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LS在Cisco IOS上的配置

MPLS在Cisco IOS上的配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LancyLoboUmeshLakshman 著,车斌,CCIE#24898 译
图书标签:
  • MPLS
  • Cisco
  • IOS
  • 网络技术
  • 数据通信
  • 路由交换
  • 网络配置
  • Cisco
  • 网络工程
  • MPLS技术
  • 网络协议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人民邮电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44571
商品编码:10246657477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4-04-01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32.00 + 32.00 = 包邮还送好礼 RMB 46.80 原价RMB 64.00

单本价格¥59.00
单本价格¥48.00
单本价格¥59.00
原价 搭配价 立省
166.00 99.00 67.00

单件价¥59.00
单件价¥35.00
单件价¥58.00
原价 搭配价 立省
152.00 111.50 40.50

书名:MPLS在Cisco IOS上的配置
ISBN:9787115344571 定价:108.00元 装帧:平装 是否套装书:否
出版时间:2014年04月 页数:664页 开本:16开 单色/彩色:单色
 

weiyi一本涵盖完全涵盖MPLS配置技术的图书; CCIE思科认证考生的案头必备宝典; 本书特色: 理解Cisco设备在多种MPLS应用场景下的重要配置命令; 理解MPLS的工作原理,学习在帧中继和ATM网络中配置MPLS的基础功能; 掌握MPLS VPN的工作原理(包括多协议BGP原理、VPNv4路由的交换等)和服务提供商网络的基础MPLS VPN配置; 在MPLS VPN网络中,理解和配置多种PE-CE路由协议; 理解MPLS VPN的Inter-Provider(Inter-AS)架构和CSC(Carrier Supporting Carrier)架构; 学习MPLS TE及其高级特性; 探索AToM技术,通过大量配置案例学习like-to-like或any-to-any模式的2层VPN;探索VPLS技术,包括VPLS组件、工作原理、配置、验证和网络拓扑; 学习MPLS QoS,尤其是统一模式和短管道模式的配置和实现;

“下一代网络需要兼容多种多样的部署场景,包括语音、视频、数据和应用服
务,MPLS技术作为下一代核心技术,使得网络具备这样强大的功能。如果你在寻找
MPLS网络的配置指南,那么我强烈推荐本书”。
——Carlos Domingues,Cisco公司全球服务提供商运营中心高级副总裁

[美国]Lancy Lobo,CCIE #4690 Umesh Lakshman 著

Lancy Lobo,CCIE #4690(路由和交换,服务提供商),他是Cisco系统高级服务组的一名网络咨询工程师,为使用Cisco产品的服务提供商和企业客户提供技术支持。他拥有超过10年数据通信技术和协议的工作经验,并且为服务提供商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他们设计和实现大型路由网络。他拥有孟买大学的电子和通信工程学士学位和琼斯国际大学的工程管理和信息技术双MBA学位。他计划在卡佩拉大学获得他的企业组织管理博士学位。 Umesh Lakshman是Cisco公司服务提供商领域实验室的一名技术项目系统工程师。他在实验室中为客户演示和测试技术方案(例如MPLS),为销售团队提供售前技术支持。Umesh已经为多个客户提供了培训课程,内容包括在MPLS网络中实现MPLS、MPLS VPN和QoS。Umesh拥有马德拉斯大学的电气和电子工程学士学位,拥有卫奇塔州立大学(堪萨斯)的电气和计算机工程硕士学位。

《MPLS在Cisco IOS上的配置》是一本详尽而又实用的MPLS及其特性的配置手册,内容层次分明、阐述清晰、分析透彻、理论与实践并重,为读者提供了大量MPLS技术的部署场景、案例分析和配置演示。《MPLS在Cisco IOS上的配置》涉及了MPLS技术及其特性,包括:MPLS、MPLS VPN、MPLS TE和MPLS QoS。此外,本书还包含部署MPLS网络所需的其他相关技术,包括:RIP、EIGRP、OSPF、IS-IS、BGP和PIM等。 《MPLS在Cisco IOS上的配置》适合从事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和运维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同样可以作为高校计算机和通信专业本科生研习网络技术的参考资料。

第1章 MPLS概述 1


MPLS技术原理、设计与实践指南 本书并非一本关于“MPLS在Cisco IOS上的配置”的书籍,而是专注于深入解析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这一核心网络技术的原理、设计理念及其在复杂网络环境中的实践应用。 我们将带领读者从概念的源头出发,逐步构建起对MPLS完整而深刻的理解,而非局限于特定厂商设备的配置细节。 第一部分:MPLS技术基石 - 洞悉核心原理 本部分将系统性地梳理MPLS技术得以产生的背景,以及它如何成为现代高速骨干网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将详细剖析MPLS的核心概念,包括: 标签交换(Label Switching):理解标签如何在数据包传输过程中取代传统的IP地址查找,实现更快、更高效的转发。我们将深入探讨标签的生成、分配、分发以及与IP路由的映射关系。 MPLS报文格式:详细解析MPLS报文中新增的标签头(Label Header)结构,包括标签值(Label Value)、实验位(Experimental Bits)、栈顶指示位(Bottom of Stack)等关键字段的含义及其作用。 标签分发协议(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 LDP):作为MPLS网络中最重要的信令协议之一,LDP在建立标签分发通路、分发标签信息等方面扮演着核心角色。我们将详尽解析LDP的握手过程、标签映射的建立与维护、不同LDP模式(IP-based, LDP-identified)的工作机制,以及LDP的邻居发现、会话建立和消息交换流程。 路由信息库(RIB)与转发信息库(FIB):探讨MPLS如何与现有的IP路由机制协同工作。理解MPLS网络中标签信息如何与IP路由信息进行关联,以及标签查找(Label Lookup)与IP查找(IP Lookup)在转发路径上的区别与联系。 MPLS转发路径(Forwarding Equivalence Class, FEC):讲解FEC的概念,以及MPLS如何根据FEC将数据流分组,并为同一FEC内的所有数据包分配相同的标签,从而实现路径的优化和隔离。 MPLS节点角色:清晰界定MPLS网络中的三种核心节点:入口标签交换路由器(Ingress LSR)、中间标签交换路由器(Intermediate LSR)和出口标签交换路由器(Egress LSR)。分析它们在标签交换过程中的具体职责和功能。 第二部分:MPLS网络设计 - 构建高效稳定的架构 掌握了MPLS的核心原理后,本书将引导读者进入MPLS网络的设计层面,探讨如何规划、部署和优化MPLS网络以满足各种业务需求。本部分将重点关注: MPLS网络拓扑设计:讨论常见的MPLS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型、环形、网状以及混合拓扑。分析不同拓扑的优缺点,以及在选择拓扑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可用性、可扩展性、成本和管理复杂性。 标签交换路径(Label Switched Path, LSP):深入研究LSP的建立方式,包括静态LSP、动态LSP(基于LDP或RSVP-TE)以及其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讲解LSP的排错与监控。 流量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 TE):这是MPLS最为强大的能力之一。我们将详细阐述MPLS TE的原理,包括: RSVP-TE:深入解析RSVP(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如何在MPLS网络中进行信令,建立具有特定带宽、延迟等服务质量(QoS)要求的LSP。讲解PATH和RESV消息的交互过程,以及TE的约束路由(Constrained Routing)机制。 TE数据库(TED):理解TE数据库如何存储链路状态信息,以及RSVP-TE如何利用TED进行SPF(Shortest Path First)计算,为TE LSP选择最优路径。 全局约束与局部约束:区分并解释不同类型的TE约束,以及它们如何影响LSP的路径选择。 带宽预留与切换:探讨TE如何实现带宽的精确预留,以及在发生链路故障时,如何快速进行LSP的重新路由和业务切换。 QoS集成:分析MPLS如何与传统的QoS机制相结合,实现对不同业务流的差异化服务。讲解标签的QoS标记、队列管理、整形等策略在MPLS环境下的应用。 MPLS与IP路由协议的集成:探讨MPLS与OSPF、IS-IS、BGP等路由协议的协同工作。分析MPLS如何继承和利用现有路由信息,并为LDP和RSVP-TE提供路由基础。 MPLS网络的可扩展性与弹性设计:讨论如何通过合理的IP地址规划、路由聚合、LDP邻居管理等手段,确保MPLS网络的长期可扩展性。分析如何通过冗余设计、快速收敛机制、多路径冗余等策略,提升MPLS网络的整体弹性。 第三部分:MPLS的进阶应用与未来展望 在理解了MPLS的基础和设计原则之后,本部分将带领读者探索MPLS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MPLS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这是MPLS技术最成功的应用之一。我们将深入解析MPLS VPN的不同类型,包括: MPLS Layer 3 VPN(RFC 4364):详细介绍MPLS L3 VPN的工作原理,包括VRF(Virtual Routing and Forwarding)的引入、PE-CE(Provider Edge - Customer Edge)路由协议(如BGP、OSPF、EIGRP)的交互、MP-BGP(Multiprotocol BGP)在VPNv4/VPNv6标签分发中的作用,以及RR(Route Reflector)在VPN BGP扩展中的应用。 MPLS Layer 2 VPN:介绍MPLS L2 VPN的实现方式,如VPLS(Virtual Private LAN Service)和VPWS(Virtual Private Wire Service)。分析它们如何实现跨MPLS网络的二层互联,并满足不同业务对二层链路的需求。 MPLS over IP / IP over MPLS:探讨MPLS的不同封装方式,理解它们在网络互通和隧道建立中的作用。 MPLS与其他技术的结合: MPLS与SDN(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探讨MPLS如何在SDN架构下扮演的角色,以及SDN控制器如何影响MPLS网络的控制平面。 MPLS与IPv6:分析MPLS如何支持IPv6流量,以及MPLS IPv6 VPN等相关技术。 MPLS与Overlay技术(如VXLAN):对比MPLS与Overlay技术的异同,探讨它们在现代数据中心和云环境中的应用场景。 MPLS网络的安全:讨论MPLS网络面临的安全挑战,以及相关的安全增强措施,如标签欺骗、ASBR(Autonomous System Boundary Router)的安全性等。 MPLS网络性能优化与故障排除: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用于分析和解决MPLS网络中常见的性能瓶颈和故障。我们将介绍各种诊断工具和排错思路,帮助读者快速定位问题。 MPLS的演进与未来发展:展望MPLS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如SR(Segment Routing)的兴起及其与MPLS的关系,以及MPLS在5G、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中的潜在作用。 本书的读者定位: 本书适合网络工程师、系统管理员、网络架构师、以及对MPLS技术有深入学习需求的学生和研究人员。无论您是初学者还是希望深化理解的资深人士,本书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知识财富。 学习方法建议: 本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虽然不涉及具体的设备配置,但强烈建议读者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模拟器(如GNS3、EVE-NG)或真实设备,动手验证书中的概念和原理。通过构建小型MPLS网络,进行LDP建立、LSP创建、VPN部署等实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本书的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让读者能够独立地设计、部署、优化和排错MPLS网络,理解MPLS在不同业务场景下的能力,并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技术方案。本书致力于培养读者对MPLS技术的深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而非机械地记忆配置命令。通过本书的学习,您将成为一名真正掌握MPLS精髓的网络专家。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厚度适中,拿在手里感觉很有分量,让人觉得内容一定非常充实。我之前在工作中接触过一些MPLS相关的技术文档,但总是觉得不够系统,零散的知识点让我难以形成完整的概念。这次看到《MPLS在Cisco IOS上的配置》这本书,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可能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解决方案。 我特别关注的是它对思科IOS平台的具体配置方法的阐述。我知道不同厂商的设备在MPLS的实现上可能存在差异,而思科IOS是目前企业网中最普遍的网络操作系统之一。因此,一本能够详细讲解如何在思科IOS设备上配置MPLS的书籍,对于我这样的网络工程师来说,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丰富的配置案例,涵盖从基础的LDP部署到复杂的VPN技术,并且能够对每一个配置命令的作用进行详细的解释。 我对于书中关于MPLS VPN的部分非常感兴趣。在实际的网络环境中,MPLS VPN是MPLS技术最广泛的应用场景之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不同类型的MPLS VPN,例如L3VPN和L2VPN,并详细讲解它们的设计原理、配置步骤以及在实际部署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设计和规划MPLS VPN的指导性建议,那就更好了。 此外,我注意到书中还提到了MPLS的流量工程和QoS特性。在现代网络中,保证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而流量工程和QoS正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有效手段。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讲解如何利用MPLS的流量工程特性来优化网络流量的分布,以及如何结合QoS策略来保证关键业务的传输质量。 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一本集理论、实践、案例于一体的MPLS学习宝典。它不仅能够帮助我理解MPLS的技术原理,更能够指导我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进行MPLS的配置和管理。我期待它能够成为我网络技术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我第一眼就被吸引了,那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上中间那一圈简洁而富有科技感的橙色光晕,仿佛预示着一段关于网络技术深度探索的旅程。我之前对MPLS这个概念一直停留在模糊的认知层面,知道它很重要,是构建高效网络的核心技术之一,但具体是如何运作,以及在实际部署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却知之甚少。我一直期待能有一本这样全面且深入的书籍,能够系统地讲解MPLS的原理,特别是结合思科IOS这个在企业级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操作系统。 我翻看了一下目录,看到里面涵盖了MPLS的基本概念、标签分发协议(LDP)、资源预留协议(RSVP-TE)以及各种高级特性,甚至还有MPLS VPN的应用。这让我感到非常兴奋,因为这些都是我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的,但又是我知识体系中相对薄弱的部分。特别是看到后面有关于QoS、流量工程、以及MPLS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案例,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能指导实践。 我对手册类的书籍通常要求比较高,不仅要内容准确、条理清晰,更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和经验。我曾经读过一些关于网络技术的书籍,有些过于理论化,读完之后仍然觉得不知如何下手;有些则过于碎片化,零散的知识点很难串联起来。我希望这本《MPLS在Cisco IOS上的配置》能够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能够通过详实的配置实例,一步步引导读者完成复杂的MPLS部署,并且能够针对常见的故障排除提供有效的指导。 我个人认为,学习MPLS的关键在于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设计思想,而不仅仅是记住一堆命令。所以,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MPLS是如何工作的,它解决了传统IP路由的哪些痛点,以及在思科IOS平台上,这些理论是如何转化为实际配置的。如果书中能够穿插一些网络拓扑图和数据包流示意图,那就更完美了,这样有助于我们直观地理解数据在MPLS网络中的转发过程。 最后,对于这类技术书籍,实用性和可读性同样重要。我希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不会过于晦涩难懂,而是能够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释复杂的概念。同时,我希望它能够成为我在遇到MPLS相关问题时,可以反复查阅的参考手册,能够在我面对实际网络挑战时,提供清晰的指引和解决方案。总而言之,我对这本书抱有很高的期望,相信它能够成为我学习MPLS技术道路上的一块重要基石。

评分

这本书给我一种踏实、专业的印象,书名清晰地标明了其核心内容——MPLS在Cisco IOS上的配置。作为一个经常需要处理企业网络设备的工程师,我深知掌握MPLS技术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思科设备上进行实际操作的经验。我一直渴望一本能够系统地讲解MPLS技术,并提供详实配置指导的书籍。 我尤其看重书中对MPLS核心原理的阐释。虽然书名侧重于配置,但没有扎实的原理基础,配置就容易变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希望书中能够清晰地解释MPLS的工作机制,例如标签的生成、分发和交换过程,以及与传统IP路由的区别。如果能辅以生动的图解,那就更好了,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数据包在MPLS网络中的转发路径。 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丰富的MPLS配置案例,而且这些案例最好能覆盖从基础到高级的各种场景。例如,如何在一个复杂的网络拓扑中部署MPLS骨干网,如何配置MPLS VPN以实现不同部门或客户之间的安全互联,以及如何利用MPLS的流量工程特性来优化网络性能。我希望这些案例不仅有配置命令,还能有详细的配置步骤解释和注意事项。 另外,我非常关注书中关于MPLS故障排除的部分。在实际工作中,网络故障总是不可避免的,掌握有效的故障排除技巧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常见的MPLS故障场景分析,以及相应的诊断方法和解决思路,最好能结合思科IOS的特有命令来指导排查。 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学习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它应该能够帮助我建立起对MPLS技术的全面认知,掌握在Cisco IOS设备上进行MPLS配置的技能,并具备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能力。一本优秀的实战指南,能够极大地提升我的工作效率和技术水平。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那种低调而又充满专业感的风格,立刻就吸引了我的注意。我对MPLS这个概念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它的学习曲线比较陡峭,尤其是在没有一个清晰、系统的指导的情况下。我曾尝试过阅读一些零散的在线资料,但总感觉抓不住重点,缺乏一种连贯的学习体验。 我非常看重一本书的结构和逻辑。我希望《MPLS在Cisco IOS上的配置》这本书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从MPLS的基础概念讲起,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协议和特性。特别是关于标签分发协议(LDP)和资源预留协议(RSVP-TE)的讲解,我希望能够有详实的代码示例和流程图,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这些协议在MPLS网络中的作用以及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我最期待的部分是书中关于“配置”的章节。毕竟书名就点明了它的核心内容。我希望能够看到大量来自实际生产环境的配置案例,而且这些案例最好能够覆盖不同的应用场景,比如构建MPLS骨干网、配置MPLS VPN、以及实现MPLS流量工程等等。同时,我希望书中能够对每一个配置命令进行详细的解释,并提供一些配置的调优建议。 此外,作为一名在网络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我对故障排除总是情有独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常见的MPLS故障场景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诊断和解决思路。这对于提升我们处理实际网络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帮助。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基于思科IOS的诊断命令和工具的使用方法,那就更完美了。 总的来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一本“上手”的书,它不仅能让我理解MPLS的“是什么”,更能让我明白MPLS的“怎么做”,并且能够在我遇到问题时,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案。我坚信,一本好的技术书籍,能够极大地加速我们的学习进程,并为我们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评分

当我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内心便涌起一股莫名的期待。MPLS,这个在网络架构中扮演着至关重要角色的技术,一直是我职业生涯中想要深入掌握的领域。而“Cisco IOS”这个关键词,更是让我觉得这本书直击痛点——它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而是与我日常工作中息息相关的实践操作。 我一直认为,学习网络技术,尤其是一些底层的、复杂的协议,最有效的途径莫过于结合实际的设备配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足够详细的配置指导,不仅仅是简单的命令堆砌,而是能够有条理地分析在不同的场景下,应该如何进行MPLS的配置,以及这些配置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例如,在构建一个MPLS骨干网时,从基础的接口配置到LDP的建立,再到后面可能涉及到的RSVP-TE,我希望能有一个清晰、可执行的流程。 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讲解MPLS VPN的实现。在企业级网络中,MPLS VPN是提供安全、高效互联的常用解决方案。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关于L3VPN(如BGP/MPLS IP VPN)和L2VPN(如VPLS)的深入剖析,包括其工作原理、PE-CE路由协议的选择、RD(Route Distinguisher)和RT(Route Target)的设计,以及在Cisco IOS平台上的具体实现细节。 我同样关注书中可能涉及到的MPLS的其他高级特性,比如流量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和服务质量(QoS)。在追求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网络环境中,如何利用MPLS的流量工程特性来优化路径选择,以及如何将MPLS与QoS相结合,为不同业务提供差异化的服务,这些都是我迫切想要了解的。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相关的配置方法和最佳实践。 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深入理解和掌握MPLS技术,尤其是在Cisco IOS设备上进行MPLS配置和部署的宝贵资源。它应该是一本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指导我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工具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