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孙涛编著的《服装设计思维与表达(高等院校 设计学通用教材)》的主要目的是深入阐述现代服装 设计思维的本质特征及其在国际服装设计大师作品中 的表达。
服装对于人们而言,似乎是非常熟悉的。但熟悉 未必就是理解。比如,老年人对年轻人的着装打扮就 往往不理解,中国人对外国人的时装潮流也常常存在 隔膜,今人对古人对服装也了解不多。要理解服装现 象,就需要专门的学习。
《服装设计思维与表达》引导读者进入现代服装 设计的美丽世界,理解服装设计思维模式的演进,理 解服装设计的“形体再造”思维方式和服装造型表达 ,理解中西服装设计思维的差异,从而提升设计思维 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孙涛 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并留校任教至今。 主要研究方向服装设计及理论、服饰品牌与文化。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在《装饰》《纺织学报》《丝绸》《东华大学学报》《纺织服装教育》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5篇。 设计作品曾获“世纪星光”首届全国儿童服装设计大赛银奖、江苏省“风华杯”服装设计大赛三等奖、无锡市“新蕾杯”中学生校服设计大赛二等奖。
**章 绪论
**节 当代中国服装文化心理模式的变迁
一、服装文化心理模式变迁的基础
二、服装文化心理模式的**次变迁:从身份认同到身体认同
三、服装文化心理模式的第二次变迁:从身体认同到个性认同
第二节 完善“思想中的服装”
一、形成“思想中的服装”、是服装设计专业大学生的重要标志
二、服装制作工艺课程教学、旨在促进学生完善“思想中的服装”
三、学生在工艺课中如何完善“思想中的服装”
第二章 服装的本质论
**节 研究服装本质的意义
一、研究服装本质是理解服装现象的需要
二、研究服装本质是服装设计创新的需要
第二节 国内外对服装本质的研究情况
一、国外的研究情况
二、国内的研究情况
第三节 服装本质论在服装学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一、服装的本质论与服装的起源论、目的论的关系
二、服装本质论是服装学基础理论的基本问题
第四节 服装的本质是人的形体再造
一、人为什么要对自身进行形体再造
二、服装是人的形体再造的*主要、*集中的表现形式
三、形体再造概念是服装概念的升级
第三章 形体再造的尺度
**节 形体再造的尺度分类
第二节 形体再造的人体尺度
一、人体尺度的**性
二、人体尺度的相对性
第三节 形体再造的材料尺度
一、形体再造使用材料的多样化
二、服装材料的新发展
三、材料尺度对形体再造的制约与促进
第四节 形体再造的社会尺度
一、装饰审美尺度
二、道德礼仪尺度
三、社会标识尺度
四、社会尺度的相对性
第四章 现代服装设计方法论
**节 新的服装设计观
第二节 人体本位论
一、立足人体本位、面对有生命的客体进行创造
二、围绕人体形态、进行立体的、空间的塑造
第三节 整体设计论
一、将服装视作同人体一样的有机整体
二、形体再造不能忽视两端
第四节 形体增值论
一、形体再造要实现形体价值的增值
二、善于运用形体“留白”
第五节 形体**论
一、通过对人体尺度的**实现设计创新
二、通过对材料尺度的**实现设计创新
三、通过对社会尺度的**实现设计创新
第五章 中西服装设计思维比较
**节 中西方服装设计师对中国元素的应用之差异
一、形式运用的差异
二、设计观念的差异
第二节 中西服装设计思维之差异
一、“饰的铺陈”:撇开人体形态追求服装形式美
二、“形的生成”:服装形态与人体形态的互动
三、人体与服装关系的现代变革
第三节 中西服装设计思维差异对中国服装设计教育的启示
一、服装史教学:将西方现代服装史理解为中国服装史的一个环书
二、服装美学教学:将服装的形式美提升到人的形象美
三、服装设计教学:将绘制效果图提升到服装造型实验
四、学生设计作品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打造的!作为一名初入服装设计领域的新手,我一直对如何将脑海中天马行空的创意转化为具象的设计稿感到迷茫。市面上充斥着各种技术性的书籍,教授如何裁剪、缝纫,或是如何使用设计软件,但却鲜少有书籍能触及“思维”和“表达”的核心。《服装设计思维与表达》却完美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并没有直接教你如何画出最精美的效果图,而是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引导我如何去思考一个设计。从审美的培养、灵感的来源,到如何进行概念性的构思,再到如何将这些抽象的概念用清晰、有逻辑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它强调的是设计的“为什么”和“如何去传达”,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是什么”的技术层面。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到位,通过对不同设计师作品的剖析,我能更直观地理解他们是如何形成设计理念,又是如何通过服装来叙述自己的故事。这种思维的训练,让我觉得自己在设计之路上不再是盲目摸索,而是有了更清晰的方向感和方法论。
评分作为一名已经从业一段时间的设计师,我原本以为自己已经积累了足够的设计经验,但阅读《服装设计思维与表达》后,我才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提升的地方。这本书并没有停留在教授一些基础的设计技法,而是深入探讨了服装设计的“哲学”层面。它引导我去反思设计的本质,去探索设计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书中对于“用户体验”的关注,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的设计过程,思考如何才能设计出真正能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生活品质的服装。此外,书中对于“可持续设计”和“伦理设计”的讨论,也让我倍感压力,同时也看到了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这让我更加意识到,作为一名设计师,不仅仅是要创造美,更要肩负起社会责任。这本书让我觉得,设计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化的过程,它鼓励我去拥抱变化,去拥抱挑战。
评分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清晰梳理设计流程的书籍,并且能够提升我的设计逻辑。《服装设计思维与表达》正好满足了我的需求。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每一章节都围绕着一个核心的设计环节展开,并且提供了大量的实例和练习,让我能够边学边练。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设计策略”的讲解,它帮助我理解如何根据不同的设计目标和市场定位来制定有效的设计策略。同时,书中对于“概念可视化”的介绍,也让我受益匪浅。我学会了如何运用多种工具和方法,将抽象的设计概念转化为清晰、有说服力的视觉呈现。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服装设计,它更是一本关于如何进行系统性思考和有效沟通的实用指南。它让我觉得,无论我未来从事哪个领域的设计工作,都能从中学到宝贵的知识和技能。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似乎是一位非常有经验的设计教育者,他/她对服装设计教学的理解非常深刻。我之前参加过一些设计工作坊,感觉内容都比较碎片化,缺乏系统性。《服装设计思维与表达》则提供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学习框架。从最初的“看到”到“思考”,再到“创造”和“表达”,每一个环节都衔接得很自然,而且循序渐进。我喜欢书中对于“设计研究”部分的讲解,它让我明白,好的设计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深入的市场调研、文化洞察和用户需求分析之上。这种严谨的研究方法,对于提升设计的专业性和前瞻性至关重要。同时,书中也鼓励设计师打破常规,进行跨界思考,将不同领域的元素融入到服装设计中,这一点对我来说非常具有启发性。它让我意识到,服装设计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领域,只要勇于探索和实践,就能创造出真正具有独特魅力的作品。
评分我尤其欣赏这本书在“表达”方面所提供的丰富视角。作为一名学生,我常常发现自己有好点子,但却无法有效地传达给他人,无论是给老师看,还是在团队合作中,这都造成了不少沟通障碍。而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的导师,循序渐进地教会我如何将设计想法进行可视化、系统化的表达。它不仅介绍了传统的绘图技巧,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不同表达媒介的优势和适用场景,例如如何运用情绪板(mood board)来捕捉和传达设计的情感基调,如何通过文字描述来阐释设计的文化内涵,以及如何利用草图、色彩搭配、材质选择等多种元素来构建一个完整的设计语言。书中对于“讲故事”式的设计表达的强调,让我深受启发。我开始明白,一件好的服装设计,不仅仅是布料和剪裁的组合,更是一个承载着理念、情感和文化的故事。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用设计的语言去“对话”,去触动人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