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专著系2007年度北京电影学院院级科研委托项目《表演艺术教程》的最终结项成果之一。
内容简介
《表演创作手册:苹果应该这么吃下》是一本启示录形式的专著。它完全采用创作对话的形式,从专业的角度对表演创作经验、问题、理解进行梳理总结,具有指导意义和提示意义。该项对话的深刻意义是,以比较重要的电影表演艺术家为研究主旨,对其电影表演艺术创作进行专门的讨论,同时,还涉及电影作品、电影本体、电影特征和电影技巧,对于具体的表演创作方法、创作特点、创作规律、创作风格、创作手段进行理论层面的学术总结和拓展。
目录
总序/张会军
序言/罗锦瞵
序言/孙惠柱
引言
上篇 西方表演理论史
第一章 表演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一)表演艺术之源头
1.古希腊戏剧的表演
2.古希腊剧作家对表演的贡献
3.古希腊戏剧专家罗锦鳞教授的论述
4.古希腊戏剧最值得借鉴的表演理念
(二)哲学家的表演理论《诗论》《诗学》《涛艺》
1.柏拉图的《诗论》
2.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3.贺拉斯的《诗艺》
(三)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的表演理论
1.莎士比亚(1564-1616)
——英国伟大的诗人与剧作家
2.狄德罗(1713-1784)
——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
3.莱辛(1729-1781)
——德国美学家、剧作家、文艺评论家
4.歌德(1749-1817)
——德国诗人、剧作家、导演、思想家
5.席勒(1759-1805)
——德国哲学家、剧作家、诗人
(四)演员的表演艺术理论
I.泰马(1763-1826)
——法国杰出演员、表演艺术改革者
2.罗西(1820-1890)
——意大利悲剧演员大师
3.亨利·欧文(1839-1905)
——英国悲剧表演大师
4.萨尔维尼(1829-1916)
——意大利著名悲剧演员
5.哥格兰(1839-1909)
——法国喜剧表现派大师
(五)体验派与表现派论争的轨迹
1.柏拉图的“理式说”与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
2.实践中的“情感派”与“理智派”
3.两派争论的焦点
4.戏剧家黄佐临如是说
5.中国20世纪60年代两派的论争
(六)“体验派”与“表现派”争论焦点
1.舞台上表演是否要动真情
2.对待感情与理智的关系
3.对“双重”的不同解读
4.演员与角色的关系
5.排演中的不同强调
(七)“体验派”、“表现派”的融合与统一
1.差异有时来自风格题材
2.“体验”和“表现”的互补
3.“体验”和“表现”的交叉重叠
4.表演实践中的综合运用
5.两派争论对教学的启示
第二章 表演理论的系统完善
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63-1938)
——俄国导演、演员、戏剧教育家和戏剧理论家
(一)“体验派”演剧体系的建立
1.“体系”总结了现实主义戏剧传统
2.促成体系的关键人物契诃夫与丹钦科
3.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组成
4.体验学说的理论依据
5.“斯氏体系”的真髓
(二)斯氏演剧体系的传播与发展
1.美国表演学派中的“方法派”
2.斯氏体系在电影界的传播
3.斯氏体系在中国的传播
(三)全面、正确地理解“体系”
1.体系不是教条与准则
2.克服歪曲、误解“体系”的倾向
3.克服唯我独尊,绝对真理的倾向
4.防止对斯氏的误读
5.童道明先生如是说
(四)质疑、背叛、继承中的发展
1.质疑首先来自俄国
2.中国教授学者的质疑
3.背叛质疑中的发展
二、梅耶荷德(1874-1940)
——俄国著名导演、演员、戏剧理论家
1.假定性的现实主义戏剧
2.“有机造型术”的理论
3.梅氏表演训练体系
4.舞台新形式的创造者
5.梅氏表演艺术的观念
6.演员应具备的素质条件
7.探索的创新精神
三、瓦赫坦戈夫(1883-1922)
——俄国著名导演、戏剧理论家
1.“幻想现实主义”的创立者
2.“表现”与“体验”的整合
3.把“剧场性”请回剧场
4.信念与情感——表演艺术的基石
5.对创作、排演的要求
6.充满阳光的乐观主义
四、戈登·克雷(1872-1944)
——英国戏剧理论大师和著名导演
1.象征主义戏剧的表演原则
2.“演员”是“超级傀儡”
3.用才智将理智与情感导向艺术高境界
4.到戏剧圈外去找灵感
5.舞台美术的创新与改革
五、莱因哈特(1873-1943)
——德国著名导演、演员
1.博采众长融会古今
2.不摹仿别人不重复自己
3.广泛的演出风格与观念
4.尊重演员创作、反对明星制
5.艺术实践中的创造性成果
6.赋予传统戏剧以现代生命
六、米·契诃夫(1891-1955)
——俄国著名演员、表演训练大师
1.表演方法论的宣言书
2.“梦幻写实主义”戏剧观
3.创造性的想象力
4.“想象的形体和想象的中心”
5.“双重意识”理论
6.戏剧活的核心是演员与观众的关系
7.关于“气氛”的理论
8.形体动作“四兄弟”理论
9.关于“心理姿势”的理论
……
第三章 表演理论反判创新多元期
下篇结语 并非走向终结,而是走向多元
下篇 西方表演训练方法
第四章 斯氏体系的表演训练及其发展
第五章 格洛托夫斯体系为主的表演训练
第六章 关于“生命感觉”的表演训练
第七章 哑剧、形体戏剧及其他创新练习
下篇结语
精彩书摘
3.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组成
对“斯氏体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解释除表演体系还应包括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美学思想和导演工作,以及他对于戏剧艺术本质和社会使命的观点,这就是对思想性和真实地反映现实的要求,对鲜明而质朴的艺术形式的要求和对深刻的生活内容的要求等等。但真正构成一个严密、系统、科学的完整“体系”,仍然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员创作“体系”。以“体验基础上的再体现”为基本内容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论述演员创作时的内心体验,《演员自我修养》指“体验创作过程中的自我修养”,是“体系”的基础和最重要的内容所在。第二部分论述舞台体现,即“在体验基础上演员对形象的再体现”。体验是基础,体现是目的;体现的内容是剧作所塑造的形象,因而这是第二度塑造,名之为“再体现”。第三部分论述创造角色。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的:“体系,就是我所摸索到的演员工作方法,这个方法能使演员创造出角色为形象,揭示出角色的人的精神生活,并且通过美丽的艺术形式在舞台上自然地把它体现出来。”表演体系可分为两大篇,上篇“演员自我修养”、下篇“演员创造角色”。着重阐明演员为创造角色形象所必须掌握的内外部表演技术以及获得这些表演技术所应遵循的方法和道路。演员遵循生活的逻辑和有机天性的规律,在角色的规定情境中真诚地去感觉、去思想、去动作,以获得正确的创作自我感觉,摒弃一切舞台表演程式。“体系”首先注重研究演员在角色创造中一切动作和情绪产生的内在逻辑和心理依据,由此创立了表演艺术的体验学派。同时也十分重视发展演员的形体、声音、吐词等外部体现诸元素的表现力,并认为内部体验和外部体现这两个方面在表演创作中具有不可分割的统一性,而且是互相制约的,外部动作会激发内部动作,内部动作则产生外部动作,是个完整的心理形体的过程。后期斯氏又提出了接近角色的新方法,即“形体动作方法”。关于“最高任务”和“贯串动作”的学说是整个“体系”的最重要的环节,强调要在艺术创作中找到并体现出作品和角色的思想实质,通过最高任务的探索和剧本贯串动作的构成来体现作品的思想意图。“体系”不仅仅是演员的创作体系,也是导演的创作体系和所有参加舞台艺术创作者的“体系”。它不仅揭示演员创作的客观规律和方法,也揭示了导演创作的规律和方法。
前言/序言
林洪桐教授策划并撰写的、北京电影学院列入教学科研项目的、中国电影出版社计划出版的这套电影表演艺术系列丛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学术工程,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学术策划,其学术的意义将会在未来若干年的电影表演教育和电影理论研究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套系列的学术专著,林洪桐教授已经酝酿、策划多年,丛书的出版,实质上是对他多年电影表演教学和电影创作的系统总结,其中有的专著已经出版了一段时间,这一版,林洪桐教授又融入了一些新的内容,为这次集中出版,他放弃拍摄影片、排练话剧和参与教学,投入全部的精力进行撰写,这是林洪桐教授晚年所要竭尽全力进行的一项重要学术工程,他表示将全力完成它,并以这套丛书献给培育他的、敬爱的母校——北京电影学院。我们对林洪桐教授这种高度的学术责任感和对学院学科建设、学术研究的关爱,由衷地表示敬意。
让我给这套丛书撰写总序,我自认为有专业上的压力,自己才疏学浅,无力承担如此重要的工作,但恭敬不如从命,我只能是站在电影学院院长和博导、教授的立场,为我们的电影学科呐喊,为我们的学术研究成果助威。
《表演艺术教程》系列丛书,全套共计6种8本,分别是:(一)《表演学习手册——九重城与三字经》;(二)《表演教学手册——稻草怎样纺成金》(上、下);(三)《表演应试手册——芝麻芝麻把门开》;(四)《表演美学手册——奏响天堂和声》;(五)《表演创作手册——苹果应该这么吃》(上、下);(六)《表演分析手册——多米诺跳棋围棋》。
表演创作手册:苹果应该这么吃(下)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