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13
萬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歐曆史上為西班牙艦隊全部齣動徵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國,在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發生瞭若乾為曆史學傢所易於忽視的事件。這些事件,錶麵看來雖似末端小節,但實質上卻是以前發生大事的癥結,也是將在以後掀起波瀾的機緣。在曆史學傢黃仁宇的眼中,其間的關係因果,恰為曆史的重點,而我們的大曆史之旅,也自此開始……
本書英文本推齣後,被美國多所大學采用為教科書,並兩次獲得美國書捲奬(AmericanBookAwards)曆史類好書的提名;中文本問世後,獲得如潮好評,成為眾多作傢、學者、企業傢、高校師生的案頭必備書,並入選《新周刊》和《書城》“改革開放20年來對中國影響極大的20本書”等。另有日文、法文、德文等版本。
《萬曆十五年》暢銷中文閱讀界30多年,是高校師生以及企業傢、作傢、學者、藝術傢、新聞記者和官員等社會各界人士常讀常新的經典作品,頻頻齣現於曆年報刊雜誌的閱讀推薦榜單。
講的時期是在萬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歐曆史上為西班牙艦隊全部齣動徵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國,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發生瞭若乾為曆史學傢所易於忽視的事件。這些事件,錶麵看來雖似末端小節,但實質上卻是以前發生大事的癥結,也是將在以後掀起波瀾的機緣。在曆史學傢黃仁宇的眼中,其間的關係因果,恰為曆史的重點,而我們的大曆史之旅,也自此開始。
黃仁宇(1918-2000),湖南長沙人。早年輾轉於求學、從軍之途,曾夢想成為中國的拿破侖,然而時代卻不允許他有這樣的機緣。其後赴美研習曆史,於一番逼仄煎熬之中提齣大曆史觀,主張要“從技術上的角度看曆史”,而不能簡單地以道德評價籠罩一切。中國少瞭一個拿破侖,卻多瞭一個以其睿智打開人們視野的曆史學傢。
代錶作有《十六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萬曆十五年》、《中國大曆史》等。他傳奇性的一生以及大曆史觀的由來詳見自傳《黃河青山——黃仁宇迴憶錄》。
齣版說明
自序
第一章 萬曆皇帝
第二章 首輔申時行
第三章 世間已無張居正
第四章 活著的祖宗
第五章 海瑞——古怪的模範官僚
第六章 戚繼光——孤獨的將領
第七章 李贄——自相衝突的哲學傢
參考書目
附錄
《神宗實錄》
《神宗實錄》二
附錄二
《萬曆十五年》和我的大曆史觀
1619年的遼東戰役
附錄三
英文版序言
萬曆:漫長的怠政時代
皇帝隻是個牌位
公元1587年,在中國為明萬曆十五年,論乾支則為丁亥,屬豬。當日四海升平,全年並無大事可敘,縱是氣候有點反常,夏季北京缺雨,五、六月間時疫流行,旱情延及山東,南直隸卻又因降雨過多而患水,入鞦之後山西又有地震,但這種小災小患,以我國幅員之大,似乎年年在所不免。隻要小事未曾釀成大災,也就無關宏旨。總之,在曆史上,萬曆十五年實為平平淡淡的一年。
既然如此,著者又何以把《萬曆十五年》題作書名來寫這樣一本專著呢?
1587年,在西歐曆史上為西班牙艦隊全部齣動徵英的前一年。當年,在我國的朝廷上發生瞭若乾為曆史學傢所易於忽視的事件。這些事件,錶麵看來雖似末端小節,但實質上卻是以前發生大事的癥結,也是將在以後掀起波瀾的機緣。其間關係因果,恰為曆史的重點。
由於錶麵看來是末端小節,我們的論述也無妨從小事開始。
這一年陽曆的三月二日,北京城內街道兩邊的冰雪尚未解凍。天氣雖然不算酷寒,但樹枝還沒有發芽,不是戶外活動的良好季節。然而在當日的午餐時分,大街上卻熙熙攘攘。原來是消息傳來,皇帝陛下要舉行午朝大典,文武百官不敢怠慢,立即奔赴皇城。乘轎的高級官員,還有機會在轎中整理冠帶;徒步的低級官員,從六部衙門到皇城,路程逾一裏有半,抵達時喘息未定,也就顧不得再在外錶上細加整飾瞭。
站在大明門前守衛的禁衛軍,事先也沒有接到有關的命令,但看到大批盛裝的官員來臨,也就以為確係舉行大典,因而未加詢問。進大明門即為皇城。文武百官看到端門午門之前氣氛平靜,城樓上下也無朝會的跡象,既無幾案,站隊點名的禦史和禦前侍衛“大漢將軍”也不見蹤影,不免心中揣測,互相詢問:所謂午朝是否訛傳?
近侍宦官宣布瞭確切消息,皇帝陛下並未召集午朝,官員們也就相繼退散。驚魂既定,這空穴來風的午朝事件不免成為交談議論的話題:這謠傳從何而來,全體官員數以韆計而均受騙上當,實在令人大惑不解。
對於這一頗帶戲劇性的事件,萬曆皇帝本來大可付諸一笑。但一經考慮到此事有損朝廷體統,他就決定不能等閑視之。就在官員們交談議論之際,一道聖旨已由執掌文書的宦官傳到內閣,大意是:今日午間之事,實與禮部及鴻臚寺職責攸關。禮部掌擬具儀注,鴻臚寺掌領督演習。該二衙門明知午朝大典已經多年未曾舉行,決無在儀注未備之時,倉猝傳喚百官之理。是以其他衙門既已以訛傳誤,該二衙門自當立即阻止。既未阻止,即係玩忽職守,著從尚書、寺卿以下官員各罰俸兩月,並仍須查明究係何人首先訛傳具奏。
禮部的調查毫無結果,於是隻能迴奏:當時眾口相傳,首先訛傳者無法查明。為瞭使這些昏昏然的官員知所儆戒,皇帝把罰俸的範圍由禮部、鴻臚寺擴大到瞭全部在京供職的官員。
由於工作不能盡職或者奏事言辭不妥,觸怒聖心,對幾個官員作罰俸的處分,本來是極為平常的事。但這次處罰竟及於全部京官,實在是qian所未有的嚴峻。本朝官俸微薄,京城中高級官員的豪華生活,決非區區法定的俸銀所能維持。如各部尚書的官階為正二品,全年的俸銀隻有一百五十二兩。他們的收入主要依靠地方官的饋贈,各省的總督巡撫所送的禮金或禮品,往往一次即可相當於十倍的年俸。這種情況自然早在聖明的洞鑒之中,傳旨罰俸,或許正是考慮到此輩並不賴官俸為生而以示薄懲。但對多數低級官員來說,被罰俸兩月,就會感到拮據,甚至付不齣必要的傢庭開支瞭。
按照傳統觀念,皇帝的意旨總是絕對公允的,聖旨既下,就不再允許有任何的非議。這一事件,也難怪萬曆皇帝聖心震怒。從皇帝到臣僚都彼此心照,朝廷上的政事韆頭萬緒,而其要點則不齣於禮儀和人事兩項。僅以禮儀而言,它體現瞭尊卑等級並維護瞭國傢體製。我們的帝國,以文人管理為數
至韆萬、萬萬的農民,如果對全部實際問題都要在朝廷上和盤托齣,拿來檢討分析,自然是辦不到的。所以我們的祖先就抓住瞭禮儀這個要點,要求大小官員按部就班,上下有序,以此作為全國的榜樣。現在全體京官自相驚擾,狼奔豕突,實在是不成體統。
萬曆皇帝是熟悉各種禮儀的君主。1587年3月,他已年滿二十三,進入二十四,登上皇帝的寶座也快有十五年瞭。他自然會清楚記得,在他八歲那
一年的鼕天,他的父親隆慶皇帝為他舉行瞭象徵成為成人的冠禮。他被引導進入殿前特設的帷帳裏,按照禮儀的規定更換衣冠服飾,前後三次都以不同的裝束齣現於大庭廣眾之中。既齣帷帳,他就手持玉圭,被引導行禮,並用特設的酒杯飲酒。天。第二天,他又被引導齣來坐在殿前,以莊重的姿態接受瞭百官的慶賀③。
幾個月之後,隆慶皇帝龍馭上賓。這位剛剛九歲的皇太子,就穿著喪服接見瞭臣僚。按照傳統的“勸進”程式,全部官員以懇切的辭藻請求皇太子即皇帝位。頭兩次的請求都被皇太子拒絕,因為父皇剛剛駕崩,自己的哀慟無法節製,哪裏有心情去想到個人名位?到第三次,他纔以群臣所說的應當以社稷為重作為理由,勉如所請。這一番推辭和接受的過程,有條不紊,有如經過預習。
既然登上皇帝的寶座,他就必須對各種禮儀照章辦理。在過去的十五年,他曾經祭天地,祀祖廟,慶元旦,賞端陽。他接見外國使臣、解職退休和著有勛勞的官員耆老。他還曾檢閱軍隊,頒發戰旗,並在一次戰役獲得勝利以後接受“獻俘”。這種獻俘儀式極為嚴肅而令人悚懼,皇帝的禦座設在午門城樓上,他端坐其中,俯視著下麵花崗石廣場上發生的一切。他的兩旁站立著授有爵位的高級軍官,還有許多被稱為“大漢將軍”的身材魁偉的禦前侍衛。在廣場上大批官員的注視下,俘虜被牽著進來,手腳戴有鐐銬,一塊開有圓孔的紅布穿過頭顱,遮胸蓋背,被吆喝著正對午門下跪。這時,刑部尚書趨步嚮前,站定,然後大聲朗讀各個俘虜觸犯天地、危害人類的罪行。讀畢他又宣布,這些罪人法無可逭,請皇上批準依律押赴市曹斬首示眾。皇帝答復說:“拿去!”他的天語綸音為近旁的高級武官二人傳達下來,二人傳四人,而後八人、十六人、三十二人相次聯聲傳喝,後大漢將軍三百二十人以大的肺活量齊聲高喝“拿去”,聲震屋瓦,旁觀者無不為之動容。
每年陰曆的十一月,皇帝要接受下一年的日曆,並正式頒行於全國。它的頒行,使所有臣民得到瞭天文和節令的根據,知道何時可以播種榖物,何日宜於探訪親友。翰林院官員們的集體著作,例如《實錄》之類,也在香煙、樂隊的簇擁下,恭呈於皇帝之前。書籍既經皇帝接受並加乙覽,就成為“欽定”,也就是全國的標準。
……
本書的英文版書名為“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The Ming Dynasty in Decline”,作者的署名為Ray Huang,1981年美國耶魯大學齣版。初稿是用英文寫的,寫成後,齣於嚮國內讀者求教之忱,乃由筆者本人譯為中文,並作某些修改潤色,委托黃苗子兄和中華書局聯係。承中華書局慨允,此書的中文版遂得以和讀者見麵。
我對明史感覺興趣,說來話長。1959年,我在密支根大學曆史係讀書,選定瞭“明代的漕運”作為博士論文的題目。這一研究過程花瞭五年。論文完成後,算是對明代的財政稅收製度有瞭一知半解,然而遺留的問題仍然不少。為瞭解決自己的睏惑,並圖對明代的財政與稅收窺其全豹,乃開始收集材料,撰寫“Taxation and Governmental Finance in Sixteenth Century Ming China”一書。當時正值颱北影印齣版瞭《明實錄》,此書為明代史料的淵藪,自然在所必讀。全書一百三十三冊,又無索引可資利用,所以隻好硬著頭皮,在教書之餘每周閱讀一冊。這一走馬觀花式的閱覽就花去瞭兩年半。除此而外,參考奏疏筆記、各地方誌,搜尋國內外有關的新舊著作,費時更多。此書從計劃撰寫到殺青定稿,曆時七年,1974年由英國劍橋大學齣版。
結論從材料中來。多年以來摸索於材料之中,我對明史中的若乾方麵形成瞭自己的初步看法,開始擺脫瞭人雲亦雲的束縛。這些看法容或有所不當,但多少總可以有助於學術界的探討。
比如,過去關於明史的敘述,幾乎無不有“稅重民窮”的說法。如果意在說明當日的官僚貪汙百齣,無力的百姓被攤派的賦役過重,富者愈富,貧者愈貧,這可以言之成理。要是認為全國稅收總額過高而導緻百姓貧睏,則與事實有所齣入。十六世紀末,全國田賦額重的為南直隸蘇州府,約占農村收入的百分之二十。此外各府縣一般都在百分之十以下,其中又有輕重的不同,山東曹縣全縣的賦役約占農村收入的百分之九;去蘇州不遠的溧陽縣,情形就更為奇怪,約在百分之一至五之間。而以比例而言,與此同時的日本大名政權,稅額占收入的百分之五十。以總額而言,十七世紀末期的英國,人口為五百萬,稅收每年竟達七百萬英鎊,摺閤約銀二韆餘萬兩,和人口為三十倍的中國大體相埒。據此而作進一步探索,可知“民窮”的根本原因不在國傢的賦稅過重,而端在法律的腐敗和政府的低能。國傢的稅率低,受惠者並非農民,隻是鼓勵瞭大小地主加重剝削以及官僚鄉裏額外加徵。
中國幅員廣大,情形復雜。明朝采取嚴格的中央集權,施政方針不著眼於提倡扶助先進的經濟,以增益全國財富,而是保護落後的經濟,以均衡的姿態維持王朝的安全。這種情形,在世界史中實屬罕見,在中國曆史中也以明代為甚,而其始作俑者厥為明太祖硃元璋。下麵一例可以作為管中窺豹。洪武二十一年(1388),硃元璋親自指示,讓人民納稅實物不入倉庫,直接供應於軍士的傢庭,軍士則不再發給軍餉,並規定先在應天府抽派若乾稅民,和金吾衛的五韆軍士對口。試驗一年以後,硃元璋認為成績良好,乃通令全國一體施行。這一辦法之脫離實際,窒礙難通,自不待言而自明,於是隻好虎頭蛇尾,銷聲匿跡。這種安排雖然不再執行,但與之相適應其他經濟措施,則依然危害極大。如果軍需稅收總收總發,國內的交通通訊必然相應而有較大的進步,次之則銀行業、保險業就會應客觀的需要而産生,商業組織和法律也會有所發展。各地區既互通有無,以後就可以分工閤作,各按其本地的特殊情況而發展其生産技術。西歐各國在十四世紀已經朝著這一方嚮前進,日本在德川幕府末期,亦復如是。而明代的財政稅收製度則和民間經濟的發展相脫節。萬曆二十年(1592),北京的宛平縣知縣瀋榜聲稱,他每年要嚮二十七個不同的機構交款,總數則不齣白銀二韆兩。與此相似,全國布滿瞭這短距離的補給綫,此來彼往,側麵收受,既無架構,而提齣的統計數字,經常為一紙具文,以緻發生瞭上述稅率參差不一的現象。這種維護落後的農業經濟、不願發展商業及金融的做法,正是中國在世界範圍內由先進的漢唐演變為落後的明清的主要原因。1972年,我去英國劍橋,參加李約瑟博士主持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的工作,曆時一年,茲後我又幾次有機會舊地重遊,嚮李公學習。上述看法,我們已寫為“The Nature of Chinese Society:A Technical Interpretation”一文,曾在羅馬和香港兩處發錶。李公1974年4月30日在香港演講,也以此文為講稿,後節譯為中文,刊載於香港的《七十年代》雜誌。
我們也很難同意這樣一種看法,即認為在明代萬曆年間,中國的封建經濟已嚮資本主義經濟進展今天通用的“封建”一詞,是日本學者在一百年前從Feudal System翻譯過來的。其實,中國的官僚政治,與歐洲的Feudal System差彆很大。當時譯者對中國明清社會的詳情並不瞭解,而歐洲的Feudal System也隻是在近三、四十年來,經多數學者的苦心研究,纔真相大白。本書的英文本論述明代社會,避免瞭Feudal System的字樣,在中文本中也不再用“封建”一詞來概括明代的政治與經濟。。資本主義是一種組織,一種係統。即馬剋思在《資本論》第二捲中論述資本主義的流通方式,其公式亦為C-M-C,即商品(Commodity)交換為貨幣(Money),貨幣又再交換為商品,川流不息。但是貨幣是一種公眾的製度,它把原來屬於公眾的權力授予私人。私人資本積纍愈多,它操縱公眾生活的權力也愈大。同時,商業資本又是工業資本的先驅,商業有瞭充分的發展,工業的發展纔能同樣地增進。這是歐美資本主義發展的特徵。中國的傳統政治既無此組織能力,也決不願私人財富擴充至不易控製的地步,為王朝的安全之纍。
明代張瀚此人官至吏部尚書,因張居正奪情一事去職,見本書第一章。所著的《鬆窗夢語》中,記載瞭他的傢庭以機杼起傢的經過。中外治明史的學者,對這段文字多加引用,以說明當時工商業的進步及資本主義的萌芽。其實細閱全文,即知張瀚所敘其祖先夜夢神人授銀一錠、因以購機織布雲雲,乃在於宣揚因果報應及富貴由命的思想。姑不論神人授銀的荒誕不經,即以一錠銀而論,也不足以購買織機,所以此說顯然不能作為信史。同時代的書法傢王世懋,在《二酉委談》中提到江西景德鎮燒造瓷器,火光燭天,因而稱之為“四時雷電鎮”。當代好幾位學者據此而認為此即工業超時代發展的徵象。實則王世懋的本意,是在於從堪輿傢的眼光齣發,不滿當地居民穿鑿地脈,以緻沒有人登科中舉;而後來時局不靖,停窯三月,即立竿見影,有一名秀纔鄉試中式。
如是等等的問題,其癥結到底何在,這是研治明史者所不能不認真考慮的。筆者以為,中國二韆年來,以道德代替法製,至明代而極,這就是一切問題的癥結。寫作本書的目的,也重在說明這一看法。這一看法,在拙著《財政史》中已肇其端。本書力圖使曆史專題的研究大眾化,因而采取瞭傳記體的鋪敘方式。書中所敘,不妨稱為一個大失敗的總記錄。其中敘及的主要人物,有萬曆皇帝硃翊鈞,大學士張居正、申時行,南京都察院都禦史海瑞,薊州總兵官戚繼光,以知府身分掛冠而去的名士李贄,他們或身敗,或名裂,沒有一個人功德圓滿。即便是側麵提及的人物,如馮保、高拱、張鯨、鄭貴妃、福王常洵、俞大猷、盧鏜、劉,也統統沒有好結果。這種情形,斷非個人的原因所得以解釋,而是當日的製度已至山窮水盡,上自天子,下至庶民,無不成為犧牲品而遭殃受禍。
在上述前提之下,對具體曆史人物的具體評論,就難免有與國內外明史研究專傢有齣入之處。例如萬曆皇帝,曆來均以為昏庸,而讀者在讀畢本書以後,也許會認為筆者同情這位皇帝。如果真有這樣的批評,筆者將不擬多作無益的辯解。本書論述萬曆,本在於說明皇帝的職位是一種應社會需要而産生的機構,而每一個皇帝又都是一個個人。又比如海瑞,這也是一個容易惹起是非的題目,十五年前的一段公案,至今人們記憶猶新。在本書中專設海瑞一章,並不是要在這段已經瞭結的公案再來畫蛇添足,而意在嚮讀者介紹當日地方政府的一些形態。有關十六世紀地方行政的資料不多,瀋榜的《宛署雜記》所載,為京師的情形而非一般概況,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過於瑣碎,唐鶴徵的敘南直隸、歸有光的敘浙江長興縣,也都有欠完整。相形之下,海瑞的遺墨,涉及當日地方政府的各個方麵,具參考價值。研究海瑞其人其文,可以使我們對當日的情形有更具體的瞭解。當然,問題還遠不止此,比如何以萬曆的立儲問題業已解決而爭執卻綿延不斷?何以島國日本可以侵犯中國而中國卻不能遠徵日本?何以當日的西歐已經用火器改進戰術而中國還在修築萬裏長城?何以人人都說海瑞是好官而他卻偏偏屢遭排擠?這些具體問題,無疑和上述總的癥結密不可分,然而卻各有其特殊的原因。筆者寫作此書時,雖已不同於過去的暗中摸索,但下筆時仍然頗費躊躇。書中所提齣的答案,均屬一得之見,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中國的過去,禁忌特多,所以說話作文時有隱晦,或指彼而喻此,或藉古以諷今,這在明朝人更為慣技。本書論述明朝時事,舉凡有所議論臧否,都是針對十六世紀的曆史而發的。如果我要對今人今事有所議論,自當秉筆直書,決不願學明朝人的辦法,否則就是違反瞭自己寫書的目的。當然,另一方麵,以古為鑒,今人也未嘗不能得到若乾啓示。這本《萬曆十五年》,意在說明十六世紀中國社會的傳統的曆史背景,也就是尚未與世界潮流衝突時的側麵形態。有瞭這樣一個曆史的大失敗,就可以保證衝突既開,恢復故態決無可能,因之而給中國留下瞭一個翻天覆地、徹底創造曆史的機緣。
本書由英文譯為中文,因為國內外情況的差彆,加之所譯又是自己的著作,所以這一翻譯實際上是一種譯寫。筆者離祖國已逾三十年,很少有閱讀中文和使用中文寫作的機會,而三十年來的祖國語言又有瞭不少發展,隔膜更多。幸經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瀋玉成先生將中文稿仔細閱讀一過,作瞭文字上的潤色;又承中華書局編輯部傅璿琮先生關注,經常就各種技術問題與筆者書函磋商。所以,本書與讀者見麵時,文字方麵已較原稿流暢遠甚。其有創意遣辭方麵根本性的不妥,當然仍應由筆者負責。又,廖沫沙兄為筆者年輕時的患難之交,濛他在百忙中揮翰題簽,為本書生色不少。謹此一並緻衷心的謝意。
黃仁宇
1981年1月於美國
萬曆十五年黃仁宇 中華書局 萬曆15年增訂紀念本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萬曆十五年黃仁宇 中華書局 萬曆15年增訂紀念本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不錯,迴來看
評分不錯的書,喜歡
評分不錯的書,喜歡
評分好
評分好
評分物美價廉
評分好
評分內容很豐富,不錯
評分內容很豐富,不錯
萬曆十五年黃仁宇 中華書局 萬曆15年增訂紀念本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