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陈丹青重访文艺复兴
1.5亿人次观看,豆瓣高分艺术纪录片《局部》内容全收录
翻越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与拉斐尔,仰望意大利湿壁画
本书是陈丹青视频节目《局部》第三季的讲稿,作者寻访意大利教堂、修道院,聚焦凝固于墙上的湿壁画。“文艺复兴三杰”常被比作高峰,作者却将“次要作品”与它们的创作者娓娓道来:“大名鼎鼎”的乔托与师傅“牛头”契马布埃,落拓不羁的马萨乔与气息高贵的马索利诺,可敬的乌切洛与可爱的老利皮,阿西西圣方济各教堂的弗朗切斯卡与美第奇-里卡迪宫的戈佐里,以及那些无名的工匠……千百幅湿壁画既是君王与臣民的教科书,又是图像的狂欢。在不用透视法的中古时代,这些工匠显示了绘画的另一种维度,另一种理性,更饱满,更开放,更接近现代性。艺术不是进化链,不要以为越是后来的艺术,越是好。
##三本里最好,搭配纪录片同观,更好。从文艺复兴顶峰别转头去,重回高古与天真。陈老师可能没看过贡布里希晚年最后一部著作《偏爱原始性》,会赞同的。书里绝大部分画家都是我喜爱的,乌切洛、利皮、弗朗切斯卡……湿壁画真的要到现场看,建筑的整体感、宏伟感和尺度感都太重要。片子是现场实拍,羡慕啊!又,想起《西藏组画》里康巴汉子的靴子,大,笨拙,很有原始感,与当时其他画家的粉腻光滑那么不同,印象深刻。所以看到这本书,会心一笑。
评分##这是局部三季中最爱的一季,因为足够focus又足够丰富,且不落俗套。没能去参加这次局部图书系列的首发仪式,据说有一个关于北朝壁画的短片,真希望陈丹青有时间能够好好讲讲中国人自己的壁画,敦煌可能是太深太广且讲的人太多,其实山西访寺观壁画一如在意大利寻访湿壁画一样的有趣呢。
评分##比看视频好多了,很多话和画在视频里就几秒钟,现在可以好好揣摩仔细看细节了!谁说出书是为了再圈钱?不出书才浪费了那么多超清大图!
评分##文艺复兴是个从图式走向写真的时期,湿壁画为我们展现了传统的图式与透视法解剖学等新绘画科学交叉纵横混淆存在的景观,这个时代由写意与写真共同拱起了最极致的艺术狂欢,那里还有着早期艺术最可贵的天真元气与蓬勃野心,而在这之前或之后历史再无此契机,精神也再未如此充沛淋漓
评分##大幅大幅的彩图,好过瘾。一次次惊叹,怎么能画得这么好。正如陈丹青说的,如果你说它不好,我一头撞在这墙上。
评分##即使看过局部第三季,再看书,却觉得根本不是一回事!不是否定拍摄,只是跟文字相比,文字所能容纳的信息量永远要比图片更多,更让人有发挥想象的空间,妙就妙在这种抽象的具体,就好比国画,空旷神秘的意境,不受光影的约束,而是以线化界,删繁就简,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游离于意境之中,虚实相间,却从不脱离实际。形似、神似、不似之似,我想陈老师的局部第三季里的文字,该是齐白石所说的“不似之似”了吧
评分##最爱的一季《局部》,想重游意大利,去看那些湿壁画。陈丹青说:“如果你觉得不好,我就头撞墙。” 不不,如果我觉得不好,我去撞墙。
评分##高清投屏刷了几遍还念念不忘,通勤路上又回听音频,阅读则是另一种体验了。因为书有重量,物理的存在感强化了某种拥有感,哪怕只是印刷品,哪怕只有局部。
评分##比看视频好多了,很多话和画在视频里就几秒钟,现在可以好好揣摩仔细看细节了!谁说出书是为了再圈钱?不出书才浪费了那么多超清大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