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印度宗教哲學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智慧,斑斕卓異。該書介紹瞭印度古代宗教哲學的産生背景、部門流派、源流演變和發展過程。
內容簡介
《印度宗教哲學概論》全麵介紹瞭印度宗教哲學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及主要內容。共分為三編,二十五章。
第一編論述瞭印度宗教哲學的發展綫索與思想淵源,除瞭勾畫齣它的主要發展階段之外,還側重分析瞭吠陀、奧義書和六師的基本思想。這部分的主要內容構成瞭印度宗教哲學的發展起點及其後世思想的形成基礎。
第二編論述瞭印度宗教與哲學的主要流派,即婆羅門教係統的六派哲學 (包括數論派、瑜伽派、勝論派、正理派、彌曼差派、吠檀多派)、佛教(包括早期佛教、小乘部派佛教、早期大乘佛教、中後期大乘佛教、後期佛教) 、耆那教、順世論,以及近現代宗教哲學。
第三編對印度宗教哲學發展史上的一些重要觀念或基本問題進行瞭專門探討,如實有與空無、事物形態類彆、輪迴、解脫、神、思維方式、倫理等觀念或理論。
作者簡介
姚衛群,北京大學哲學係、宗教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佛教與道教教研室主任,哲學博士。祖籍江蘇啓東,1954年4月28日生於江蘇徐州。現主要在北京大學從事佛教、東方哲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並被聘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兼職研究員,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任中華外國哲學史學會理事。曾赴荷、奧、英、法、德、日等國作學術研究或訪問演講。齣版《佛學概論》、《佛教般若思想發展源流》、《印度哲學》等著作六部,發錶論文八十餘篇。著作曾獲北京市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奬。
目錄
前言
第一編 發展綫索與思想淵源
第一章 印度宗教哲學的發展綫索與基本特點
第二章 吠陀贊歌
第三章 奧義書宗教哲學
第四章 六師思想
第二編 主要宗教與哲學流派
第五章 數論派
第六章 瑜伽派
第七章 勝論派
第八章 正理派
第九章 彌曼差派
第十章 吠檀多派
第十一章 順世論
第十二章 耆那教
第十三章 早期佛教
第十四章 小乘部派佛教
第十五章 早期大乘佛教
第十六章 中後期大乘佛教
第十七章 後期佛教
第十八章 印度近現代宗教哲學
第三編 核心觀念與基本理論
第十九章 實有與空無觀念
第二十章 事物形態類彆理論
第二十一章 輪迴觀念
第二十二章 解脫觀念
第二十三章 神觀念
第二十四章 思維方法
第二十五章 倫理思想
主要參考書目
索引
前言/序言
印度宗教哲學概論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第三編對印度宗教哲學發展史上的一些重要觀念或基本問題進行瞭專門探討,如實有與空無、事物形態類彆、輪迴、解脫、神、思維方式、倫理等觀念或理論。
評分
☆☆☆☆☆
評分
☆☆☆☆☆
商羯羅大師認為最高真實的梵是宇宙萬有的始基,也是萬物的依靠,世界上一切現象都是從梵中産生齣來的。最高的梵是世界之源,萬物依靠梵産生而梵並不依賴世界。梵是統一、永恒、純淨、先驗的意識。它無內無外、無形無狀,既不具有任何差彆也不具有任何屬性,既超主觀也超客觀,既超時空也超因果。它不具有任何差彆、內外、部分,也不具有任何屬性、運動、變化。梵既超越於主觀與客觀,也超越於時間、空間、實體性、因果等等的經驗範疇,它是不可見、不可聞、不可觸、不可說、不可思議的一種絕對實在。但一般人無法認識到這一點,便賦予梵種種屬性。
評分
☆☆☆☆☆
梵這一概念在吠檀多派中常與阿特曼概念混用。阿特曼作為宇宙或萬有本體時被稱為“大我”,作為生命現象主體時被稱為“小我”。有情的生命現象被認為是暫時的,但阿特曼則被認為是長存的。阿特曼是輪迴解脫中的領受者。
評分
☆☆☆☆☆
不錯。
評分
☆☆☆☆☆
評分
☆☆☆☆☆
課程需要的書。感覺還不錯吧
評分
☆☆☆☆☆
智慧的梳理,塵世中的深思。
評分
☆☆☆☆☆
若尾注改為腳注,將更便於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