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林的外边

防风林的外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启泰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1 【自序】 对镜
7 【推荐序】 关于海,与及波的罗列/黄锦树
15 年轻计程车司机的海岸心事
39 韩波的朋友
63 少年维特的烦恼导读
91 秋日盐寮海边
105 防风林的外边
133 觅食者的晚宴
157 乡村精神科医生的画像
187 郊游
205 穿过记忆的欲望
219 魔王为父
239 角力
247 【文论】 风景的废墟/言叔夏
255 【附录一】 一座墓碑的身世
257 【附录二】 林中小径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黄锦树、言叔夏、林燿德鼎力推崇的台湾文学经典

沉寂三十年重新面世

分裂又混合的意识,繁殖又消失的自我

心灵黑洞的探索者黄启泰

以破碎的书写呈现人类的心灵图像

.

.

编辑推荐

☆ 黄启泰被作家杨丽玲称为“心灵黑洞的探索者”,作品聚焦人类内在的感受与意识;精密的结构、分析性的语言,他的小说如同处在密林间隙中的冷静凝视,痕迹隐秘地划下心灵的横切面。

☆ 林燿德曾推荐有潜力的“新世代”作者,黄启泰即为其一,并因此在1990年出版《防风林的外边》。本次再版,增收未发表篇章,也邀请黄锦树、言叔夏导读,从“内向世代、后设小说”各种角度分析,全面呈现黄启泰的创作。

☆ 随书制作一款精美明信片,图像设计结合文字摘录,四种独家样式随机赠送,供读者使用、收藏。

.

.

内容简介:

站在防风林里,黄启泰凝视外边的风景,将内心的感受写成11篇小说,折射出性别倒错、欲望冲突、精神分裂等片段;并借由运用后设形式,以及将故事建立在主观臆想与客观现实的边境,让这些作品蕴含独特氛围。这部特殊的短篇小说集,也是一份处于濒危边缘的文本。虚构与真实互相渗透,角色与创作者彼此侵犯,一切仿佛处于危地自持的状态;但最终文本接近崩解的极限时,小说家在不可能抵达的心灵尽头,召唤出“书写”最原始的面貌。

.

.

名人推荐

☆ 黄启泰以量少质精的心理小说建立他的书写特质,性别与角色认同问题在他充满魔幻和梦呓色彩的笔调下,出现了精微的观察与描写。

——林燿德(台湾作家)

☆ 在黄启泰的早期书写里,书写的可能、表达的可能比同时代人更为激烈地扣紧了存在的可能,并且有一股向不可能逼近的强大驱力。

——黄锦树(马华文学作家)

☆ 黄启泰的小说在在僭越了那些以意义作为链结的防风林边界,越渡到文本的外边,展现了一种对写作本身的自我凝视。

——言叔夏(台湾散文家)

☆ 日愈冷锐谨静的文字语言、随意识纷乱流动的形式设计,黄启泰的小说特质,每篇痕迹辗转,均企图碰触人类心灵幽闭的一隅。

——杨丽玲(台湾作家)

用户评价

评分

##提名《年轻计程车司机的海岸心事》,反向降落故乡的海盐青年,新切糖果的清甜,爱这种调调hhh~

评分

##但我还得琢磨,但我还得继续。

评分

##那些隐秘而私人的情感被以一种细密的笔触从头到脚描摹得一清二楚,于是连痛楚和火花都如此真切可感。

评分

##防风林之外有什么?除了黄锦树说~深不可测,即将被垃圾填满的大海,仍然还有风。风令一切枝桠线影倾斜,木麻黄树们则习惯了强行外力,重新角力后互为驾驭平衡。黄启泰笔下世界,是解构了内嵌与外力,逆向再叠加,破碎反光折射,笔触断点不衔,然而第一篇《年轻计程车司机的海岸心事》中的白羊,又出现在倒数第二篇的《一座墓碑的身世》,种种错位,借位与不确定感。“后设小说”,先锋实验者们自己,是悬崖一跃,是防风林,也是风。#华语文学可能性种种

评分

##但我还得琢磨,但我还得继续。

评分

已经不是用喜欢或者不喜欢来评价,这样的书写是重要的。对大众读者来说,除了第一篇,可能都显晦涩。这书我是建议把序言、文论和附录都读完再来读正文。宕开一笔说,最近后浪文学出的赖香吟也是“向内走”的,私人化的,情节不鲜明的。我拜托大家不要被泛社科化的阅读风气影响了,这些探索自我精神世界的文学作品就不应该被要求回应什么,它们就是它们自己,是更纯粹的文学和哲学本身,我们作为“防风林的外边”,应当敬畏种下这片“防风林”的人们。

评分

##防风林之外有什么?除了黄锦树说~深不可测,即将被垃圾填满的大海,仍然还有风。风令一切枝桠线影倾斜,木麻黄树们则习惯了强行外力,重新角力后互为驾驭平衡。黄启泰笔下世界,是解构了内嵌与外力,逆向再叠加,破碎反光折射,笔触断点不衔,然而第一篇《年轻计程车司机的海岸心事》中的白羊,又出现在倒数第二篇的《一座墓碑的身世》,种种错位,借位与不确定感。“后设小说”,先锋实验者们自己,是悬崖一跃,是防风林,也是风。#华语文学可能性种种

评分

##好喜欢第一篇,那种朦胧暧昧的情感,明明一捅就破偏偏欲语还休;那种压抑内心的情感,不提不说但想起就痛,怀念但永远不见;那种一旦点破就发现尴尬误会的情感,可又怎样呢,是真实的就是令人动容的。其他篇目,非常个人化内心话外人无法窥探或即使窥探也隔墙隔纱!

评分

##确实是比较难进入的小说,如黄锦树在他论述内向世代的论文中所说,小说中的自我世界“溶蚀了现实世界的边界”,几乎没有理性和逻辑,在强烈的否定中(对自我的否定、对现实的否定、对现代主义的否定)成文。读这样的小说,需要调动的是感官而非大脑,方窥文字底下的精神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