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活大爆炸》《万物理论》《星际穿越》的灵感源头,关于引力波、相对论、黑洞、宇宙的结构、时间的真相……7堂优美短课,带你领略物理之美,宇宙之奇妙。全书只有一个公式,即使没有科学背景的人也能读懂,激发你对科学的好奇与热爱,颠覆你对世界的直觉
2. 100页小书创造的意大利销售奇迹,击败情色小说《五十度灰》 !《卫报》《经济学人》《独立报》《新科学家》《每日电讯报》2015年度好书,《自然》《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出版人周刊》等一致好评
3. 英国封面设计师 Coralie Bickford-Smith 创作星空图,英国切尔滕纳姆年度插画奖得主马岱姝创作插画。精美装帧,工艺考究,充分呈现设计原貌。
在本书中,意大利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用诗一般简洁优美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了20世纪以来现代物理学的伟大理论发现。相对论,量子力学,宇宙的结构,空间的颗粒,时间的本质……在这七堂简单明了的物理课里,作者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奇妙的物理学的世界,也带我们轻盈地飞过重重障碍,窥见科学的深刻与美丽。没有繁琐的方程,只有诗意的讲述,即使没有科学背景的人也能轻松读懂。
卡洛·罗韦利,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圈量子引力理论的开创者之一。曾在美国、意大利工作,现在法国带领量子引力研究小组。他对科学哲学、科学史也颇有研究,长期在《24小时太阳报》《共和国报》等意大利报纸上发表文章。
《纽约时报》畅销书,《卫报》《经济学人》《独立报》《新科学家》《每日电讯报》2015年度好书,《自然》《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出版人周刊》一致好评
自序
第1课 美的理论
第二课 量子
第三课 宇宙的构造
第四课 粒子
第五课 空间的颗粒
第六课 概率、时间和黑洞的热
尾声 我们
索引
第1课
美的理论
少年时代的爱因斯坦曾度过一年无所事事的时光。很可惜,现在很多青少年的父母经常会忘记这样一个道理:一个没有“浪费”过时间的人终将一事无成。那时候,爱因斯坦因为受不了德国高中的严苛教育而中途辍学,回到了他位于意大利帕维亚的家中。那个时候正是20世纪初,意大利工业革命刚刚开始,他的工程师父亲正在波河平原上建造第1批发电站。而爱因斯坦则在阅读康德的著作,偶尔去旁听帕维亚大学的课程——他听课只是为了好玩,既不注册学籍,也不参加考试。但正是这看似儿戏的行为使他成为真正的科学家。
后来,他去了苏黎世大学读书,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物理学的研究中。几年后的1905年,他向当时负盛名的科学期刊《物理学年鉴》投寄了三篇文章,这三篇文章中的任何一篇都足以让他获得诺贝尔奖。其中第1篇指出了原子的存在,第二篇则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我在下一课里会细说,而在第三篇中他提出了第1个相对论,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狭义相对论”。这个理论说明了对每个人来说,时间的流逝速度可以不一样 ——如果一对双胞胎中的一个人以高速运动,那么两人的年龄将不再相同。
爱因斯坦很快成为著名的科学家,收到了很多大学的聘书。即便是这样,仍然有些事让他心绪不宁——尽管他提出的相对论立刻获得了一片赞誉,但它与我们对引力的了解,也就是自由落体的认知产生了矛盾。他在写一篇总结相对论的论文时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对伟大的物理学之父牛顿那著名的“万有引力”学说提出了质疑:我们能否修正一下这个理论,让它不再与新生的相对论水火不容?为此他陷入了深思,并花了十年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在这十年里,他疯狂研究,反复尝试,不断犯错,陷入混沌。他发表过错误的论文,有过各种灵光乍现的想法,也曾误入歧途。终于,在1915年11月,他发表了一篇论文,给出了完整的解答——这是一个全新的引力理论,他称之为“广义相对论”,这是他的杰作。伟大的苏联物理学家列夫·朗道(Lev Landau)称之为 “的理论”。
世界上有许多感人至深、无与伦比的伟大作品,比如莫扎特的《安魂曲》、荷马的《奥德赛》、西斯廷礼拜堂的穹顶画、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想要领悟这些作品的妙处,都要经历一个从头学起的过程,但终获得的回报将是百分之百美的享受。其实,除了美感之外,这些作品还能为我们提供一个观察世界的全新视角。广义相对论,这颗爱因斯坦的明珠,正是这样一件杰作。
我还记得自己对这个理论初有心得时的激动心情。那是大学后一年的夏天,在卡拉布里亚大区孔多弗里城的一片海滩上,我沐浴在希腊风情的地中海艳阳下。因为没有学校课业的打扰,学生在假期里往往能更专注地学习。我当时正在研读一本书,书页的边缘都被老鼠咬烂了。每当我忍受不了博洛尼亚大学那些无聊的课程时,就会跑回位于翁布里亚山区的家中。我的家不成样子,有点嬉皮风格,我每天晚上都会用这本书堵住那些可怜小动物们的洞口。此刻,我时不时地从书页中抬起头来,看看面前波光粼粼的大海,我仿佛看到了爱因斯坦想象中弯曲的时空。
这简直就像魔法一样:宛如一位朋友在我耳边低声细语,告诉我一个不同凡响却又不为人知的真相,瞬间揭开了遮蔽真实的面纱,展现出一个更简洁、更深刻的秩序。自从得知地球是圆的,像疯狂的陀螺一样旋转之后,我们就认识到事实并非如表面所见。每当我们瞥见事实新的一面时,都会激动不已,这意味着又有一层面纱要被揭开了。
《七堂极简物理课 印章版》这个书名,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我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一直以来,我都很想了解那些关于宇宙、关于物质、关于能量的最根本的物理学原理,但现实却是,大多数关于物理的入门读物,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零散,总让我难以抓住核心。我渴望的是一种既能让我窥见物理学全貌,又能让我清晰理解其中精髓的读物,一种能够将科学的严谨与人文的温度完美结合的书。这本书的“极简”二字,恰恰打动了我,它暗示着一种提炼,一种去芜存菁,让我相信我能够用一种更轻松、更自然的方式,去理解那些曾经让我望而却步的物理概念。而“印章版”的提法,又为这本书增添了一抹神秘而庄重的色彩。这枚印章,究竟是意味着一种权威的认可,一种独特的设计,还是一种与读者的独特连接?它会以怎样的方式,为我的阅读之旅增添别样的仪式感?我对此充满了好奇,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接收,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一次与科学精神的深度对话,让我在轻松翻阅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匠心与温度。
评分这本《七堂极简物理课 印章版》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这种对宇宙奥秘充满好奇,却又被传统物理学深奥理论吓退的读者量身打造的。拿到手的那一刻,厚重而雅致的封面,以及那一枚小小的、却印着神秘符号的印章,瞬间就点燃了我想要探索的欲望。我一直觉得,物理学不应该是少数天才的专属,它应该像空气一样,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解释着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苹果会掉下来,为什么星辰会轨迹运行。但现实却是,许多物理学的入门书籍,动辄就是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抽象的概念,看得人头晕眼花,还没进入状态就可能想要放弃。这本书的“极简”二字,给了我莫大的信心。我期待它能够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最简洁、最生动的语言,为我揭开物理学的神秘面纱,让我能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理解那些曾经让我望而却步的宏大理论。印章版的特别之处,更是让我对其充满了期待,它究竟会带来怎样的仪式感?是每一次翻阅的签名,还是某种特殊的收藏意义?总之,这本书在我心中已经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而这扇门,正散发着令人无法抗拒的魅力。
评分我必须承认,《七堂极简物理课 印章版》这个书名,瞬间就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一直以来,我对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都充满了探究的兴趣,但现实往往是,当我们试图去了解那些宏大的物理定律时,就会被各种复杂的公式和抽象的概念所淹没,仿佛置身于一片知识的迷雾之中,找不到方向。这本书的“极简”二字,恰恰回应了我一直以来的需求——我不需要成为一名物理学家,但我希望能以一种相对轻松、易懂的方式,理解那些构成我们世界基石的物理学原理。我期待它能够像一位睿智的长者,用最精炼的语言,最贴切的比喻,将那些看似高深的物理概念,化繁为简,呈现在我的眼前。而“印章版”的附加信息,更是让我对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充满了遐想。它是否意味着某种仪式感,某种专属的体验?抑或是它在设计上,在内容细节上,都蕴含着一种别致的匠心?我深信,一本能够将“极简”与“印章”这两个概念如此巧妙结合的书,一定有着非同寻常的魅力,它将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场与科学的亲密对话,一次对世界认知的升华。
评分当我看到《七堂极简物理课 印章版》的书名时,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种画面:一本内容精炼、设计考究的书籍,配上一个精致的、带着神秘气息的印章,仿佛它本身就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我一直对物理学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常常被其庞大复杂的理论体系所阻碍,难以找到切入点。因此,“极简”二字对我来说,简直是救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最少的文字,最清晰的逻辑,最生动的语言,带我领略物理学的核心魅力,让我能够理解那些塑造我们世界的 fundamental laws。而“印章版”的设定,更是让我充满了期待。这枚印章,究竟是象征着知识的认证,还是某种收藏的标志?它会以何种方式出现在书中,又会对我的阅读体验产生怎样的影响?是每一次阅读的开始,还是某个重要概念的标记?我无法预知,但这不确定性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别致的文化体验,一种对阅读本身的致敬。我期待它能给我带来一种与众不同的阅读享受,让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知识,也收获一份惊喜。
评分坦白讲,我对《七堂极简物理课 印章版》的期待,更多的是源于它所承诺的“极简”二字所带来的解脱感。我曾经试图接触过一些物理学的科普读物,但那些书动辄就是关于量子纠缠、相对论的深邃探讨,配上大量晦涩难懂的数学推导,我的大脑仿佛瞬间被塞满了难以理解的信息,最终只能悻悻而归。我渴望的是一种更贴近生活、更易于理解的物理学解读,一种能够让我看见科学之美,而不是被其复杂性所淹没的体验。这本书的“极简”,让我看到了希望——或许它能够提炼出物理学中最本质、最核心的观念,用最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来解释,让我在最短的时间内,领略到物理学的魅力所在。而“印章版”这个概念,又给我带来了一种别样的惊喜。它似乎暗示着一种精雕细琢、别具一格的呈现方式,或许是在内容的呈现上,或许是在装帧的设计上,都能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让阅读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这枚印章究竟代表着什么,又会在阅读过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为这段求知之旅增添怎样的独特印记。
评分很棒,正版
评分很棒,正版
评分很棒,正版
评分很棒,正版
评分很棒,正版
评分很棒,正版
评分很棒,正版
评分很棒,正版
评分很棒,正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