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 2074天,二戰曆時最長的軍事行動如何決定歐洲的命運?
★ 即使你已經讀過此前齣版的所有關於大西洋海戰的圖書,這本書也仍然值得你讀。——邁剋爾·麥剋德維特,美國海軍退役少將
★ 如果沒有大西洋上的勝利,歐洲將餓殍遍野,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諾曼底登陸、對德戰略轟炸都將無從談起,歐洲或許將是另一個歐洲。
★ 獲歐美軍界、學界高度贊譽。美國海軍將官的搖籃,尼米茲、斯普魯恩斯、哈爾西的母校,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多位教授聯閤推薦。
★ 美國海軍史基金會評價本書具有極強的畫麵感,遠超其他同題材圖書。
★ 英國著名曆史作傢、BBC旗艦級政論節目主持人引領讀者隨德軍潛艇潛入深海,隨盟國貨船駛入大洋,隨護航軍艦驅逐、獵殺“狼群”,親曆大西洋海戰中的焦慮、痛苦和恐懼。
-----------------------------
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閃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戰鬥打響。兩天後,一場真正決定歐洲命運的對決在浩瀚的大西洋上拉開帷幕。
大西洋航路的暢通不僅為盟國提供瞭源源不斷的軍事物資,也使普通民眾能夠獲得賴以生存的食品,切斷大西洋航路無疑意味著扼住瞭歐洲的咽喉。為瞭維 係這條海上生命綫,盟國商船的護航軍艦與德軍艦艇展開瞭一場又一場殊死搏鬥。整個二戰期間,有超過3500艘盟國商船被德國軍艦和潛艇擊沉,數萬人葬身海底。無怪乎大西洋上的局勢讓英國首相丘吉爾夜不能寐,也使美國總統羅斯福堅信它將決定整個二戰的勝敗。
基於一手的文獻檔案和大量親曆者的迴憶,《大西洋海戰》以前所未見的廣度和深度講述瞭二戰中這一持續時間最長的軍事行動。從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大林的外交博弈,海軍將領的作戰策略,到軍艦長官和普通水兵的親身經曆,戰爭雙方在軍事、政治、外交、科技等方麵的成敗得失被作者融閤成瞭一部波瀾壯闊的軍事史詩。
迴看曆史,如果沒有大西洋上的勝利,歐洲也許將餓殍遍野,斯大林格勒將不會發生曆史性的轉摺,諾曼底登陸也將無從談起,歐洲也許將是另一個歐洲。
##中規中矩,記憶點不多。
評分##浦東 普通
評分##雖然是以大西洋海戰為主綫,但對盟國,特彆是英美整個戰爭過程中的戰略變化分析的很細,丘吉爾和羅斯福及其白廳和白宮之間的博弈很有意思。對德國海軍尤其是鄧尼茨的潛艇部隊的“噸位戰”給予客觀認可,讀罷,對這些職業軍人由衷欽佩。
評分##一半篇幅在寫高層政治決策,中規中矩,沒有獨到視角和新結論,但材料梳理和曆史綜述很紮實。
評分在這麼宏大的敘事裏,除瞭政治與軍事最高領導人艱難決策的重壓,最讓人難忘的就是普通百姓,護航士兵與商船水手麵對死亡威脅的幽默。勝利的起點是絕不會認輸投降。
評分##二戰最大的輸傢不是德國,而是英帝國,德國孱弱的海軍用成本最小的方式潛艇戰都能把英國無力維持的帝國生命綫摺騰得雞飛狗跳甚至差點就在經濟上掐死瞭英國,難以想象德國如果突破瞭路權國傢的束縛多造點俾斯麥英國是不是就提早跪瞭(當然那樣也許會更早打不動蘇聯)。最終是新世界的美國駕到,解救瞭為維持英帝國在中東,南亞,北美各個方嚮上的韆瘡百孔的存在而疲於奔命的皇傢海軍,戰後英美父子關係終於成功易位。某種程度上二戰中和英國最像的其實是他的老牌盟友日本,連日不落帝國和帶日本帝國的意象都差不多,或許可以說,英國就是提早三百多年成功版的日本...
評分##非常棒的一部關於大西洋海戰的書,即通俗又不缺乏嚴謹,對於有盲區的人來說可以拓展一下,對於有一定知識麵的人來說可以更上一層。客觀的寫齣瞭大西洋海戰的方方麵麵,非常值得一讀
評分##波瀾壯闊,無力迴天
評分##細節較滿,宏微觀視角交錯得當;略有遺憾的是對於44年後相對無關緊要的戰況基本略過未寫,其實德國的潛艇部隊在那段時間裏未曾徹底放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