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大規模侵權損害責任法的改革》是作者於10年前提交給德國第62屆法律人大會的鑒定意見。在文中,提齣瞭大規模侵權民事訴訟程序的閤並,以此來提高司法效率的各種可行模式,就作者個人而言,並不贊同藉鑒美國法中集團訴訟(“class actions”)的做法。除此之外,在此鑒定意見中作者也提齣瞭自己對責任法實體法改革和現代化的建議,旨在藉助強製責任保險對受害人的損失更快更有效地做齣賠付。在實體法部分本意見著重探討瞭如何就事故造成的損害結果進行賠償的問題。在德國,車流量密集的高速公路上,殃及大量機動車的大規模交通事故屢有發生。在作者看來,在這種類型的案件中,隻有通過事故中的車輛責任保險公司對損害後果按比例進行分攤,纔有可能對受害人進行有效的損害賠償。産品責任和環境侵權領域大規模侵權的悲劇頻發,除瞭因果關係的認定問題、因涉外因素牽扯到國際私法的內容也成為這些侵權領域的棘手問題。本法律鑒定書提齣瞭可行的建議,其中很多建議也在《歐盟第864/2007號非閤同之債法律適用條例》中具有直接適用效力的條文內容裏得到反映。
作者簡介
剋裏斯蒂安·馮·巴爾,Christian von Bar,1952年齣生於漢諾威,德國奧斯納布呂剋大學教授,歐洲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歐洲當代最著名的私法學者之一,資深比較法學傢。代錶作有《國際私法》、《歐洲比較侵權行為法》等。
賀栩栩,女,1982年齣生於浙江杭州。中國政法大學英語文學學士,中國政法大學中德法學院歐盟法方嚮碩士。2008年獲得慕尼黑大學法學院碩士學位,目前在慕尼黑大學法學院繼續攻讀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嚮:民法、債法總論。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本文是我於10年前提交給德國第62屆法學傢大會的鑒定意見。在此鑒定意見中我提齣瞭自己對責任法實體法改革和現代化的建議,旨在藉助強製責任保險對受害人的損失更快更有效地做齣賠付。在實體法部分本意見著重探討瞭如何就事故造成的損害結果進行賠償的問題。對殃及大量機動車的大規模交通事故、産品責任和環境侵權等領域發生的大規模侵權,本法律鑒定書提齣瞭可行的建議。如果通過這次翻譯,可以為加深中國和歐洲關於非閤同之債的責任法領域的法律對話和交流做齣貢獻,我將感到非常榮幸和欣慰。
——剋裏斯蒂安·馮·巴爾
馮·巴爾教授對大規模侵權的探討不僅僅是單純的技術性思考,而且也有其價值評價考量。在具體研究之中,馮·巴爾教授往往首先分析問題之所在,梳理德國現行法上對這些問題的教義性解釋方案,審慎參酌比較法研究,最後迴答是否有必要在立法上規定或如何規定新的法律規則。
可以看齣,在馮·巴爾教授的這個研究中,立法論和解釋論實現瞭有機的結閤,同時以立法論作為思考的基本立場。在中國,《侵權責任法》雖然已經公布,但通過民法典統閤民事立法的任務即將展開,在此背景之下,馮·巴爾教授的這個思考立場決定瞭他的這個研究能夠發揮更為直接的意義。
——張新寶(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道路交通事故
第一節 現實狀況
第二節 受害人舉證睏難
第三節 現行法上舉證責任的減輕
一、錶見證據
二、《德國民法典》第830條第1款第2句的規定
三、《德國民事訴訟法》第287條中法官對損害的裁量權
第四節 保險行業的應對手段
一、《機動車第三人責任強製保險與機動車第三人責任強製保險再保險框架性協議》
二、大規模事故的共同理賠
第五節 是否需要在製定法上做齣規定
第三章 大型載客運輸工具事故
第一節 鐵路事故
第二節 航空器事故
第三節 輪船事故
第四節 是否存在法律修改的必要性
第四章 環境事故
第一節 案例
第二節 現行法規定
一、國內法中的責任認定基礎
二、環境責任法的國際法規範
第三節 國內法、國際法、超國傢法律層麵的責任規範模式
一、環境法——總論部分
二、《德國土壤保護法》
三、《廢棄物排放的民事責任的指令》的提案
四、歐盟關於恢復環境破壞綠皮書
五、歐洲委員會於1993年6月21日公布的《關於對造成環境破壞的危險活動承擔民事責任的公約》(《盧加諾公約》)
六、1996年《國際海上運輸有毒有害物質損害賠償責任公約》
第四節 生態破壞的賠償
第五節 結論與立法建議
一、在國內法中的責任法部分的納入
二、共同損害賠償體係
第五章 缺陷産品造成的大規模侵權
第一節 現實狀況
第二節 現行法
一、歸責的法律基礎
二、大規模侵權中的替代因果關係問題:
第三節 立法建議:
一、《荷蘭民法典》上的替代因果關係的規則:
二、美國法上的“市場份額責任”理論
三、因醫療事故間接受到傳染的第三人,自身的法益直接受到侵害,該第三人能否納入《德國藥品法》第84條第1句的適用範圍的問題
四、危險責任中的精神損害賠償
五、責任的最高限額
六、賠償基金的引入
第六章 大型活動中的大規模侵權
第一節 足球賽事中的悲劇
第二節 法律問題
一、精神打擊損害賠償責任
二、大型活動中的安全保障義務
第三節 立法建議
第七章 程序法上的問題
第一節 問題的提齣
第二節 現行法上的訴的閤並方式
一、當事人之程序處分權
二、法院依職權進行閤並審理
第三節 其他國傢的訴的閤並模式以及其在德國訴訟法中的藉鑒可能
一、美國法中的“集團訴訟”(《美國聯邦民事訴訟規則》第23條)
二、英國和威爾士的“代錶人訴訟”《英國最高法院規則》第15號命令第12條
三、關於引進瑞士法中的受害人共同體的強製設立模式的建議
四、對上述模式的評價
……
第八章 總結
譯後記
精彩書摘
第二章 道路交通事故
第一節 現實狀況
在過去幾十年裏,隨著交通量的不斷增加,在德國的高速公路上大規模的車輛碰撞事故也呈上升趨勢。1976年2月26日的斯圖加特至路德維希堡段的聯邦高速公路上發生瞭一個轟動性的特大交通事故,事故車輛達192輛。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1985年2月27日在亞琛至科隆路段發生瞭224輛車連環相撞事故。而1987年5月23日紐倫堡至慕尼黑段的聯邦高速公路上發生的特大交通事故中,受殃及的機動車也達179輛。
目前,在德國道路交通事故法律規範中,對“大規模事故”(Massenunfa11)尚未給齣一個有約束力的定義。幸好道路交通領域的專業人士對此類現象和事實發生給齣瞭一個相對更為確切、精準的錶述:大量的交通工具牽連其中,並且損害事實的發生時間和發生空間緊密相連,而肇事過程的重現不可能實現,或者事故現場中的機動車輛麵目全非,因而欲將整個事實發生劃分為單個獨立的事故不可能實現,或者這樣的重現和劃分麵臨重大睏難,則構成“大規模事故”。
前言/序言
近來,冰島火山噴發成為世界媒體的一個焦點話題。通過各種報道,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場由大自然引起的災難中,其受害者之多、損害後果之嚴重令人咋舌。其實仔細思考一下,我們不也是被時時刻刻有可能噴發的“火山”包圍著嗎?高速公路上的連環撞車、缺陷醫藥産品導緻的嚴重後果、損害範圍巨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包括油汙在內的不可逆的環境汙染等人為原因引起的諸多事件,這些不也同樣是可能造成嚴重損害後果的另外一種形式的“火山”噴發嗎?人時時刻刻被可能要噴發的“火山”包圍著,甚至文明程度越高,人們享受的利益越大,作為副産品的風險也相應地就會越大。人所享受的利益與風險往往相伴而生,現代文明社會也就成為“風險社會”。社會學傢烏爾裏希·貝剋最早係統闡述瞭“風險社會”的基本概念和理論框架,其大作《風險社會》中第一部分的標題就是“生活在文明的火山上:風險社會概觀”。“文明的火山”一旦噴發,受害者眾矣,損害後果亦重矣。大規模侵權就是在風險社會這樣一個語境下作為獨立的問題凸顯齣來的。
正如馮·巴爾教授在本書中所言,大規模侵權不是法律的概念,隻能對它進行大緻的描述。盡管如此,大規模侵權在法律上還是有其獨特之處。長期以來,侵權法以“遭受損失之人自負損失”這個原則作為齣發點,進而考量行為自由和法益保護之間的妥當平衡,而這可謂侵權法中的“一個齣發點,兩個基本點”。故侵權法所關注的問題就是責任發生(為何負責)和責任承擔(如何負責),對此的迴答就構成瞭侵權法的基本框架和基本規則,從而形成侵權法的整體“外在體係”。但在大規模侵權之中,許多傳統迴答似乎都無法完全解決所麵臨的問題。由此,對大規模侵權的研究首先擴展瞭侵權法關注的視野,深化瞭對侵權法既有問題的認識,在這個意義上,大規模侵權問題真可謂是撬動侵權法的一個支點。馮·巴爾教授在這本書中,即是主要圍繞著大規模侵權對侵權法的擴展與深化而展開的。
大規模侵權損害責任法的改革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整理這本書的時候,是我在這裏度過的第一個夏天。因為工作的緣故,需要不停地四處奔波,幾乎走遍瞭整個加拿大的東部省份,常常需要沿著怪石嶙峋的海岸綫獨自開車幾個小時,一路上,大西洋的風淡淡的吹來,依然帶著陌生世界的苦和鹹。 一個人,獨自對著一望無際的大海,看著自己的一生,隨鐵墜的上升和下沉,隨著韆萬個黃昏晝夜的交替,在世界盡頭般的海角上日復一日,會是什麼樣的心情呢。有時候我以為可以用幻想,去體會另一個人的心情,用腦海裏的無盡想象去還原自己無法感知的世界,一直這樣的以為著,終於在某些時候,看到與自己毫無一絲相似的人生,纔真切的觸摸到那個想象的邊界。 他接受這樣的工作,是自己的選擇嗎,多數的時候,是我們選擇一種生活,還是生活選擇我們呢? 在這本書裏,似乎每個故事,都是在訴說著“選擇”。在漫長的人生裏,一個又一個的選擇,將我帶到瞭許多陌生的世界,最後停留在從未想到的一個地方。 前幾天媽媽發來信息,說傢裏下瞭一天的雨,她說往常天氣不好的時候,總會給姥姥打電話,雖然姥姥的五七已經過瞭,但她仍然覺得姥姥還在。姥姥在一個多月前去世瞭,她健壯的身體在癌癥晚期的最後三個月裏急速的惡化,連帶神智也不清楚瞭,每次在電話裏跟她說話,她隻會發齣咿呀的聲音,連一句完整的話也說不齣。唯一算得上慶幸的,是她走的時候沒有帶著痛苦,在她住瞭一輩子的那個院子裏,剛剛蓋起不久新房的床上,悄然離開瞭。 我知道姥姥去世的消息已經是三天之後,電話裏媽媽的聲音有些哽咽,她剋製著情緒對我說,你爸纔剛剛好些,能自己做飯瞭,我本想迴老傢多待些日子,誰知道你姥姥在我齣發前一天的晚上就不行瞭,我連最後一麵也沒有見上。我知道,她對於這件事一直有自責,如果是由她來照顧姥姥,相信結果不會來的這麼快,但麵對兩個都需要她的人,她無法分身。 在很多時候,必須要做齣抉擇,盡管是痛苦的抉擇,盡管是麵對著兩個對自己同樣具有重要意義的人。媽媽做齣瞭她的選擇,她比任何人都清楚這個選擇的代價。可以預見的,人生的後半程,我也會麵對許多的抉擇,也許同樣痛苦,也許難以取捨,不知道命運會將我帶往哪裏,而我是不是又能像她一樣的堅強。 後來我又夢到瞭姥姥,夢到我終於迴去老傢,她像往常一樣站在門口等我。我也不知道,到現在,我是不是真的接受瞭這個現實,隻是覺得偶爾起風的時候,感到的深深失落,覺得自己離那個曾經熟悉的世界那樣遙遠。也隻是兩個夏天過去,一切卻像是倒轉後又重新排列過,在我離開之前,未曾想到這些會付齣的代價。 對於我,文字就像是用來洗刷記憶中陰暗角落的柔軟海綿,是與自我相處的一個通道,它將我身上濕冷的部分吸收,又將我在陽光下曬乾。在這本書中,收集瞭這些年零零散散寫的文章,我想這也許是最後一次再次翻閱這些記憶,這些在不同境遇寫下的文字,原本靜靜躺在角落,現在得以變成瞭印刷品,散布到我想不到的地方。 人生而孤獨,有些幻想中的生活,也許永遠不會來,那些期待中的愛情,也許不存在。然而消極的人可以樂觀的活著,相信宿命的人也可以相信努力就會被記得。時光飛速掠過,有些故事,當時的人們都忘記瞭,一件又一件,像是山榖中悄悄開放又枯萎的花。但也許,不是忘記瞭,也許是那記憶的閘口一旦打開,洶湧的水會將現實和虛幻的邊界湮沒,如果是這樣,還是讓自己忘記的好。生活不算太艱難,亦不算太容易,一切嚮前看,往事都拋在身後吧。 而我選擇,在還能記得的時候把它們寫下來,收藏到一個安全的去處,再將記憶的閘口關上。如同將心淬火,將細小的火光收集,在無盡的長夜裏,給需要的人一點溫暖。也可以在未來的某個時候,當我懂得瞭如何安然的麵對自己時,讓它們重新迴到我身上。
評分
☆☆☆☆☆
價格很好,比**好多瞭,以後買書就京東
評分
☆☆☆☆☆
書很不錯,嶄新的,送達也很及時!
評分
☆☆☆☆☆
感興趣買本看看,小冊子。
評分
☆☆☆☆☆
感興趣買本看看,小冊子。
評分
☆☆☆☆☆
東西很好哦!
評分
☆☆☆☆☆
書很不錯,嶄新的,送達也很及時!
評分
☆☆☆☆☆
書很不錯,嶄新的,送達也很及時!
評分
☆☆☆☆☆
整理這本書的時候,是我在這裏度過的第一個夏天。因為工作的緣故,需要不停地四處奔波,幾乎走遍瞭整個加拿大的東部省份,常常需要沿著怪石嶙峋的海岸綫獨自開車幾個小時,一路上,大西洋的風淡淡的吹來,依然帶著陌生世界的苦和鹹。 一個人,獨自對著一望無際的大海,看著自己的一生,隨鐵墜的上升和下沉,隨著韆萬個黃昏晝夜的交替,在世界盡頭般的海角上日復一日,會是什麼樣的心情呢。有時候我以為可以用幻想,去體會另一個人的心情,用腦海裏的無盡想象去還原自己無法感知的世界,一直這樣的以為著,終於在某些時候,看到與自己毫無一絲相似的人生,纔真切的觸摸到那個想象的邊界。 他接受這樣的工作,是自己的選擇嗎,多數的時候,是我們選擇一種生活,還是生活選擇我們呢? 在這本書裏,似乎每個故事,都是在訴說著“選擇”。在漫長的人生裏,一個又一個的選擇,將我帶到瞭許多陌生的世界,最後停留在從未想到的一個地方。 前幾天媽媽發來信息,說傢裏下瞭一天的雨,她說往常天氣不好的時候,總會給姥姥打電話,雖然姥姥的五七已經過瞭,但她仍然覺得姥姥還在。姥姥在一個多月前去世瞭,她健壯的身體在癌癥晚期的最後三個月裏急速的惡化,連帶神智也不清楚瞭,每次在電話裏跟她說話,她隻會發齣咿呀的聲音,連一句完整的話也說不齣。唯一算得上慶幸的,是她走的時候沒有帶著痛苦,在她住瞭一輩子的那個院子裏,剛剛蓋起不久新房的床上,悄然離開瞭。 我知道姥姥去世的消息已經是三天之後,電話裏媽媽的聲音有些哽咽,她剋製著情緒對我說,你爸纔剛剛好些,能自己做飯瞭,我本想迴老傢多待些日子,誰知道你姥姥在我齣發前一天的晚上就不行瞭,我連最後一麵也沒有見上。我知道,她對於這件事一直有自責,如果是由她來照顧姥姥,相信結果不會來的這麼快,但麵對兩個都需要她的人,她無法分身。 在很多時候,必須要做齣抉擇,盡管是痛苦的抉擇,盡管是麵對著兩個對自己同樣具有重要意義的人。媽媽做齣瞭她的選擇,她比任何人都清楚這個選擇的代價。可以預見的,人生的後半程,我也會麵對許多的抉擇,也許同樣痛苦,也許難以取捨,不知道命運會將我帶往哪裏,而我是不是又能像她一樣的堅強。 後來我又夢到瞭姥姥,夢到我終於迴去老傢,她像往常一樣站在門口等我。我也不知道,到現在,我是不是真的接受瞭這個現實,隻是覺得偶爾起風的時候,感到的深深失落,覺得自己離那個曾經熟悉的世界那樣遙遠。也隻是兩個夏天過去,一切卻像是倒轉後又重新排列過,在我離開之前,未曾想到這些會付齣的代價。 對於我,文字就像是用來洗刷記憶中陰暗角落的柔軟海綿,是與自我相處的一個通道,它將我身上濕冷的部分吸收,又將我在陽光下曬乾。在這本書中,收集瞭這些年零零散散寫的文章,我想這也許是最後一次再次翻閱這些記憶,這些在不同境遇寫下的文字,原本靜靜躺在角落,現在得以變成瞭印刷品,散布到我想不到的地方。 人生而孤獨,有些幻想中的生活,也許永遠不會來,那些期待中的愛情,也許不存在。然而消極的人可以樂觀的活著,相信宿命的人也可以相信努力就會被記得。時光飛速掠過,有些故事,當時的人們都忘記瞭,一件又一件,像是山榖中悄悄開放又枯萎的花。但也許,不是忘記瞭,也許是那記憶的閘口一旦打開,洶湧的水會將現實和虛幻的邊界湮沒,如果是這樣,還是讓自己忘記的好。生活不算太艱難,亦不算太容易,一切嚮前看,往事都拋在身後吧。 而我選擇,在還能記得的時候把它們寫下來,收藏到一個安全的去處,再將記憶的閘口關上。如同將心淬火,將細小的火光收集,在無盡的長夜裏,給需要的人一點溫暖。也可以在未來的某個時候,當我懂得瞭如何安然的麵對自己時,讓它們重新迴到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