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草良药养出好气血,美食佳方吃出好筋骨!
120味中药滋补全家!
《中药养生图典》收纳120味中药材,分为补气、补血等14个大类,用通俗易懂又不失专业的文字,对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成分、药理作用、产地、养生用法、宜忌进行讲解,并给出实用性强的验方、食疗方,以及适合家庭操作的对症食疗方。
作者简介
辛茜庭,国家级名老中医许润三亲传弟子,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妇科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
师从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著名中医妇科专家许润三教授,2004~2007年,被评为“第三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师承徒弟”,拥有20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中医中药有着深入的研究。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2项。
内页插图
目录
对症食疗方速查
中药功效速查
第一章 选对中药好进补
中药,养生保健好选择
中药养生歌
药与食的完美结合
四季养生选对药
性味归经学问大
中药之“四性”
中药有“五味”
归经起药效
中药配伍有讲究
君臣佐使,搭配有道
中药“十八反”
中药“十九畏”
中药养生因人而宜
药食同源 吃对最关键
药食选用学问大
药膳配伍有宜忌
第二章 补益最佳的38味中药
补气
人参——补气之最
党参——补中益气养肝血
西洋参——补气养阴清虚火
黄芪——补气升阳健脾胃
山药——益气滋阴养肝肾
甘草——调和诸药解百毒
大枣——补气养血安心神
蜂蜜——补气润燥?大肠
白术——补气燥湿健脾胃
太子参——补气生津润肺燥
补血
当归——补血之最
白芍——补血养肝止泻痢
熟地黄——补血养阴填精髓
何首乌——养血填精补肝肾
阿胶——滋阴养血润肺燥
桂圆肉——养血开胃安心神
桑葚——补血养阴生津液
黑木耳——润肺补血清肠胃
补阳
鹿茸——补阳之最
冬虫夏草——益肺止血补肾阳
肉苁蓉——润肠通便益精血
杜仲——安胎强筋补肝肾
益智仁——温脾暖肾止泄泻
补骨脂——温脾止泻补肾阳
淫羊藿——补肾壮阳祛风湿
干姜——温中驱寒平咳嗽
蛤蚧——补肺滋肾定喘咳
海马——补肾壮阳抗衰老
补阴
女贞子——补阴之最
银耳——滋阴润燥益肾阴
枸杞子——明目润肺补肝肾
百合——养阴润肺安心神
麦冬——养阴润肺生津液
石斛——滋阴养胃润咽喉
黄精——滋肾益气润心肺
天冬——滋阴润燥降肺火
玉竹——生津止渴润肺燥
黑芝麻——润肠益精补肝肾
第三章 排毒有奇效的38味中药
活血化瘀
丹参——活血之最
三七——止?之最
川芎——活血行气止疼痛
益母草——活血调经消水肿
红花——活血通经散瘀痛
郁金——行气化瘀解郁闷
月季花——活血调经消血肿
毛冬青——活血通脉解热毒
苏木——行血祛瘀消肿痛
清热解毒
金银花——清热之最
绿豆——消暑利尿清热毒
决明子——清肝明目降血压
板蓝根——凉血利咽解热毒
罗汉果——清热滑肠润肺咽
夏枯草——清火明目散肿结
槐花——凉血止血泻肝火
知母——清热泻火润肺燥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毒
鱼腥草——利尿消脓清热毒
穿心莲——清热解毒消血肿
健胃消食
神曲——消食之最
山楂——消食化积益脾胃
鸡内金——消食健胃止遗尿
麦芽——健脾开胃消肿胀
谷芽——消食和中健脾胃
槟榔——驱虫消积促兴奋
利尿泻下
茯苓——利尿之最
赤小豆——利尿消肿解小毒
薏米——健脾利湿排脓毒
荷叶——清热解暑降血脂
五加皮——补肝强筋祛风湿
泽泻——清热利尿消水肿
玉米须——利尿消肿退黄疸
冬瓜皮——利尿消肿去烦渴
车前子——?热明目祛痰湿
芦荟——清热通便润肌肤
淡竹叶——清热利尿除心火
番泻叶——泻热利尿润肠道
第四章 调理身心必备的50味中药
养心安神
酸枣仁——安神之最
灵芝——养心轻身抗衰老
柏子仁——养心安神通大肠
合欢皮——解郁安神和五脏
石菖蒲——化痰开胃醒神志
海参——滋阴补肾养心血
远志——安神益智祛痰湿
夜交藤——养心安神通经络
疏肝理气
枳实——理气之最
陈皮——理气燥湿能补泻
香附——行气解郁止疼痛
玫瑰花——行气和血解肝郁
佛手——疏肝理气治咳嗽
刀豆——温中下气止打嗝
半夏——燥湿化痰止呕吐
荔枝核——行气止痛降血糖
竹茹——清热化痰止呕吐
檀香——行气止痛调脾胃
止咳化痰
贝母——化痰之最
胖大海——利咽解毒去暑热
桔梗——润肺止咳排脓痰
枇杷叶——清肺止咳生津液
银杏叶——清肺平喘化瘀血
海藻——消痰利尿去肿结
紫苏子——止咳化痰降血脂
苦杏仁——止咳之最
祛风化湿
藿香——化湿之最
桂枝——发汗散寒通经脉
薄荷——发汗散寒通经脉
菊花——平肝明目疏风热
柴胡——疏肝镇咳抗病毒
荆芥——解热发汗消肿痛
桑寄生——补肾安胎祛风湿
桑叶——疏风平肝清肺热
葛根——除热生津降血脂
牛蒡子——解毒利咽散风热
苦丁茶——清热明目生津液
收敛固精
白果——固精之最
莲子——益肾固精安心神
芡实——除湿止泻固肾精
五味子——收敛固精护五脏
覆盆子——益肾固精治贫血
石榴皮——止泻止血驱蛔虫
温里祛寒
附子——温里之最
丁香—温中暖胃消腹痛
肉桂——散寒止痛通血脉
花椒——温中止痛杀蛔虫
小茴香——散寒止痛和脾胃
胡椒——温中止痛消浓痰
八角茴香——温中散寒止疼痛
精彩书摘
药食同源 吃对最关键 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 的,随着经验的积累,药食才开始分化。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 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 想。 中药的治疗药效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药劲大”,用药正确时,效果 突出,而用药不当时,容易出现较明显的副作用;而食物的治疗效果不及中 药那样突出和迅速,配食不当,也不至于立刻产生不良的结果。 但不可忽视的是,药物虽然作用强,但一般不会经常吃,食物虽然作用 弱但天天都离不了。中医以辨证理论为指导,将中药与食物搭配,或制作简 单的药茶,或加入调味料,制成色、香、味、形俱佳的药膳食疗,因其膳中 有药,兼具营养保健、防病治病的多重功效。 药食选用学问大 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 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因而药膳的应用也讲究“辨证用膳”、 “因人用膳”、“顺应天时”和“因地制宜”。此外,饮食有节是中医养生 保健的一个重要原则,药膳食疗更应适量和节制,不可贪多和急于求成,小 量长期食用才是药膳调理体质的优势所在。 辨证用膳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制作药膳时也应当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料配伍。如高 血压有四种症型,肝阳上亢型、肝肾阴虚型、肾阳虚衰型、气滞血瘀型,应 分别选用对症的中药和食物配伍,而不是只要是高血压,一个方子包打天下 。 因人用膳 人的“年龄”和“体质”各有不同,使用药膳时也应有所差异。老人多 肝肾不足,用药不宜温燥;孕妇怕动了胎气,不宜用活血滑利、大寒大热的 中药;血虚体质的要多选用补血药,血瘀体质的要多选用活血化瘀的药等等 。 顺应天时 一天有十二个时辰,配合人体的十二条经脉,恰好是一条经脉对应一个 脏腑,人体脏腑气血的运行和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密切相关,故中医学提倡“ 顺应天时”而养生。中医古籍《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有言“用寒远寒,用 热远热”,指的是采用性质寒凉的药物时应避开寒冷的冬天,采用性质温热 的药物时应避开炎热的夏天,这也是在选用中药时值得注意的。 因地制宜 中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域,水土、气候、生活习惯都会有一定差异, 造成人体生理和病理上也有所不同,这和我们常说的“水土不服”有相似之 处。有的地区气候潮湿,饮食多温燥辛辣,四川重庆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有 的地区气候寒冷,饮食多热而滋腻,东北炖菜源于此;广东气候炎热,饮食 多清凉甘淡。选用中药制作药膳时,也要遵循这个原理。 药膳配伍有宜忌 不仅药物之间讲究配伍,药物和食物也要适宜地搭配,搭配得好有助药 效的发挥,搭配不好则会减弱药效、抵消药效、甚至引起中毒反应。比如川 贝母和雪梨,一个祛痰止咳,一个润肺去燥,两个搭配食用,功效相加,相 互助益,是止咳化痰的良方;又如人参和白萝卜,一个补气,一个破气,两 个搭配食用,功效相抵。 P34-35
前言/序言
中药养生图典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好书。。。。
评分
☆☆☆☆☆
正品,折扣又多,内容很好看
评分
☆☆☆☆☆
给长辈随便看看,打发时间。
评分
☆☆☆☆☆
本人一直都崇尚中医,中药。
评分
☆☆☆☆☆
这本书中中药养生图典本草良药养出好气血,美食佳方吃出好筋骨!120味中药滋补全家!中药养生图典收纳120味中药材,分为补气、补血等14个大类,用通俗易懂又不失专业的文字,对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成分、药理作用、产地、养生用法、宜忌进行讲解,并给出实用性强的验方、食疗方,以及适合家庭操作的对症食疗方。药食同源吃对最关键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随着经验的积累,药食才开始分化。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中药的治疗药效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药劲大,用药正确时,效果突出,而用药不当时,容易出现较明显的副作用而食物的治疗效果不及中药那样突出和迅速,配食不当,也不至于立刻产生不良的结果。但不可忽视的是,药物虽然作用强,但一般不会经常吃,食物虽然作用弱但天天都离不了。中医以辨证理论为指导,将中药与食物搭配,或制作简单的药茶,或加入调味料,制成色、香、味、形俱佳的药膳食疗,因其膳中有药,兼具营养保健、防病治病的多重功效。药食选用学问大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因而药膳的应用也讲究辨证用膳、因人用膳、顺应天时和因地制宜。此外,饮食有节是中医养生保健的一个重要原则,药膳食疗更应适量和节制,不可贪多和急于求成,小量长期食用才是药膳调理体质的优势所在。辨证用膳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制作药膳时也应当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料配伍。如高血压有四种症型,肝阳上亢型、肝肾阴虚型、肾阳虚衰型、气滞血瘀型,应分别选用对症的中药和食物配伍,而不是只要是高血压,一个方子包打天下。因人用膳人的年龄和体质各有不同,使用药膳时也应有所差异。老人多肝肾不足,用药不宜温燥孕妇怕动了胎气,不宜用活血滑利、大寒大热的中药血虚体质的要多选用补血药,血瘀体质的要多选用活血化瘀的药等等。顺应天时一天有十二个时辰,配合人体的十二条经脉,恰好是一条经脉对应一个脏腑,人体脏腑气血的运行和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密切相关,故中医学提倡顺应天时而养生。中医古籍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有言用寒远寒,用热远热,指的是采用性质寒凉的药物时应避开寒冷的冬天,采用性质温热的药物时应避开炎热的夏天,这也是在选用中药时值得注意的。因地制宜中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域,水土、气候、生活习惯都会有一定差异,造成人体生理和病理上也有所不同,这和我们常说的水土不服有相似之处。有的地区气候潮湿,饮食多温燥辛辣,四川重庆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有的地区气候寒冷,饮食多热而滋腻,东北炖菜源于此广东气候炎热,饮食多清凉甘淡。选用中药制作药膳时,也要遵
评分
☆☆☆☆☆
,很快送达了很好的
评分
☆☆☆☆☆
书本的印刷质量非常好,内容也实用,适合家庭养
评分
☆☆☆☆☆
本人一直都崇尚中医,中药。
评分
☆☆☆☆☆
正品,折扣又多,内容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