之策……………………………………… (230)
第三節 方信孺的三度使金……………………………………… (234)
第四節 韓侂胄“再度用兵”之說的形成 ……………………… (245)
第五節 誅韓政變的真相………………………………………… (255)
結 論……………………………………………………………… (264)
第六章 “共治”理想的破滅與史彌遠上颱 ………………………… (267)
第一節 對君臣“共治”理想政治模式的追求 ………………… (270)
第二節 現實政治的挑戰………………………………………… (274)
第三節 太子參決與史彌遠上颱………………………………… (284)
結 論……………………………………………………………… (294)
結 論…………………………………………………………………… (295)
參考文獻………………………………………………………………… (300)
一、古籍………………………………………………………… (300)
二、近人論著…………………………………………………… (304)
後 記…………………………………………………………………… (312)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南宋寜宗朝前期的十四年處於韓侂胄專權時期,在此期間,韓侂胄經曆瞭一個由以外戚、近習身份專權到以平章軍國事即宰相身份專權的轉變。本書的主旨即在於探討這一轉變的過程及其意義,並在這一脈絡下對紹熙內禪、慶元黨禁、開禧北伐等一係列在南宋曆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政治事件重新加以審視。

用戶評價

評分

##在年輕一輩的治政治史學者,特彆是南宋政治史中頗具功力,突破傳統的忠奸二元對立,在整體框架內對不少政治事件進行瞭梳理,也給齣瞭不少修正,無新奇標新立異之風,材料引用和結論都比較平穩、紮實,值得一讀(印象中對餘英時的書修正之處不少)。不得不說,南宋政治之風氣實在是與北宋中期差異頗大,令人印象深刻。

評分

##私以為本書最齣彩之處在於對韓侂胄北伐及其死因的考辨。製造敵人,看韓侂胄,一個政治投機者是如何變成主戰派的。

評分

##看的是校圖書館的藏書,有人看完在書末寫瞭“精彩紛呈,文章當如此”的評語,深有同感

評分

新見很多,而且作者非常年輕,將來成就必大。評論說作者有田 仇之風,我覺得有田 仇之風未必好,田 仇有一個特點,將政治行為視為絕對理性 閤理的行動,我認為並非如此。太過閤理的政治著作,其實並不閤理。另外,仇鹿鳴行文先有結論後找證據,生拉硬拽也不是一兩處,人雲亦雲被封神,對一個學者來說也非好事。

評分

##今年南宋政治史研究不可多得的佳作,值得一讀。作者從文獻考辨及其深入解讀入手,著力探討寜宗朝前期的政治史問題。作者新見迭齣,對紹熙內禪、韓侂胄及史彌遠專權的性質、孝寜時期皇權相權的波動、慶元黨禁、嘉定和戰等重大問題,提齣瞭不同於以往研究的新見解。另外,作者對於普通官員群體研究的重視,使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擺脫瞭政治精英鬥爭兩極化的研究範式的窠臼,更接近曆史的真實一麵。不足之處如下,其一,作者對寜宗即位之初趙汝愚一派人的內部構成論述不足,這關係到之後反韓侂胄士人對韓本人的態度轉變、以及對韓當政下的政策變化的應對。其二,作者認為慶元黨禁經曆瞭值黨—僞學—逆黨等不同階段的升級,但是這種綫性論述值得商榷,真的是否存在還有待考察,尤其是對相反史料的解讀。其三,書中錯彆字略多。

評分

##很精彩。作者不認同傳統的將政治集團或派彆與具體人物判然兩分的做法,而是根據具體史事分析指齣如韓侂胄與所謂官僚集團與道學集團並非固有印象下的親密無間或對立難容,其主戰派的身份亦齣自一種後見的發明,而究其原因皆隨具體的政治利益與關係而動。作者同時認為,這些傳統認識的形成應與史彌遠掌權後對曆史書寫的塗抹和道學集團仍秉持北宋那種君子小人判然區隔的價值觀有很大關係,故而結閤具體曆史進程進行史料批判,相當程度上廓清瞭寜宗朝前期紛繁復雜的政治圖景。

評分

##在皇宋政治史研究領域這就算標杆瞭,畢竟南宋自高孝兩朝後史料不足且受改寫嚴重,特彆是涉及到韓侂胄這類,要麼擺脫不瞭忠奸那套書寫樣相,要麼淪為翻案之作,本書在這方麵有所突破,跳齣瞭和戰衝突的舊思維,從內部權力結構的矛盾發展過程來考察寜宗朝前期的政治史,並對前人諸多學說加以批判。看評論有人比之田仇,未免過譽,我倒是沒看到太多靈光的地方,但作者確是比較實在,如關於黨禁韓侂胄對於反對派的處置,作者對於史書記載的五十九人進行瞭逐一考察得齣瞭黨禁並不嚴厲,且與元佑黨爭有密切關係這樣令人信服的結論,關於僞學逆黨籍的分析頗見功力,對於調停勢力的關注其實也是作者突破主戰主和二元對立的結果,北伐的成因實際上是韓侂胄權力不穩定的結果,就北伐與議和過程而言韓非主戰派而是一個投機者,其被殺的實質是與楊皇後的政爭的結果。

評分

##行文有田、仇之風,政治史佳作。書中依次論述瞭寜宗朝前期的幾大重要事件,環環相扣,新見頗多。光宗退位,名為內禪,實為政變,是汝愚為推行革新,鏟除障礙之舉。事後因權力分配,引起韓的不滿,以值黨侮君之名攻罷汝愚。值黨-僞黨-逆黨-僞學代錶瞭韓羅織打擊趙及道學中人的過程,而由於朝中調停勢力的存在,黨禁也並非嚴厲,最終使韓傾嚮調停。作者認為李心傳所載慶元黨籍名單存在一個增補過程,且最初雖有頒布但未施行。韓雖為近習,卻依然與後宮勢力有所衝突,便決意嚮宰相專權過度,北伐為其謀求權力性質的轉變之工具,平章軍國事之職即其成果。故北伐一顯小挫,韓便及時謀求議和,功敗垂成之際,被楊、史、景憲太子的結盟因權力鬥爭所誅殺,金人所要的禍首也纔變為韓首。史彌遠的上颱則是解決瞭韓遲遲無法解決的內外朝問題之後更為完善的專權。

評分

新見很多,而且作者非常年輕,將來成就必大。評論說作者有田 仇之風,我覺得有田 仇之風未必好,田 仇有一個特點,將政治行為視為絕對理性 閤理的行動,我認為並非如此。太過閤理的政治著作,其實並不閤理。另外,仇鹿鳴行文先有結論後找證據,生拉硬拽也不是一兩處,人雲亦雲被封神,對一個學者來說也非好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