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经方讲录(第2辑)

名师经方讲录(第2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赛美 编
图书标签:
  • 中医
  • 经方
  • 名师讲录
  • 方剂学
  • 传统医学
  • 临床经验
  • 医学教材
  • 中医经典
  • 张仲景
  • 伤寒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02145
版次:1
商品编码:1056384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7
字数:28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名师经方讲录(第2辑)》有人预测,21世纪全球出版了中国热,中国出现了中医典,中医出现了经典热,经典出现了《伤寒》热,尊重传统,回归自然,归真返朴,成为后工业的时代人类新的认知点和发展时尚,发现自然掌所致自然,顺应自然,使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挽救地球 也是挽救人类,自身新的发展战略。

内容简介

   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广东省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和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承办的继续教育项目“第八期全国经方运用高级研修班”(简称“第八期经方班”),于2009年11月27-29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功举办。
   本期由李赛美主编,为《名师经方讲录》第二辑,主题为“肺系疾病经方防治”,切中2009年全球重大公共医疗卫生事件“甲流防治”主题,海内外专家云集,海峡两岸中医大师联手,献计献策,奉献了一顿“甲流经方防治”的盛宴。《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新快报》、《中国中医药报》、《中医药通报》等报刊及时进行了报道,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名师经方讲录(第2辑)》通过对第八期经方班专家讲座与查房视频进行文字翻录与整理,力争经方运用潮流,跟踪医疗热点,服务临床前沿,既是一份值得珍藏的经方名师临证心路史料,又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研修经典宝贵教材。

目录

上篇 名师讲座篇
甲型H1N1流感防治方案
经方与临床
读中医经典作品的一点体会
读经典多临床访明师勤思考
——浅谈学习中医经典著作的体会
仲景方治疗肺系疾病临床撮要
浅谈运用经方的治疗心得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用经典选经方决疑难
论《伤寒杂病论》对发展中医肿瘤学的贡献与临床应用
我常用的几张经方
经方医学的源流与现状分析
经方辨治糖尿病思路举隅

下篇 名师查房篇
郝万山教授查房实录
梅国强教授查房实录
张步桃查房实录
陈明教授查房实录
李可老中医查房实录

精彩书摘

《伤寒论》、《金匮要略》,合称《伤寒杂病论》,里面的条文都是相互错杂在一块的,只是后世人为地把它分为外感、内伤两部分。所以小青龙汤《伤寒》、《金匮》的条文是有紧密联系的。联系所有的条文,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很明确的结论,小青龙汤重在治喘,它的病变部位在肺,和甲流感侵害的主要脏器在肺完全一致,经过加减变通以后的小青龙汤主攻方向也是救肺,并且以四逆汤为主帅,因此能够护阳救阴,阻断了心、肝、脾、肾诸脏器衰亡的趋势,所以变通小青龙汤是治疗甲流的最佳选择。大家考虑下我的意见。
我们刚刚用《伤寒论》小青龙汤的原文和现代甲流感的六大症状进行了对照,发现完全吻合。下面这个就是中医怎么样看待甲流感的症状。先说轻型的甲流感,一个就是发热,但是我在卫生部资料的原件上没有看到甲流感初期一定要恶寒发热。如果严重会有寒战,这个时候体温就上到38℃~39℃了,这是一个必然症,多数初起恶寒,是太阳病必见症。咳嗽,这主要是肺的问题,肺外合皮毛,肺经是太阳经运行的主要路径;喉痛,小孩子得甲流感最多的症状就是喉咙痛,如果是实证热证,那就属于肺卫,如果是虚证那就属于少阴,因为少阴之脉循喉咙夹舌本嘛,少阴经在受到寒毒的攻击以后,喉咙痛往往是一种信号。虽然喉痛,但是不红不肿,而且颜色有的是淡的,有的是紫暗的,这就标示着甲流感是一个寒邪。再下来,身体疼痛。有人头痛,但头痛又分好多部位,甲流感的头痛是和项相连,经络辨证属于太阳,这是太阳伤寒的特征。绝大多数病人在得了甲流感以后都会感到疲倦,这个疲倦是什么东西啊?就是无精打采。古人形容叫做“腰重如带五千钱”,就好像绑了五千铜钱那么重,这是寒水束表,流人肌肤的表现。这个就是水气为病,就是小青龙汤的主证为病。

前言/序言

  卫生部陈竺部长今年在新加坡某高校演讲时提出:中医发展要遵循“原汁原味”“百花齐放”“与时俱进”原则。近年来寻根溯源,回归经典成为中医界共识。经方研究与运用方兴未艾,关于中医学术传承与伤寒学术流派的研究,列为国家“十一五”支撑项目,有关经方配伍与剂量研究列入国家“973”项目主要内容。多模式的经方班、经方网站如雨后春笋,除广州“经方班”外,还有南京、北京、山西的“经方论坛”、“经方沙龙”……各种有关经方研究专著一直稳居当今中医图书出版龙头。经方名家丰富的临证经验、危急疑难病证辨治思路、精细独到的处方用药心得等真实记录与诠释,备受敬重与期盼。将经典与临床、经典与人才培养融会贯通,全国各省、市相继创立不同层次的“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以及备受关注的“国医大师学术传承班”受到学术界普遍认同,深刻反映了社会需求与中医学术传承的潮流,“学经典,做临床,拜名师,求创新”是中医人才培养与成长必经路径,也是中医学术特色的鲜明体现。
  秉承“弘扬仲景学术,推广经方运用”理念,自1996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创办“全国经方临床运用高级研修班”以来,每1-2年一期,已成功举办了八期。相继推出了《经方临床应用》第一、二辑,《听名师讲经方运用》,《名师经方讲录》等系列图书。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国家教学团队、国家精品课程、国家重点专科优势,凭借“经典回归临床”,创建经典独立病区,从临床诠释经典,突出经方临床运用鲜明特色,经过三代经方人共同努力,形成了深厚的学术积淀。办班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内容之新,包容性之强,征服了每位聆听的学员,在海内外产生了良好影响,并成为继续教育品牌项目。

《名师经方讲录(第2辑)》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中医经典学习读物。本书精选了多位在经方临床应用领域享有盛誉的名中医的讲课精华,聚焦于《伤寒杂病论》等经典医籍中核心经方的解读、辨证论治思路以及实际临床应用经验。 本书并非对经典原著进行逐字逐句的考据,而是更侧重于名师们如何将古老的智慧融会贯通,并将其转化为解决当代临床疑难杂症的有效手段。每位讲师都拥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实践,他们结合自身多年的行医心得,对每个经方的配伍、剂量、适应症、禁忌症以及临证加减变化进行了鞭辟入里的阐述。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其“讲录”的形式。不同于枯燥的理论书籍,它保留了名师讲课时的生动性、逻辑性和启发性。你可以感受到课堂上的互动氛围,听到名师们在分析病情、讲解方剂时的思考过程。他们不仅会讲解方剂的字面意义,更会深入剖析方剂背后的配伍机理、脏腑关系、病机演变,以及如何在不同的临床情境下灵活运用。 内容亮点: 名师荟萃,经验传承: 汇集了业内资深、医术精湛的经方大家,他们的临床经验弥足珍贵,为年轻一代中医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范本。 经方精讲,深入浅出: 针对经典经方,逐一进行细致讲解,从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到辨证要点、使用方法,再到典型病例分析,层层递进,条理清晰。 临床导向,实战性强: 强调经方在现代临床中的实际应用,通过大量真实病案的解析,展示名师们如何运用经方治愈各种疑难杂症,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辨证施治,灵活变通: 重点阐述经方的辨证论治思想,以及如何根据不同患者的体质、病程、兼夹证进行加减化裁,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精髓。 理论与实践结合: 既有对经典理论的深入解读,又有对临床实践的详尽展示,帮助读者在理论认知和实践操作之间建立桥梁。 启迪思维,提升医技: 通过名师的讲解,不仅能学到具体的经方知识,更能学习到中医的思维方式、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从而全面提升临床诊疗水平。 本书适合中医专业的学生、年轻的中医师,以及所有对经方医学怀有浓厚兴趣,希望提升中医临床技能的医者。它是一部集理论学习、临床指导、经验传承于一体的优秀中医著作,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经方,在中医道路上不断进步。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那些深藏于临床实践中的“活”的经方知识,以一种易于理解和吸收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它不是一本单纯的教科书,更像是一位良师益友,在你学习经方的道路上,为你指点迷津,传授真谛。通过阅读本书,你将有机会窥探到名中医们是如何将看似简单的经方,应用于复杂多变的临床疾病之中,并取得卓著疗效的。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看到《名师经方讲录(第2辑)》这本书名的时候,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课堂上的场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中医,精神矍铄,缓缓地讲述着那些在古籍中流传千年的方子,他的声音里带着一种历经岁月沉淀的智慧。我买这本书,其实是想找回那种学习的“感觉”。现在很多书,都是把理论掰开了揉碎了,好像是为了迎合快节奏的生活,但很多时候,反而失去了那种深度和厚度。我希望这本讲录,能够保留课堂上那种互动和启发性。比如,老师们可能会提出一些引发思考的问题,引导读者自己去挖掘方剂的精髓。我特别希望能够看到一些关于“疑难杂症”的案例分析,以及老师们是如何运用经方来解决的。毕竟,我们学经方,最终还是要解决实际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些“活”的思路,而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我还会留意书中老师们对一些经典条文的独到见解,是否能颠覆我原有的认知,或者为我打开新的视角。我喜欢那种能够激荡思维的书籍,它能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与作者进行思想的碰撞。

评分

对于《名师经方讲录(第2辑)》,我怀着一种“寻根”的心情去翻阅。我总觉得,学中医,尤其是经方,最本质的东西,就是那个“道”。而很多现代的医学著作,虽然写得条理清晰,但总感觉少了那么点“道”的韵味。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让我感受到,那些名师们是如何从浩瀚的经方体系中,提炼出最精华的部分,并将其传授给下一代的。我特别希望能读到一些关于“经方思维”的论述,比如,在实际临床中,他们是如何运用“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原则来灵活运用方剂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种更系统、更全面的经方学习框架,而不是零散地学习一个个方剂。我还会仔细品味书中老师们对“经方之妙”的体悟,那些看似简单的配伍,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天地。我喜欢那种能够触及灵魂的文字,它能让你在阅读之后,对中医产生更深刻的敬畏之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经方学习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指引我前行的方向。

评分

坦白讲,我购买《名师经方讲录(第2辑)》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朝圣”的心态。我并非科班出身,纯粹是出于对中医的浓厚兴趣,在自学经方的道路上摸索。市面上的经方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通俗化,总觉得少了那么一股“精气神”。而“名师讲录”这几个字,就自带了一种权威和经验的光环。我想象中的这本书,绝不会是那种冷冰冰的教科书。它应该充满了智慧的火花,充满了临床的温度。我期待能够通过书中老师们的讲解,感受到他们几十年来在临床一线摸爬滚打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比如,一个简单的桂枝汤,不同的老师,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病情,可能会有不同的加减应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呈现出这种“千人千方”的智慧,而不是将经方固化成一成不变的公式。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够有一些关于“辨证要点”的详细阐述,比如,在面对一些似是而非的症状时,老师们是如何抽丝剥茧,找到病机的核心的。我渴望理解那些“悟”的瞬间,那种醍醐灌顶的体验,而不是简单地记住一个方子对应一个病症。这对我这样一个自学者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

评分

拿到这本《名师经方讲录(第2辑)》,说实话,我心里还是挺期待的。第一辑我还没来得及细读,就听说第二辑出了,正好可以作为我学习经方的一个新的起点。我一直觉得,学习中医,尤其是经方,最怕的就是理论脱离实践,或者说,那些古老的文字读起来晦涩难懂,好像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很遥远。但是,当真正有经验的老师,用他们自己临床的体会,把那些经典方剂讲透了,那感觉就不一样了。这本书的“讲录”形式,就特别能抓住这一点。我猜想,里面一定会有很多老师在讲课时,那种循循善诱,又时而慷慨激昂的语气,能够把复杂的方证关系讲得明明白白,而不是简单地罗列条文。我特别希望能够看到一些老师是如何解读《伤寒论》原文的,他们会如何结合实际病例,来阐述一个方剂的组方思路、剂量运用、以及各种变化。毕竟,经方之所以为经方,在于它的简练和高效,在于它背后深刻的辨证体系。我希望能从这本书里,不仅学到具体的方药知识,更能领悟到一种辨证论治的精神,一种“以人为本,审证求因”的治学态度。我之前在学习其他中医经典的时候,常常觉得很多东西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希望这本讲录能帮我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评分

我买《名师经方讲录(第2辑)》的初衷,其实是为了找寻一种“传承”的力量。我总觉得,中医的精髓,很多时候是通过言传身教,通过老师们几十年的临床经验,一点点传递下来的。这本书的“讲录”形式,恰好能够捕捉到这种传承的温度。我希望能够从中感受到,那些名师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传递着一种治学态度和医者情怀。我尤其期待能够看到,书中老师们是如何讲解那些“不易理解”的条文,他们会用什么样的方法,将那些古老的智慧,转化为我们现代人能够理解和运用的东西。我希望能读到一些关于“组方奥秘”的剖析,比如,为什么某个药放在这个位置,为什么这个剂量是这样?这些细节背后,是否蕴藏着深刻的哲理?我喜欢那种能够让我“茅塞顿开”的书籍,它能帮助我打破认知的壁垒,看到更广阔的医学天地。我还会留意书中老师们是如何在讲解过程中,融入自己独特的临床体会和感悟,这对我这样一个初学者来说,是无比宝贵的财富。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带人家买的,蛮好的,长知识

评分

好书买了两套了

评分

买了他的全集真的值得拥有的一本好书

评分

买了他的全集真的值得拥有的一本好书

评分

好书买了两套了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还好还好

评分

大师的作品,大师的心血

评分

做活动买的,价格实惠,慢慢积累经验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