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5-24
于尔根·奥斯特哈默(Jürgen Osterhammel)
1952年生,曾在伦敦德国史研究所和弗莱堡大学工作,现为康斯坦茨大学近现代史教授。他出版过大量有关18世纪以来的欧亚历史著作。其作品包括《中国与世界:十八世纪至当代》(获得德国史学家协会奖)《中国革命:1925年5月30日,上海》《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等。于尔根·奥斯特哈默因其在历史学研究中的卓越成就分别于2010年和2016年获得莱布尼茨奖、汤因比奖。目前,他正在从事20世纪的去殖民化史研究,并和入江昭(Akira Iriye)合作主编6卷本《世界史》(A History of the World)。
本书为读者全面而深入地回顾了从18世纪到1949年中国与西方世界和日本的关系,论述的重点时间段是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作者非常详细地论述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并从不同的理论视角解读它们对之后中国发展所造成的影响。例如,作者分析了,西方和日本在中国开设银行、修建铁路让中国对其产生依赖的程度。作者写作本书的目的在于将中国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与西方对中国的理解平衡起来。
中国与世界社会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中国与世界社会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写得非常好!感觉买的不亏!作者怎么做到这么博学的呢!好像什么书都看过啊!唯一有点遗憾的是,这书其实80年代写的,却一直到现在才引进,国内的书籍引进还是太落后了。这次只看了正文部分,全书有1/3是参考文献,如果把参考文献也好好看看估计还能有更多收获。感觉书的装帧比较一般,为什么每一页的外侧要留出一溜空白??很无聊啊。难道还是让人写读书笔记的嘛……
评分 评分##两大主题:围绕中国加入由国家构成的世界体系、以及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过程。某些观点有争议也有启发。(短评写不过,略)广州贸易是全书的一个重点论述,是脱离世界体系的憾事,他还把中国与欧洲、中国与日本进行比较,也谈及中国为何无法明治维新。他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就是世界大背景下的民族主义的兴起。理解他的观察视角,应当去读三大本的《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他从时间和空间上定义了“19世纪”的概念,然后从各个主题详细描述19世纪如何成为一个全球化的世纪,他说,19世纪的一个重大发明就是“民族国家”。“帝国与民族国家是19世纪人类聚居的两大政治单位。”这组关系的对立是构建当今世界政治区域的最重要因素。
评分 评分##融入世界和独立自主,是近代以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前进的两大主题,这两个主题时而相互矛盾,时而又相互促进,共同塑造了一条独特并曲折的追寻现代化道路。
评分##跟随作者的视角重读中国近代史,感受到了近代中国“反抗现代化”的强大韧性,这种被生生拽入世界社会的过程是无比痛苦的,期间社会各方以及洋人势力轮番登场,其利益的盘根错节或是相互的对立更是让人看不到国家力量凝聚与崛起的丝毫希望。最终的一场全社会大革命将一切抹平为百年磨难画上句号,国家才得以重新出发,为再度崛起蓄力。
评分 评分##实际上,这本书的质量完全足够一个五星好评,写得极好。但是由于不必要的删减,所以减去1星。
评分##融入世界和独立自主,是近代以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前进的两大主题,这两个主题时而相互矛盾,时而又相互促进,共同塑造了一条独特并曲折的追寻现代化道路。
中国与世界社会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