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指揮

戰爭指揮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以] 馬丁·範剋裏韋爾德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推薦序 / 01
序 / 09
第一章 引言:論指揮 / 001
第一節 指揮的特點 / 008
第二節 指揮的演變 / 012
第三節 指揮的研究 / 014
第二章 指揮的“石器時代” / 023
第一節 戰略的決定因素 / 026
第二節 參謀團隊發展停滯不前 / 036
第三節 戰鬥的實施 / 051
第四節 結論:背負枷鎖的戰神 / 068
第三章 戰略的演變 / 089
第一節 “戰爭之神” / 095
第二節 帝國總部的構成 / 098
第三節 1806 年:對普魯士的戰爭 / 113
第四節 1806 年:耶拿戰役 / 126
第五節 結論:拋掉枷鎖的戰神 / 133
第四章 鐵路、步槍和電綫 / 149
第一節 技術的分水嶺 / 152
第二節 參謀部的誕生 / 158
第三節 1866 年:計劃和部署 / 164
第四節 波希米亞戰役 / 171
第五節 摩拉維亞戰役 / 177
第六節 柯尼希格雷茨戰役 / 182
第七節 結論:方法的勝利 / 191
第五章 刻闆的戰爭 / 207
第一節 “當代的亞曆山大大帝” / 209
第二節 索姆河戰役 / 217
第三節 德皇的戰役 / 230
第四節 結論:機器時代的戰爭 / 246
第六章 運動戰大師 / 259
第一節 “速度加數量” / 261
第二節 權宜之策 / 266
第三節 1973 年:計劃和準備 / 276
第四節 1973 年:反擊 / 291
第五節 結論:反嚮選擇性控製 / 300
第七章 直升機與計算機 / 319
第一節 錯綜復雜的年代 / 323
第二節 多少纔夠? / 331
第三節 迷失方嚮的“定嚮望遠鏡” / 341
第四節 結論:信息病態 / 347
第八章 結語:反思指揮 / 357
第一節 追求確定性 / 362
第二節 指揮的本質 / 366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本書是以軍事指揮為專題的著作,是當代分散指揮理論的奠基之作。作者是當代著名的軍事曆史學傢和軍事理論傢馬丁·範剋裏韋爾德。

作者研究瞭從公元前490年的馬拉鬆會戰到20世紀60年代的越南戰爭,重點分析瞭近代以來的拿破侖戰爭、德意誌統一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三、四次中東戰爭和越南戰爭的作戰指揮,從中尋求指揮的本質屬性和指揮方式的演變規律。作者認為,指揮的本質是對確定性的無盡追求,包括敵軍部隊狀態和意圖,天候、地形等影響作戰環境的種種因素,以及己方部隊的狀態和行動。一方麵,戰爭是敵對雙方實力意誌的對抗,不確定性是戰爭的本質屬性,這就構成瞭指揮對確定性追求的邏輯障礙。另一方麵,為瞭獲得確定性,指揮機構需要掌握所有的相關信息,信息越多,處理信息的時間就越長,區分相關與不相關、重要與不重要、可靠與不可靠、真實與虛假信息的難度就越大,這就構成指揮對確定性追求的現實障礙。通過對軍事指揮曆史的深入研究,作者認為,處理不確定性有集中與分散兩種基本方式,如果2500多年的曆史經驗能夠提供任何指導,那麼可以說,分散處理不確定性比集中處理不確定性效率更高,這也正是分散指揮的優勢所在。

現代企業管理與軍事指揮有異麯同工之處,因此本書既適閤職業軍人和軍事曆史愛好者閱讀,也會給企業管理者以啓發和教益。

用戶評價

評分

##如果要我評價現代最佳軍事作傢,那麼他不是邁剋爾•霍華德,也不是約翰•基根,而隻能是馬丁•萬•剋裏維爾德

評分

##作者很多觀點很有意思。卅年過去瞭,信息技術對指揮的影響似乎比作者預料的要大得多。

評分

##作者是當代最著名的軍事曆史學傢和軍事思想傢,他對於戰爭的研究往往角度獨特,如他的《戰爭後勤》是從後勤的角度對西方戰爭史進行分析,而這本《戰爭指揮》則是從指揮的角度對西方戰爭史進行的研究。

評分

##當代分散指揮理論的奠基之作。美國海軍陸戰隊軍事職業閱讀指南(A Book on Books)對本書給予極高的評價:"如果你打算隻讀一本關於指揮與控製的書,那就是這本書。如果你打算把指揮與控製作為一生的研究對象,這是你應該讀的第一本書。"

評分

##作者很多觀點很有意思。卅年過去瞭,信息技術對指揮的影響似乎比作者預料的要大得多。

評分

##好書。文筆稍顯質樸,部分語句前後銜接不暢,閱讀進程中時不時要停下來撿起被句子丟下的幾個重要元素。以係統化的方式闡述指揮中的“抓大放小”原則。戰爭充滿瞭不確定性,指揮則是追求確定性。隨著戰爭指揮規模、復雜程度的提高,指揮所需信息量也不斷增加,指揮內部結構也影響著信息量的傳輸與質量,應對之道要麼最高指揮部集中所有權力,提高決策門檻,部隊成為工具;要麼賦權下級作戰單位,降低決策門檻,讓信息流在各層級間閤理分配,作者是後者的擁躉。集權導緻中樞處理的信息大量增加,基層也不得不花費大量精力填報數據,作為人並不能有效及時處理這麼巨量的信息,最終導緻中樞閉門指揮,錯過戰機。戰場上的混亂無法避免,因此應當接受混亂,利用混亂,犧牲上級的“確定性”,增強下級主動性。對組織內部架構設置極有教益。

評分

##還是探討如何應對不確定,也就是戰爭迷霧這一亙古長存的問題。基本而言,還是分權的,讓下級部隊發揮主動性的方式更好。這本書比《海戰指揮》探討分析得更深入、豐富,大概是因為曆史上地麵戰爭的指揮組織更復雜,層級、人數更多,信息量更龐大。剋勞塞維茨那句名言“戰爭中得到的情報,很大一部分是互相矛盾的,更多的是假的,絕大部分是相當不確實的”,在軍事信息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相當大程度上仍然是適用的!

評分

##原以為通過《戰爭指揮》的閱讀,會領略戰爭血與火拼殺的精彩故事;但讀完此書纔發現,這是一本關於戰爭指揮藝術的近學術的理論探討之作。雖然也大量分析瞭實戰戰例,不乏戰爭場麵的描述;但大多也是進行的理論分析,涉及到戰爭準備和戰爭過程的戰略、戰術論證,特彆是戰爭指揮與控製以及相關組織係統的解析、評判。盡管作者對戰爭的戰略戰術落筆詳盡、分析透徹,並運用瞭豐富的資料,但畢竟還是學術探討。如果不是對戰爭相關理論和戰爭史有特殊愛好和研學,僅就其相對專業化、理論性而言,此書讀起來會顯得枯燥和滯澀,不太適閤一般性閱讀。

評分

##好書。文筆稍顯質樸,部分語句前後銜接不暢,閱讀進程中時不時要停下來撿起被句子丟下的幾個重要元素。以係統化的方式闡述指揮中的“抓大放小”原則。戰爭充滿瞭不確定性,指揮則是追求確定性。隨著戰爭指揮規模、復雜程度的提高,指揮所需信息量也不斷增加,指揮內部結構也影響著信息量的傳輸與質量,應對之道要麼最高指揮部集中所有權力,提高決策門檻,部隊成為工具;要麼賦權下級作戰單位,降低決策門檻,讓信息流在各層級間閤理分配,作者是後者的擁躉。集權導緻中樞處理的信息大量增加,基層也不得不花費大量精力填報數據,作為人並不能有效及時處理這麼巨量的信息,最終導緻中樞閉門指揮,錯過戰機。戰場上的混亂無法避免,因此應當接受混亂,利用混亂,犧牲上級的“確定性”,增強下級主動性。對組織內部架構設置極有教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