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如何走向大国的?它是如何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它独特的禀赋和创造力是如何体现的?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印度通史》由林太编著,本书从印度文明的孕育形成到兼容并蓄、传承*新、发扬光大,展现了印度文明的发展历程、生命活力和珍贵遗产及其对亚洲和整个世界的深远影响。
林太 1983年复旦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86年复旦大学历史系世界近现代史专业(亚洲方向)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在复旦大学历史系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南亚历史与文化,辅修东南亚历史与文化。主要著作与译著有《印度的智慧》、《(梨俱吠陀)精读》、《东方民族的思维方法》、《印度古代文明》、《犹太人与世界文化》等多种。主要论文有《印度:一个远古文明国度的历史进程》、《印度学研究史概论》、《(摩奴法论)解析》、《印度学问的分类》等10余篇。
前言
**章 印度远古文明
一、印度的自然环境
二、史前居民与石器分布
三、哈拉巴文明
作者点评
第二章 雅利安文化的冲击
一、雅利安人与《梨俱吠陀》
二、五河时期的雅利安人
三、后期吠陀与史诗
四、恒河流域的开发
五、种姓制度初现
六、梵语和俗语
作者点评
第三章 摩揭陀王国的兴起
一、从十六国到四雄争霸
二、摩揭陀统一恒河流域
三、印度的“百家争鸣”
作者点评
第四章 孔雀王朝的统一
一、波斯占领西北印度
二、亚历山大入印
三、旃陀罗笈多建立孔雀王朝
四、阿育王
五、种姓的演变
作者点评
第五章 贵霜王国
一、孔雀帝国遗产的继承者
二、泰米尔三邦
三、西北外族
四、贵霜王国
作者点评
第六章 从笈多王朝到戒日王时期
一、笈多王朝的兴衰
二、恹哒人进入印度
三、戒曰王时期
四、公元6世纪后的南印度
五、公元7世纪后的北印度
六、社会状况
七、种姓制度的确立
作者点评
第七章 印度与外部世界的交流
一、古代印度与西部世界的交流
二、古代中印交流概述
三、中国西藏与印度的交流
四、印度与东南亚的交流概况
作者点评
第八章 古典时期的印度文化概述
一、文学、艺术、哲学
二、科学
三、宗教的演化
作者点评
第九章 德里苏丹
……
第十章 莫卧儿帝国
第十一章 欧洲人东来及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
第十二章 英属东印度公司的统治及印度社会向近代转型
第十三章 殖民地化与印度近代化初型
第十四章 **次民族运动高潮及**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第十五章 甘地与民族运动第二次高潮
第十六章 国民不服从运动与艰难的自治之路
第十七章 自由与分治
第十八章 从自治领到共和国
第十九章 尼赫鲁执政时期的印度
第二十章 英迪拉·甘地执政时期的印度
第二十一章 从拉吉夫·甘地政府到拉奥政府
第二十二章 全国阵线与全国民主联盟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有味道,扉页上的花纹和字体选择,一下子就把人带回了那个古老而神秘的印度次大陆。拿到手上的时候,那种厚重感就让人觉得这不是一本简单的历史书,而是一次穿越时空的邀请。内页的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墨色清晰,阅读起来很舒服,即使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感到疲惫。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在叙事过程中并没有陷入纯粹的年代罗列,而是巧妙地将历史事件与当时的社会风貌、宗教哲学、艺术审美融合在一起,使得整本书读起来像是一部宏大的史诗,而非枯燥的教科书。比如,在描述孔雀王朝的兴衰时,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去描绘阿育王对佛教的推崇是如何影响了当时印度的文化版图,这种深入骨髓的文化剖析,远比单纯讲述战争和政治更引人入胜。这种将“人”置于历史洪流中的叙事手法,极大地增强了代入感,让人仿佛能听到古印度集市上的喧嚣,闻到香料的气息。
评分坦白说,初读时我有些担心内容会过于晦涩难懂,毕竟印度古代史涉及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复杂的哲学体系。但这本书在处理这些“硬核”内容时,采用了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它没有直接抛出深奥的术语,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和贴切的比喻来解释婆罗门教的等级制度,或是阐述六派哲学思想的精髓。举个例子,作者讲解“业报轮回”的概念时,竟然巧妙地联系到了当时的社会流动性限制,使得原本抽象的宗教教义立刻有了现实的意义。这种“化繁为简”的叙事技巧,让对宗教史或哲学史不太熟悉的普通读者也能轻松跟进,并且保持高度的兴趣。它成功地做到了“入门而不失深度”,既能满足历史爱好者的求知欲,也能为初学者提供一个坚实可靠的知识基石。
评分作为一位长期关注世界文明演变的读者,我发现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宏大的世界史视野下的“印度定位”。它没有将印度历史视为一个孤立的板块进行阐述,而是无时无刻不在将其置于与中亚、波斯乃至地中海世界的互动之中。例如,在探讨贵霜帝国时,作者详细分析了丝绸之路贸易网络中,印度扮演的枢纽角色,以及希腊化艺术如何渗透并催生了犍陀罗佛教造像艺术的独特风格。这种跨区域的联系性叙事,极大地拓宽了读者的认知边界,让我意识到,印度文明从来不是自我封闭的,而是一个不断吸收、融合、创新的全球网络中的重要节点。读完之后,我对于“文化交流”这一概念有了全新的理解,它不再是抽象的学术名词,而是具体到某件商品、某段商旅、某次思想碰撞的鲜活过程。
评分这本书的文献引用和注释系统做得非常扎实,这是衡量一部严肃历史著作品质的关键指标。我特意翻阅了几个关键章节的尾注,发现作者不仅标注了主要参考的古代文献(如《罗摩衍那》的特定版本、玄奘的游记记录等),还参考了近现代多国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完全信赖文本的可靠性。同时,那些详尽的注释,往往还会补充一些正文中无法展开的背景信息,比如某个历史人物的争议性评价,或是某个地名的多重译法。这不仅是对研究的尊重,也为那些想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读者提供了清晰的路径。它不是一本“一锤子买卖”的通识读物,而是一部可以伴随读者进行多次深入探索的知识宝库。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编排上,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和清晰的脉络感。它不是简单地从上古写到现代,而是将印度历史中的几个关键转折点设置成了清晰的章节节点,比如雅利安人的迁徙、佛教的诞生与传播、伊斯兰教的传入以及英国殖民时期的冲击。这种分段处理,使得复杂漫长的印度历史变得层次分明,易于消化吸收。我发现,作者在处理不同历史时期时,所采用的论证角度也大不相同。在论述早期吠陀时代时,语言偏向于考据和文献的梳理,显得严谨而审慎;而到了莫卧儿帝国时期,笔锋则变得更加生动和富有画面感,仿佛在描绘一幅幅精美的微缩画。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关键的文化冲突点上,展现出一种罕见的平衡和洞察力,没有简单地进行褒贬,而是力求还原历史的复杂性。这种在学术深度和可读性之间找到的黄金平衡点,是很多同类著作难以企及的。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等了1个月什么也没有,还tm说送到了。可以的,我这笔可以吃亏,来者不会了!
评分书已收到,发货速递一般,不如京东自营快。
评分等了1个月什么也没有,还tm说送到了。可以的,我这笔可以吃亏,来者不会了!
评分好
评分书已收到,发货速递一般,不如京东自营快。
评分等了1个月什么也没有,还tm说送到了。可以的,我这笔可以吃亏,来者不会了!
评分给爸爸买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