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不列颠”札记》续篇,深入英国的奇妙之旅。
*“毒舌”博主比尔•布莱森妙趣归来
*英国《国家地理旅游杂志》读者选择奖年度最佳游记
*英国书商联合选择奖年度最佳传记
“这是本年度最有趣的游记作品吗?毫无疑问!”——《每日电讯报》
“我在阅读这本书时经常忍不住大笑出声,哪怕在公共场合一样……他还是和以往一样蠢萌。”——《时报》
“暖心,有趣,多思,偶尔暴躁。绝对享受的阅读之旅。”——《乡村生活》
“布莱森绝对是游记文学的大师。哪怕你亲身前往那些地方,也不会得到比这本书更多的乐趣。”——《每周娱乐》
“绝无仅有的大师,令人捧腹的作品。”——《每日快讯》
《“小不列颠”札记》出版二十年后,比尔•布莱森选择加入英国籍,并以此为契机再度踏上一段全新的环岛之旅。这次他有意避开上一次全英旅行时走过的地点,而更关注那些从未涉足的去处,用新鲜的、不带偏见的眼光去观察岛国的点滴趣味,试图经由这条“布莱森线路”看到此地别样的风光。二十年后的英国已然发生了更大的变化,比尔•布莱森自己也升级成了爷爷辈的人物;不变的是他依旧睿智的语言和敏锐的观察,一样幽默戏谑的文风。面对旅途中各类稀奇古怪的糟心事,他总能在失望中发掘令人捧腹的亮点。布莱森热情歌颂英国的乡村美景,也为他眼中英国文化的衰颓深深叹息;面对历经岁月冲刷的熟悉景观,他的记叙又掺杂了些许的遗憾和伤感。最终,站在“布莱森路线”的终点,他又一次找到了喜爱英国的理由:它的不可知性。没有人可以确切说出那里有多少亟待探索的未知事物,而这正是英国始终令人意犹未尽的奇妙之处。
##2021,在南京的3月初的某个周一读完哒。作者真的太可爱了,也给我种草了各种在英国的想去的地方
评分##布莱森老了。英国或者世界的某些现状让他尖酸刻薄了许多。以前的书大多只是温和的讽刺,现在这个就真的有点怒火中烧了。在叙述各种稀奇古怪的知识的时候还是那个令人喜爱的布莱森,他真是喜欢去知道各种知识,好奇心十足。译文这本书的校对真是差。佣人成了“用人”,“1969”成了“1996”。这还是我这个粗心的人发现的。
评分##作为忠实读者表示这本真的很无趣
评分俺也算是比尔布莱森的老读者了,不过这封笔之作,着实有点拉胯。一方面,老头嘴碎的习惯无疑随着年龄渐长而日趋严重了,这本嘴碎到足以删掉三分之一的内容而丝毫不影响阅读。另一方面,招牌的幽默和体悟交织的精彩片段减少了,从前读《东西莫辨逛欧洲》(我坚持认为,这是他最好的一本游记)那种一会被逗得流眼泪、一会又对异邦文化与社会议题陷入思考的体验几乎消失不见。在我看来,这本书最核心(如果不是唯一)的主题就是怀旧——典型的老年人的怀旧——这一主题是如此扎眼,以至于除此以外全书几乎给读者留不下其他任何值得回味的记忆点。唉,虽说这书不行,但一想到再没有这家伙在路上指东划西说三道四,还是有点伤感滴……
评分##最好的游记作家
评分俺也算是比尔布莱森的老读者了,不过这封笔之作,着实有点拉胯。一方面,老头嘴碎的习惯无疑随着年龄渐长而日趋严重了,这本嘴碎到足以删掉三分之一的内容而丝毫不影响阅读。另一方面,招牌的幽默和体悟交织的精彩片段减少了,从前读《东西莫辨逛欧洲》(我坚持认为,这是他最好的一本游记)那种一会被逗得流眼泪、一会又对异邦文化与社会议题陷入思考的体验几乎消失不见。在我看来,这本书最核心(如果不是唯一)的主题就是怀旧——典型的老年人的怀旧——这一主题是如此扎眼,以至于除此以外全书几乎给读者留不下其他任何值得回味的记忆点。唉,虽说这书不行,但一想到再没有这家伙在路上指东划西说三道四,还是有点伤感滴……
评分##老爷子写书的时间段刚好是我初到英国那一年,没去过的地方是大多数,越是听起来破烂的地方读起来越觉得有意思。老爷子对英国真是又爱又恨,一边夸到天上又一边骂个不停,按他的标准,无论英国还是世界,只会是越来越差。
评分##断断续续看了好久,在回上海的飞机上终于读完了。哈哈哈老爷子太有意思了。也想写这样的游记。
评分##最好的游记作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