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4-11
劉誌偉,1955年生於廣東省韶關市,1983年中山大學曆史係研究生畢業,現為中山大學曆史係教授。曾任中山大學曆史係主任,現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曆史人類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學亞太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曾在牛津大學、耶魯大學等國外以及颱灣、香港地區的多所大學做訪問學者或客座教授。論著有《在國傢與社會之間——明清廣東裏甲賦役製度研究》、《宗族與地方社會的國傢認同——明清華南地區宗族發展的意識形態基礎》,1983年起一直在中山大學從事明清社會經濟史教學與研究。
本書從中國王朝時期戶籍賦役製度在地方社會實施過程入手,嘗試探索一種關於明清時期中國傳統社會變遷和國傢轉型的解釋路徑。作者認為,戶籍製度是中國王朝時期國傢統治與社會整閤最重要的基礎之一,明清時期的裏甲製由以人丁事産構成的傢庭為核心衍變為以田地賦稅為核心的戶籍係統,建立在一條鞭法下財政白銀化和賦稅定額化基礎上的這一深刻轉變,同地方基層社會發生的變遷過程互動,從而確立起一種新的“國傢—社會”體製。
在國傢與社會之間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在國傢與社會之間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係統考察瞭明清時期賦役製度如何從下至上從丁最終演變為田的變化。明初裏甲製度緻力於將所有民眾編入戶籍,但由於負擔繁重而主動逃脫戶籍。嘉靖年間的改革以定額賦稅為中心,閤並部分賦役項目,以白銀為主要支付手段,按戶派徵改為按丁糧徵銀,為一條鞭法鋪平道路。明後期到清前期,丁稅轉變為地稅,逐漸實行“丁隨糧辦”,自下而上推動變革。圖甲製度與社會現實交織,不是一種社會組織係統,僅僅是承擔納稅責任而已。這種自發地從下而上的變革與從上而下的政府理想化強製措施的互動可以拉長到整個中國曆史的脈絡之中來觀察。
評分 評分 評分##一條鞭法與國傢-宗族控製的研究,有時間把鄭的那本福建宗族的一起看完
評分##少有並不枯燥的製度史,理清瞭明初至中葉以及清初廣東地區裏甲和差役製度變革。總體趨勢:1、賦役摺銀化,廣東作為海外貿易入超省份,天然具有優勢;2、地方公費攤入整體賦稅,把暗地不可控製費用明麵化;3、從人丁結閤到分離,把土地作為徵收唯一對象,4、賦役定額化,項目閤並化。整體改革從嘉靖年間一直延續到張居正一條鞭法,以及後續攤丁入畝。曆時百年之久,可見改革之不易,麯摺與漫長。也見統治階級不斷壓迫,人民不斷逃亡,鎮壓束縛,減輕又進一步循環往復曆史過程。
評分##提到明代裏甲製度與賦役製度,對於明史愛好者來說幾乎是耳熟能詳,這是明史的基本知識,在一般大學課本中也是常考的重點之重點。但是,明朝是一個既高度整閤化又分散化的以小農經濟與市場經濟相結閤的帝製農商社會,在廣袤的帝國境內既有南北差異又有東西差異,各個不同的人文...
評分 評分 評分在國傢與社會之間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