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思维导论

系统化思维导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温伯格,王海鹏 著
图书标签:
  • 思维导图
  • 系统思考
  • 问题解决
  • 逻辑思维
  • 决策分析
  • 知识管理
  • 学习方法
  • 效率提升
  • 个人成长
  • 商业思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兰兴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78040
商品编码:1009350154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系统化思维导论

:59.00元

作者: 温伯格,王海鹏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115378040

字数:318000

页码:24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一部永恒的经典著作,1/4世纪后仍值得你细细品味
杰拉尔德·温伯格重要思想的传播
让更广泛的读者洞悉思维的玄机,掌握思考与认识项目、产品、组织等的新方式
启发性的例子、贴切的问答与练习,为你提供面对问题、系统和解决方案时*强大的分析工具
关注人文,掌握思维法则,揭开科学与技术的神秘面纱
以精益的思维方式运用和创造技术
让科学家和非科学家审视自己生活其中的世界和自己的思维方式

内容提要


本书初版于1975年面世,此后四分之一个世纪始终畅销不衰。21世纪初,银年纪念版出版,再次掀起阅读风潮。这是一本全面介绍一般系统思维的指南,旨在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思维法则,揭开科学与技术的神秘面纱。书中通过基本的代数原理,使用大量图表、符号,乃至方程来展示探索项目、产品、组织机构等各类系统的方式方法。另外,作者还通过有启发性的举例说明、大量的章后练习,以及附加的数学符号练习,强化读者对问题、系统和解决方案的思考能力。
本书适合所有对思考问题感兴趣,希望高效认知世界的读者阅读。无论你是科学家、工程师、组织机构领导人、经理人,还是医生、学生,本书都可以帮你驱散思维迷雾。

目录


第1章 问题
1.1 世界的复杂性
1.2 机械论与机械力学
1.3 计算的平方律
1.4 科学的简化和简化的科学
1.5 统计力学与大数定律
1.6 中数定律
1.7 思考题
1.8 参考读物
第2章 方法
2.1 有机体、类比与活力论
2.2 科学家及其分类
2.3 一般系统信念的主旨
2.4 一般系统规律的本质
2.5 系统思维的类型
2.6 思考题
2.7 参考读物
第3章 系统与幻相
3.1 一个系统就是对世界的一种看法
3.2 绝对思维与相对思维
3.3 系统是一个集合
3.4 观察者与观察结果
3.5 无关法则
3.6 思考题
3.7 参考读物
3.8 符号练习
3.9 符号练习答案
第4章 观察的解释
4.1 状态
4.2 眼-脑定律
4.3 广义热力学定律
4.4 函数符号与简化思想
4.5 不完全与过于完全
4.6 广义互补性原理
4.7 思考题
4.8 参考读物
4.9 符号练习
4.10 符号练习答案
第5章 观察结果的分解
5.1 科学的隐喻
5.2 事物与边界
5.3 性质与不变法则
5.4 分割
5.5 强连接定律
5.6 思考题
5.7 参考读物
5.8 符号练习
5.9 符号练习答案
第6章 行为的描述
6.1 仿真:白盒
6.2 状态空间
6.3 时间作为行为的基准
6.4 开放系统中的行为
6.5 不确定性法则
6.6 思考题
6.7 参考读物
6.8 符号练习
6.9 符号练习答案
第7章 一些系统问题
7.1 系统的三元论
7.2 稳定性
7.3 存续性
7.4 标识
7.5 调节与适应
7.6 旧车定律
7.7 思考题
7.8 参考读物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杰拉尔德·温伯格
软件领的专家之一,美国计算机名人堂代表人物,国际知名的演讲家、作家、顾问。温伯格精力旺盛、思想活跃,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总共撰写了30多本专著和上百篇论文。温伯格在世界各国拥有大量忠实的读者,这些“追星族”阅读了温伯格的每本重要著作,甚至建有专门的组织和网站,讨论和交流大师的重要思想。可以说,温伯格近年来的每本新书都是在万众瞩目中推出的,本书以及《程序开发心理学》《成为技术领导者》《你的灯亮着吗》等多本著作几乎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文摘








序言





《洞悉规律:从杂乱中提炼秩序的智慧》 在这个信息爆炸、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海量的数据、纷繁的现象和错综复杂的关系所包围。无论是工作中的项目推进,还是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抑或是面对社会变迁的观察与思考,我们常常感到无所适从,难以抓住问题的本质,也难以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我们倾向于孤立地看待事物,拆解问题,却忽略了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更宏观的运作模式。《洞悉规律》一书,正是为了帮助读者摆脱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境而诞生的。它并非一本教你具体技能的工具书,也不是一套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而是一次关于“看”与“想”的深度探索,一次关于如何从混沌中发现秩序、从局部理解整体的思维方式的系统性训练。 本书的核心目标,是引导读者掌握一种全新的、更具穿透力的观察和分析世界的方式。它揭示了隐藏在表面现象之下,支配着事物运行、发展和演变的深层规律。这些规律并非虚无缥缈的哲学玄思,而是具体、可感、可用的思维工具和观察框架。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工具,读者将能够以一种更宏观、更长远、更具前瞻性的视角来审视问题,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规避潜在的风险,并更有效地实现目标。 《洞悉规律》首先从“看见连接”出发。我们常常陷入对单一元素的分析,而忽略了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书中将深入剖析“系统”的本质——它不是简单事物的堆叠,而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各部分相互依存,动态演化。本书会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从自然界(如生态系统、气候模式)到社会结构(如经济网络、信息传播)、再到组织运作(如企业管理、团队协作),展示系统是如何运作的。读者将学习如何识别系统的边界、关键节点、反馈回路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塑造系统的行为。例如,在分析一个商业项目时,我们不再仅仅关注产品本身,而是会考虑市场需求、竞争对手、供应链、客户服务、政策法规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因素,理解它们如何共同影响项目的成败。 接下来,本书将引导读者理解“因果的复杂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于寻找线性的因果关系,即“A导致B”。然而,现实世界中的因果关系往往是多重、循环、延迟的,甚至是非线性的。书中将介绍“反馈循环”这一强大概念,区分“增强回路”(加速变化)和“调节回路”(稳定系统)。理解反馈回路,能够帮助我们预测一个微小变化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或者解释为何某个看似合理的干预措施反而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负面后果。例如,通过分析城市交通拥堵的反馈循环,我们可以理解为何单纯增加道路反而可能加剧拥堵,从而转向探索更具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如优化公共交通、发展共享出行等。 “跨界思考”是本书的另一重要维度。很多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是因为我们习惯于在固定的学科或认知框架内打转。本书鼓励读者打破学科壁垒,借鉴不同领域的智慧和方法论。它会展示如何将物理学中的“熵”的概念应用于信息传播和组织管理,如何借鉴生物学中的“进化”和“适应”原理来理解组织变革,以及如何从复杂系统科学中学习应对不确定性。通过跨界思考,读者能够发现新的视角,找到更具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书中会提供一系列思维实验和案例分析,引导读者练习将看似不相关的概念进行联结,从而产生新的洞见。 此外,《洞悉规律》还将深入探讨“时间维度”在理解事物中的关键作用。许多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都隐藏在事物的历史演变和未来趋势之中。本书会强调“历史纵深”的重要性,即理解一个现象是如何一步步演变至今的,而不仅仅是观察它当下的状态。同时,它也会训练读者进行“模式识别”,即从看似随机的事件序列中,找出可重复出现的模式和趋势。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测未来,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前瞻性的规划。例如,分析一项新技术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早期推广的挑战、市场接受度的曲线,以及技术成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瓶颈,从而为自己的创新项目提供宝贵的借鉴。 本书的另一核心内容是对“涌现性”现象的探索。涌现性指的是,在复杂的系统中,整体的表现并非简单等于各部分之和,而是会产生出全新的、不可预测的属性。从蚂蚁群体的高度协作到大脑意识的产生,涌现性是理解复杂系统行为的关键。本书将帮助读者认识到,很多时候,我们试图直接控制和改变事物的“微观”层面,却收效甚微,原因在于我们忽略了“涌现”的力量。相反,通过理解系统的结构和关键的驱动因素,我们可能只需要进行微小的调整,就能引发整体层面显著而积极的变化。例如,在管理团队时,与其事无巨细地命令,不如营造一种开放、信任的文化,让团队成员能够自发地协作,激发出集体的智慧和创造力。 《洞悉规律》并非一本理论空谈的书籍,它充满了实践性的指导。书中将提供一系列“思维练习”和“案例拆解”,引导读者将学到的概念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这些练习包括如何绘制系统的因果关系图,如何识别关键的反馈回路,如何进行跨领域类比思考,以及如何进行长期的趋势预测。每一章的结尾都会附带“行动指南”,鼓励读者将书中的方法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理解。 本书还特别关注“认知偏差”对我们洞察规律的影响。我们的大脑为了提高效率,会发展出一些快捷的认知方式,但这些方式也常常会误导我们。例如,“确认偏差”让我们倾向于寻找支持自己已有观点的证据,而忽略反证;“局部优化偏差”则让我们过度关注某个局部问题的解决,而牺牲了整体的利益。本书将深入剖析这些常见的认知偏差,并提供克服它们的策略,帮助读者保持客观和批判性的思维,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事物的规律。 总而言之,《洞悉规律》是一场关于思维的革命。它不是教授你“做什么”,而是教你“如何看”和“如何想”。通过掌握本书所阐述的系统性思维方法,读者将不再是被动地应对外部世界的变化,而是能够主动地去理解、去影响、去创造。无论您是商业领袖、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还是希望在个人生活中做出更明智选择的普通人,本书都将为您打开一扇全新的认知之门,让您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清晰的路径,实现长远的价值。它将帮助您从纷繁的表象中洞悉内在的逻辑,从孤立的细节中构建整体的认知,最终成为一个更具洞察力、更富创造力的思考者和实践者。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对如何更有效地处理信息和决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系统化思维导论》这个书名恰好击中了我的痛点。虽然我还没有真正打开这本书,但是从它的名称中,我仿佛已经看到了通往更清晰、更有条理的思考模式的路径。我尤其好奇书中会如何定义“系统”,以及这个概念在不同领域,比如个人生活、工作项目,甚至是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我推测,这本书可能会引导我学会去识别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层联系,从而避免陷入头痛医头、脚跟医脚的困境。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模型或者框架,来帮助我理解复杂的动态过程,就像是学习如何绘制一张“思维地图”,能够清晰地展示各个要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我希望通过阅读《系统化思维导论》,能够培养一种更具全局观的视角,在面对复杂挑战时,不再感到手足无措,而是能够有策略地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评分

我一直觉得自己在理解和解决一些复杂问题时,常常会陷入僵局,而《系统化思维导论》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单凭书名,我就对它充满了期待。我非常好奇书中会如何阐释“系统”这个概念,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动态变化。我猜想,这本书会提供一套科学的方法论,教我如何从宏观的视角审视问题,识别出隐藏在表面现象之下的根本原因,而不是被一些枝节性的细节所迷惑。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讲解如何识别和分析系统中的反馈回路,以及这些回路是如何影响系统行为的。我希望通过阅读《系统化思维导论》,能够掌握一套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工具,从而提升我的决策能力和预见性。这本书对我来说,也许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思维的启蒙,能够帮助我打开一扇新的认知大门。

评分

我一直觉得自己的思考方式有些碎片化,遇到复杂问题时,常常会感到无从下手,而《系统化思维导论》这个书名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仅是书名就勾勒出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新路径。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系统”到底是什么,以及它与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现象之间的关联。我猜想,《系统化思维导论》会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分析方法,教我如何去识别事物的本质,找到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我特别希望能学习到如何从整体上把握问题,而不是仅仅关注局部。书中对“动态性”的强调也让我眼前一亮,我总觉得很多问题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变化的,理解这种变化规律,也许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期望这本书能帮助我建立一种更具前瞻性的思维方式,能够预判事物的发展趋势,并主动做出调整。我非常好奇书中会提供哪些具体的分析工具和案例,来帮助我实践这种思维模式。

评分

我最近在寻找能够提升我逻辑推理能力和决策效率的书籍,而《系统化思维导论》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可能性。《系统化思维导论》这本书,我目前只是浏览了一下目录和前言,就被它所展现出的宏大视野和严谨的结构所吸引。我尤其好奇书中对于“涌现性”这个概念的探讨,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事物的整体表现会超越其组成部分的简单叠加,而系统化思维是否就是揭示这一现象的钥匙呢?我猜想书中会提供一些工具和模型,例如流程图、因果回路图之类的,来帮助我可视化和理解复杂的系统。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讲解如何识别系统中的反馈循环,以及这些反馈循环是如何驱动系统行为的。此外,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如何预测系统变化和干预系统的新方法,这对于我当前的工作非常有帮助,我经常需要面对不确定性,并做出重要的决策。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用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而不是陷入细节的泥潭。这本书对我来说,可能是一次思维的“大扫除”,清理掉那些陈旧的、局限的思考模式。

评分

我一直对如何更清晰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充满好奇,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系统化思维导论》时,立刻被它吸引了。虽然我还没有真正开始阅读这本书,但仅仅从书名和封面上,我就可以想象出它会带我进入一个全新的认知领域。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系统”的定义,以及它如何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人际关系到职业发展,甚至是更宏观的社会现象。我猜想,这本书会教我如何跳出单一的视角,去审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动态演变,从而培养一种更全面、更有预见性的思维模式。我对书中会包含的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环节感到非常兴奋,希望能够学习到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来识别和优化我自身以及周围系统中的瓶颈和低效之处。我非常看重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套分析问题的框架,让我不再感到茫然失措,而是能够有条不紊地拆解复杂的问题,找到根本原因,并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总的来说,这本书在我心中已经种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我期待它能够成为我思维升级的一块重要基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