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如何走嚮大國的?它是如何走上現代化道路的?它獨特的稟賦和創造力是如何體現的?所有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可以在曆史中找到。《印度通史》由林太編著,本書從印度文明的孕育形成到兼容並蓄、傳承*新、發揚光大,展現瞭印度文明的發展曆程、生命活力和珍貴遺産及其對亞洲和整個世界的深遠影響。
林太 1983年復旦大學曆史係本科畢業,1986年復旦大學曆史係世界近現代史專業(亞洲方嚮)碩士研究生畢業。現在復旦大學曆史係任教。主要研究方嚮為南亞曆史與文化,輔修東南亞曆史與文化。主要著作與譯著有《印度的智慧》、《(梨俱吠陀)精讀》、《東方民族的思維方法》、《印度古代文明》、《猶太人與世界文化》等多種。主要論文有《印度:一個遠古文明國度的曆史進程》、《印度學研究史概論》、《(摩奴法論)解析》、《印度學問的分類》等10餘篇。
前言
**章 印度遠古文明
一、印度的自然環境
二、史前居民與石器分布
三、哈拉巴文明
作者點評
第二章 雅利安文化的衝擊
一、雅利安人與《梨俱吠陀》
二、五河時期的雅利安人
三、後期吠陀與史詩
四、恒河流域的開發
五、種姓製度初現
六、梵語和俗語
作者點評
第三章 摩揭陀王國的興起
一、從十六國到四雄爭霸
二、摩揭陀統一恒河流域
三、印度的“百傢爭鳴”
作者點評
第四章 孔雀王朝的統一
一、波斯占領西北印度
二、亞曆山大入印
三、旃陀羅笈多建立孔雀王朝
四、阿育王
五、種姓的演變
作者點評
第五章 貴霜王國
一、孔雀帝國遺産的繼承者
二、泰米爾三邦
三、西北外族
四、貴霜王國
作者點評
第六章 從笈多王朝到戒日王時期
一、笈多王朝的興衰
二、懨噠人進入印度
三、戒曰王時期
四、公元6世紀後的南印度
五、公元7世紀後的北印度
六、社會狀況
七、種姓製度的確立
作者點評
第七章 印度與外部世界的交流
一、古代印度與西部世界的交流
二、古代中印交流概述
三、中國西藏與印度的交流
四、印度與東南亞的交流概況
作者點評
第八章 古典時期的印度文化概述
一、文學、藝術、哲學
二、科學
三、宗教的演化
作者點評
第九章 德裏蘇丹
……
第十章 莫臥兒帝國
第十一章 歐洲人東來及印度淪為英國殖民地
第十二章 英屬東印度公司的統治及印度社會嚮近代轉型
第十三章 殖民地化與印度近代化初型
第十四章 **次民族運動高潮及**次世界大戰的影響
第十五章 甘地與民族運動第二次高潮
第十六章 國民不服從運動與艱難的自治之路
第十七章 自由與分治
第十八章 從自治領到共和國
第十九章 尼赫魯執政時期的印度
第二十章 英迪拉·甘地執政時期的印度
第二十一章 從拉吉夫·甘地政府到拉奧政府
第二十二章 全國陣綫與全國民主聯盟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這本書的結構編排上,展現齣瞭極高的專業水準和清晰的脈絡感。它不是簡單地從上古寫到現代,而是將印度曆史中的幾個關鍵轉摺點設置成瞭清晰的章節節點,比如雅利安人的遷徙、佛教的誕生與傳播、伊斯蘭教的傳入以及英國殖民時期的衝擊。這種分段處理,使得復雜漫長的印度曆史變得層次分明,易於消化吸收。我發現,作者在處理不同曆史時期時,所采用的論證角度也大不相同。在論述早期吠陀時代時,語言偏嚮於考據和文獻的梳理,顯得嚴謹而審慎;而到瞭莫臥兒帝國時期,筆鋒則變得更加生動和富有畫麵感,仿佛在描繪一幅幅精美的微縮畫。尤其值得稱贊的是,作者在關鍵的文化衝突點上,展現齣一種罕見的平衡和洞察力,沒有簡單地進行褒貶,而是力求還原曆史的復雜性。這種在學術深度和可讀性之間找到的黃金平衡點,是很多同類著作難以企及的。
評分作為一位長期關注世界文明演變的讀者,我發現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其宏大的世界史視野下的“印度定位”。它沒有將印度曆史視為一個孤立的闆塊進行闡述,而是無時無刻不在將其置於與中亞、波斯乃至地中海世界的互動之中。例如,在探討貴霜帝國時,作者詳細分析瞭絲綢之路貿易網絡中,印度扮演的樞紐角色,以及希臘化藝術如何滲透並催生瞭犍陀羅佛教造像藝術的獨特風格。這種跨區域的聯係性敘事,極大地拓寬瞭讀者的認知邊界,讓我意識到,印度文明從來不是自我封閉的,而是一個不斷吸收、融閤、創新的全球網絡中的重要節點。讀完之後,我對於“文化交流”這一概念有瞭全新的理解,它不再是抽象的學術名詞,而是具體到某件商品、某段商旅、某次思想碰撞的鮮活過程。
評分這本書的文獻引用和注釋係統做得非常紮實,這是衡量一部嚴肅曆史著作品質的關鍵指標。我特意翻閱瞭幾個關鍵章節的尾注,發現作者不僅標注瞭主要參考的古代文獻(如《羅摩衍那》的特定版本、玄奘的遊記記錄等),還參考瞭近現代多國學者的最新研究成果。這種嚴謹的學術態度,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可以完全信賴文本的可靠性。同時,那些詳盡的注釋,往往還會補充一些正文中無法展開的背景信息,比如某個曆史人物的爭議性評價,或是某個地名的多重譯法。這不僅是對研究的尊重,也為那些想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的讀者提供瞭清晰的路徑。它不是一本“一錘子買賣”的通識讀物,而是一部可以伴隨讀者進行多次深入探索的知識寶庫。
評分坦白說,初讀時我有些擔心內容會過於晦澀難懂,畢竟印度古代史涉及大量的神話傳說和復雜的哲學體係。但這本書在處理這些“硬核”內容時,采用瞭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它沒有直接拋齣深奧的術語,而是通過生動的故事和貼切的比喻來解釋婆羅門教的等級製度,或是闡述六派哲學思想的精髓。舉個例子,作者講解“業報輪迴”的概念時,竟然巧妙地聯係到瞭當時的社會流動性限製,使得原本抽象的宗教教義立刻有瞭現實的意義。這種“化繁為簡”的敘事技巧,讓對宗教史或哲學史不太熟悉的普通讀者也能輕鬆跟進,並且保持高度的興趣。它成功地做到瞭“入門而不失深度”,既能滿足曆史愛好者的求知欲,也能為初學者提供一個堅實可靠的知識基石。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很有味道,扉頁上的花紋和字體選擇,一下子就把人帶迴瞭那個古老而神秘的印度次大陸。拿到手上的時候,那種厚重感就讓人覺得這不是一本簡單的曆史書,而是一次穿越時空的邀請。內頁的紙張質量也相當不錯,墨色清晰,閱讀起來很舒服,即使長時間翻閱也不會感到疲憊。我尤其欣賞的是,作者在敘事過程中並沒有陷入純粹的年代羅列,而是巧妙地將曆史事件與當時的社會風貌、宗教哲學、藝術審美融閤在一起,使得整本書讀起來像是一部宏大的史詩,而非枯燥的教科書。比如,在描述孔雀王朝的興衰時,作者花瞭大量的筆墨去描繪阿育王對佛教的推崇是如何影響瞭當時印度的文化版圖,這種深入骨髓的文化剖析,遠比單純講述戰爭和政治更引人入勝。這種將“人”置於曆史洪流中的敘事手法,極大地增強瞭代入感,讓人仿佛能聽到古印度集市上的喧囂,聞到香料的氣息。
評分書已收到,發貨速遞一般,不如京東自營快。
評分好
評分湊閤湊閤湊閤湊閤湊閤
評分好
評分好
評分書已收到,發貨速遞一般,不如京東自營快。
評分等瞭1個月什麼也沒有,還tm說送到瞭。可以的,我這筆可以吃虧,來者不會瞭!
評分好
評分湊閤湊閤湊閤湊閤湊閤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