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父亲书

与父亲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向迅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自序 : 锦书谁寄来 1
鼠患之年 1
九月永存 41
独角兽 103
巴别塔 153
时间城堡 202
无名之辈 277
后记 : 家书寄远人 320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于坚×苏童×李修文 诚意推荐

一封永远无法寄出的长信

一部儿子写给父亲的深情之书

父亲曾给我写过许多封信。我据此知道他正在哪里谋生。

写信的父亲就像是换了一副嗓子,一个性格,一张面孔,和颜悦色地对我说许多平日听不到的话。

如今,他的墓地褪尽颜色,春夏芳草萋萋,秋冬一派萧索。

《与父亲书》,是写给父亲的信。我试图与父亲进行一番马拉松式的长谈,像亲密无间的父子那样,像有过命之交而又惺惺相惜的兄弟那样。

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如果你还幸运地拥有父亲,请放下书,给他一个拥抱,像我数年前临行时的那样。

向迅在追求一种有难度的散文。他试图打破小说与散文的界限,写出某种超越二者的东西或更模糊更不确定的东西,细节被拉长了。这正是我主张的“回到文章”的写作。但是,这种文章的时间是现代性的,它不是山水画那种点到为止的闲适轻快,而是油画式的不厌其烦而缓慢而厚实。——于坚

父亲即文学。向迅的《与父亲书》,是儿子与父亲的一番灵魂对谈,即使沉默,也是千言万语。——苏童

向迅之文,热诚而深密,明晓而曲致,既有对古典汉语清简朴白之美的接续,也有对今日汉语承载能力的积极探求和拓展。在《与父亲书》中,他以切实充沛之力向着父亲的生命深处进掘,饱含人子之情,却也尽显了作为一个优异写作者的手起刀落:视角变幻,胜券在握;编织补缀,苦心历历;深情有私,而袒述无私。最终,他重新创造了父亲,自己也得以再次出生:通过《与父亲书》,向迅正在向着新一代散文家的广阔可能而急速迈进。——李修文

《与父亲书》由六篇关于父亲的散文构成。《鼠患之年》从阁楼上的鼠患切入,将困境之中父亲、母亲的形象写得入木三分,也将极度贫穷状态中的生活刻画得真实可感。在这篇散文中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子出现在了向迅笔下的鄂西山村。土豆、玉米、牛、羊、猪、蛇、老鼠,通过这些乡村常见意象的大量使用构造出三四十年前贫穷落后的农村家庭的生活切面,再通过童年视角的放大、扭曲和想象给文章以巨大的隐喻空间。《九月永存》和《独角兽》是作者在经历父亲的病重和去世后对父亲人生的重新回顾和对父子关系的重新思考。父亲性格顽固、脾气暴躁,勉力维持着全家的生计却两次摔断了腿丧失劳动力,父亲是“我”幼时不敢亲近的对象。如今,父亲老了,病了,胆怯了,软弱了。病痛和死亡的恐惧击溃了父亲,我也终于离真实的父亲更近了一些。《巴别塔》一文是对平凡普通的婚姻关系惊心动魄的书写。巴别塔,人类曾联合修建的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话,使人类相互之间无法沟通,通往天堂的计划失败。父亲与母亲虽然说一样的话,却也有一座无形的巴别塔横亘在两人之间。两个男女青年结合到一起时,也有过一段甜蜜的时光,却最终在窘迫的生活面前停止了交流,只剩下暴怒、争吵和长久的分离。后来父亲病重,互相理解的阻碍反而消失了,最后时刻的温情令人动容。《时间城堡》与《无名之辈》两篇可以看做是对父亲形象和经历的完整,从作者幼年的角度、从父亲与村里旁人的相处完成父亲形象的共构。

用户评价

评分

##向作者致敬,每个人的父亲都值得书写。作者的父亲泉下若有知,想来也会得到安慰。我也几度唏嘘,忍不住会想:父亲去世二十多年,对我究竟意味着什么?希望未来能有心境,也来好好书写,以此告慰父辈,“保持时间的回忆”。

评分

##读到了自己未能用言语表达出的那种情感。

评分

##说起写父亲的散文,大抵许多人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朴实的文字流露出的是看着父亲在车站月台爬上爬下为自己买橘子的背影时那份真挚而细腻的感动。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80后作家向迅所著的《与父亲书》中,我们同样能看到一个对父亲爱得深沉而热烈的儿子在以自己最真切的情感向已逝世的父亲抒发深情。虽然,这一封封饱含爱意的长信父亲再也看不到。六年磨一剑,向迅通过六篇不同载体的散文,忆及与父亲生前相关的点点滴滴,旨在探讨中国式特色的父子关系、夫妻关系以及兄弟朋友之间的情谊,向读者揭示出了一位中国式农民父亲的不平命运与不平凡的一生……

评分

##3.5;其实若整本书都与父亲相关更好,后两篇略为逊色/离题。前四篇仿佛是替我整理了一次回忆,神奇的是2015年9月入院的时间点也一致,但凡亲历过种种医疗流程的人,都能立刻遁入到被噩梦牵引而无法动弹的境地,在一遍遍盲目的心理暗示中,命运急遽下沉,几乎肉眼可见地被打入到无可挽回,将改写日常轨迹的不可抵抗之力归为“命运”可能是人类最擅长的逃避之举,仿佛因诉诸超越生活经验便能获得心灵的安慰。 细节描摹重合太多,代入感太强,以致于一度难过到不忍读下去——等待报告的最后判决,重症区的味道,父子相对的沉默,甚至于在昏睡和梦境间父亲认不出我的眼神也如出一辙;我们预习着死神的到来,揣摩着即将降临的不幸,在失去父亲的一刻,我们成了孤独的排头兵。

评分

##“这种像抑郁症患者才会滋生的情绪,始终像我们常见的那种藤蔓植物一样,紧紧地缠绕着他,直到多年以后,他半卧在一把躺椅上失去呼吸才得以解脱。”

评分

##我是始终相信文以情胜的,所以面对这些文章,我只能叹气。关于写作,一般来说,议论动人以理,而记叙则动人以情,我写文章偏向理,读文章却偏爱情,这也是为什么我会一直为自己的状态感到不安和尴尬。

评分

##对于我来讲,碰触双亲的书籍总是有隐痛感。但还是迟迟之后,打开书阅读,总能在相似的文字中找到回忆的场景,而这些共同像一场障碍的梦境,磕碰这怀念的痛感。

评分

##这是目前为止看过的最为精彩的关于父亲的著作,没有之一。相比与朱自清的初步印象,本书给出了父亲全景式的写照。依旧不说话,依然没有没有耐心的沟通,但内心对父亲的爱在死后不断升华。为什么父与子之间的对话就不能像母与子之间的无话不谈呢?书中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但给出了作者从儿童时代到成年之间的画面场景铺垫。非常棒的一本书,值得反复阅读。阅读之后需要思考,自己与父亲的关系是不是如书中所描述的呢?还需要“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么?结合《巨婴国》的关于父母的描述,需要慎重思考,认真对待。

评分

##我是始终相信文以情胜的,所以面对这些文章,我只能叹气。关于写作,一般来说,议论动人以理,而记叙则动人以情,我写文章偏向理,读文章却偏爱情,这也是为什么我会一直为自己的状态感到不安和尴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