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刘宋文学家。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德行第一
言语第二
政事第三
文学第四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识鉴第七
赏誉第八
品藻第九
规箴第十一
捷悟第十一
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羡第十六
伤逝第十七
栖逸第十八
贤媛第十九
术解第二十
巧艺第二十一
宠礼第二十二
任诞第二十三
简傲第二十四
排调第二十五
轻诋第二十六
这次入手的是一本《世说新语》,早就听说这本奇书,一直想好好品味一番。收到书的那一刻,就觉得它与众不同。封面设计古朴典雅,纸张也很有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能感受到穿越千年的历史气息。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精美的排版和清晰的注释让人眼前一亮。我最期待的就是里面那些关于魏晋名士的风流轶事,他们才思敏捷,言谈风趣,每个人物都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想象一下,那些在竹林中饮酒赋诗的文人雅士,在乱世中保持着超然物外的洒脱,这种精神境界实在是令人神往。这本书就像一本穿越时空的滤镜,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感受那个时代的独特韵味。我尤其好奇那些关于“名士风流”的记载,比如那个“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瑜,虽然《三国演义》中已对他有所描绘,但我相信《世说新语》会带来更细致、更真实的人物刻画。还有那些关于东晋名士的轶闻趣事,他们的智慧、他们的幽默、他们的傲骨,都将在字里行间徐徐展开。我打算找个安静的午后,泡上一杯清茶,在阳光的映照下,慢慢地沉浸在这本书营造的奇妙世界里,去感受那份独属于魏晋的风雅与洒脱,去体悟那些流传千古的智慧与哲思。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与古人对话的契机。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实在是很对我胃口,那种简练、隽永,又带着点玩世不恭的味道,读起来真是格外舒心。它不像那些正襟危坐的史书,而是更像是几个老友围坐在一起,闲聊着过往的趣事,却能在不经意间道出人生的智慧。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人物的刻画,寥寥几笔,就把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比如那位才情横溢却又有些疯癫的左思,还有那位八面玲珑的谢安,每一个人物都充满了独特的魅力。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魏晋士人的另一面,他们不仅仅是那些在政治漩涡中沉浮的弄潮儿,更是有着丰富情感和独特个性的普通人。我特别好奇书中对于“门阀制度”和“清谈之风”的描绘,那样的社会氛围是如何塑造了这些名士的性格,又是什么让他们在这种氛围中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特品味。这本书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那些伟大的灵魂有了更深的敬意。我最期待的就是那些关于“谈笑用兵”和“神采飞扬”的段落,我想看看,古人是如何在那样严峻的环境下,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和不屈的精神。这本书就像是一杯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越品越能感受到其中的醇厚与甘甜。
评分这次入手的《世说新语》真是让我眼前一亮。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巧妙,每一则故事都独立成篇,但又相互关联,形成了一幅生动的魏晋风貌图。我最欣赏的是书中那些充满智慧的对话和对人物神态的精准捕捉。它没有冗长的背景介绍,没有复杂的逻辑推理,而是直击人心,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场景,展现出人物的性格和情感。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风流”和“才情”的描绘,它让我看到了魏晋士人在那个时代独特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那些人物,无论是名士还是小人物,都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他们的言谈举止,他们的喜怒哀乐,都仿佛触手可及。这本书就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那个遥远的时代,去感受那个时代的温度和气息。我迫不及待地想去了解书中那些关于“名士风流”的记载,想看看他们是如何在那个时代,用他们的智慧和才情,留下一段段不朽的佳话。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是一次对中国古代文人精神的探索,一次对人性深度的挖掘。
评分拿到这本《世说新语》,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它的“短小精悍”。每一则故事都寥寥数语,却能勾勒出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或是一段令人捧腹的对话,或是一种令人回味的处世哲学。这和现在很多冗长拖沓的书籍截然不同,它就像是古代版的“段子集”,却又蕴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充满智慧的妙语,比如那些关于“名士”的谈资,他们的机智应对,他们的不落俗套,总能让人拍案叫绝。这本书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它只是记录了日常生活中那些闪光的瞬间,那些智慧的火花,那些人性的光辉。我曾经对魏晋时期的历史和人物一直有些模糊的概念,总觉得那是一个离我们很遥远的时代,但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那些人物其实离我们并不远,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思考方式,甚至他们的幽默感,都可以在书中找到共鸣。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古代的文人也可以如此有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多彩。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王羲之、谢安等人的记载,他们是如何在那个时代,用他们的才情和智慧,留下一段段不朽的传奇。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百态,也照亮了我们内心深处那些被遗忘的角落。
评分拿到这本《世说新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趣味性”。它不像那些严肃的史书,而是更像一本充满故事的谈资,让你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了解历史,认识人物。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充满机智和幽默的对话,它们常常让人忍俊不禁,又在笑声中体会到人生的哲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魏晋士人的另一面,他们不仅仅是那些在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更是有着丰富情感和独特个性的普通人。我最期待的就是书中关于“名士风流”的记载,我想看看他们是如何在那个动荡的时代,用他们的才情和智慧,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传奇。这本书就像是一幅精美的画卷,徐徐展开,勾勒出魏晋时期独特的人物群像和文化风貌。我特别好奇那些关于“谈笑风生”和“风流倜傥”的段落,我想看看,古人是如何在那样充满挑战的环境下,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智慧的追求。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与古人精神的交流,一次对人生智慧的启迪。
评分经典咏流传,推荐!春到人间草木,小楼一夜听春雨,雷动风行惊蛰户,风有信来花不误,梨花风起正清明。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评分非常好发货超快质量好下次再购买。
评分、粪翁。一足等。1960年因动脉硬化,截去左腿,因自署一足、夔,斋馆名有厕简楼,三长两短斋(三长者,篆刻、作诗、书法;两短者,绘画、填词,这是散木先生对自己艺术的评价)。实际上,他长于诗文、书刻,也能作画。精于四体书,行草书集二王、张旭、怀素之长,旁参明末清初王觉斯、黄道周两家。隶书曾遍临汉碑。篆书初学《峄山碑》,继杂以钟鼎款识,上溯殷商甲骨文。篆刻初学浙派,后师秦汉玺印。早年得李肃之先生发蒙,壮年又得赵古泥、萧蜕庵两位先生亲授,艺事大进,又从封泥、古陶文、砖文中吸取营养,形成了自己章法多变,雄奇朴茂的风格。1931年至1949年之间,曾在江南一带连开十二次展览,艺坛瞩目,有书坛的“江南祭酒”之称,在艺坛上有“北齐(白石)南邓”之称。中国书法研究社社员。邓散木先生一生勤于艺事,几十年间,黎明即起,临池刻印,至日出方才进早餐,曾手临《说文》十遍,《兰亭》也临过几十遍,去世前几天还在伏案工作。1963年逝世。
评分经典图书,质量也不错,值得一读!
评分真正的人生哲学
评分给蓝盆友买的,他说他喜欢
评分价格便宜,质量好,很值
评分南朝宋人刘义庆有《世说新语》一书,新奇精警,广受青睐。明人曹臣显然是深受此书启发,于是我们便读到了这部可以与之媲美而更见广博的义一佳制。《世说》集中记载了从东汉到东晋士大夫的趣事妙语,而《舌华录》则是广泛记载了上自远古、下至明代后期这一漫长时期内的类似内容。由于所取特在“仓卒口谈”,故名曰“舌华”。信手展卷,妙语纷呈。常置案头,启颜益智,岂不快哉!
评分《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散文集,共二十篇,主要内容是用儒家思想教育子孙,讲立身处世之道。全书以说理为主,每篇都不是长篇巨制的专论,而是围绕一个中心集合多则的随笔、札记,其手法是先提出思想观点,然后列举若干事例作为证据。语言通俗易懂。朴素无华,既不是六朝骈文,也有别于秦汉古文,而是接近当时口语的通俗文。文章深入浅出,语短意长,实实在在,在南北朝散文史上别具一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