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手册

建筑电气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劲辉,刘劲松 编
图书标签:
  • 建筑电气
  • 电气工程
  • 施工工艺
  • 标准手册
  • 工程技术
  • 建筑工程
  • 规范标准
  • 电气安装
  • 分项工程
  • 实操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060337
版次:1
商品编码:1032317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3-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43
字数:99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建筑电气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手册》按照施工准备、施工工艺、质量标准、成品保护、安全注意事项要求、质量通病及其防治等几个方面内容进行编写。主要包括室外线路敷设;室内线路敷设;母线装置;电气器具、设备;防雷及接地装置安装;电梯安装;弱电工程安装。《建筑电气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手册》可供从事建筑电气设计、监督、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及现场操作者进行质量验收和技术交底及施工的依据,也可供非电气专业管理人员等学习参考。

目录

前言
1 室外线路敷设
1.1 低压架空接户线与进户线安装
1.2 高压架空接户线安装
1.3 室外电缆线路安装

2 室内线路敷设
2.1 照明工程器具盒(箱)位置的确定及室内配线
2.2 刚性绝缘导管暗敷设
2.3 柔性绝缘导管暗敷设
2.4 钢导管暗敷设
2.5 钢导管、刚性绝缘导管明敷设
2.6 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敷设
2.7 管内穿线和导线连接
2.8 槽板配线
2.9 金属线槽配线
2.10 地面内暗装金属线槽配线
2.11 塑料线槽配线
2.12 钢索配线
2.13 塑料护套线配线工程
2.14 室内电缆线路安装
2.15 竖井内配线
2.16 电缆桥架安装和桥架内电缆敷设

3 母线装置
3.1 裸母线安装
3.2 封闭、插接母线安装

4 电气器具、设备
4.1 成套配电柜(盘)及电力开关柜安装
4.2 照明配电箱安装
4.3 电气照明器具安装
4.4 装饰灯具安装
4.5 电动机安装接线和检查

5 防雷及接地装置安装
6 电梯安装
6.1 电梯电气装置安装
6.2 电梯调整试车和工程交接试验

7 弱电工程安装
7.1 火灾报警与自动灭火系统安装
7.2 电视电缆系统工程安装
7.3 民用建筑电话通信安装

精彩书摘

一栋建筑物一般情况下,对同一电源只设一个进户点。当建筑物体量较长、容量较大或有特殊要求及负荷性质不同时,可根据当地供电部门规定考虑分设进户点。
进户点应尽可能接近用电负荷中心,且保证用电安全和方便于运行维护,并应考虑市容美观和邻近进户点的一致性。
进户点位置一般由设计单位初步确定,经供电部门审批。但在施工过程中应进一步根据建筑物结构情况核实进户点是否正确,并目测接户线安装后与建筑物有关部分的距离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1.接户线档距不应大于25m,超过25m时,宜设接户电杆。低压接户杆的档距不应超过40m,沿墙敷设的接户线档距不应大于6m。
2.接户线在最大弛度情况下对地面垂直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跨越通车街道不得低于6m;
(2)跨越通车困难的街道、人行道、胡同(里、弄、巷)不得低于3.5m;
(3)进户口对地距离不宜低于2.5m,如低于2.5m时,应加装支架或梢径不小于100mm的钢筋混凝土电杆。
3.接户线与建筑物有关部位的距离不应小于下列规定:
(1)距阳台、平台、屋顶的垂直距离2500mm;
(2)距下方窗户上口的垂直距离300mm;
(3)距上方窗户下口的垂直距离800mm;
(4)距墙壁或构架的距离50mm。
4.接户线与弱电线路的交叉距离不应小于下列规定:
(1)在弱电线路上方垂直距离800mm;
(2)在弱电线路下方垂直距离300mm。
经过目测后如不符合上述规定时,应及时与建设单位或供电部门取得联系,以免造成返工。

前言/序言

  本书依据国家现行的规范、标准和最新发布的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结合近几年来建筑电气安装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和事故隐患,按照施工准备、施工工艺、质量标准、成品保护、安全注意事项要求、质量通病及其防治等几个方面内容进行编写的。
  本书共分七章,推出了前所未有的室内线路敷设各分项工程综合性内容“照明工程器具盒(箱)位置的确定及室内配线”一节。在介绍一些普通灯具和建筑灯具安装的同时,还大量介绍专用灯具,水下灯和喷水照明及应急照明灯具和建筑物彩灯、景观照明灯、航空障碍标志灯及霓虹灯等的安装工艺。还用大量的篇幅介绍了钢导管、绝缘导管和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敷设新技术、新工艺、新经验。对封闭、插接母线和电缆桥架安装和桥架内电缆敷设及弱电工程中各分项工程都有翔实的工艺介绍。最大的特点是实用性极强,可以边干边学,是电气志士同仁的良师益友。相信此书工艺得到实施之日,即是建筑电气行业增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时。本书可作为建筑施工企业标准使用,也可供从事建筑电气设计、监督、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及现场操作者进行质量验收和技术交底及施工的依据,也可供非电气专业管理人员等学习参考。
《精工细筑: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实践指南》 本书旨在为建筑电气工程领域的从业者提供一套全面、系统且高度实用的施工实践指南。它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砌,更是将复杂的电气工程施工分解为一系列可操作、可执行的工艺标准和技术流程,力求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与效率之间取得最佳平衡。本书内容涵盖建筑电气工程从图纸深化、材料选择、预埋预留,到设备安装、线路敷设、系统调试,直至最终验收的每一个关键环节,旨在帮助读者构建扎实的专业技能,应对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第一部分:工程准备与基础工艺 本部分将深入探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及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的基础性工艺要求。 图纸深化与交底: 强调图纸会审的重要性,不仅要熟悉设计图纸,更要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深化,发现并解决潜在的设计冲突或不合理之处。详细阐述图纸会审的流程、要点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技术交底,确保所有参建人员对工程内容、技术要求、安全规范有统一的认识。 材料选择与管理: 详细介绍各类电气材料(电线电缆、配电箱柜、开关插座、灯具、接地材料等)的性能要求、选用标准、品牌认证及检验方法。阐述材料进场后的验收、登记、储存、发放等全过程管理流程,确保使用合格、优质的材料,为工程质量奠定基础。 预埋预留工艺: 深入解析不同建筑结构(混凝土、砖混、钢结构等)中电气管线、设备基础、线盒、穿墙套管等预埋预留的规范和技术要点。图文并茂地展示预埋预留的常用方法、施工顺序、固定方式,以及如何避免因预埋预留不当而造成的返工。重点讲解配电箱、开关插座暗盒的预埋深度、位置精度、水平垂直度等关键参数的控制。 接地与防雷系统: 详细介绍建筑物接地系统的构成、接地电阻的要求、接地材料的选择和连接工艺。阐述防雷系统的设计原理、引下线敷设、接闪器安装、接地体设置等关键环节,并强调接地和防雷系统的有效性检测方法,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 第二部分:核心设备安装与系统敷设 本部分是电气工程施工的核心内容,详细阐述各类电气设备的安全、规范安装及管线敷设的先进工艺。 配电系统安装: 详细讲解配电箱、配电柜的选型、安装、固定、屏内布线、二次回路连接及接地要求。阐述母线槽、电缆桥架等配电幹線的安装工艺,包括支架制作、固定、走向规划、桥架连接、封堵等。重点强调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便于维护性。 线路敷设工艺: 分章节详述电线电缆在不同环境下的敷设方法。 管内敷设: 包含电线管的选用(金属管、塑料管、PVC管等)、管材连接、固定、弯曲半径、管内穿线(单根、多根)的技巧,以及如何控制线管敷设的平直度和美观度。 桥架敷设: 针对不同类型的桥架(槽式、托盘式、梯式),详细阐述其安装、连接、水平及垂直敷设的工艺要点,以及电缆在桥架内的固定、层叠和区分标识。 沿墙敷设与吊顶敷设: 阐述电缆明敷(固定夹、管卡)和暗敷(线槽、暗盒)的工艺要求,以及在吊顶内的敷设规范,包括线缆的固定、防护、防火封堵等。 特殊环境敷设: 针对潮湿、高温、易燃易爆等特殊环境,介绍相应的电线电缆选用和敷设工艺,以及必要的防护措施。 低压配电附件安装: 详细讲解开关、插座、灯具、风扇等低压配电附件的选型、安装位置、固定方式、接线规范及美观要求。重点强调开关插座的牢固性、防水防尘等级以及与墙面的齐平度。 照明系统安装: 涵盖各类照明灯具(吸顶灯、筒灯、射灯、灯带、户外照明等)的安装工艺,包括灯具的固定、电源连接、回路划分、开关控制方式的实现。讲解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安装规范与要求。 动力设备连接: 详细阐述电动机、水泵、风机等动力设备的电源连接、控制回路接线、电缆引入、电缆夹紧及接地保护等工艺。 第三部分:系统调试、验收与安全管理 本部分将聚焦于电气工程施工的收尾阶段,确保工程的顺利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同时强调贯穿始终的安全生产管理。 系统调试: 详细介绍各类电气系统的调试方法和步骤。 绝缘电阻测试: 讲解不同电压等级的线路和设备绝缘电阻的测量方法、仪器选择及合格标准。 接地电阻测试: 阐述接地系统接地电阻的测量原理、方法及对接地电阻的要求。 回路通断测试: 介绍如何逐回路检查电气回路的连通性和准确性。 负荷测试与带电冲击测试: 讲解对重要设备或整体系统进行负荷测试和带电冲击测试的方法,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保护装置校验: 阐述断路器、熔断器、漏电保护器等保护装置的整定值校验和动作试验。 联动控制调试: 针对消防联动、智能化控制等复杂系统,详细阐述其联动逻辑的调试过程。 工程验收: 详细列举电气工程施工的各项验收程序和关键检查点。包括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竣工验收等不同阶段的要求。重点讲解验收时应重点关注的资料(竣工图、试验报告、合格证等)和现场实体质量。 安全管理: 强调安全生产是电气工程施工的生命线。 安全技术措施: 详细阐述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如临边洞口防护、用电安全、高处作业安全、临时用电安全等。 个人防护用品: 明确要求在不同作业环境下必须佩戴的个人防护用品。 消防安全: 强调施工现场的防火措施,易燃物品的存放,以及火灾应急预案。 电气安全操作规程: 普及电气作业人员应遵守的各项安全操作规程,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风险评估与隐患排查: 介绍如何进行施工风险评估,建立隐患排查机制,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质量控制与常见问题分析: 总结电气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例如接头虚接、线缆绝缘损坏、接地不良、管线移位、附件松动等。提出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提升工程整体质量水平。 本书特点: 实践性强: 内容紧密结合工程施工实际,提供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技术要点。 系统性全: 覆盖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完整流程,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 图文并茂: 配合示意图、节点图、流程图等,直观展示工艺要领,易于理解和应用。 标准规范: 遵循国家及行业现行相关规范标准,确保施工的合规性。 面向一线: 语言通俗易懂,贴近一线施工人员的需求,是现场管理的得力助手。 《精工细筑: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实践指南》将是电气工程师、技术员、施工员、质检员以及相关专业院校师生学习和工作中的宝贵参考。通过学习和运用本书中的工艺标准,定能显著提升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水平,实现精工细筑、安全可靠的工程目标。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直观的,黑底白字,中间加上了电气符号的抽象图形,看起来确实是本严肃的专业参考书。我本来以为这种手册类的书籍,内容可能会比较枯燥,纯粹是条文的堆砌,但翻开目录才发现,它似乎是按照建筑电气工程的完整流程来组织的。从基础的施工准备,到具体的布线、设备安装,再到最后的调试和验收,结构划分得比较清晰。我注意到其中关于“接地系统施工”的部分,似乎用了大量的图示来辅助说明,这对于我们一线技术人员来说是非常实用的,毕竟纯文字描述在涉及复杂结构时很容易产生歧义。另外,它对不同电压等级的线槽、桥架的安装规范似乎也做了详细的区分,这一点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需要反复查阅标准,如果这本书能把这些规范糅合得更易于检索,那就更完美了。总体来说,它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专业、系统,像是项目经理和资深工匠的工具箱。

评分

我拿起这本书时,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对工程严谨性的尊重。它给我的感觉,不是那种随便拼凑章节、应付验收的出版物,而是真正下过功夫去调研现场实际操作难点的。比如,在处理高大空间或复杂设备房的母线槽安装时,角度的调整和支撑点的受力分析是极其考验技术的。如果这本书能针对这些“高难度节点”提供多角度的剖视图或流程图,那就极大地降低了技术门槛。它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前辈,站在旁边,告诉你:“这个弯头要这样弯,那个螺栓要上多大扭矩,否则明天一送电就有麻烦了。”这种把知识点渗透到每一个具体操作细节中的努力,才是这类标准手册最核心的价值所在,也是读者最看重的“干货”。

评分

说实话,我更倾向于把这本书当作一本“纠错手册”而不是“学习教材”。对于一个经验丰富的电气工程师来说,新的知识点吸收速度可能会慢一些,但对“常见错误”的回溯和避免,却是永恒的主题。这本书如果能专门开辟一个“常见工艺缺陷与纠正措施”的章节,那就太棒了。例如,在强弱电井道的垂直敷设中,由于缺乏正确的支撑点导致线缆长期受力变形的问题,或者是在预留孔洞开凿时对周边结构损伤的预防措施。这些都是现场最容易被忽视,但后果又最严重的“小错误”。我期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能保持一种警示性的、不容置疑的权威感,用最简洁的笔触指出风险点,而不是长篇大论地进行理论分析。

评分

从一个工程质量管理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可能体现在对“过程控制”的强调上。我注意到它似乎非常重视施工前的“样板先行”和施工中的“隐蔽工程验收”流程。很多时候,电气隐蔽工程一旦封盖,后续出现问题排查起来会非常耗时耗力。这本书如果能提供更细致的隐蔽验收检查清单(Checklist),那对我们做质量闭环管理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希望能看到它在材料进场验收、线缆敷设的紧固力矩标准,以及各种接头处理的工艺要求上有更前沿的探讨,毕竟现在很多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涌现,老旧的标准手册往往无法覆盖。这本书如果能紧跟行业发展,提供一些针对BIM集成施工或智能化预留预埋的施工建议,那就更具有时代意义了。

评分

我对这本《建筑电气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手册》的期待值是相当高的,毕竟现在市面上很多同类书籍要么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要么就是标准更新滞后。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消防联动报警系统”的施工章节。那一块的内容,往往是决定项目质量和安全的关键。这本书的编排方式似乎很强调“可操作性”与“规范性”的平衡。比如,它不仅规定了报警探头安装的高度和间距,还细致地描述了管线穿过防火隔断时的密封处理流程,这些都是细节决定成败的地方。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因为管口封堵不规范被监理要求返工,如果当时手边有这样一本详细指导的书籍,可能就能避免那个不必要的麻烦。这种将规范要求转化为具体“动作指南”的努力,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所在,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该怎么做”,而是清晰地展示了“一步一步怎么做”。

评分

28.原先要和利威尔班会合,因团长的策划只好撤消念头。以及艾伦的回忆杀

评分

#21 铁槌

评分

这本书对工作有指导作用

评分

调查兵团的兵长(台湾东立译“士官长”),同时是兵团特别作战小组班长。为防止艾伦巨人化暴走伤害无辜,审议中总统决定将艾伦交由调查兵团管理,具体则由利威尔班看管。

评分

26.与利威尔班分别行动

评分

29.艾伦回忆杀

评分

#13.5(总结篇) 从那一天开始

评分

#14 依旧无法直视对方

评分

此用户未及时填写评价内容,系统默认好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