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我们只有通过沉思,才能认识最深的真理,当我们的意识完全沉浸在沉思这中的时候,我们就会明白,那不仅是一种获得,而且是我们与它的合一。因此,只有通过沉思,让我们的灵魂与思想的最高峰联系在一起时,我们所有的活动、言辞、行为才能变得真实。
——泰戈尔
一流学府的思想之声,著名学者的智慧集锦! 《在北大听讲座》书系创始于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人民日报》《南方周末》《读者》《中华读书报》《中国青年报》《新浪网》等数百家媒体报道或转载,被评为最受读者欢迎的思想读物,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强力推荐,深受各界读者钟爱。所收文章皆为专家、教授、知名学者、社会名流在北大的精彩演讲。文章深入浅出、简约朴素,既有引人深思的深厚学理、又有催人奋进的人生智慧。本书是“在北大听讲座”书系的第二辑。
内容简介
一流学府的思想之声,著名学者的智慧集锦! 《在北大听讲座》书系创始于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人民日报》《南方周末》《读者》《中华读书报》《中国青年报》《新浪网》等数百家媒体报道或转载,被评为最受读者欢迎的思想读物,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强力推荐,深受各界读者钟爱。所收文章皆为专家、教授、知名学者、社会名流在北大的精彩演讲。文章深入浅出、简约朴素,既有引人深思的深厚学理、又有催人奋进的人生智慧。 本书是“在北大听讲座”书系的第二辑。
本书是“在北大听讲座”书系的第二辑,所收文章皆为专家、教授、知名学者、社会名流在北大的精彩演讲。文章深入浅出,简练朴素。既有引人深思的深厚学理、又有催人奋进的人生智慧。文章兼容并蓄。可谓思想的精粹、智慧的集锦。
由于“汇集了各领域最前沿的思想和观点”,本丛书被喻为最具时代精神的“思想大餐”,且“由于其严肃的学术品格和通俗的阅读形式”而深得各界读者钟爱,其被评为“九十年代以来最受欢迎的思想读物”。
在浮华之风日盛的今日社会,对所有“为国求学、努力自爱”的人们来说,北大讲座中传来的思想之声是真正值得认真品味和用心领会的。
注:*号右边:“益”左边:“鸟”
目录
叶 朗 追求创造的人生 追求诗意的人生
陆士桢 主流文化与当代青年成材之路
朱孝远 历史艺术的创新直觉
谢 飞 电影导演艺术的思考与探索
杨善华 当代中国的家族势力
茅于轼 中国所面临的新的经济形势
邱尊社 wTO与中国
张维迎 经济学家看历史、法律与文化
王建国 侵权损害赔偿的制度功能与因果关系
辜正坤 网络与中西文化
方兴东 互联网的前景和传统产业的命运
秦 晖 从大共同体本位到公民社会
——传统中国及其现代化再认识
陆学艺 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
精彩书摘
所以,我们同学一定要养成一种科学严谨的学风。将来在学术界竞争是很激烈的,但若你有一种科学严谨的学风,你就在学术界占了一个制高点。不要羡慕某些人为眩人耳目制造出来的轰动效应,这都是炒作出来的,未必有用。
第八点,我重点谈一下论文写作。今天时间不多了,简单说一下要注意的几个问题,都是从文科角度谈的。
第一,论文的选题一定要好。现在有很多同学写论文选题太大,一写就是社会主义建设、基本矛盾等。我开个玩笑说:“你又不是毛主席,也不是江主席,你掌握多少资料能写社会主义矛盾问题呢?”论文一定要写自己能把握的问题,要考虑到能写出新意。写论文常有一个误区,就是总想写自己过去熟悉的问题,这是不对的。过去熟悉的问题不一定适合现在,过去有新意的东西现在不一定是好题。好的题目要能做出新意来,能往下做,能挖出东西来。论文写作有三段式。第一阶段要慢,指选题要慢。花几天的时间好好看一下现有的资料,也可看看相关领域的资料,比如研究经济学的,可看看社会学在研究什么。题目选好了就是成功了一半,选不好就白费力气了。论文的选题最好是小题大做,题目小了,可以往外伸展,这就是一种功力。如果选题太大,五个问题可能只有两个说清楚了,其它三个都是空的。我曾经看过一个同学写的一篇论文,题目是《“五石六*”可阐微》。“五石六*”来自于《春秋》中的一句话:“陨石于宋五,六*退飞过宋都。”意思是那一年有五块陨石掉在宋国,六只鸟退着飞过宋都,这都是很奇特的现象。这就是一个很小的题目,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暂且不说,单看题目,我就觉得很好。所以说写文章要小题大做,从具体地方做起,然后加以深化。
写论文第二点是要重视提炼论点。现在有些文章虽然写得很长,却都是些介绍性的,没有论点。比如写苏东坡,只是写他生于某某年,对诗歌、文学的贡献是什么等,只是介绍一下,根本没有论点,这是没有用的,你的文章并不是给不知道苏东坡的人看的,而是给对苏东坡很熟悉的人看的,所以一定要注意提炼论点,力求有理论深度。当你的基本资料掌握了以后,就要开始提炼论点,不要等到全部资料都看完再提炼,否则脑子里只是充满了资料,就不知如何提炼论点了。这个过程即我刚才所说的三段式的第二个阶段,即提炼论点要快。第三个阶段是交稿时要慢,要仔细修改。拿写书来说,越是到后期,书的质量的提高越主要。有的出版社向我催稿,我不急,一定要仔细修改。因为现在有些出版社出书的确太慢,与其拿到出版社里放着,不如让我好好修改。有人开玩笑说,最慢的出版社中,作者交稿时还在谈恋爱,等出书时他儿子都上大学了。(笑声)总之,这一点一定要把握好。
第三,要注重分析。有些同学写文章只有论断,没有分析。有的硕士论文交上来,第一页就有二十几个论断,没有一个分析,我说:“你怎么能这样呢?文章中全是‘我认为’、‘我认为’,但你得有分析呀!”过去“文革”时经常有人写文章这么说:只要稍加分析,就可以知道他是反动派。其实他根本没有分析。这根本不是稍加分析的问题,应该大加分析才好,但其实任何分析都没有。
第四,要重视第一手资料。有些同学写文章,往往被第二手资料困住,不去看原始资料。比如,他要写老子,往往去看别人是怎么评论老子的。实际上,最能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的是第一手资料,而不是第二手资料。第二手资料的角度是有限的,难以突破。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想就一定要重视第一手资料。
第五点,写文章要善于运用材料,很多同学写文章只是罗列材料,一开头就把资料全都罗列出来,这是不对的。和主题无关的材料一定要把它删掉。研究时,资料越多越好;一旦提炼出论点以后,就不要堆积太多材料。
第六,我希望大家平时要注意积累资料,注意学术动态,注意学术界现在在研究什么,有哪些观点等等,这是搞学术的基本素质。
第七,文章结构要紧凑,文字要扣题。现在有些文章结构太松,和主题没太大关系。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同学在写文章,已经写了两页。我问他:“你的文章什么题目呀?”他说:“我的题目还没定呢。”我说:“你的题目都没定你写什么呀?”他说:“我写个开头啊!”他这个开头竟然是万能的开头,这样的文章结构肯定是很松散的。
第八点,写文章要善于突出自己的新见解。比如,写苏东坡,关于苏东坡有五个问题,其中两个有自己的新见解,那么写文章时其它三个就可以一笔带过,因为那些没有新意。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话”指有新意有价值的话。
最后一点,要有良好的文风。首先,文风要干净利落,要准确精炼,不能写得太罗嗦。其次,文章要明白、通畅。现在有很多文章故意让人看不明白,朱光潜先生在世时,有一次我到他家里,我说:“现在有很多文章我都看不懂。”朱光潜先生摆摆手说:“很简单啊,就是他自己没搞清楚,他自己搞清楚了他能说不清楚吗?”所以我们要反对那种晦涩、艰涩的文风。黑格尔说:“深”有两种:一种是的确有很深刻的东西,一种是什么东西都没有,以艰深来文饰其文字的简陋。真正好的文章,是能让人明白的文章。很多大家的书,如翦伯赞、冯友兰、朱光潜先生的书,都是很明白的,这是很高的境界,这就是炉火纯青。最后,写文章要有味道。这是较难得的,是学问深度、思想深度的体现。比如冯友兰先生的书就很有味道,我很容易看下去。明白、通畅是写文章的最低标准,也是最高标准,而且要使文章写得有味道是一个无限的过程。
总之,写文章的学问是很大的,希望同学们能多下功夫,把文章写好。
最后,我讲一个意思,希望同学们能把做人和做学问结合起来。古人总讲:道德文章高。这二者是统一的,诗品、书品与人品也是统一的。希望同学们在跨人新世纪的时候,在北京大学这样一个古老、常新的环境中,在人品、学问、文章上都不断地提高到一个新境界,无愧于北大传统,也无愧于这个时代!(掌声)
陆士桢
现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长期从事青少年及社会工作研究,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90年代初,她建立起中国大陆第一个杜会工作系,并在7年里主持召开了三次有海内外众多国家和地区专家学者参加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前言/序言
本书是“在北大听讲座”书系的第二辑,所收文章皆为专家教授、知名学者、社会名流在北大的精彩演讲。文章深入浅出,简练朴素,既有引人深思的深厚学理,又有催人奋进的人生智慧,文章兼容并蓄,皆可谓思想的精粹、智慧的集锦。
讲座之风在北大早已有之。蔡元培先生在任期间,北大的讲坛空前活跃,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引得无数文化名流竞相前往,讲座由此蔚然成风,并由此开创了北大百年来追求自由、探索真知的优秀传统。蔡先生自己曾在访美时应邀发表演讲,他给在场的人讲过一个故事:一个会点石成金的人问他的朋友最想得到什么,那人回答说最想得到他那根能让石头成金的手指头。蔡先生讲故事的意图是说读书治学、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只有掌握方法,遇事才能不为所难,听讲座也是学习点石成金的一种有效途径。讲座不同于书面文章,既要言之有物、令人信服,又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况且还要应付北大学子古怪刁钻的发问,没有真学问的人是决然不敢前往的。因而先生们大都有备而来,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将自己最熟识的东西授于听众;对学生来说,讲座里所学到的东西是课堂里很难学到的,也许这便是每次讲座都会水泄不通的缘故。由于听者甚多,场面十分热闹,讲到精彩处,台下就会响起热烈的掌声,对主讲人来说,不辞辛劳、不计报酬、心甘情愿前来开办讲座,掌声也许是他们唯一的回报,但还有什么比听众的掌声更令人激动的吗?掌声永远只属于那些有真人格、真学问、真思想的人,掌声包含了北大学子对先生们的敬仰和感激。
讲座是北大最亮丽的风景,讲座不仅增加了北大这个神圣土地的内涵,而且让这个古老的校园更加生机盎然、青春焕发。我们编选此书的目的亦是为了让更多“为国求学、努力自爱”的人们从中获益。书中文章大多根据录音整理,内容涉及经济、艺术、社会、文学等诸多领域,尽量体现“兼容并蓄”的原则,在整理过程中我们尽量保持讲座原有的现场感,希望能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本书的出版得来不易,有关老师不仅无私地同意发表讲稿,还对文稿逐字阅改,在此我们表示感谢并深怀敬意。同时要感谢傅丽、常殊、许敏敏等同学,她们以务实的作风和严谨的态度完成了大量工作。此外,本书策划人陈子寒先生为本书出版费尽心机,在此一并致谢。
编 者
2000年6月于燕园
在北大听讲座:思想的力量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北大提倡兼容并包,容纳载有不同声音的思想共济一堂,相对而言要给予社会上各种思潮的释放并期求回应提供了场所,学生又是最新锐而且乐用深刻教义包装自己的群体,应该承认在听这多种题材的讲座中生发出一种人文品格和思维历练,引导具有新思维和即将参与到社会变革中去的学生多去关注国计民生。作为拯救某些被遗忘的良知的传播方式,大学讲座重视道义培养而非个别的技术层面,我喜欢读现场讲座记录时做的头脑体操,成为从现实里逃避出来再回归到更深远意义的现实中去的一种方法。本书是北大讲座的第一辑收录,包括王选《毕生的五个选择》,西方哲学精神,对中国农村经济和国企改革的关注,以及几位国内外领导人在北大百年校庆上的讲话。看起来讲坛上发出的声音也非众人皆能,我想,其中很多话题的深度已超过对尚无固定选择和社会影响力的学生的必要接受程度,一般来讲起到的普及作用反而要大于改善的力度。中国确实存在不少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靠政府运用公共干预的力量,作为思想普及的手段,单凭素质高理解能力透彻的学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无法形成太多的改善,如果算是对未来大学生成材后改良社会的目的熏染,难免投入成本过高了些。深刻命题和广泛命题的波及范围必须要扩展到全社会界限,令为数更多的有良知有关心想法乃至有条件寻求改变的机构和人参与进来。中央十套节目的百家讲堂和香港凤凰卫视的大红鹰世纪讲堂都率先迈开社会普及任务的第一步,但目标对象仍主要针对学生。本书的发行也标志着讲座从校园里走出来,走到社会关注当中去的努力。学生思想活跃,单纯,容易灌输,但也同样由于过度活跃的特性而脱离现实,结果造成象牙塔里口口声声致力改造国家和社会,看社会各方面都不顺眼,力求实现一番宏伟抱负的空想者。这种脱节是非常容易在出来时吃亏碰壁的,因此大学讲座还要更稳妥些,别再暴露像给克林顿提问时那样装作成熟的幼稚。
评分
☆☆☆☆☆
增长知识 视野开阔 是非常好的一套书 强烈推荐
评分
☆☆☆☆☆
速度很快,书的质量也很好
评分
☆☆☆☆☆
看一看,北大讲堂里究竟在讲些什么,思想究竟有多大的力量?
评分
☆☆☆☆☆
经典之作,回来慢慢品读!
评分
☆☆☆☆☆
为什么买来的书总有那么多问题,运来的时候都揉坏了,发现里面的印刷很有问题,是不是盗版
评分
☆☆☆☆☆
本书是“在北大听讲座”书系的第一辑,所收文章皆为专家、教授、知名学者、社会名流在北大的精彩演讲。文章深入浅出、简练朴素,既有引人深思的深厚学理、又有催人奋进的人生智慧。文章兼容并蓄,皆可谓思想的精萃、智慧的集锦。在浮华之风日盛的今日社会,对所有“为国求学、努力自爱”的人们来说,北大讲座中传来的思想之声是真正值得认真品味和用心领会的。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我一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德国古典哲学与精神生活、自由与保守之间――保守主义答问、法团主义及其相关问题的对话、目前中国农村问题的社会学分析、寡民背后的大国:底层与体验、中国第二步改革战略、深化国企改革的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三网复合与中国电信业的一场争论、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制度变迁理论纲要、知识经济与大学教育、对书法艺术垢理解、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在北大百年样庆典上的讲话、访华期间在北大的演讲、在北大的演..
评分
☆☆☆☆☆
大家之言,早就想一套了
评分
☆☆☆☆☆
没有在北大上过学,看看这个还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