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午到抗战

从甲午到抗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德刚等著 著
图书标签:
  • 甲午战争
  • 抗日战争
  • 近代史
  • 历史
  • 中国近代史
  • 军事史
  • 战争
  • 历史研究
  • 民族危机
  • 东亚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09617
商品编码:10465755966
出版时间:2016-06-01

具体描述

作  者:唐德刚 等 著 著作 定  价:45 出 版 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06月01日 页  数:270 装  帧:平装 ISBN:9787516809617 暂无

内容简介

暂无
《烽火连天:近代中国的转型与挣扎》 本书聚焦于1840年至1949年间,中国社会在内忧外患中经历的深刻变革与痛苦转型。它以宏大的历史叙事和扎实的史料考据,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华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冲击、内部封建势力的顽固以及自身现代化探索的艰难历程。 第一部分:巨变之始与屈辱的开端(1840-1895) 本书的开篇,将笔墨投向了1840年的那一声炮响——鸦片战争。这不仅仅是一场单纯的贸易争端,更是两种文明、两种制度的剧烈碰撞。我们详细剖析了清王朝在政治、军事、思想上的全面落后,以及由此导致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如何将中国一步步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随后,我们深入探讨了太平天国的兴起与失败。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一次声势浩瀚的农民起义,其宗教色彩与政治诉求的复杂性,以及最终被湘军、淮军等地方武装剿灭的历史必然性,构成了清朝由盛转衰的关键转折点。我们着重分析了这场运动对南方社会结构和中央权力格局的深远影响。 在这一阶段,统治阶层内部开始出现觉醒的信号。洋务运动的兴起,被置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背景下进行考察。本书不仅列举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标志性成果,更批判性地审视了其“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性,以及在体制改革上的畏首畏尾,最终使得这场旨在“自救”的运动功亏一篑。我们通过对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代表人物的复杂形象的刻画,揭示了体制内改革的深刻困境。 第二部分:救亡图存的探索与失败(1895-1911) 甲午战争的惨败,如同一记重锤,彻底击碎了国人对“天朝上国”的幻想,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本书详尽还原了黄海海战的惨烈场景,并深入剖析了北洋水师覆灭的深层原因——不仅仅是器物层面的落后,更是整个官僚体系的腐朽和缺乏现代国家意识的体现。 战争后的《马关条约》引发了空前的民族危机,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席卷而来。面对“亡国”的威胁,救亡图存的呼声变得更为迫切和激进。我们详细描绘了戊戌变法——这场由光绪皇帝和维新派知识分子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尝试。从康有为的《大同书》思想源流,到光绪皇帝力排众议的决心,再到慈禧太后及其保守势力的残酷镇压,变法从理想的巅峰跌落至血腥的废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精英阶层在面对根本性变革时的犹豫与脆弱的深刻案例。 在维新派受挫后,革命思潮开始在海外兴起。本书对孙中山及其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组织历程、思想演变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包括兴中会的成立、同盟会的整合,以及多次武装起义的教训。我们探讨了革命党人如何从早期的屡战屡败中汲取经验,最终将矛头对准了摇摇欲坠的清王朝本身。 第三部分:帝国的终结与共和的艰难开端(1912-1927) 辛亥革命的爆发,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本书细致描述了武昌起义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以及随后各省响应的连锁反应。我们重点分析了推翻帝制的过程,以及“共和”概念在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中的艰难落地。 然而,帝国的瓦解并未带来立竿见影的稳定。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暴露了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的软弱性与妥协性。本书对袁世凯称帝的闹剧及其覆灭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中国军阀割据时代的序幕是如何拉开的。 在军阀混战的黑暗时期,中国社会思想界迎来了一次空前的解放——新文化运动。我们详细介绍了“德先生”(民主)与“赛先生”(科学)对传统儒家伦理的猛烈冲击。从陈独秀对旧道德的批判,到胡适提倡白话文的意义,再到李大钊等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介绍,这一时期是中国知识分子在精神上寻求独立和重塑民族灵魂的关键时期。 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觉醒和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本书将五四运动视为一次由知识分子发起、动员了城市民众和工人的全民性抗议,它彻底改变了中国政治的生态结构,并直接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四部分:国家统一的尝试与分裂的阴影(1927-1937) 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尤其是“四一二”政变,将中国带入了国共两党十年对峙的复杂阶段。本书客观地评述了国民党在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在形式上统一中国所做的努力,包括推行“训政纲领”、建设基础工业以及在教育和法律上进行的现代化改革。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在遭受重大挫折后,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本书全面展现了红军的艰难长征——这是一次在极端恶劣环境下,对革命意志和军事智慧的极限考验。长征的结束,不仅保存了革命的火种,更在精神上塑造了中国共产党坚不可摧的形象。 在内战与对外威胁并存的背景下,民族矛盾日益尖锐。本书着重探讨了“九一八事变”前后,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逻辑与后果。东北沦陷,不仅意味着大片国土的丧失,更暴露了国民政府在国家主权问题上的战略误判,为后来的全面抗战埋下了伏笔。 《烽火连天:近代中国的转型与挣扎》通过对政治权力结构的更迭、思想文化领域的剧烈冲突、社会经济基础的缓慢松动,以及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浪潮中表现出的不屈精神的细致描绘,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近代中国为何如此曲折、如此痛苦地迈向现代国家的深度解读。本书力求还原历史的复杂性与人性的多面性,而非简单的善恶评判。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这本作品的,坦白说,起初我对这类厚重的历史题材抱有一丝敬畏,担心阅读过程会过于晦涩难懂。然而,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没有采取严格的编年体叙事,而是通过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和核心人物的视角进行切换,使得叙事节奏张弛有度,极具电影感。每一次时间线的跳转,都像是为读者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你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同一个历史事件。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手法,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和探索性。而且,作者在关键的转折点设置了许多悬念和伏笔,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下去,想要探究“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它成功地将历史的宏大叙事拆解成了无数个可以被个体感知的故事片段,让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冷冰冰的年份和条文,而是一种可以被触摸、可以被感知的鲜活体验。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磅礴,作者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可谓炉火纯青。从宏观的时代背景到微观的个体命运,每一个转折点都刻画得入木三分。我尤其欣赏它那种冷静的笔触,没有过度的煽情,却能在不经意间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比如书中对那段屈辱岁月的描绘,那种深沉的悲凉感并非单纯依靠堆砌苦难的细节,而是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腻剖析,让读者真切地体会到家国沦丧之下的那种无力与挣扎。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历史的洪流之中,与书中的角色一同经历着那些风云变幻的岁月。它不像某些历史读物那样干巴巴地罗列事实,而是将历史还原成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故事,让人在阅读中既能获得知识的增益,又能感受到深刻的情感共鸣。作者的史料功底显然十分扎实,每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都有据可查,这使得整个故事的基调非常稳健可靠,读来让人信服。这种将严谨的史实与动人的文学叙事完美结合的功力,实属难得。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它不像传统历史著作那样板着面孔,反而带着一种洞察世事的犀利和一种近乎散文诗般的优雅。读起来完全没有负担感,仿佛是在听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娓娓道来那些波澜壮阔却又令人唏嘘的往事。我尤其钟爱它对人物性格的刻画,那些在时代大潮中浮沉的人物,无一不立体而复杂。作者似乎对人性的幽微之处有着深刻的洞察力,笔下的人物绝非简单的“好人”或“坏人”,而是充满了矛盾与挣扎。例如,某个章节对那位地方士绅的描写,那种在传统与变革之间的摇摆不定,那种既想保全家族又心系民族大义的纠结,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拍案叫绝。这种对复杂人性的尊重和挖掘,使得整部作品的深度远超一般的主题性著作。它的语言富有张力,时而如刀锋般锐利地指出时代的弊病,时而又如春风般温柔地抚慰那些逝去的灵魂。

评分

作为一个对历史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发现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多维度的思考空间。它没有简单地给出一个“结论”,而是呈现了那个时代各方力量的博弈、各种思潮的碰撞,以及选择背后的沉重代价。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对“爱国”和“牺牲”这些词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们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与无数个具体的人的选择和牺牲紧密联系在一起。书中对不同政治光谱人物的刻画,也十分克制和公允,没有进行脸谱化的批判或赞颂,而是力求展现他们行为逻辑的合理性,即使这种合理性最终导向了悲剧性的结局。这种鼓励读者进行独立思考而非被动接受的写作方式,是非常值得称赞的。它成功地在激发历史情感的同时,保持了一种必要的学术距离感和批判性精神。

评分

这本书在细节的处理上,展现了作者非凡的匠心独具。它不仅仅关注那些庙堂之上的风云变幻,更着墨于社会肌理深处的细微变化。比如,书中对当时普通民众的衣食住行、市井百态的描摹,那些生活化的场景还原,简直是栩栩如生。我能清晰地想象出那个时代茶馆里的喧嚣、码头上的忙碌,甚至是战火硝烟中那种特有的泥土和血腥味。正是这些饱含生活气息的细节,构筑了一个极其真实可信的历史背景,让那些宏大的历史叙事有了坚实的落脚点。读到某些关于平民生活的段落时,我甚至产生了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仿佛能够闻到旧式煤油灯散发出的味道。这种对“日常历史”的重视,使得全书的厚度倍增,也让读者对那个年代的理解更加立体和全面,不再局限于战争与政治的层面。

评分

书很好,快递及时。

评分

学习学习学习。。。。。。

评分

不错正品,值得拥有,呵呵

评分

书很好,快递及时。

评分

唐德刚的书不错,史料丰富,观点辛辣,爱看

评分

唐德刚的书不错,史料丰富,观点辛辣,爱看

评分

挺好

评分

唐德刚的书不错,史料丰富,观点辛辣,爱看

评分

还不错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