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共收入29篇西方管理學名著提要,大緻有三類,産生和形成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古典管理理論、産生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行為科學理論以及産生於“二戰前後直至現在的當代管理理論,介紹全麵,分析獨到,是係統瞭解西方管理學的較好讀本。
麵對浩如煙海的西方學術經典,任何人竭畢生之力也無法讀盡。由各學科專傢學者主編的西方學術名著提要叢書,為讀者鋪就瞭通嚮西方學術宮殿的捷徑。《西方管理學名著提要》被中央黨校及多所地方黨校選為輔助教材,發行量超過5萬;《西方心理學名著提要》《西方教育學名著提要》也已被華東師範大學、湖南師範大學等院校選為素質教育教程的參考教材,初版發行即逾萬冊。本書共有提要管理學名著29種。這些提要包含瞭西方古典管理理論、行為科學理論、當代各種管理理論(如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等)的主要代錶作。
精彩書評
我國正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方針的指導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建設,到下個世紀中葉將基本實現現代化,然後再繼續前進。在我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建設的進程中,改進和加強管理,有著特彆重要的意義。關於管理在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早為馬剋思主義經典作傢和國內外的許多學者所闡明,也被我國和國外的經濟現實所證實,無需我們多講瞭。現在需要著重說明的是,這同我們編寫這本《西方管理學名著提要》有什麼關係?我們為什麼要編寫這本書?
目錄
前言
雷恩 管理思想的演變 1979
厄威剋 管理備要 1956
孔茨 管理理論的叢林 1961
孔茨 再論管理理論的叢林 1980
泰羅 科學管理原理 1911
法約爾 工業管理和一般管理 1916
梅奧 工業文明的社會問題 1945
馬斯洛 人類動機理論 1943
赫茨伯格 工作與人性 1966
赫茨伯格 再論如何激勵職工 1968
麥剋利蘭 渴求成就 1966
麥剋利蘭 權力的兩麵性 1970
勞勒 波特 工作績效對工作滿意感的影響 1967
麥格雷戈 企業中人的方麵 1957
阿吉裏斯 個人與組織:互相協調的幾個問題 1957
利剋特 管理的新模式 1961
弗魯姆 管理決策新論 1973
布萊剋 穆頓 新管理方格 1978
本尼斯 組織發展與官製體係的命運 1966
西肖爾 組織效能評價標準 1965
大內 z理論 1981
巴納德 經理人員的職能 1938
巴納德 組織與管理 1948
西濛 管理決策的新科學 1977
德魯剋 管理:任務、責任、實踐 1974
戴爾 偉大的組織者 1960
卡斯特 羅森茨韋剋 組織與管理--係統與權變的觀點 1979
洛希 組織結構與設計 1970
菲德勒 讓工作適閤管理者 1965
豪斯 米切爾 關於領導方式的目標--途徑理論 1974
坦南鮑姆 施米特 如何選擇領導模式 1958
伯法 生産管理基礎 1975
明茨伯格 經理工作的性質 1980
後記
精彩書摘
既然管理是通過彆人或同彆人一起去完成工作,那麼,對管理學的研究就必須圍繞人際關係這個核心來進行。這個學派把有關的社會科學原有的或新近提齣的理論、方法和技術用來研究人與人之間和人群內部的各種現象,從個人的品性動態一直到文化關係,無所不涉及。這個學派注重管理中“人”的因素,認為在人們為實現其目標而結成團體一起工作時,他們應該互相瞭解。
這個學派的學者非常注重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尤其是作為社會心理學對象的個人和激勵個人的事物。這一學派的成員,有的把處理人際關係看成隻是管理者職務的一部分,隻是一種工具。管理者藉助於這種工具可以理解人們的需要,並通過滿足人們的需要和進行激勵來使人們作齣最大的貢獻。另一些成員則把個人和團體的心理學行為看成是管理學的全部內容。
這個學派中的有些人強調處理人的關係是管理者應當很好地加以領會和運用的一種技能。另外有些人則集中注意於管理者的領導職能,有時甚至把管理等同於領導。這樣實際上就是把一切群體活動都看成是“受到管理的狀況”。有的人把對群體動態和人際關係的研究乾脆看成是一種社會心理學關係的研究。
無可否認,研究人際關係,無論對管理工作還是其他工作,都很有用,很重要。但是,不能說人際關係就包括瞭管理的一切。完全可能齣現這樣的情況,一個公司所有的管理人員都精通心理學,但就是不會進行有效的管理.美國一傢大公司的一個主要的分公司,對上下各級管理人員都施以敏感性訓練(譏者稱之為“心理上的脫衣舞”),結果發現這些管理人員隻不過學到許多有關人的感情的知識,而對於如何進行管理,所得無幾。研究和實踐都錶明,單隻有人際關係的研究,遠不足以建立一種有效的管理科學。
(三)群體行為學派。這一學派是從人類行為學派中分化齣來的,因此同人際關係學派關係密切,甚至易於混同。但它關心的主要是群體中人的行為,而不是人際關係。它以社會學、人類學和社會心理學為基礎,而不以個人心理學為基礎。它著重研究各種群體行為方式。從小群體的文化和行為方式,到大群體的行為特點,都在它研究之列。它也常被叫做“組織行為學”。“組織”一詞在這裏可以錶示公司、政府機構、醫院或其他任何一種事業中一組群體關係的體係和類型。有時則按切斯特。巴納德的用法,用來錶示人們間的協作關係。而所謂正式組織則指一種有著自覺的精心籌劃的共同目的的組織。剋裏斯。阿吉裏斯甚至用“組織”一詞來概括“集體事業中所有參加者的所有行為”。
不難想見,實際管理人員是不會同意讓“組織”包括如此廣泛的群體行為類型的。可是,管理人員碰到的許多問題又的確是由群體行為類型、態度、願望、偏見所引起的。有些問題來自企業內部的群體,更多的問題來自公司、部門、機構之外人們的文化環境。這個學派的最大問題也許是它的成員總想把“組織行為”和“管理活動”人為地等同起來。群體行為是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麵,但並不等同於管理。
(四)經驗(鹹案例)學派.這個學派通過分析經驗(常常就是案例)來研究管理。其依據是,管理學者和實際管理工作者通過研究各色各樣的成功和失敗的管理案例,就能理解管理問雕。自然地學會有效地進行管理。
這個學派有時也想得齣一般性的結論,但往往隻不過是把它當成一種嚮實際管理工作者和管理學者傳授經驗的手段。典型的情況矗,他們把管理學或管理“策略”看成是對集例進行分析研究的手段,或者采用類似歐內斯特·戴爾的氣比較法”。
端也不否認研究管理經驗成分析過去管理過程的重要意義。伹是,管理學畢竟不是法律學,不能,以前例為依據,頇且未來的情況同過去正好相似的現象是非常罕見的。過於根據未經提煉的過去的管理實踐經驗是很危險的。理由很簡單;過去行之有效的技術或方法,不見得適用於來來的情況。隻有以探求基本規律為目的去總結經驗,纔有勘於管理原則或理論的提齣或論證。
經驗學派的倡導者們可能會說;他們分析實例或曆史,實質上正是要從中得齣某些一般性的銷論?用來有效地指導未來的思想和行動。事實上歐內斯特,戴爾在聲稱*萬能論者籲(指管理過程學派)所標榜的原理“很少實用價值’以後,卻又很奇怪地從他自己對許多偉大的組織者的很有價值的研究中拇齣一些屍結論’和“準則”來。人們不禁要問。除瞭在提煉基本道理的方法上有所不同以外,究竟戴爾的“比較法”同他所貶斥的“萬能論者”的觀點有什麼實質性的區彆呢?
由於經驗學派強調研究經驗,由此而進行的研究和産生的思想的確可以促進對管理原理的驗證。而且垃個學派的成員所提齣的原理,可能比管理過程學派所提齣的原理更為有用。可是,隻要經驗學派是在從它的研究中探求普遍性的結論(由於經驗學派的人滿足於交流毫無意義的未定形的經驗,他們就不能不這樣做),那麼他們就是在乾同管理過程學派所乾的一樣的事情。
(五)社會協作係娩攀派。它與行為學派關係密切蔭且常常互相混同。有些人,如馬奇和西濛,把社會係統(即一種文化的相互關係係統)隻限於正式組織。把“組織”這個詞同企業等同起來。而不是指管理學中最常用的那項職權活動概念。另外一些人則不區分正式組織和非正式組織,而把所有人類關係的各種係統都包括進來。
這個學派帶有濃厚的社會學氣味。社會學所進行的各種研究它都進行。它確定各種社會團體的文化關係的性質,井設法把這些關係作為山個相覓聯暴而且常常妊結成一體的係統錶示齣來。
這個學派的創始人是切斯特。巴納德·他富寜思想、熱情善辯。他為瞭從根本上說明管理過程,提齣瞭一種協作理論。其依據是。個人需要通過協作來槐服他自己及其環境在生物,物理,社會的,還必須注意其技術方麵。他們發現,企業中的技術係統(如機器設備和采掘方法)對社會係統有很大的影響。個人態度和群體行為都受到人們在其中工作的技術係統的重大影響。因此,他們認為,必須把企業中的社會係統同技術係統結閤起來考慮,而管理者的一項主要任務就是要確保這兩個係統相互協調。
這樣,這個學派的著作大都集中於論述生産、辦公室工作等技術係統與人及其工作關係等方麵,因而它也特彆注意工業工程問題。這個學派雖然不像其倌奉者所認為的那樣包含管理的一切,但的確對管理實踐作齣瞭重要的貢獻。
西方管理學名著提要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