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安全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安全科学的基础上,结合多种相关学科的成果而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本教材以科学、新颖、实用为原则,研究劳动生产中各种与安全相关的心理现象,探讨心理过程、个体心理特征与安全的关系,人-机-环系统对劳动者心理的影响,心理-行为模式在安全工作中的作用,提出安全管理的对策与预防事故的措施。最后,对安全心理学实验,实验方法及实验仪器作了扼要介绍。本书在风格上力求简明与趣味性相结合,语言简练、案例生动。
安全心理学是在心理学和安全科学的基础上,综合多种相关学科的成果而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它是一门应用心理学,也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研究劳动生产过程中人的心理特点,探讨心理过程、个体心理特征与安全的关系,人-机-环系统对劳动者的心理影响,心理-行为模式在安全工作中的作用,提出安全管理的对策和预防事故的措施。它是安全工程专业应该选修的专业课程,也可作为非安全工程专业安全素质教育的选学课程。
目录
1概论1
1.1安全心理学概述1
1.1.1安全心理学与人的心理现象1
1.1.2安全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4
1.1.3安全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对象和研究方法7
1.1.4行为科学与安全心理学12
1.1.5人类工效学与安全心理学14
1.1.6安全心理学在安全工作中的作用15
1.2安全生理与心理17
1.2.1人-机-环系统模型17
1.2.2安全生理18
1.2.3安全心理31
1.3安全心理学对事故的分析方法34
1.3.1人机工程学分析34
1.3.2一般的事故统计分析34
1.3.3个案事故分析34
1.3.4事故的流行病分析34
2安全与心理特征36
2.1事故及事故的产生36
2.1.1安全和事故36
2.1.2对事故的影响因素38
2.2人的生活特征与事故关系50
2.2.1生物节律与事故50
2.2.2事故倾向性理论54
2.2.3生活事件与事故58
2.3心理特征与安全61
2.3.1心理过程与安全61
2.3.2与安全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66
2.3.3个性心理与安全71
3生产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与安全82
3.1人的作业疲劳与安全82
3.1.1作业疲劳概述82
3.1.2疲劳的检测方法87
3.1.3疲劳的预防与安全91
3.2应激98
3.2.1应激的概念98
3.2.2应激源99
3.2.3应激的效应101
3.2.4应激的预防与控制101
3.2.5紧张心理的调节103
3.3职业适应性104
3.3.1职业适应性概述104
3.3.2职务分析107
3.3.3职业适应性测评108
3.3.4事务类职务及其适应性111
3.3.5技术和技能类职业及其适应性112
3.3.6职业禁忌113
4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118
4.1人的行为概述118
4.1.1行为的实质118
4.1.2人的行为个体差异和共同特征120
4.1.3人不安全行为的心理与生理因素分析125
4.2人的行为失误128
4.2.1人的行为失误概述128
4.2.2与人的行为有关的事故模式132
4.2.3人行为失误的控制与预防对策138
4.3人的可靠性研究简介147
4.3.1人的可靠性研究方法简介147
4.3.2危险事件判定技术简介149
4.3.3行为控制图及其在安全中的作用153
4.3.4世界卫生组织神经行为功能核心测试组合方法155
4.3.5神经行为评价系统157
5生产环境因素与安全160
5.1生产环境的采光、照明与安全161
5.1.1与生产环境照明设计有关的视觉机能特点162
5.1.2根据心理特征的照明设计原则163
5.2生产环境的色彩与安全165
5.2.1色彩的意义165
5.2.2生产环境的色彩应用167
5.3生产环境的噪声、振动与安全172
5.3.1生产环境中的噪声与安全172
5.3.2生产环境中的振动与安全177
5.4生产环境的微气候条件与安全179
5.4.1人体的热交换与平衡179
5.4.2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觉180
5.4.3微气候环境的综合评价181
5.4.4微气候环境对人体的影响183
5.4.5改善微气候环境的措施184
6激励与安全生产187
6.1激励概述187
6.1.1激励的基本特征187
6.1.2激励的过程188
6.1.3激励理论简介189
6.1.4激励实践195
6.2激励与安全生产196
6.2.1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激励原则196
6.2.2激励实施应注意的问题197
6.2.3群体、非正式群体与安全生产198
6.2.4士气与安全生产201
6.2.5人际关系与安全生产202
6.3安全目标管理的激励206
6.3.1企业实行安全目标管理具有下列作用207
6.3.2安全目标管理中应注意的心理因素208
7安全心理学实验简介210
7.1心理实验概述210
7.1.1心理实验概念210
7.1.2心理实验的类型与研究程序212
7.2心理实验方法简介218
7.2.1传统的心理物理学方法218
7.2.2适应性方法220
7.2.3信号检测论方法222
7.2.4心理物理量表法——阈上感知的测量224
7.2.5反应时法226
7.2.6听觉实验227
7.2.7视感觉和颜色视觉实验227
7.2.8形状知觉(图形识别)实验228
7.2.9深度与运动知觉实验228
7.2.10学习与记忆实验229
7.3常用心理实验仪器简介230
主要参考书目238
精彩书摘
3.1.1.3疲劳产生的机理
疲劳是劳动过程中人体器官或机体发生的自然衰竭状态,是人体能量消耗与恢复相互交替,中枢神经产生“自卫”性抑制的正常生理过程。然而对于疲劳现象的解释在学术界未能达成共识。目前主要有下述几种论点。
(1)疲劳物质累积理论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体力与脑力的不断消耗,在体内逐渐积累起某种疲劳物质(有人称其为乳酸),这种物质在肌肉和血液中大量累积,使人的体力衰竭,不能再进行有效的作业。奥博尼(D.J.Oborne)基于生物力学的理论对这一假说又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由于乳酸分解后会产生液体,滞留在肌肉组织中未被血液带走,使肌肉肿胀,进而压迫肌肉间血管,使得肌肉供血越发不足。倘若在紧张活动之后,能够及时休息,液体就会被带走。若休息不充分,继续活动又会促使液体增加。若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使用某一块肌肉,肌肉间液体积累过多而使肌肉肿胀严重,结果是肌肉内纤维物质的形成,这将影响肌肉的正常收缩,甚至造成永久性损伤。
(2)力源消耗理论劳动者不论从事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都需要不断消耗能量。轻微劳动,能量消耗较少,反之亦然。人体的能量供应是有限的,随着劳动过程的进行,体能被不断消耗,于是由于一种可以转化为能量的能源物质“肌糖原”储备耗竭或来不及加以补充,人体就产生了疲劳。
(3)中枢系统变化理论劳动过程中,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将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功能,即保护性抑制,使肌肉组织不致过度消耗而受损,保护神经细胞免于过分疲劳。如人体疲劳时,尽管想看书,却会不能自制地瞌目而睡。在这种意义上,疲劳是对机体起保护作用的一种“信号”。
(4)生化变化理论在劳动中,由于作业及环境引起体内平衡紊乱状态而产生了疲劳。即肌肉活动和收缩时,减少了体内淀粉的含量,分解为乳酸,并放出热能(121kJ/mol)供肌肉活动,当体内淀粉含量不足或供不应求时,就产生明显的疲劳现象。当身体休整后,肝脏重新又源源不断地提供动物淀粉,肌肉本身也有能力将一部分乳酸恢复为淀粉,另一部分送回肝脏重新合成,使得劳动状态继续进行下去。
前言/序言
安全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安全科学的基础上,结合多种相关学科的成果而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本教材以科学、新颖、实用为原则,研究劳动生产中各种与安全相关的心理现象,探讨心理过程、个体心理特征与安全的关系,人-机-环系统对劳动者心理的影响,心理-行为模式在安全工作中的作用,提出安全管理的对策与预防事故的措施。最后,对安全心理学实验,实验方法及实验仪器作了扼要介绍。本书在风格上力求简明与趣味性相结合,语言简练、案例生动。
安全心理学是在心理学和安全科学的基础上,综合多种相关学科的成果而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它是一门应用心理学,也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研究劳动生产过程中人的心理特点,探讨心理过程、个体心理特征与安全的关系,人-机-环系统对劳动者的心理影响,心理-行为模式在安全工作中的作用,提出安全管理的对策和预防事故的措施。它是安全工程专业应该选修的专业课程,也可作为非安全工程专业安全素质教育的选学课程。
《安全心理学》教材力求做到:
1�痹谀谌萆狭η罂蒲�性、系统性、基础性和前沿性教材从科学角度来讨论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与安全相关的心理现象,应用心理学的原理和安全科学的理论,说明安全心理学的知识结构,论述安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
2�痹诠τ蒙狭η蠊惴盒院褪涤眯越滩慕岷仙�产实际及国家和国际相关标准,系统介绍事故与心理、人的行为与安全对策、心理过程与安全、个性心理特征与安全、劳动过程的心理状态、心理测试与安全、安全措施与安全管理的心理学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痹诜绺裆狭η蠹蛎餍院腿の缎越滩脑诒嘈瓷狭η笊钊肭吵觯�语言简练明了,案例生动有趣。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有关资料,特向这些资料的作者致谢!
在这里,还要特别感谢江苏工业学院对本教材编写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关注。
安全工程高级人才培养教材:安全心理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评分
☆☆☆☆☆
今天对照时寒冰先生的读书心得,反思一下自己的读书经历。\N首先,很惭愧的是我在读书上走了太多的弯路,少年时期看得最多的书是武侠和爱情小说(虽然父亲不喜欢我看这些,却没教我要看什么书,所以都是偷偷地看),现 \N\N在想想,真是疯了。我不知道有没有人是看这种书而成才的?但从我和一位同村的小时候高材生的发小的经历来看,看太多或者只看武侠爱情小说对自己的知识结构 \N\N是非常有害的,那很容易让人沉醉在一个虚构的世界当中,而我的那发小后来也只能高中勉强毕业,我也因为贫瘠的知识结构不能读自己理想的大学,当我意识到这 \N\N些后,我才开始恶补我的阅读,至今才找到一点点读书的感觉。我们还是来看看“高手”是怎么阅读的吧。\N(一)高效率的读书方式\N读书是获取知识、活跃思维、提高自我的捷径。\N我从小读书深受表哥的影响,以古今文学名著为主。那个时候差不多能够读到的书,也基本上都是文学类的(文学是那个时候的主流,作家最吃香,连人找对象都强 \N\N调自己“爱好文学”)。由于借的书往往催得紧,书读得也快,我读书快很大程度上是这种“倒逼机制”所致。如果不能按时还书,失去信誉,以后借书就会面临很 \N\N大困难。所以,必须高效率地吸收书中的知识。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很快,时间显得很宝贵,如何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读书,尤为重要。(左岸:文学类书很能提高写作的文笔吧!)\N现在,我基本上保持每周两本书的阅读量。乘坐飞机的之前,我喜欢就近买本书,上机后阅读,等飞机降落基本也就看完了。(左岸:高手的阅读量永远那么的惊人!)怎么读书呢?\N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适合自己的方式可能也有所区别,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能还是比较接近的。我读书是这样的:\N拿到书的时候,根据题目,先想想:这本书如果我写,大概会是怎样的观点,会以怎样的思路展开。然后,看一下简单的介绍及序言等,如果介绍的主要观点与自己的想法相同,章节的布局也没有新鲜之处,那么,这本书就可以不读或者只是粗略地看翻一下。反之,就买下来阅读。如果作者观点新颖,或者观点与自己接近但章节中体现出来的思路,有比自己深入、系统和完善之处,也买下来,重点读那些体现出作者深入思考的章节。(左岸:这个方法可以用来克服重复不必要的阅读,自然也试用于那些毫无新意的电视剧。)\N所以,我读书的时候,一般都会先看目录。目录是提纲挈领,是作者思路的高度概括。通过目录,知道作者的一个大概思路,沿着作者的思路一路走下去,会让你的思路和逻辑越来越系统、严谨和清晰。因为,读书不仅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更重要的是,开打思路,学会更深入地、更多角度的思考。带 \N\N着一个清晰的框架去读书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不仅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和作者一起思考和洞悉事物的本质,甚至, \N\N你是在和作者一起写作。这会让你更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独到之处,也帮你发现作者的不足或欠缺之处。这样,你读一本书,远远超过以普通方式读十本书获取的收益。由于此前已经知道哪些部分是自己最关注的,也就知道
评分
☆☆☆☆☆
尽在这本《安全心理学》。推荐:《安全心理学》是作者潜心多年的创作,将虐心和争斗写到了极致。全新的人物故事,不变的感动、虐心。推荐2:每个人在爱情中都有
评分
☆☆☆☆☆
东西很好哦!
评分
☆☆☆☆☆
评分
☆☆☆☆☆
东西很好哦!
评分
☆☆☆☆☆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青春逝去,不必感伤,不必回首。或许他们早该明白,世上已没有了小飞龙,而她奋不顾身爱过的那个清高孤傲的少年,也早已死于从前
评分
☆☆☆☆☆
评分
☆☆☆☆☆
今天对照时寒冰先生的读书心得,反思一下自己的读书经历。\N首先,很惭愧的是我在读书上走了太多的弯路,少年时期看得最多的书是武侠和爱情小说(虽然父亲不喜欢我看这些,却没教我要看什么书,所以都是偷偷地看),现 \N\N在想想,真是疯了。我不知道有没有人是看这种书而成才的?但从我和一位同村的小时候高材生的发小的经历来看,看太多或者只看武侠爱情小说对自己的知识结构 \N\N是非常有害的,那很容易让人沉醉在一个虚构的世界当中,而我的那发小后来也只能高中勉强毕业,我也因为贫瘠的知识结构不能读自己理想的大学,当我意识到这 \N\N些后,我才开始恶补我的阅读,至今才找到一点点读书的感觉。我们还是来看看“高手”是怎么阅读的吧。\N(一)高效率的读书方式\N读书是获取知识、活跃思维、提高自我的捷径。\N我从小读书深受表哥的影响,以古今文学名著为主。那个时候差不多能够读到的书,也基本上都是文学类的(文学是那个时候的主流,作家最吃香,连人找对象都强 \N\N调自己“爱好文学”)。由于借的书往往催得紧,书读得也快,我读书快很大程度上是这种“倒逼机制”所致。如果不能按时还书,失去信誉,以后借书就会面临很 \N\N大困难。所以,必须高效率地吸收书中的知识。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很快,时间显得很宝贵,如何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读书,尤为重要。(左岸:文学类书很能提高写作的文笔吧!)\N现在,我基本上保持每周两本书的阅读量。乘坐飞机的之前,我喜欢就近买本书,上机后阅读,等飞机降落基本也就看完了。(左岸:高手的阅读量永远那么的惊人!)怎么读书呢?\N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适合自己的方式可能也有所区别,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能还是比较接近的。我读书是这样的:\N拿到书的时候,根据题目,先想想:这本书如果我写,大概会是怎样的观点,会以怎样的思路展开。然后,看一下简单的介绍及序言等,如果介绍的主要观点与自己的想法相同,章节的布局也没有新鲜之处,那么,这本书就可以不读或者只是粗略地看翻一下。反之,就买下来阅读。如果作者观点新颖,或者观点与自己接近但章节中体现出来的思路,有比自己深入、系统和完善之处,也买下来,重点读那些体现出作者深入思考的章节。(左岸:这个方法可以用来克服重复不必要的阅读,自然也试用于那些毫无新意的电视剧。)\N所以,我读书的时候,一般都会先看目录。目录是提纲挈领,是作者思路的高度概括。通过目录,知道作者的一个大概思路,沿着作者的思路一路走下去,会让你的思路和逻辑越来越系统、严谨和清晰。因为,读书不仅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更重要的是,开打思路,学会更深入地、更多角度的思考。带 \N\N着一个清晰的框架去读书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不仅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和作者一起思考和洞悉事物的本质,甚至, \N\N你是在和作者一起写作。这会让你更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独到之处,也帮你发现作者的不足或欠缺之处。这样,你读一本书,远远超过以普通方式读十本书获取的收益。由于此前已经知道哪些部分是自己最关注的,也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