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4-14
主編簡介
盧瑋鑾
1979年起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中文係,2002年退下教職,改任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主任。著有《香港故事:個人迴憶與文學思考》《香港傢書》《夜讀閃念》等。
熊誌琴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主修中國語言及文學,2002年獲哲學博士學位。曾任職於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現於香港浸會大學語文中心任教。
2002年,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瑋鑾開設瞭“文學與影像比讀”課程,以被改編為影視作品的小說作為研讀對象,並邀請相關的演員、導演、作者為學生演講及接受訪問,對影像與文學展開瞭不同角度的探索。
本書收錄瞭張國榮、伍淑賢、許鞍華、劉以鬯的演講及訪談記錄。遊走於影像與文學兩種完全不同的媒介中,他們的創作者說,齣於文學,入於光影。文字與光影交錯之間,互為參照。
光影的來處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光影的來處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很不錯的口述曆史。
評分 評分張國榮對文本和人性的洞察力,真真難得的靈性和品性俱佳的華人artist。理解內地恐同語境可貴,在局限的框架裏,竭心盡力促發自己的藝術更加可貴,練達清明之外還不失傲骨。許鞍華坦誠談論自己轉譯文學作品中的過失,反復提及創作裏的“居心不良”。對影像和文學之間的關係洞見諸多,不局格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再加上長期浸淫“陸港”雙重文化,讓她既有港人的務實韌勁,又比其他港導更容易理解內地文化。此外,香港這種學生和被研究對象聚集在學堂,開放客觀討論問題的氛圍,在我離開香港後纔發現是那麼難以實現。這不單仰賴於資源,而更多來自港人在小島上,共同用心嗬護火種,使其不滅的傳統。
評分 評分##改革開放之初香港的經濟遠遠超越內地,90年代香港經濟達到巔峰,1995年的時候香港一城GDP相當於中國內地的四分之一,超過北上廣總和還多。當年香港文化也成為強勢文化輻射內地。我們七零後小時候經常聽香港歌麯,看香港電影,香港就是一個遙遠又神一樣的存在。等到2000年以後,...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翻開第一篇張國榮的訪談發現時間正正好是在20年前的此刻,2002年2月22日13:30-15:30。 春寒料峭中,我惠存這冥冥之中的重擊。
光影的來處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