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商品名称: 中国鸟类图鉴 | 出版社: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4-01 | 
| 作者:赵欣如 | 译者: | 开本: 16开 | 
| 定价: 78.00 | 页数:309 | 印次: 1 | 
| ISBN号:9787537742948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张雄鹰展翅的图片,色彩饱和度极高,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仿佛能感受到空气中凛冽的风声。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厚实而富有韧性,翻阅起来有一种踏实的感觉。我特别留意了一下内页的印刷质量,即便是那些体型微小、羽毛花纹极其复杂的鸟类插图,也依然保持着锐利的线条和精准的色彩还原度,这对于一本图鉴来说至关重要。我尝试对比了书中一些常见鸟类的彩色照片与插画,发现插画师对于光影的处理非常到位,能够清晰地展示出不同光照条件下鸟类羽毛的细微变化,这对于野外观察者判断鸟类的健康状况和年龄段有极大的帮助。装订方面看起来也十分牢固,即便是经常需要带着它在户外翻阅,也不用担心书本会轻易散架。总的来说,从硬件条件上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市场上顶尖水准,体现了出版方对专业性和收藏价值的重视,让人在阅读之初就充满了期待。
评分作为一个对鸟类生态学略有涉猎的业余爱好者,我更看重的是内容信息的深度和系统性。这本书在物种描述部分的处理方式相当令人赞赏。它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形态特征罗列,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个物种的习性、繁殖周期,甚至是它们独特的鸣唱模式。我尤其喜欢它在“分布与迁徙”这一章节所采用的地图标记方式,不仅清晰地标示了繁殖地和越冬地,还通过不同深浅的色块暗示了种群密度的差异,这比我以前参考的几本旧版图鉴要直观得多。另外,书中对一些稀有或地方性特有种的收录也非常全面,这对于想系统性了解特定区域生物多样性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福音。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在描述一些行为特征时,引用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这使得全书内容紧跟前沿,而不是停留在陈旧的知识点上,体现了严谨的学术态度。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在处理那些容易混淆的“姐妹种”或“相似种”时,采用了独特的对比分析手法,这简直是救星般的存在。以前看其他图鉴,常常是两张平面的图画放在一起,文字描述上也是零散的差异点,常常看得我头晕脑胀。但这本书的设计团队显然深谙此道,他们并列展示了两个相似物种的雄鸟、雌鸟甚至幼鸟在特定角度下的羽色细微差别,并且用细线箭头明确标注出“关键鉴别特征”的对比,比如某条飞羽的白色边缘宽度,或者虹膜颜色的深浅差异。这种“面对面PK”式的展示,极大地提高了鉴别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如何避免观察误区”的技巧性说明,这些经验之谈,远比冰冷的物种数据来得宝贵,显示了编者深厚的实践经验。
评分关于工具书的耐用性,我必须提一下它的便携性和适应性。虽然信息量巨大,但全书的厚度和重量控制得相当出色,比我之前那本西方的图鉴轻巧了不少,这意味着我可以更方便地把它塞进背包的侧袋,在徒步过程中随时取用。当然,在野外使用时,难免会遇到雨水或泥土的沾染。我注意到,封面和内页的覆膜处理似乎具备一定的防泼溅能力,虽然我没有刻意去测试它的防水极限,但至少在轻微的水滴溅落时,纸张没有立刻发生明显的起皱或墨水洇开的现象,这一点在多变气候的户外环境里,是衡量一本“图鉴”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总而言之,这本工具书在设计上兼顾了信息密度与实地使用的便利性,体现了对“活的参考书”这一概念的深刻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逻辑,说实话,一开始我花了点时间适应,但一旦进入状态,就会发现它其实是非常高效的。它似乎摒弃了传统的按科属严格排列的死板结构,而是根据“常见度”和“生态环境”进行了分区,这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友好,更容易在野外快速定位自己看到的鸟。比如,它将“城市公园常见鸟类”和“高山湿地特有鸟类”分成了明显的板块,并且在每个物种条目下,都设置了“野外快速识别要点”的醒目提示框,里面的信息高度精炼,比如翼斑颜色、尾羽形状、飞行姿态等,非常实用。但话说回来,对于那些资深鸟类学家可能更习惯的林奈分类法爱好者来说,可能需要适应一下这种基于观察者便利性的编排方式。不过,我个人认为,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路,大大降低了普通大众接触和学习鸟类的门槛,功不可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