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学今读——人间词话全鉴
原 价:59.8元
作者:[清] 王国维 著;芳园 编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201091471
字数:600000
页码:427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目录
上篇
有境格自高
真假无须辨
物我需两忘
赘柱静寺祷
道法缘自然
实情虚景乃境
境于一字中
大小非优劣
境界为本也
气象乃诗品
一池春水皱
深致乃优美
人正不易得
神秀出国色
后主之情调
难为赤子心
后主性情真
爱以血书者
开北宋风气
池边梅自早
“出”字何人道
情多无处足
细雨湿流光
望尽天涯路
忧生亦忧世
灯火阑珊处
看尽洛阳花
古之伤心人
少游境凄婉
秦词存《诗经》
词中诗气象
在神不在貌
唯言情体物
语妙不必代
不可滥用代字
美成词得荷之神理
和韵似原唱
无一语道著
如雾里看花
“隔”与“不隔”
年命如朝露
虽高意境弱
有性情境界
豪词之胸襟
观雅量高致
同归于乡愿
是别有人间
周旨荡史意贪
水光云影远
心事已迟暮
夜深千帐灯
尽在自然中
词不易于诗
难以出新意
如观佳山水
见真知者深
诗词责自然
小玉报双成
文体尊卑论
能入亦能出
花乌共忧乐
空床难独守
寥寥数语绝
各有能不能
下篇
白石之慈悲
张狂之微笑
叠韵不平仄
诗词之盛衰
天乐殊笑人
方回少真味
创作之难易
诗词呜不平
难觅之真我
景语皆情语
尽君今日欢
境阔与言长
不如言境界
借古人之境
谁z工长调
后人不能学
开通押之祖
不足比容若
清尊北宋词
子龙彩花耳
浅论《衍波词》
论近人之词
两首《蝶恋花》
令人不能怀
陷深文罗织
画工化工殊
不乐闻此语
有词却无句
草窗玉田词
不值许费力
文山之风骨
和凝《长命女》
若梅溪以降
后人群附和
词失之肤浅
友人沈昕伯
用诗人之眼
小说不足信
诗词之工拙
词家有篇句
南宋俗子词
六一《蝶恋花》
不可儇薄语
词人须忠实
词集之格调
明清人论词之失
白石旷在貌
词尤重内美
诙谐与严重
附录
内容提要
《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z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在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堪称一部划时代的作品。该书集中体现了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观点新颖,自成体系,精义迭出。自1908年,《人间词话》在《国粹学报》上公开发表以来,颇受世人的青睐与关注。
《人间词话》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史上的扛鼎之作。在这部书中,王国维以西方哲学、文学和美学的视野,对历代诗词名家名作作了精彩而独到的点评,并提出了独特的文学理论,可谓难得的国学经典、里程碑式的文艺巨著。《人间词话全鉴(耀世典藏版)》选用了z完备的《人间词话》手稿本,以重现其真容。全书分为三部分,上篇是王国维发表于《国粹学报》的《人间词话》64条,下篇是未刊稿及删稿,每条原文后都附有赏析文字,阐释主要的理论观点并对原文进一步拓展。在附录中,则收录了《人间词》及王国维的生平事迹。与经典同行,与大师对话,怡情养性、开发性灵、提升品位。
作者介绍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人。 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 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郭沫若称他为 的开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王志艳,笔名:芳园,资深编辑,毕业于内蒙古大学中文系,多年从事图书策划编写工作。先后策划编写过社科、家教、生活等多部图书,如《读懂心灵》、《为什么感到不幸福》、《学会感恩懂得爱》、《1/25的智慧》、《我的本探索书(系列)》、《早期教育决定一生》、《培养完美女孩的140个细节》等,受到读者的喜爱和好评。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拉近了读者与古典诗词之间的距离。我一直觉得,许多诗词就像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即便看了注释,也难以体会其精髓。但这本书通过一种非常生动、易懂的方式,将这层“面纱”揭开了。它在解释诗句的时候,不仅仅是提供一个翻译,而是会娓娓道来,仿佛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或者是在分享一段心事。 我记得有一段讲纳兰容若的词,书中并没有堆砌那些华丽的辞藻去赞美,而是通过对他生活的时代背景、情感经历的描述,以及对词句的细致揣摩,让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灵魂。他写下的那些词,不再是空洞的文字,而是他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呐喊和低语。这种“传记式”的解读,让我对词人以及他的作品,都有了更立体、更全面的认识。它教会我,欣赏诗词,不仅仅是去理解它的字面意思,更要去感受词人当时的心跳,去体会他笔下的爱恨情愁,去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共鸣。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首先被它精美的装帧所吸引,但真正让我爱不释手的,是它对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的独特解读方式。它并非一本枯燥的学术专著,而更像是一本充满智慧的“生活指南”,教我们如何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力量,如何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书中对《诗经》和《论语》的解读,尤其令我印象深刻。 它没有像很多解读那样,只是简单地摘录和注释,而是将这些古老的文字与现代生活场景巧妙地结合起来。例如,在解读《诗经》中的某些诗句时,它会引用现代社会中的婚恋观念,或者人际交往中的困境,来阐释诗句的普适性;而在解读《论语》时,它更是将孔子的话语,化为指导我们日常行为的智慧箴言,比如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修身养性,如何看待得失。这种“古为今用”的解读方式,让那些沉睡在故纸堆里的经典,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仿佛孔夫子和他的先贤们,就坐在我们身边,用最平和、最睿智的语言,为我们指点迷津。这本书让我体会到,学习经典,原来可以如此有趣,如此贴近生活,并能真正地影响我们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它并没有按照作者、年代或者题材来机械地划分,而是非常有创意地将相似主题或者情感的诗词汇集在一起。这样一来,在阅读时,我能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作者在面对同一类情感或场景时,所产生的共鸣和差异。比如,书中可能会将描写思念的诗句放在一起,有的是对远方亲人的牵挂,有的是对故土的眷恋,有的则是对逝去爱情的追忆。 这种“串联”式的阅读体验,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情感交织的网络中,看到了人类共通的情感是如何在不同的时空里,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不仅仅是诗词的鉴赏,更是一次关于人类情感的深度探索。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在每一组诗句的结尾,都会给出一些延伸性的思考,比如,它会引导读者去反思,在现代社会,我们又会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类似的感情?这种将古典与现代巧妙连接的方式,让这本书充满了生命力和现实意义,不再是仅仅存在于书斋里的古籍,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评分这本书在对古典诗词的解读上,展现出了一种极为细腻和富有洞察力的视角。它不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翻译,而是深入挖掘了词句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历史典故以及作者的个人经历。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意象的分析,比如“月亮”、“杨柳”、“流水”等,这些在古典诗词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在书中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并结合具体的诗句,层层剥开其背后复杂的情感和哲学思考。 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常会因为作者的解读而感到恍然大悟,原来这短短的几句诗,竟然有如此深厚的内涵。它引导我去思考,去品味,去体会词人是如何用寥寥数语,勾勒出波澜壮阔的情感世界。这种解读方式,就像一位博学多才的向导,带着我在诗词的海洋中航行,让我不再迷失于浩瀚的篇章,而是能精准地抓住每一处闪耀的珍珠。它让我明白,理解诗词,不只是在认识文字,更是在认识一种文化,一种情感,一种人生。
评分最近偶然翻到一本关于诗词的书,虽然名字听起来像是有声有色,但拿到手后,我确实被它深深地吸引了。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将那些古老而优美的诗词,以一种非常贴近现代人阅读习惯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以前总是觉得古诗词离我太遥远,很多词句都晦涩难懂,需要反复查阅注释才能勉强理解。但这本书不一样,它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图画和白话文解释,仿佛把那些古人写下的情感和意境,一点一点地剥开,展现在我眼前。 比如,书中对某些词语的解释,不是简单地罗列近义词,而是会通过插画来描绘场景,让我一下子就能感受到词人当时的心境。例如,描写春日落花的词句,它会配上一幅精致的工笔画,画中落英缤纷,风吹花瓣飘零,旁边再配上白话文的解读,说明这落花不仅仅是自然景物,更是词人寄托的愁绪、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种“图解”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让我能更直观、更深刻地体会到诗词的韵味。更重要的是,它并没有牺牲诗词本身的美感,反而通过现代的视觉语言,让古老的艺术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仿佛我能穿越时空,与那些伟大的诗人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感受他们细腻的情感世界。
评分很好用!很好用!很好用!很好用!很好用!很好用!很好用!很好用!很好用!很好用!很好用!很好用!很好用!很好用!很好用!很好用!
评分其中某位客服服务态度非常差,售后非常没有保障,明明发错了还再三拒绝售后处理,必须差评到底!这样的商家根本就不配做京东!来这里买的顾客就自认倒霉吧!
评分很好的商品,值得够买哦。
评分纸张质量一般,内容注解比较浅显易懂,还不错吧
评分纸张质量一般,内容注解比较浅显易懂,还不错吧
评分纸张质量一般,内容注解比较浅显易懂,还不错吧
评分纸张质量一般,内容注解比较浅显易懂,还不错吧
评分纸张质量一般,内容注解比较浅显易懂,还不错吧
评分纸张质量一般,内容注解比较浅显易懂,还不错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