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照明

建筑照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电气分会 编
图书标签:
  • 建筑照明
  • 照明设计
  • 建筑工程
  • 灯光设计
  • 室内照明
  • 室外照明
  • 节能照明
  • 景观照明
  • 照明技术
  • 光环境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114733
版次:1
商品编码:1032583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建筑电气新技术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0-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80
字数:356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建筑电气新技术丛书》中的《建筑照明》分册,书中从基础概念、照明质量、照明标准、照明光源、照度计算到各个建筑类型的照明设计,全面系统地讲解了建筑照明的相关知识。同时本书还以很大篇幅讲解了LED照明技术和照明控制,这些都是现代照明的新技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书突出工程实践和理论知识的应用,可以作为学习建筑照明专业知识的配套学习材料,可以供从事照明设计、施工、管理和其他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适合高等院校有关专业作为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设计的指导材料。

目录

第1章 概论
第2章 照明的基础概念
1 光的理论
1.1 光的性质
1.2 基本光度量
1.3 光的传播
2 光和视觉
2.1 视觉系统的构造
2.2 视觉特性
2.3 视觉功效
3 颜色
3.1 颜色的形成
3.2 颜色的分类
3.3 颜色混合
第3章 照明质量和照明标准
1 照明质量
1.1 照度水平
1.2 亮度分布
1.3 光源的色表和显色性
1.4 眩光
2 中国的照明标准
2.1 照度分级
2.2 照明标准值
2.3 维护系数
2.4 作业面邻近周围的照度
2.5 设计照度值与照度标准值的偏差
2.6 照度均匀值
2.7 眩光限制
2.8 光源颜色
2.9 反射比
第4章 照明光源
1 光源的标准和能效标准
1.1 电光源的分类
1.2 电光源的性能指标
2 光源种类
2.1 白炽灯与卤钨灯
2.2 荧光灯
2.3 高压钠灯与低压钠灯
2.4 荧光高压汞灯
2.5 其他光源
2.6 光源主要附件
3 LED(发光二极管)
3.1 LED概述
3.2 LED的工作原理及其特性
3.3 技术发展
3.4 产品设计
3.5 LED应用产品技术发展说明
第5章 照明灯具
1 灯具的光学特性
1.1 灯具定义
1.2 灯具的主要功能
2 照明灯具分类
2.1 根据光源分类
2.2 根据场所分类
……
第6章 照度计算
第7章 居住建筑照明
第8章 美术馆和博物馆照明
第9章 剧院照明
第10章 体育场馆照明
第11章 学校照明
第12章 夜景照明
第13章 宾馆及酒店照明
第14章 商业建筑照明
第15章 办公建筑照明
第16章 交通建筑照明
第17章 照明控制

前言/序言


光影织梦:都市肌理与人文精神的共鸣 在这座由钢铁、玻璃和混凝土构筑的宏伟殿堂中,照明,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功能性需求,升华为一门艺术,一种语言,一种与城市对话、与灵魂共振的媒介。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城市的脉络被赋予了新的生命,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轮廓,在光影的雕琢下,变得立体而富有层次,故事与情感在流光溢彩中悄然传递。 本书并非探讨建筑结构、材料科学,或是技术规格的枯燥论述。相反,它将带您走进一个更为感性、更为诗意的领域,去探索光是如何被赋予意义,如何与人类的情感、记忆以及社会文化产生深刻的连接。我们将目光聚焦于“建筑照明”这一独特视角,但我们所关注的,是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所塑造的都市气质,以及它在潜移默化中对我们生活方式和内心感受所带来的影响。 光,不仅仅是照亮 想象一下,漫步在深夜的街道,一盏温暖的、泛着琥珀色的路灯,不仅照亮了脚下的道路,更在无形中勾勒出一种安全、宁静的氛围。又或者,站在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前,柔和的泛光灯将古老的石砌墙体 subtly 地突出,仿佛在低语着过往的岁月,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荣光。这种“不只是照亮”的力量,正是建筑照明艺术的精髓所在。 本书将深入剖析光线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力。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精准的光照角度、色温和亮度,来凸显建筑的体量、肌理和材质,使其在夜晚焕发出迷人的魅力。我们还会审视,那些精心设计的公共空间照明,如何通过巧妙的灯光布局,引导人流,营造出宜人的氛围,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舒适、愉悦和归属感。从宏伟的城市天际线到静谧的街角花园,光与影的交织,构成了一幅幅流动的画卷,它们是我们共同的视觉语言,是这座城市独有的记忆印记。 情感的调色板:光与情绪的共舞 光,是情绪最直接的催化剂。它能抚慰人心,也能激发激情;它能营造浪漫,也能带来神秘。本书将带领您一同领略,建筑照明如何成为情感的调色板,为我们的生活空间注入丰富的情感色彩。 想象一下,一场盛大的庆典,璀璨的灯光如烟花般绽放,点亮了整个夜空,激昂的情绪在光芒中澎湃。又或者,在一家充满艺术气息的餐厅,昏黄的灯光营造出 intimate 的氛围,伴随着低语和笑声,美食的味道似乎也因此而更加醇厚。本书将深入探讨,在不同的建筑类型中,照明设计如何根据其功能和使用者的需求,来调动和引导情绪。例如,商业空间的照明需要吸引顾客、激发购买欲望;住宅空间的照明则需要营造温馨、舒适的居家氛围;而公共文化空间的照明,则需要引导参观者、突出展品,并传递相应的文化信息。 我们将审视那些成功的案例,分析其照明设计是如何巧妙地运用光线的明暗、色彩和动态,来创造出令人难忘的体验。从充满活力的城市广场到宁静的阅读空间,从动感十足的娱乐场所到庄严肃穆的纪念碑,每一个光点的选择,每一次光线的投射,都蕴含着设计师对人性和空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城市叙事:光影勾勒的城市故事 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精神。而建筑照明,正是城市叙事的强大载体。当夜色笼罩,灯光将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接起来,讲述着属于这座城市的独特故事。 本书将着眼于建筑照明在塑造城市形象和提升城市文化价值方面的作用。我们将探讨,那些标志性的建筑是如何通过其独特的照明设计,成为城市的名片,吸引着世人的目光。从埃菲尔铁塔的闪烁光辉,到悉尼歌剧院的变幻色彩,再到上海的陆家嘴夜景,这些灯光不仅照亮了夜空,更成为了城市身份的象征,承载着一代代人的集体记忆和情感寄托。 我们还将深入研究,如何通过照明设计来活化城市空间,提升其魅力。例如,对历史街区的照明改造,如何在保护古老风貌的同时,通过现代的光影技术,使其焕发新的生机,吸引更多的人前来体验;又或者,对滨水区域的照明设计,如何通过光影的变化,展现城市的亲水性和活力。本书将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展现建筑照明如何成为城市规划和城市营销的重要工具,如何通过“光”的力量,讲述城市的过去,点亮城市的现在,并描绘城市的未来。 人文关怀:光与人的和谐共生 最终,建筑照明的意义,在于它与人的互动,在于它如何服务于人类的需求,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本书将强调,真正的建筑照明,不仅仅是技术和美学的结合,更是人文关怀的体现。 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照明设计,来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人们的生活便利性和安全性。例如,对交通枢纽的照明设计,需要充分考虑行人的视线、安全和引导;对医疗机构的照明设计,需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康复和舒缓的环境;对教育机构的照明设计,则需要保证良好的学习视觉环境。 更重要的是,本书将聚焦于照明设计中的人性化考量。我们将会反思,如何通过光,来创造一个更加包容、更加宜人的社会环境。例如,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更加清晰、柔和的照明,方便他们的出行和生活;如何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提供能够满足其审美和使用习惯的照明;以及如何通过智能照明技术,实现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本书所呈现的,并非一份冷冰冰的技术手册,而是一部关于光与人、光与建筑、光与城市的浪漫诗篇。它试图唤醒您内心深处对美的感知,让您在每一次抬眼仰望夜空,在每一次穿梭于城市街巷时,都能感受到光影的温度,体味到那份藏匿于光芒之下的深情。它鼓励您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我们所生活的空间,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平凡事物中的不凡之处。 愿本书能为您打开一扇通往“建筑照明”世界的奇妙大门,让您在未来的日子里,能用更加敏锐的目光,去捕捉城市中的每一缕光,去品味那光影交织所带来的无限可能,并最终,在光影织就的梦想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宁静与美好。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材料和设备层面的介绍,坦白说,更像是厂商的技术手册拼凑而成,缺乏独立的设计师视角。它罗列了许多不同品牌和型号的光源参数,似乎在强调“选择要多”,但并没有真正教会读者如何根据“特定的光学设计目标”来“推导”出最合适的设备类型和配光曲线。比如,当我们设计一个需要极窄配光角度的洗墙效果时,关键在于透镜的设计和控制,而不是简单地比较几个灯具的流明值。这本书在这方面探讨不足,更多关注的是功率和光效的提升,而对光束的塑形能力、散热设计对寿命的影响等核心工程问题,着墨不多。一个好的照明设计者,必须是光学的魔术师,能用光线雕刻空间。这本书虽然提供了工具箱,但很少告诉你如何把这些工具用出“艺术感”,它更偏向于“如何把灯点亮”的工程基础,而非“如何用光描绘世界”的设计精髓。

评分

这本《建筑照明》的书,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我挺期待的,毕竟现在建筑设计里,灯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翻开目录一看,内容深度上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它似乎想面面俱到,从基础的光学原理讲起,然后又跳到具体的灯具选型,再到一些行业规范的引用。这种广撒网的策略,导致每个环节的讲解都显得有些蜻蜓点水。比如讲到人眼对不同色温的感知差异时,只是简单罗列了几个数值,并没有深入探讨在实际的商业空间设计中,如何根据用户体验进行动态的、策略性的光色调整。我希望看到的是更具实操性的案例分析,比如一个博物馆的展陈照明设计,它的重点是如何在保护文物的前提下,通过光影的塑造来增强艺术品的质感和叙事性,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使用低UVA/UVB灯具”这种基础指导层面。设计照明方案时,最考验功力的就是如何平衡功能性、美观性和节能性这三者之间的矛盾,这本书在这方面的深入剖析略显不足,更像是给刚入门的设计师做的一份入门速查手册,对于寻求进阶技巧和创新思路的专业人士来说,可能需要配合其他更专业的资料一起阅读。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结构感到有些散乱,像是把不同时间收集的资料硬塞到了一本书里。它在开篇花了很大篇幅去介绍照明的历史,从油灯到白炽灯的演变,这部分内容虽然丰富,但对于一个急需解决现代办公空间照明眩光问题的读者而言,显得有些冗余。随后,在讨论到特定功能空间(如医院手术室或专业摄影棚)的照明要求时,又突然中断了对历史的叙述,草草地提了几条关键指标就跳到了节能法规。这种内容组织方式,使得读者很难建立起一个连贯的知识体系。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先建立统一的照明设计逻辑和评价体系,再根据不同场景的功能需求(如功能性、心理性、艺术性)进行案例的细分和深入探讨。现在读起来,感觉像是在看一部被随意剪辑的纪录片,信息点是有的,但叙事的主线和逻辑链条不够清晰有力,让人很难将零散的知识点内化为系统的设计能力。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图例设计倒是挺用心的,视觉上是舒服的,字体选择和留白都比较考究,读起来不累眼。然而,内容上的创新性几乎为零。如果把这本书放在十年前来看,或许能算作一本紧跟行业前沿的参考书,但放在当下这个LED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它的技术更新速度明显滞后了。比如,关于智能照明系统(如DALI或蓝牙Mesh控制)的集成和编程逻辑,书中只是简单地提到了“联网控制”,完全没有触及当前行业热点——如基于物联网(IoT)的照明场景联动、能源反馈机制,以及如何利用AI算法进行自适应调光。设计工作流的数字化是未来趋势,但这本书似乎仍停留在传统“画光点、算功率”的阶段。对于志在推动未来智慧城市和绿色建筑的设计师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知识结构显得有些陈旧,缺乏对未来技术趋势的预判和引导。

评分

阅读这本关于光环境构建的书籍,最让我感到困惑的是其理论框架的严谨性。它在描述照明设计如何影响空间氛围时,大量使用了定性的、感性的词汇,比如“温馨”、“通透”、“富有层次感”,这些描述虽然直观,但在工程落地层面却缺乏量化的标准支撑。一个优秀的照明设计手册,理应提供清晰的照度标准、眩光控制指标(UGR值)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根据材料反射率来精确计算所需光通量。这本书虽然提到了这些概念,但对于如何将这些数据转化为具体的设计决策流程,描述得不够清晰。例如,在讲解室内外连接处的亮度过渡时,仅仅建议“要平滑”,但没有给出具体的光比范围或计算方法论,这使得读者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形成一套可复制、可验证的设计流程。它更像是一本“照明美学导论”,而不是一本能指导你完成一份专业照明设计深化图纸的技术手册,这对于追求精确度和专业性的读者来说,会感到意犹未足。

评分

第3章 照明质量和照明标准

评分

3.2 颜色的分类

评分

第13章 宾馆及酒店照明

评分

在美国,每年照明设备的销售收入接近100亿美元。照明每年消耗近25%的电量,大约为5000亿千瓦小时(kW·h)。每年仅照明电费就达到400亿美元,更不用说由于照明产生的热量所增加的空调负荷了。然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某种程度上是这些照明消费给美国人带来了5.3万亿美元年薪的就业机会。那么对于每年价值超过9.2万亿美元的产品和服务,就应当只是这些人负责吗?某种程度上照明消费提高了美国人在住宅和公寓中的生活质量。设计师要解决的是平衡照明效果和初始成本的关系,从而使所建的环境发挥最大功效,即获得更舒适的居住环境和更高效率的工作环境。

评分

是一本不错的入门书,深入浅出的对照明的原理、设计有一定的介绍

评分

2.2 视觉特性

评分

在美国,每年照明设备的销售收入接近100亿美元。照明每年消耗近25%的电量,大约为5000亿千瓦小时(kW·h)。每年仅照明电费就达到400亿美元,更不用说由于照明产生的热量所增加的空调负荷了。然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某种程度上是这些照明消费给美国人带来了5.3万亿美元年薪的就业机会。那么对于每年价值超过9.2万亿美元的产品和服务,就应当只是这些人负责吗?某种程度上照明消费提高了美国人在住宅和公寓中的生活质量。设计师要解决的是平衡照明效果和初始成本的关系,从而使所建的环境发挥最大功效,即获得更舒适的居住环境和更高效率的工作环境。

评分

第11章 学校照明

评分

如果把建筑照明设计(本书也作“照明设计”)作为一种抽象概念提出来,肯定是令人厌烦且容易引起误解的。照明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因此,尽管这里提出的许多问题都是科学上的,但讨论的都是关于如何实践照明设计艺术的。因此你会得到作者关于构成好的照明设计实践要素的精彩观点——这种观点相对于10年前的第1版著作以来已经得到发展和变化的观点。其他照明设计者也许会有不同的实践体验——对于不同的照明标准、不同的照明技术、不同的生理学方面和不同的文化方面强调的重点都可能有所不同。事实上,也正是这些不同使照明看起来更像是艺术而非科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