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2-25
陆茵茵,1983年生于上海,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新闻学系,曾在媒体及非营利艺术机构任职,现独立写作。作品获第二十六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2020年美国Pushcart Prize提名。2018年出版短篇小说集《台风天》。
《表演者》是陆茵茵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近五年(2018—2023)创作的十二篇短篇小说。本书主要处理这样一个问题:我如何成为我?它指向过去,也指向未来,同样一个人,能否穿透庸常生活,不被模式化的惯性束缚,找到自己,确立自己,放下自己,成为一个真的人?
这个想成为真人的人,在十二个故事中穿行,游历,接受生命和他人暴雨的冲击。在《母亲说》中,母亲以爱为名要挟她,企图将她捏成她不是的样子;在《安迪哇猴儿》中,敞开的心扉瞬间关闭;在《纸牌》里,他无法接受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在《表演者》中,他看不清别人身上似有若无的表演性;在《金》里,她承受强势人格暴力的挤压;在《地下室》里,她面对心爱之物终将化为齑粉的失落感……
这些小说看似把目光投向日常生活,书写居于其中的凡人凡事,却非简单地复刻现实。作者以独特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潜入无意识幽深的海底,为晦暗不明、少被描述的不可言说之物——情绪、精神、气氛赋形。她想按下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的那个按钮,问自己也问读者,怎么改变?怎么转化?怎么成为一个真的人?
表演者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表演者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没有人天生是自己。作者在探讨“属于”这个定义,真实或表演。喜欢书里的《母亲说》《表演者》《金》和《那个叫heeeer的人》。《母亲说》里女儿在母亲眼里并不完美,总被挑剔。自述父亲河里游泳溺水身亡,博得相亲大会上嘉宾们加好感分。女儿汪倩在母亲定义下正常的边缘打擦边球,不情不愿参加相亲,选了母亲不看好的男嘉宾。直到结束,她重新想过母亲从来没有无用之物,做什么都得目标明确。《表演者》里阔叶草想用乖张的行为赢得男友阿全的关注。她还做了自己不吃的鲈鱼来表白示好。没人教她怎么处理问题,硬上是她唯一会的。在爱里,总有人更卑微与讨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金》当中“我”梦到前男友赵赵,通过小领导金过往的博客文章翻找赵赵踪迹。她亦在金的描述下认识金眼中的自己,附和他人的应声虫。其实她不是这样,还能更好。
评分 评分##在十三邀小酒馆的书店看到这本书,摆在推荐新书的醒目位置,随手开始阅读,就被故事吸引了,真好
评分##把焦点对准最普通的人与生活,写一闪而过的念头,写连亲历者自己都忘记的瞬间,写以秒为单位起伏......这几乎是最难的写作了。决定攀登珠穆拉玛峰的人当然引人注目,但谁知道坐办公室的普通文员一年上上下下爬楼梯的距离也相当于爬了一次珠峰呢?给这本书差评的人,建议此生只用读杨牧和庆山的书。
评分 评分##赞美。《金》是《夜航》在博客时代的变奏。从阿山到金,从陌生人到眼前人,从广播到博客。主人公都通过一段媒介记忆,流入一个人,流入一个宇宙,想念他们,想念自己。《三年级》,一个东亚好学生的成长史,代入感极强的东亚小学生日常之后,杀招出现:一个好似永恒空缺的半命题作文———《_______变了》,「我毫不犹豫填入上海」,然后一切开始流动,老师、同学、家人、城市、生死、时间,过去和未来在此打通,生命变得明亮又易碎。我们想拿起一张白纸,把所有的少年的忧郁都写下来,但却无从下笔,自我预言式的悲伤还没真正到来。想到《一一》里洋洋最后在婆婆葬礼上念的信,想到舒曼的《童年情景》,想到自己小学感受到却写不出的东西。有时候,少年的忧郁,等于世界的忧郁。 那个受母亲话语胁迫去相亲的文艺青年,那个涂着全套粉底口红眼影的兼职女孩,那个一头热血创业的普通男人,那个在恋爱中把控距离的无情人,那个在小团体中追问自身价值的自卑者…… 他们都是此时此刻,这一个社会时空里的人。是身边人,也是我们自己。在公司里、电梯里、大街上...
评分居然是第一个评论的!陆茵茵的写作好比是低气压天,空中满是水汽,雨看着要落下,愣是没落。陆茵茵笔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如此,黏稠,粘着,甩不掉,莫名想到苗炜提过的契诃夫小说里一对偷情的男女吃了一块西瓜。之前看《台风天》,觉得陆茵茵写小说像海明威,把冰山藏水下,但看到这本小说集的后几篇,倒觉得她把冰山给拖了出来,估计这些离她“自我”更近(只是猜测,个人觉得小说写的事不必当真,但情绪或许真实)?那种状态有点抑郁,像被割了好几下。我最喜欢的是《三年级》和《那个叫heeeer的人》,后一篇虽说看开头就猜到了两者关系,但我喜欢它的质感,呓语散在全文:“那个女的是革命家。我喜欢那/种人,我也卷进斗争的漩涡中/吧,我一直在寻找,那个人的/笑脸,她是红军,啦啦啦啦。”(另外,我现在好喜欢单读的书的装帧!)
评分 评分表演者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