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忠编著的《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此次的再版,除了对原著做一些技术处理(如改正明显的引文及表述讹误)之外,基本上保持原貌。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在1996年后新收集的资料所做的研究,增加了两个附录:一是利用当年新刊布的***历史档案馆收藏的历史档案,对乾隆后期的两淮盐政作一新的探讨。二是利用复旦大学图书馆庋藏的善本《扬州画舫纪游图》,研究游艺中的盛清城市风情。此外,在书中增加了十数帧图片o,包括一些新发现的徽州文书之书影。上述这些,总体上反映了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进一步研究的基本史料来源,亦即利用历史档案、图像文本和民间文献等,在这方面,显然仍大有可为。
“中国早就自成“小世界”,空间差别分明。两 千年前,司马迁便觉察都市经济与商业发展的联系, 并肯定竞争乃属自然趋势:“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 ;能者幅凑,不肖者瓦解。”虽说直到近代,他还被 “不患寡而患不均”教条的信奉者斥作“崇势利而羞 贫贱”,但历史总似乎在作出相反结论。
王振忠的《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通过考 察前近代中国一个特殊商人群体的活动史,表明那时 的长江下游三角洲在中国形成“**世界”,似属人 为,实乃自然。我欣赏这样坚持从历史本身说明历史 的著作。”
王振忠,1964年生,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兼职教授。长期从事徽州研究,是国内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者之一。著有《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1996年)、《乡土中国·徽州》(2000年)和《明清徽州社会文化史探做——新发现的16—20世纪民间档案文书研究》(2002年)等。
导言
**章 徽商与明清两淮盐政
一 从势要“占窝”到盐商“占窝”——明代盐政制度之嬗变
(一)释“窝”
(二)开中法与“占窝”的变迁
二 康熙南巡与清代两淮盐务
(一)南巡探微
(二)徽州盐商与康熙南巡
三 清代前期徽商对两淮盐务的控制
(一)“首总”制度之确立
(二)“务本堂”考释
(三)睦姻任恤的“月折”
第2章 徽商的社会流动及其影响
一 从祖籍地缘到新的社会圈——明清徽商的土著化进程
(一)“商籍”和“占籍”
(二)以侨寓地为中心重修族谱、重建宗祠
二 “无徽不成镇”——徽商与盐业城镇的发展
(一)“扬州繁华以盐盛”一新、旧二城地域分异之形成
(二)淮安关厢一西湖嘴的崛起
(三)淮南盐运中枢一仪征
(四)“天下货物聚买**大码头”——汉口
(五)苏北滨海市镇的发展及特色
第3章 徽商与东南文化变迁
一 两淮“盐商派”
(一)扬州盐商社区文化
(二)淮安盐商的生活方式
(三)两淮盐商与明清社会风尚
二 徽商与盐业城镇、文化的衰落
(一)扬州、淮安商况市景的变化
(二)其他盐业城镇的盛衰递嬗
(三)从“扬气”到“洋气”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1 徽商与盐务官僚——从历史档案看乾隆后期的两淮盐政
附录2 游艺中的盛清城市风情——古籍善本《扬州画舫纪游图》研究
后记
修订版后记
看到“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这个书名,我立刻联想到了一幅关于中国传统商业文明的宏大图景。徽商,作为一个以其独特经营理念和强大商业实力闻名遐迩的群体,他们的影响力几乎贯穿了整个明清时期。而淮扬,作为当时中国经济和文化的重要节点,更是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我好奇的是,这本书究竟会如何解析徽商的力量,是如何在淮扬这片土地上引发或参与了深刻的社会变革。是关于商业资本如何渗透到传统的社会结构中,改变了阶级关系和财富分配?是关于徽商的经营模式和价值观,如何与淮扬当地的文化传统发生碰撞与融合,进而影响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我猜想,书中可能会描绘出徽商如何通过贸易、金融、甚至投资实业,在淮扬地区构建起一张庞大而复杂的经济网络,这种网络又如何反过来驱动了城市的扩张、人口的流动以及社会阶层的分化。同时,我也期待能看到,这种商业活动的繁荣背后,可能伴随着的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的拉大、传统手工业的衰落,甚至是环境资源的过度开发。这本书的“修订版”字样,也暗示着作者可能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吸收了新的研究成果或对某些观点进行了修正,这对于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更值得信赖和期待的信号。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分量,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光是这两个名词组合起来,就让人联想到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徽商,那可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商帮,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甚至远涉重洋,留下了无数传奇。而淮扬,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文教昌盛,经济发达,在这片土地上,社会变迁的脉络必然是错综复杂,充满看点。这本书的副标题“修订版”和“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也预示着其学术的严谨性和内容的深度,这对于我这样喜欢钻研历史细节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厚礼。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将徽商的商业活动,与淮扬地区具体的社会经济结构、文化风貌、甚至是日常生活方式联系起来的?是那种宏观的视角,还是微观的案例分析?是仅仅关注经济层面的联系,还是会深入探讨这种商业力量对当地思想观念、社会习俗、甚至地方政治格局的影响?我设想着,或许会看到徽商如何凭借其雄厚的财力,在淮扬地区兴办慈善事业、捐资修建庙宇、资助文人雅士,从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当地的社会风气。又或者,他们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与当地士绅阶层、官僚系统发生复杂的博弈,这种博弈又如何折射出明清时期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种种矛盾与张力。总之,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想象空间,仿佛是一扇通往那个遥远时代的窗口,我迫不及待地想要透过它,去窥探那段厚重的历史。
评分我一直对明清时期中国的商业发展和社会结构变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产生深远影响的区域性研究。这本书《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正是契合了我的这种阅读偏好。它不仅仅聚焦于一个知名的商帮,还将其置于一个具体的地理区域——淮扬,来考察其与社会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使得研究的视角更加立体和多维。我设想,作者可能通过梳理徽商在淮扬地区的商业网络,例如他们经营的店铺、设立的会馆、以及与当地商人的合作与竞争,来展现徽商如何在淮扬经济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更进一步,这种商业活动的兴盛,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效应。例如,徽商的财富积累是否带动了当地城市经济的繁荣?他们对奢侈品和文化消费的需求,是否催生了新的消费模式和审美趣味?他们与当地社会精英,如士绅、官僚阶层的关系又是如何演变的?是合作共赢,还是利益冲突?这种互动关系,又如何体现在淮扬地区的社会等级、权力结构以及文化传承上?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详实的史料和深刻的分析,帮助我理解徽商的力量如何在宏观层面上塑造了淮扬的社会形态,又如何在微观层面影响了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命运。
评分提起明清时期,我总是对那些能够深刻影响历史进程的群体和区域性研究格外着迷。而“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这两个关键词的组合,恰恰勾勒出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研究范畴。徽商,以其精明的头脑和跨区域的商业网络,在中国经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淮扬,自古以来便是经济发达、文化昌盛之地,其社会变迁的轨迹必然与当时的商业力量息息相关。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细致地描绘徽商在淮扬地区活动的具体图景,是通过解读大量的商业契约、账簿,还是通过分析相关的碑文、地方志?他们是如何在淮扬构建商业据点,又如何与当地的士绅、官僚建立联系?更重要的是,这种商业活动带来的社会变迁,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是城市景观的改变,人口结构的调整,还是思想观念的更新?我设想,书中或许会展现徽商的到来,如何冲击了原有的地方经济格局,如何催生了新的社会阶层,又如何通过捐赠、扶持等方式,在文化领域留下印记。这本书的“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的身份,也让我对其学术质量充满了信心,期待能读到严谨细致、考证详实的精彩论述。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瞬间就点燃了我对历史的好奇心。徽商,一个在中国商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群体,他们的经营之道、致富传奇,总是引人遐想。而淮扬,自古以来便是江南水乡的璀璨明珠,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徽商的商业活动,是如何与淮扬地区错综复杂的社会变迁交织在一起的。是那种宏观的历史叙事,还是微观的个案剖析?例如,徽商的资本流入,是否推动了淮扬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转型?他们的商业网络,又如何影响了当地的人口流动、城市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演变?我设想,书中可能会呈现徽商如何在淮扬建立起庞大的商业帝国,他们如何与当地的士绅、官僚形成复杂的互动关系,以及这种互动又如何体现在地方经济、社会治理甚至文化习俗的变迁之中。此外,作为“修订版”,我更期待作者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带来更为精进的学术洞见和更新的研究材料,让我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明清时期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之间深刻而复杂的关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