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建筑照明》的书,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我挺期待的,毕竟现在建筑设计里,灯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翻开目录一看,内容深度上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它似乎想面面俱到,从基础的光学原理讲起,然后又跳到具体的灯具选型,再到一些行业规范的引用。这种广撒网的策略,导致每个环节的讲解都显得有些蜻蜓点水。比如讲到人眼对不同色温的感知差异时,只是简单罗列了几个数值,并没有深入探讨在实际的商业空间设计中,如何根据用户体验进行动态的、策略性的光色调整。我希望看到的是更具实操性的案例分析,比如一个博物馆的展陈照明设计,它的重点是如何在保护文物的前提下,通过光影的塑造来增强艺术品的质感和叙事性,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使用低UVA/UVB灯具”这种基础指导层面。设计照明方案时,最考验功力的就是如何平衡功能性、美观性和节能性这三者之间的矛盾,这本书在这方面的深入剖析略显不足,更像是给刚入门的设计师做的一份入门速查手册,对于寻求进阶技巧和创新思路的专业人士来说,可能需要配合其他更专业的资料一起阅读。
评分这本书在材料和设备层面的介绍,坦白说,更像是厂商的技术手册拼凑而成,缺乏独立的设计师视角。它罗列了许多不同品牌和型号的光源参数,似乎在强调“选择要多”,但并没有真正教会读者如何根据“特定的光学设计目标”来“推导”出最合适的设备类型和配光曲线。比如,当我们设计一个需要极窄配光角度的洗墙效果时,关键在于透镜的设计和控制,而不是简单地比较几个灯具的流明值。这本书在这方面探讨不足,更多关注的是功率和光效的提升,而对光束的塑形能力、散热设计对寿命的影响等核心工程问题,着墨不多。一个好的照明设计者,必须是光学的魔术师,能用光线雕刻空间。这本书虽然提供了工具箱,但很少告诉你如何把这些工具用出“艺术感”,它更偏向于“如何把灯点亮”的工程基础,而非“如何用光描绘世界”的设计精髓。
评分阅读这本关于光环境构建的书籍,最让我感到困惑的是其理论框架的严谨性。它在描述照明设计如何影响空间氛围时,大量使用了定性的、感性的词汇,比如“温馨”、“通透”、“富有层次感”,这些描述虽然直观,但在工程落地层面却缺乏量化的标准支撑。一个优秀的照明设计手册,理应提供清晰的照度标准、眩光控制指标(UGR值)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根据材料反射率来精确计算所需光通量。这本书虽然提到了这些概念,但对于如何将这些数据转化为具体的设计决策流程,描述得不够清晰。例如,在讲解室内外连接处的亮度过渡时,仅仅建议“要平滑”,但没有给出具体的光比范围或计算方法论,这使得读者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形成一套可复制、可验证的设计流程。它更像是一本“照明美学导论”,而不是一本能指导你完成一份专业照明设计深化图纸的技术手册,这对于追求精确度和专业性的读者来说,会感到意犹未足。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图例设计倒是挺用心的,视觉上是舒服的,字体选择和留白都比较考究,读起来不累眼。然而,内容上的创新性几乎为零。如果把这本书放在十年前来看,或许能算作一本紧跟行业前沿的参考书,但放在当下这个LED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它的技术更新速度明显滞后了。比如,关于智能照明系统(如DALI或蓝牙Mesh控制)的集成和编程逻辑,书中只是简单地提到了“联网控制”,完全没有触及当前行业热点——如基于物联网(IoT)的照明场景联动、能源反馈机制,以及如何利用AI算法进行自适应调光。设计工作流的数字化是未来趋势,但这本书似乎仍停留在传统“画光点、算功率”的阶段。对于志在推动未来智慧城市和绿色建筑的设计师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知识结构显得有些陈旧,缺乏对未来技术趋势的预判和引导。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结构感到有些散乱,像是把不同时间收集的资料硬塞到了一本书里。它在开篇花了很大篇幅去介绍照明的历史,从油灯到白炽灯的演变,这部分内容虽然丰富,但对于一个急需解决现代办公空间照明眩光问题的读者而言,显得有些冗余。随后,在讨论到特定功能空间(如医院手术室或专业摄影棚)的照明要求时,又突然中断了对历史的叙述,草草地提了几条关键指标就跳到了节能法规。这种内容组织方式,使得读者很难建立起一个连贯的知识体系。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先建立统一的照明设计逻辑和评价体系,再根据不同场景的功能需求(如功能性、心理性、艺术性)进行案例的细分和深入探讨。现在读起来,感觉像是在看一部被随意剪辑的纪录片,信息点是有的,但叙事的主线和逻辑链条不够清晰有力,让人很难将零散的知识点内化为系统的设计能力。
评分第11章 学校照明
评分第17章 照明控制
评分第3章 照明质量和照明标准
评分第12章 夜景照明
评分本书可以作为学习建筑照明专业知识的配套学习材料。
评分书中从基础概念、照明质量、照明标准、照明光源、照度计算到各个建筑类型的照明设计,全面系统地讲解了建筑照明的相关知识。同时《建筑照明》还以很大篇幅讲解了LED照明技术和照明控制,这些都是现代照明的新技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评分1.0 背景介绍
评分第2章 照明的基础概念
评分1.1 光的性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