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藝術學:景觀要素與藝術原理》係統闡述瞭景觀要素及藝術原理。在總結和吸收瞭多年來本學科領域的教學、科研和實踐成果的基礎上,全麵介紹瞭景觀的組成要素及其特徵,景觀要素組閤的原則與方法,景觀空間及其組織的原理與方法,景觀構思、立意與布局的原則與方法,景觀設計的程序與方法等。《景觀藝術學:景觀要素與藝術原理》共分6章,內容新穎,案例豐富,圖文並茂,可讀性強。
0 緒論
0.1 從園林到景觀
0.1.1 囿一苑一私園
0.1.2 公園一城市綠地係統
0.1.3 生態園林與大地景觀
0.1.4 相關概念的界定
0.2 景觀藝術與景觀藝術學
0.2.1 景觀藝術學的研究對象與任務
0.2.2 景觀藝術及其學科的新追求
1 景觀物質要素及其特徵
1.1 地形
1.1.1 地形的類型與特徵
1.1.2 地形的功能作用
1.2 山石
1.2.1 石材的選型
1.2.2 山石的造景形式
1.2.3 品石
1.2.4 中國傳統園林的堆山疊石
1.3 水體
1.3.1 水體的特徵及感官效應
1.3.2 水體的造景形式
1.3.3 水體的造景功能
1.3.4 傳統造園中的理水
1.4 植物
1.4.1 植物類彆
1.4.2 植物的五感特徵
1.4.3 植物的功能
1.5 天時景象
1.5.1 季相美
1.5.2 時景美
1.6 景觀建築與小品
1.6.1 景觀建築的結構形式
1.6.2 景觀建築類型及其性格特徵
1.6.3 景觀小品的類型
1.7 園路與場地
1.7.1 園路的作用
1.7.2 園路及場地分類
1.7.3 鋪裝
1.8 景觀照明與設施
1.8.1 景觀照明類型
1.8.2 燈具類型
2 景觀藝術要素
2.1 點、綫、麵、體
2.1.1 點
2.1.2 綫
2.1.3 麵
2.1.4 體
2.2 色彩
2.2.1 色彩的本質及效應
2.2.2 景觀色彩的來源
2.3 質地與肌理
2.3.1 景觀材料的類彆
2.3.2 質感的類彆與特徵
2.3.3 景觀肌理的錶現
3 景觀要素的組閤
3.1 與景觀要素組閤相關的變量
3.1.1 數量
3.1.2 位置
3.1.3 方嚮
3.1.4 方位
3.1.5 間距
3.1.6 形狀
3.2 景觀要素的組閤原則
3.2.1 多樣與統一
3.2.2 對比與調和
3.2.3 平衡與緊張
3.2.4 節奏與韻律
3.2.5 比例與尺度
3.2.6 主從與重點
3.2.7 風格與風俗
3.3 景觀要素形體的組閤
3.3.1 形體組閤的一般形式
3.3.2 植物配置形式
3.3.3 景石組閤方式
3.4 景觀要素色彩與質感的組閤
3.4.1 色彩組閤
3.4.2 質感組閤
4 景觀空間與組織
4.1 空間界定
4.1.1 空間界定的三要素
4.1.2 空間界定的方式
4.1.3 景觀空間的界定物
4.2 空間的形式與特性
4.2.1 靜態空間的視覺規律
4.2.2 空間的虛實
4.2.3 空間的開閉
4.2.4 空間的尺度
4.2.5 空間的抽象屬性
4.2.6 空間的層次、序列及軸嚮
4.3 景觀空間組織
4.3.1 東西方的空間組織觀念
4.3.2 景觀空間對比
4.3.3 景觀空間的分隔與滲透
4.3.4 景觀空間序列的建立
4.3.5 景觀空間軸綫組織
5 景觀立意與布局
5.1 構思與立意
5.2 意境的創造與錶達
5.2.1 意境的起源與特徵
5.2.2 意境的形成與創造
5.3 分區與布局
5.3.1 布局原則
5.3.2 利用圖解法確定分區及其功能關係
5.3.3 布局形式
5.4 視覺分析與景點設置
5.4.1 視距分析與景點設置
5.4.2 利用視域分析確定景物之間的構圖關係
5.4.3 利用視錯覺增強景物的觀賞效果
6 景觀設計的程序與方l法
6.1 景觀設計程序
6.1.1 相地
6.1.2 前期研究
6.1.3 方案規劃設計
6.2 地形設計
6.2.1 地形錶示法
6.2.2 地形設計的法則
6.2.3 地形設計程序
6.3 道路與場地設計
6.3.1 道路設計
6.3.2 場地設計
6.3.3 鋪裝設計
6.4 水體設計
6.4.1 水體聚分設計
6.4.2 水體源流設計
6.4.3 水體的尺度和比例
6.4.4 水岸設計
6.5 種植設計
6.5.1 種植設計法則
6.5.2 種植設計的程序與方法
6.6 景觀建築與小品設計
6.6.1 景觀建築與環境的關係
6.6.2 景觀建築的設計過程
6.6.3 休憩建築設計
6.6.4 坐憩設施設計
6.7 景觀照明設計
6.7.1 景觀照明設計法則
6.7.2 燈光照明分類設計
我對書中關於“材料”的論述印象深刻。傳統意義上,我們可能隻關注材料的實用性和耐久性,但這本書卻將材料上升到瞭藝術錶達的層麵。例如,不同石材的質感、紋理、色澤,以及它們在光影下的變化,是如何影響景觀的情緒的?不同木材的天然肌理,經過精細的加工後,又會呈現齣怎樣的生命力?作者還提到瞭金屬、玻璃等現代材料在景觀中的運用,以及它們如何與自然元素産生對話。這讓我意識到,選擇閤適的材料,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是藝術上的考量。
評分本書中對“時間”在景觀中的作用的闡述,極具啓發性。景觀並非靜止的畫麵,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季節的更替、植物的生長、光影的移動,都在不斷地重塑著景觀的麵貌。作者強調瞭如何設計能夠“生長”的景觀,如何預見和引導景觀隨著時間而呈現齣的不同美感。這讓我對“永恒”的景觀藝術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原來,真正的藝術能夠經受住時間的考驗,甚至在時間的流逝中愈發顯現其魅力。
評分“空間”的概念在這本書中得到瞭非常深刻的解讀。它不再是簡單的建築之間的空隙,而是被賦予瞭流動性、體驗性和情感連接。作者通過對“圍閤空間”、“開放空間”、“垂直空間”等多種空間形態的分析,展現瞭設計師如何通過對空間的組織和塑造,來影響人的行為和感受。尤其讓我著迷的是,書中關於“路徑”的設計,如何引導觀者的視綫,如何創造齣驚喜與探索的體驗,這讓我對公園、廣場等公共空間有瞭全新的思考。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簡潔的留白和充滿意境的插圖,讓人立刻感受到它所傳遞的專業與藝術氣息。我尤其喜歡封麵上的那株精心勾勒的鬆樹,綫條的疏密變化,仿佛真的能感受到風吹過枝葉的沙沙聲,這讓我對書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一直對“景觀藝術”這個概念感到好奇,它究竟是如何將自然美學與人文關懷巧妙地融閤在一起的?它又如何超越瞭單純的園林設計,上升到一種藝術的層麵?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瞭解那些隱藏在優美景觀背後的設計哲學和藝術法則。
評分翻開書頁,紙張的觸感溫潤而厚實,印刷清晰,色彩飽滿,這本身就是一種閱讀的享受。我非常欣賞作者在開篇就提齣的“景觀要素”這個概念,它不是簡單地羅列花草樹木,而是將構成景觀的每一個元素都賦予瞭生命和意義。比如,書中對“水”的解讀,不僅僅是池塘、溪流,更包含瞭流動、反射、聲音、甚至生命滋養的多重意涵,這讓我對身邊的水景有瞭全新的認識。作者還強調瞭“形式”與“空間”的關係,如何通過綫條、體塊、色彩來塑造視覺感受,如何引導觀者的腳步,創造齣具有感染力的場所。
評分最後,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景觀要素”的知識梳理,更是關於“藝術原理”的深度剖析。作者將藝術學的理論巧妙地融入到景觀設計的實踐中,讓我明白,景觀設計不僅僅是技術的運用,更是一種創造力的錶達,一種對美學原則的遵循和升華。我從書中獲得的不僅僅是理論知識,更是對景觀藝術的全新感知和熱愛,它讓我開始用藝術傢的眼光去審視身邊的每一個綠色角落。
評分書中的“光影”分析,是我閱讀過程中最大的亮點之一。我一直覺得,景觀在一天中不同時刻呈現齣的美感是截然不同的,而“光影”正是這一切變化的關鍵。作者詳細闡述瞭自然光和人工光如何塑造景觀的形態、色彩和氛圍,如何通過巧妙的燈光設計,在夜晚也能創造齣迷人的景觀效果。書中提供的案例分析,更是直觀地展示瞭光影在不同季節、不同時間下的藝術錶現力,讓我開始思考,如何纔能更好地利用光影,讓景觀煥發齣生機。
評分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色彩”的章節。色彩不僅僅是視覺的感受,更是一種情感的傳遞。作者深入剖析瞭色彩的心理學效應,以及在景觀設計中如何運用色彩來營造不同的氛圍,例如,暖色調的激情與活力,冷色調的寜靜與沉思。書中還探討瞭自然界中色彩的和諧與對比,以及如何在人工景觀中藉鑒和創新。我曾經以為,景觀設計就是種花栽草,但這本書讓我明白,色彩的運用纔是點亮景觀靈魂的關鍵。
評分書中關於“尺度”的探討,讓我受益匪淺。很多時候,我們對景觀的美感判斷,其實都與“尺度”息息相關。作者詳細分析瞭“宏觀尺度”與“微觀尺度”在景觀設計中的不同作用,以及如何通過比例、大小、疏密等關係,來達到視覺上的平衡與和諧。例如,一棵參天大樹與一叢精緻的花卉,它們各自的“尺度感”是如何影響整體景觀的?如何通過人工乾預,來調整景觀的“尺度”,使其更符閤人的體驗需求?
評分“秩序”與“自由”的辯證統一,是書中讓我反復思考的一個主題。景觀設計並非一味追求整齊劃一,也不是完全放任自流。作者在書中探討瞭如何在一個有秩序的框架下,注入自由的元素,如何通過變化和驚喜,打破單調,創造齣更具藝術魅力的景觀。我開始理解,那些看似隨意的花草搭配,背後可能蘊含著精妙的構思;那些麯摺蜿蜒的小徑,更是引導著人們去探索未知的樂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