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5-24
王斯福(Stephan Feuchtwang)现为伦敦经济学院(LSE)人类学系兼职教授。研究领域包括人类学理论与中国民间宗教、各文明之比较研究与历史人类学。最近的出版物包括有其作为主编的论文集《制造地点:国家计划、全球化与中国的地方反应》(Making Place: State projects, globalisation and local responses in China, UCL Press 2004)、与王铭铭合写的著作《基层卡理斯玛:中国的四种地方领袖》(Grassroots Charisma: Four local leaders in China, Routledge 2001),另外,还有最近发表在《皇家人类学刊》上的论文“论作为顺从与过度交流的宗教仪式”('On religious ritual as deference and excessive communication' Journal of the Royal Anthropological Institute 2007 vol 13 no 1 pp 57-72)。曾经担任过英国中国研究学会会长(1999—2002),1996年至今为《人类学批判》(Critique of Anthropology)杂志主编之一,并在中国多所大学有过演讲,包括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
《帝国的隐喻:中国民间宗教》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王斯福关于中国民间宗教的重要研究专著。他以60年代在台北山街近三年的人类学田野研究为基础,着重研究民间宗教组织是如何将分散的个人组织在一起的。他直接从民间宗教当中来理解中国社会的组织形式,讲述在民间社会的生活实践中,人们是如何通过隐喻这种修辞学途径来模仿帝国的行政、贸易和惩罚体系的,揭示了烧冥币、城隍崇拜等民间习俗背后隐含的帝国隐喻的逻辑——这也一直是中华帝国和民间社会之间沟通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指出,这种隐喻式的模仿并非对帝国科层结构的一模一样的模仿,而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民间宗教正是通过象征性的隐喻方式展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力量的。
帝国的隐喻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帝国的隐喻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最早知道这书是多年前逛南大附近的书店,有个南大的小孩儿来找这本书,听这书名感觉是特有内涵的一本书(事实上这本书的大小标题确实不错),书名可占两星半,第八章稍好,附录只看结论就可以了。核心观点:“民间社会可能有极强的模仿能力,但这种模仿不是通过一一对应,而是通过具有象征意义的隐喻来实现的,即所谓神似而非形似。”(P150《译后记》)这本书把“山街”描述为一个宗教社会而忽视了社会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人类学家的无聊之处就在于无聊,如此书有一段分析了田野点宴席背后的人类学意义,难道洋人请客吃饭不是“建立关系的一种途径”么?又,王旭东问“中国民间宗教到底是不是一种宗教?”姑且不说宗教的定义,有时那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仅此而已。勘误与商榷:P31,中国人有农历和阴历两种历法——似误;P150,致使——因此/所以。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宗教学的老师曾讲过,外国人对中国民间文化的研究,属日本学者做的最到位,欧美学者的书倒也要看,但若无兴趣翻翻就好。 王斯福此书,篇幅较长,看完花了不少力气,但收获感觉并不等价费下的功夫,思来想去原因有二 —— 一来是作者自身的论述有点过于繁杂(比如关于烧香的问题...
评分帝国的隐喻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