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庸》与《大学》一样,原先是《礼记》一书里的一篇,《礼记》共有四十九篇,《中庸》是其书的第三十一篇,而《大学》是其书的第四十二篇。在宋代以前,虽然有人关注《中庸》与《大学》,但是一直要到宋代,由于时代的需要、各方合力的作用才将它们推向高处,臻于巅峰。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即是宋代的文化需要让千年的儒家学说重新振兴,催开出生命的新花来;然后能够与其他的学说相抗衡,特别是面对来自佛、道的冲击与挑战。宋代儒学迫切需要文理之学,因此一旦发现了《大学》、《中庸》,特别是蕴藏在《中庸》里面的哲学理论,便尊视为“圣学”的宝藏。于是宋儒拳拳服膺之,汲汲开掘之,滔滔阐扬之,一代新儒学终至勃然兴起。再就儒学本身而言,宋儒治经与唐代迥然有别,不是斤斤于训诂考证,而是察于义理阐述,以心性命理为主,且又糅合了佛、道之说。宋以后明代传承延续了此种“理学”,或称之“道学”,此便是宋明理学。
作者简介
姚淦铭,教育部直属“211大学”江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奖。多次出访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
姚淦铭数十年以来专心从事学术研究,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其于古代文化、哲学、经学、文献学、语言学、文字学、书学、饮食文化等领域,均有论著出版。个人独立著作有15部:《哲思众妙门——老子今读》、《老子与百姓生活》、《再说老子与百姓生活》、《老子百姓读本》、《老子讲义》(韩文版)、《孔子的智慧生活》、《王国维文献学研究》、《汉字与书法文化》、《汉字心理学》、《汉字文化思维》、《礼记译注》(台湾)、《趣谈中国摩崖石刻》、《先秦饮食文化研究》(上)(下)、《孝经智慧》、《大学智慧》。另与他人合作论著十多部。姚淦铭个人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其论著多次获各级奖励。
姚淦铭是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的知名主讲人之一,先后作了《国学大师王国维》、《老子与百姓生活》等系列讲演。姚淦铭又是上海电视台《文化中国》栏目的知名主讲人之一,作系列讲座《孔子》,并获“最具亲和力”奖。
精彩书评
《大学》好比建筑房屋之蓝图及其施工程序,《中庸》好比房屋基础工程之奠定与说明,《论语》与《孟子》则好比建筑此房屋之优良材料,材料特优但分散堆积一地,未经整理、归类及使用,而还待有曾参、孔假这样的优秀工程师,努力策划以达成-美丽之房屋也。以上以建屋比撰书,现再以建屋喻树人。则此种优良材料,可用以建筑-伟大而华贵之宫殿——圣人,也可以达成一高大舒适之房屋——君子,也可用以达成寻常之住宅——善人,如何抉择,则在乎人之自取耳。——梁海明
目录
前言
篇一:《中庸》的精蕴与价值
《中庸》:中国式智慧宝典
《中庸》:精神的向度
《中庸》在儒学中的重要地位
《中庸》与中国文化精髓
《中庸》几个核心理念
《中庸》“三言”之说
钱基博介绍《中庸》读法
篇二:中庸的深广内涵
解读中庸意蕴
孔子的中庸之道
孔子中庸智慧面面观
辨析:中庸·链接·理念
中庸:现代解读的散点观照
“执两用中”之道的智慧
篇三:中庸的现代智慧
中庸:从政·治国·智慧
中庸智慧:现代·思维·理论·方法
解读:现实生活的中庸案例
中庸智慧:当代·饮食·养生
梁启超说中庸智慧
毛泽东:论中庸的一封信
鲁迅:论中庸与国民性
林语堂:中庸哲学·生活智慧
篇四:《中庸》性命说智慧
《中庸》开篇的警策之言
智慧:无入不自得·居易以俟命
《论语》说“性”与“命
性命说:中国历史之一瞥
扫描汉语词场:性·命·性命
趣说:命运-算命·相术-预测
梁启超的《国家运命论》
篇五:《中庸》诚的多维视域
《中庸》“诚”的三维度
诚:人生成功的大智慧
“至诚”的哲学思考
诚:讲真话的季羡林
神秘之域:《中庸》鬼神说
至诚:神话·鬼话·鬼城
《中庸》:神学家的神学维度之思
篇六:《中庸》学问思辨行
理想人格:逻辑·进程·历练
典范:极高明·道中庸
知与行:中庸·体用·合体
五诀:最重要的学习智慧
励志:弗能弗措·人一己百
《中庸》:愚昧的“聪明”人
学问思辨行:诸葛亮的卓越智慧
钱学森:“学问思辨行”的境界
篇七:《中庸》天人之际智慧
《中庸》说天道之“诚”
“天人合一”的智慧思辨
《中庸》:“天人合一”之路径
前知:神秘的至诚如神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
宋明理学的“天人合一”说
现代思考:《中庸》天人之际智慧
说“天人合一”:钱穆最后的遗稿
篇八:《中庸》修养与教化智慧
两修:《中庸》凸现的主题
致曲:修身修道智慧
学者论《中庸》修养法
大师之慧:心与境的修炼
反思修身:一份“年终报表
致曲修道:香港大学荣誉院士
慎独:任继愈修身风范
篇九:《中庸》管理智慧
“为政在人”的管理之道
管理智慧:五·三·九
管理:思想·实践·中庸之道
中和:卓有成效的方法论
碎金屑玉:七则管理智慧
篇十:《中庸》思辨智慧结晶
《中庸》的思辨智慧与艺术
有对:《中庸》的智慧思辨
《中庸》意象思维智慧
《中庸》:《诗经》的创新诠释
思辨结晶:《中庸》与成语
篇十一:《中庸》历史之谜
《中庸》与子思之谜
文献里的子思故事
子思撰《中庸》传说
《中庸》:作者·本子·质疑
话说《子思子》之谜
……
篇十二:《中庸章句》译读
后记
精彩书摘
篇一:《中庸》的精蕴与价值
《中庸》:中国式智慧宝典
《中庸》是儒家的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中庸”则是儒家的最核心的智慧之一。
《中庸》是中国式智慧的宝典,“中庸”则是集中体现出中国式的智慧。
《中庸》高扬“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人文精神。“中庸”是一种至高的道德标准,又是一种卓越的思考的与可操作的方式与方法。
《中庸》既让你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又使你成为一个于处事、处世充满睿智的人。
一、《中庸》:浅近境·至极境
《中庸》指出对中庸之道的认知与实行的层次,有粗浅就近境与至极深邃之分别:一是浅近境,一是至极境。
1.先从浅近境来说,那么“中庸之道”一点也不玄乎其玄,神乎其神,即使是在普普通通的百姓之中也都会知道,也都会实行的。这正如《中庸》里所说的,“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那是说即使是普通男女的愚笨无知,也可以懂得一点中庸之道。亦然如《中庸》所说的,“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即使是普通男女的不肖无才,也都可以实行一点中庸之道。
这一点说得很实在,从古到今,中国的普通民众在日常的生活中其实都会知道、实行一点中庸之道的。日常生活中就充满着中庸的智慧与教导:比如平时饮食,一般人也都知道不要太饿,但也不要吃得太饱;不要没有营养,也不要营养太过。平时生活不要太忙,也不要太闲。与人交往不要太疏,也不要太密。对子女不要不爱,也不要溺爱。养生要讲究,但也不要太讲究。身体要锻炼,但不能过了度,如此等等,随处可见可闻。这就是既不要达不到的“不及”,也不要过了分的“过”。
2.再从至极境来说,那么亦然如《中庸》所说的“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这里就有点玄乎了,有点神秘了。不过也确实如此,比如许多有极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很高理论造诣与哲学修养的人,在“左”与“右”的问题上,不也是不能时常清醒辨识、正确选择、坚决实行中庸之道吗?相反在复杂的现实中。
……
前言/序言
中庸智慧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是国学经典参考 ,正在阅读
评分
☆☆☆☆☆
评分
☆☆☆☆☆
给力
评分
☆☆☆☆☆
东西不错,送货速度也很快
评分
☆☆☆☆☆
评分
☆☆☆☆☆
书的字迹不是太清楚,还有就是封皮很脏,两侧及底部有明显的黑色痕迹和皱巴巴的痕迹,应该是别人退过的吧或者就是换过的,不退了,接货的时候当着快递员打开时快递员服务态度蛮好,懒得折腾了
评分
☆☆☆☆☆
好书
评分
☆☆☆☆☆
真的是很好的一本书! \N书是正版的,之前有过担心滴。内容还行吧,尽管我没觉得有多充实。冲着是名人写的,书的质量还行就不挑剔了。卖家发货挺快的,第二天就收到了。书还是不错的,精装外壳,发货速度真心的快,评价晚了,书不错,应该再早点看的。推荐看,只是粗浅认识了一下,已经感觉到自己逻辑思维更加清晰。好书,受益匪浅,如果不好好研究一下此书,绝对是人生一大遗憾。星期天在家没事,突然想去附近的超市逛逛。信步走进去看看,来到服装柜台,看见一款上衣,颜色面料都不错,于是心动了,想买,由于这是自选商场,我便去取下来试穿,在镜子前刚穿上,一女服务员走了过来,面无表情的说道:知道穿多大号吗?就自己拿着试开了。要买就去收银台交钱,也不看价钱!”本来打算买的,一看这个服务员,只好无奈的摇摇头将衣服放回原位,悻悻的走开了。心想我还是到网上来算了,于是回家上网挑选衣服了,看见了这本书就买了。好了,我现在来说说这本书的观感吧,一个人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腔调,不论说话还是写字。腔调一旦确立,就好比打架有了块趁手的板砖,怎么使怎么顺手,怎么拍怎么有劲,顺带着身体姿态也挥洒自如,打架简直成了舞蹈,兼有了美感和韵味。要论到写字,腔调甚至先于主题,它是一个人特有的形式,或者工具;不这么说,不这么写,就会别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腔调有时候就是“器”,有时候又是“事”,对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来说,器就是事,事就是器。这本书,的确是用他特有的腔调表达了对“腔调”本身的赞美。|现在,域名正式更换为JDCOM。其中的“JD”是汉语拼音(JING \N\NDON|G)首字母组合。从此,您不用再特意记忆的域名,也无需先搜索再点击,只要在浏览器输入JD.COM,即可方便快捷地访问,实现轻松购物。名为“JOY”的吉祥物我很喜欢,TA承载着对我们的承诺和努力。狗以对主人忠诚而著称,同时也拥有正直的品行,和快捷的奔跑速度。太喜爱了。|给大家介绍本好书《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自序:这些年,你过得怎么样我曾经想过,如果能时光穿梭,遇见从前的自己,是否可以和她做朋友。但我审慎地不敢发表意见。因为从前的自己是多么无知,这件事是很清楚的。就算怀着再复杂的爱去回望,没准儿也能气个半死,看着她在那条傻乎乎的路上跌跌撞撞前行,忍不住开口相劝,搞不好还会被她厌弃。你看天下的事情往往都是一厢情愿。当然我也忍住了各种吐槽,人总是要给自己留余地的,因为还有一种可能是,未来的自己回望现在,看见的还是一个人。好在现在不敢轻易放狠话了,所以总算显得比年轻的时候还有一分从容。但不管什么时候的你,都是你。这时间轴上反复上演的就是打怪兽的过程。过去困扰你的事情,现在已可轻易解决,但往往还有更大的BOSS在前面等你。“人怎么可能没有烦恼呢”——无论是你初中毕业的那个午后,或者多年后功成名就那一天,总有不同忧伤涌上心头:有些烦恼是钱可以解决的,而更伤悲的是有些烦恼是钱解决不了的。我们曾经在年少时想象的“等到什么什么的时候就一切都好起来了”根本就是个谬论。所以,只能咬着牙继续朝前走吧。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N\N中庸智慧这本书不错,跟书店里的一样,24.00这个价也不算很贵。 %D%A %D%A%D%A%D%A 《中庸》与《大学》一样,原先是《礼记》一书里的一篇,《礼记》共有四十九篇,《中庸》是其书的第三十一篇,而《大学》是其书的第四十二篇。在宋代以前,虽然有人关注《中庸》与《大学》,但是一直要到宋代,由于时代的需要、各方合力的作用才将它们推向高处,臻于巅峰。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即是宋代的文化需要让千年的儒家学说重新振兴,催开出生命的新花来;然后能够与其他的学说相抗衡,特别是面对来自佛、道的冲击与挑战。宋代儒学迫切需要文理之学,因此一旦发现了《大学》、《中庸》,特别是蕴藏在《中庸》里面的哲学理论,便尊视为“圣学”的宝藏。于是宋儒拳拳服膺之,汲汲开掘之,滔滔阐扬之,一代新儒学终至勃然兴起。再就儒学本身而言,宋儒治经与唐代迥然有别,不是斤斤于训诂考证,而是察于义理阐述,以心性命理为主,且又糅合了佛、道之说。宋以后明代传承延续了此种“理学”,或称之“道学”,此便是宋明理学。%D%A%D%A出版时间2010-09-01共344出版社是山东人民出版社作者姚淦铭读后推荐 \N\N愚读后特推荐大
评分
☆☆☆☆☆
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