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剑桥中国秦汉史》,原为费正清、崔瑞德共任全书主编的《剑桥中国史》的第1卷,于1986年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剑桥中国史》不是按卷次先后印行的,在这卷之前,第10、11和3卷业已先后问世,并且已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翻译出来,以《剑桥中国晚清史》、《剑桥中国隋唐史》为题出版了。现在历史所的朋友们又译成《剑桥中国秦汉史》,要我在书端写几句话,我既感欣幸,又颇为惶恐。我在秦汉史方面学力有限,本没有着笔的资格,但承鲁惟一先生盛意,在本卷出书后即行寄赠,得以成为国内很早读者之一。细绎全卷,曾将一些感想写作书评,发表在《史学情报》上,其中即呼吁赶快把这卷书翻译出来。现在经过历史所各位努力,这个愿望实现了,写一篇小序确实是我的义务。
《剑桥中国史》规模宏大,集中了西方研究中国史的许多学者的力量,本卷也不例外。全卷16章,原文多达981页,分别执笔的学者大都对章节论述的范围有长期深入的研究。例如第1章《秦国和秦帝国》的作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退休教授卜德,30年代即已出版《中国的个统一者》一书;第3章《王莽,汉之中兴,后汉》的作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毕汉斯,著有《汉朝的中兴》;第6章《汉朝的对外关系》的作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余英时,著有《汉代的贸易和扩张》;第9章《秦汉法律》的作者荷兰莱顿大学退休教授何四维,著有《秦法律残简》、《汉法律残简》;第7章《政府的结构与活动》、第12章《宗教和知识文化的背景》等的作者英国剑桥大学东方学院鲁惟一博士,著有《汉代的行政记录》、《通往仙境之路》等书,诸如此类,不遑枚举。还有的学者,如法国法兰西学院的戴密微、日本东京大学退休教授西嵨定生等,更是大家所熟悉的。因此,本卷的作者阵容在西方学术界可称极一时之选,这部书也可谓西方研究中国秦汉史的结晶。
西方对秦汉史的研究有相当长的历史。本卷《导论》对此有概括叙述,一直上溯到明清之际来华的传教士卫匡国的著作。中国的二十四史始于《史记》、《汉书》,读史者也总是从前四史入手,所以一接触中国史就是秦汉,同时秦汉在整个中国史上又有其特殊的重要位置。西方学者研究秦汉史的较多,成绩也较丰硕。看本卷所附参考文献目录,便可得到相当的印象。这部《剑桥中国秦汉史》,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加以综合和提高的。不很熟悉西方研究情况的读者,通过本卷不难知其涯略。卷中引用日本学者的论著也很多,足供读者参取。
这部书有几个特点,想在这里介绍一下。
首先是秦汉史列为《剑桥中国史》的第1卷,这一点恐怕是国内读者不易理解,而且是会有较大意见的。《剑桥中国史》的总主编序对此曾有说明,他们提到,在筹划编著这部巨著的时候,本想从中国史的开端写起,可是我国的考古发现日新月异,70年代以来更有进一步扩大的倾向,把中国史前史以至公元前千纪的历史面貌几乎彻底改变了,而现在还没有能把崭新的考古材料与传统的文献记载融会贯通而成公认的成果,因而全书只好从有大量可靠文献依据的秦汉开始。这种看法,和晚清以来疑古思潮的见解是有实质差别的。
《剑桥中国秦汉史》广泛引用了文献材料,而且很注意文献的辨伪和考订,这是不少西方中国学家一贯坚持的作风。大家可以看到,本卷各章中的引文,大多注意了使用经过整理校订的版本,包括中国、日本以及西方学者的各种注释。卷中图表也尽量做到有足够的文献依据。这是作者很重视文献的一种表现。
这样说,并不意味本卷的写作不重视运用考古材料。相反的,本卷不少作者都征引了中国考古学的重要成果。例如都城的发掘和一批大墓的发现,在书中好几个章节得到介绍引用。尤其是有关经济史和社会生活史的部分,涉及考古材料的地方更多。由于本卷作者有几位是秦汉简牍帛书研究的专家,他们写作的章节引用这方面材料,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论法律时,征引云梦睡虎地秦简;论屯戍时,征引敦煌、居延等地汉简,使这些专门的研究汇合到历史的论述中去。中国的学者研究秦汉史,也是这样做的,但当前还有人在谈考古对历史研究的贡献时,总是过多地强调先秦,对秦汉考古重视不够,应该说这是不很公平的。
费正清(英文名:John King Fairbank,1907年-1991年9月14日),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历史学家,美国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美国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泰斗,“头号中国通”,哈佛东亚研究中心创始人。生前历任美国远东协会副主席、亚洲协会主席、历史学会主席、东亚研究理事会主席等重要职务,还曾是美国政府雇员、社会活动家、政策顾问。费正清致力于中国问题研究长达50年,从他进入牛津直到他1991年去世,他的著作绝大部分都是论述中国问题的。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封面采用了厚实的卡纸,触感扎实,而且色彩搭配沉稳大气,主体色调是那种略带陈旧感的深棕色,中间用烫金字体印着书名,在灯光下微微闪烁,显得非常考究。我特别喜欢它内页的纸张选择,不是那种刺眼的亮白,而是偏向米白色的哑光纸,字迹清晰锐利,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装订方面,看得出是用心了,书脊部分处理得非常平整,翻开时书页不会过度塌陷,这对于需要经常查阅参考资料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这本书的配图和地图部分处理得极其精良,那些古代城池的复原图,线条流畅,细节丰富,光影的运用也很有层次感,让人仿佛能透过纸张看到那个时代的景象。这种对实体媒介的尊重和对阅读体验的极致追求,让它在如今这个电子书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随便把它放在书架上,它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彰显着对知识的敬畏。
评分关于史料的运用和考据的严谨性,这本书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专业水准。我特地去对比了其中几个关键历史事件的论述,无论是对出土文献的引用,还是对地下考古发现的解读,都做到了精准无误,并且对现有学界的主流观点进行了审慎的辨析,绝非简单地照搬前人结论。作者在脚注的处理上也颇具匠心,它既提供了详实的原始出处,又用极其精炼的语言对复杂的研究背景进行了解释,使得非专业读者也能大致了解史学研究的复杂性。更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处理那些“史料空白”的地带时,展现出了一种罕见的学识克制,他不会肆意臆测或填补细节,而是坦诚地指出证据的不足,并提出基于逻辑推演的合理假设,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体现了真正的大家风范,让人肃然起敬。
评分这本书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深度远超出了普通通史读物的范畴。它不仅仅是在罗列“谁在何时做了什么”,更深入地探讨了秦汉帝国作为早期大一统模式,其内在的运行机制、社会结构的张力以及文化认同是如何逐步建构起来的。例如,关于郡县制如何在不同地域实现了有效治理,作者就从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的复杂博弈角度进行了剖析,将制度的演变置于具体的经济基础和社会需求之中考察。读完之后,我对“帝国”这个概念的理解被极大地拓宽了,它不再是一个僵硬的政治实体,而是一个充满活力与矛盾的复杂有机体。这种宏观视野和微观剖析的结合,让历史的脉络清晰可见,帮助读者理解,历史的走向往往不是线性的,而是无数复杂变量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
评分整本书的阅读体验,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那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作者仿佛是一位非常睿智的朋友,他用现代的清晰逻辑和温暖的同理心,引导我们去理解那些遥远先辈的困惑与抉择。书中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尤其出色,即便是那些在正史中仅有寥寥数语的帝王或谋臣,也被赋予了饱满的人性——他们的雄心壮志、他们的恐惧、他们的短视与伟大,都被细致地描绘出来。这种对人性的洞察,使得秦汉的英雄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祇,而是鲜活的、会犯错的、同时也在努力构建未来的个体。当我合上书卷,那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对个体在历史洪流中作用的思考,久久不能散去,这本书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历史学习材料,更像是一部关于权力、秩序与人性的哲学沉思录。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为巧妙,完全没有一般历史著作那种板着脸孔的枯燥感。作者在铺陈宏大的政治变革时,笔触如抽丝剥茧般细致入微,但紧接着,他总能穿插进那些鲜活的、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细节,比如某个贵族的日常饮食习惯,或者某位基层官员的奏折措辞,这些小切口瞬间将读者带回了那个时空。我发现自己很少会因为情节的拖沓而感到厌倦,相反,每一个章节的转折都带着一种电影蒙太奇般的效果,张弛有度。尤其是在描述关键战役或重大制度变迁时,作者采用了多方位的视角进行交叉叙述,既有最高决策层的战略部署,也有底层士兵或百姓的亲身体验,这种立体化的叙事手法极大地增强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代入感,读起来酣畅淋漓,丝毫没有被动接受信息的枯燥感,更像是在跟随一位博学的长者进行一场沉浸式的探险。
评分转身回头处 你在灯火阑珊处
评分/发展壮大的最初,经历了五次围剿,第五次围剿和反围剿之后/力量几乎被消耗殆尽。长征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因为除了长征/领导人别无他法。留在当地等待下一次围剿吗?还是开进西南?都不可行。原地等待是脑残的行为,开进西南则会面临当地实力雄厚的军阀。所以他们选择了长征。这是人类史上一次壮举。但长征也不可避免地消耗了红军自身的力量,张国焘也在长征中逐渐暴露出分裂的企图并最终反叛,所以当红军到达陕北,剩下的人已经不多,战斗力也消磨不少。蒋介石正想给毛丵泽东最后一击。
评分和此卖家交流,不由得精神为之一振,自觉七经八脉为之一畅,我在京东打滚这么多年,所谓阅人无数,与您交流我只想说:亲,你实在是太好了!你的高风亮节太让人感动了!本人对卖家之仰慕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海枯石烂、天崩地裂,永不变心。交易成功后,我的心情竟是久久不能平静。自古英雄出少年,卖家年纪轻轻,就有经天纬地之才,定国安邦之智。而今,天佑我大中华,沧海桑田5000年,神州平地一声雷,飞沙走石、大雾迷天,朦胧中,只见顶天立地一金甲天神立于天地间,花见花开、人见人爱,这位英雄手持双斧,二目如电,一斧下去,混沌初开;二斧下去,女娲造人;三斧下去,小生倾倒。得此大英雄,实乃国之幸也、民之福也、人之初也,怎不叫人喜极而泣……看着交易成功,我竟产生出一种无以名之的悲痛感——啊,这么好的卖家,如果将来我再也遇不到了,那我该怎么办?直到我毫不犹豫地把卖家加到本人VIP组收藏了,我内心的那种激动才逐渐平静下来。可是我立刻想到,这么好的卖家,倘若别人看不到,那么不是浪费心血吗?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我终于下定决心,牺牲小我,奉献大我。我要以
评分英国对于中国历史的研究其实还是日本法国德国的,但是这本书还是值得买来翻阅的。
评分买买买,一直在路上,可是为啥没有好的券了呢?
评分在张士德死后,他的将军们除一两人以外,都变得不那么有冲劲儿了,军队中的纪律和元军一样也松弛了。据当时传说,张士诚的将帅们奉命上战场时都会装病,然后要求财物赏赐,才接受打仗的命令。不论什么时候战事一不顺手,他们就会放弃阵地,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不会因打了败仗而受到惩处。张士诚的政府在开始时很严厉和依法办事,后来懈怠下来了。行政事务由他的幼弟张士信和女婿潘元绍掌管,他们两人的不负责任、贪婪和弄虚作假的作风毁掉了军队的士气和政府的法纪。
评分《全球史:从史前文明到今天》将改变你对过去的看法。它从各个角度遍观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探索重要事件、关键思想、政治势力、焦点人物以及影响人类历史的技术革新。本书充满专业的事实信息,具有极强的独创性和启发性;它引人入胜,给予读者视觉感官强烈的冲击,是对我们发展进程的明确导读。
评分大事件记录史,普及还是很好,而且图文并集
评分吾已消费京东数年,深知各产品琳琅满目。然,唯此宝物与众皆不同, 为出淤泥之清莲。使吾为之动容,心驰神往。乃至饭不能食,寝则不安,辗转反侧 无法忘怀。于是乎紧衣缩食,凑齐银两,倾吾所能而买。强哥之热心与快递员之殷切让人感染,感激怜涕。打开包裹之时,顿时金光四射,屋内升起七彩祥云,处处都是祥和之气。吾惊讶之余更是欣喜若狂,呜呼哀哉!此宝乃是天上物,人间又得几回求!遂沐浴更衣, 焚香祷告后与家人共赏此宝。妻则赞叹不已,不仅赞叹此宝物款型及做工,超高性价比!且赞吾独具慧眼与时尚品位,更予红唇相赠。 产品介绍果然句句实言,毫无夸大欺瞒之嫌。此属大家风范,忠义之商贾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