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艺术学 景观要素与艺术原理 第2版

景观艺术学 景观要素与艺术原理 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汤晓敏 王云 著
图书标签:
  • 景观设计
  • 景观艺术
  • 园林景观
  • 艺术原理
  • 景观要素
  • 环境艺术
  • 景观学
  • 设计理论
  • 第二版
  • 高等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13105370
商品编码:10912606102

具体描述

    《景观艺术学:景观要素与艺术原理》系统阐述了景观要素及艺术原理。在总结和吸收了多年来本学科领域的教学、科研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全面介绍了景观的组成要素及其特征,景观要素组合的原则与方法,景观空间及其组织的原理与方法,景观构思、立意与布局的原则与方法,景观设计的程序与方法等。《景观艺术学:景观要素与艺术原理》共分6章,内容新颖,案例丰富,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目录

0 绪论 
0.1 从园林到景观 
0.1.1 囿一苑一私园 
0.1.2 公园一城市绿地系统 
0.1.3 生态园林与大地景观 
0.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0.2 景观艺术与景观艺术学 
0.2.1 景观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0.2.2 景观艺术及其学科的新追求 
1 景观物质要素及其特征 
1.1 地形 
1.1.1 地形的类型与特征 
1.1.2 地形的功能作用 
1.2 山石 
1.2.1 石材的选型 
1.2.2 山石的造景形式 
1.2.3 品石 
1.2.4 中国传统园林的堆山叠石 
1.3 水体 
1.3.1 水体的特征及感官效应 
1.3.2 水体的造景形式 
1.3.3 水体的造景功能 
1.3.4 传统造园中的理水 
1.4 植物 
1.4.1 植物类别 
1.4.2 植物的五感特征 
1.4.3 植物的功能 
1.5 天时景象 
1.5.1 季相美 
1.5.2 时景美 
1.6 景观建筑与小品 
1.6.1 景观建筑的结构形式 
1.6.2 景观建筑类型及其性格特征 
1.6.3 景观小品的类型 
1.7 园路与场地 
1.7.1 园路的作用 
1.7.2 园路及场地分类 
1.7.3 铺装 
1.8 景观照明与设施 
1.8.1 景观照明类型 
1.8.2 灯具类型 
2 景观艺术要素 
2.1 点、线、面、体 
2.1.1 点 
2.1.2 线 
2.1.3 面 
2.1.4 体 
2.2 色彩 
2.2.1 色彩的本质及效应 
2.2.2 景观色彩的来源 
2.3 质地与肌理 
2.3.1 景观材料的类别 
2.3.2 质感的类别与特征 
2.3.3 景观肌理的表现 
3 景观要素的组合 
3.1 与景观要素组合相关的变量 
3.1.1 数量 
3.1.2 位置 
3.1.3 方向 
3.1.4 方位 
3.1.5 间距 
3.1.6 形状 
3.2 景观要素的组合原则 
3.2.1 多样与统一 
3.2.2 对比与调和 
3.2.3 平衡与紧张 
3.2.4 节奏与韵律 
3.2.5 比例与尺度 
3.2.6 主从与重点 
3.2.7 风格与风俗 
3.3 景观要素形体的组合 
3.3.1 形体组合的一般形式 
3.3.2 植物配置形式 
3.3.3 景石组合方式 
3.4 景观要素色彩与质感的组合 
3.4.1 色彩组合 
3.4.2 质感组合 
4 景观空间与组织 
4.1 空间界定 
4.1.1 空间界定的三要素 
4.1.2 空间界定的方式 
4.1.3 景观空间的界定物 
4.2 空间的形式与特性 
4.2.1 静态空间的视觉规律 
4.2.2 空间的虚实 
4.2.3 空间的开闭 
4.2.4 空间的尺度 
4.2.5 空间的抽象属性 
4.2.6 空间的层次、序列及轴向 
4.3 景观空间组织 
4.3.1 东西方的空间组织观念 
4.3.2 景观空间对比 
4.3.3 景观空间的分隔与渗透 
4.3.4 景观空间序列的建立 
4.3.5 景观空间轴线组织 
5 景观立意与布局 
5.1 构思与立意 
5.2 意境的创造与表达 
5.2.1 意境的起源与特征 
5.2.2 意境的形成与创造 
5.3 分区与布局 
5.3.1 布局原则 
5.3.2 利用图解法确定分区及其功能关系 
5.3.3 布局形式 
5.4 视觉分析与景点设置 
5.4.1 视距分析与景点设置 
5.4.2 利用视域分析确定景物之间的构图关系 
5.4.3 利用视错觉增强景物的观赏效果 
6 景观设计的程序与方l法 
6.1 景观设计程序 
6.1.1 相地 
6.1.2 前期研究 
6.1.3 方案规划设计 
6.2 地形设计 
6.2.1 地形表示法 
6.2.2 地形设计的法则 
6.2.3 地形设计程序 
6.3 道路与场地设计 
6.3.1 道路设计 
6.3.2 场地设计 
6.3.3 铺装设计 
6.4 水体设计 
6.4.1 水体聚分设计 
6.4.2 水体源流设计 
6.4.3 水体的尺度和比例 
6.4.4 水岸设计 
6.5 种植设计 
6.5.1 种植设计法则 
6.5.2 种植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6.6 景观建筑与小品设计 
6.6.1 景观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6.6.2 景观建筑的设计过程 
6.6.3 休憩建筑设计 
6.6.4 坐憩设施设计 
6.7 景观照明设计 
6.7.1 景观照明设计法则 
6.7.2 灯光照明分类设计


《色彩的交响:视觉艺术中的色彩理论与实践》 内容简介 《色彩的交响:视觉艺术中的色彩理论与实践》是一本深度探索色彩在视觉艺术领域中扮演角色的专著。本书并非仅仅罗列色彩的物理属性,而是将色彩视为一种强大的语言,一种能够唤起情感、塑造空间、传达意念的艺术媒介。作者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将抽象的色彩理论与具体的艺术实践巧妙地融合,为读者呈现一幅丰富多彩的视觉艺术画卷。 全书共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引导读者逐步深入理解色彩的奥秘。 第一部分:色彩的基石——理论与感知 本部分旨在为读者构建坚实的色彩理论基础。首先,我们将回顾色彩的科学原理,包括可见光谱、色相、明度、纯度等基本概念,以及不同色彩模型(如RYB、RGB、CMYK)的形成与应用。然而,本书的重点并非停留在纯粹的科学层面,而是着重于色彩如何作用于人类的视觉感知系统。我们将探讨色彩在人眼中的成像过程,以及大脑如何处理和解读色彩信息。 随后,本部分将深入分析色彩的心理学效应。色彩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与我们的情感、记忆、文化背景紧密相连。我们将研究不同色彩对人类情绪的普遍影响,例如红色可能激发的激情与警惕,蓝色带来的宁静与忧郁,黄色传递的愉悦与温暖,以及绿色象征的生机与平和。同时,我们也会关注色彩的文化象征意义,探讨同一颜色在不同文化和历史时期可能呈现出的截然不同的含义,从而理解为何色彩能够成为跨越语言障碍的普适性表达方式。 此外,色彩的相互关系也是本部分的重要内容。我们不仅要理解单一色彩的特性,更要关注色彩之间的对比、调和与和谐。色轮的应用、互补色、邻近色、同类色等色彩搭配原则将被详细阐述,并结合具体的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展示这些原则如何在实践中被运用,以达到预期的视觉效果。我们还将探讨色彩的肌理和质感如何影响观看者的感知,以及光线变化对色彩呈现的影响。 第二部分:色彩的谱系——艺术媒介中的色彩应用 在构建了理论基础之后,本部分将聚焦于色彩在各种视觉艺术媒介中的具体应用。我们将以绘画为例,深入剖析油画、水彩、水墨、版画等不同绘画材料对色彩表现力的影响。油画浓烈厚重的色彩,水彩轻盈通透的晕染,水墨写意淋漓的墨色变化,版画独特的色彩叠印效果,都将通过经典作品进行细致解读。我们将分析大师们如何运用色彩来塑造形体、营造氛围、表达情感,以及他们如何在材料的限制与可能性之间寻找最佳的色彩解决方案。 除了传统的绘画,本书还将拓展到其他视觉艺术领域。在摄影中,色彩的运用直接影响着照片的情感基调和叙事性。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后期色彩调整来强化照片的主题,如何利用自然光或人造光源来捕捉和呈现色彩的真实美感。在雕塑和装置艺术中,色彩的选取和处理能够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和意义,使其从单纯的物质形态上升到精神层面的表达。即使是平面设计和建筑设计,色彩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影响着品牌形象、空间感知和用户体验。 本部分还将特别关注色彩的象征性与叙事性。在许多艺术作品中,色彩不仅仅是视觉元素,更是承载着深刻含义的符号。例如,黑暗与光明、冷色与暖色之间的对比,往往暗示着冲突与和谐、希望与绝望等主题。我们将分析艺术家如何通过精心设计的色彩语言来讲述故事,引导观众的情感走向,并引发深层次的思考。 第三部分:色彩的和谐——构图与意境中的色彩构建 色彩的运用并非孤立的事件,它需要与构图、形式、主题等其他艺术要素相互配合,才能构成一幅完整的、富有感染力的作品。本部分将探讨色彩在构图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色彩来引导观众的视线,突出画面的重点。我们将分析色彩的分布、比例、密度如何影响画面的平衡感和视觉节奏。例如,大面积的暖色调可以营造出热情、活力的氛围,而小范围的冷色点缀则能带来画龙点睛之 "色"。 同时,色彩在营造艺术意境方面的作用将被深入探讨。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作品所表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色彩是营造意境的重要手段。山水画中,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辅以青绿、赭石等点缀,能够勾勒出山川的雄浑、水流的灵动,营造出幽远、宁静的意境。风景油画中,霞光的橙红、暮色的紫蓝、晨雾的灰白,都能瞬间将观众带入特定的时空,感受季节的更迭和时间的流转。 本部分还将分析色彩的冷暖对比、虚实对比、轻重对比等如何共同作用,构建出作品的整体风格和情感基调。例如,鲜明的色彩对比往往能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适合表现激昂、热烈的主题;而柔和、统一的色彩则更易营造出宁静、内敛的意境。我们将通过大量经典艺术作品的案例分析,展示色彩如何在构图与意境的共同作用下,成为艺术家表达思想、传达情感的强大工具。 第四部分:色彩的实践——创作与创新 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之后,本部分将转向色彩的实际创作与创新。我们将为 aspiring 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提供实用的创作指南。从色彩的观察与捕捉开始,鼓励读者在日常生活中细心留意周围世界的色彩变化,培养敏锐的色彩感知能力。我们将介绍不同的色彩练习方法,如色彩写生、色彩临摹、色彩速写等,帮助读者加深对色彩的理解和掌握。 本书还将探讨色彩的调和与变化技巧,包括如何根据色彩理论进行准确的色彩调配,如何利用色彩的微妙变化来丰富画面层次,以及如何处理色彩的过渡与衔。我们将介绍一些进阶的色彩运用手法,如色彩的象征性运用、色彩的抽象运用、以及如何打破常规,创造出独特的色彩语言。 最后,本部分将鼓励读者进行色彩的创新。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色彩的运用也并非一成不变。我们将探讨如何在继承传统色彩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观念和个人风格,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和独特魅力的色彩作品。本书旨在激发读者的创作热情,引导他们通过对色彩的深入探索,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最终在视觉艺术的海洋中,奏响属于自己的“色彩的交响”。 《色彩的交响:视觉艺术中的色彩理论与实践》是一本集学术性、实践性、艺术性于一体的著作。它不仅为读者提供了系统、深入的色彩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引导读者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欣赏色彩在视觉艺术中的无限可能。本书适合所有对色彩充满好奇,渴望提升自身艺术素养和创作能力的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色彩”的章节。色彩不仅仅是视觉的感受,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作者深入剖析了色彩的心理学效应,以及在景观设计中如何运用色彩来营造不同的氛围,例如,暖色调的激情与活力,冷色调的宁静与沉思。书中还探讨了自然界中色彩的和谐与对比,以及如何在人工景观中借鉴和创新。我曾经以为,景观设计就是种花栽草,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色彩的运用才是点亮景观灵魂的关键。

评分

翻开书页,纸张的触感温润而厚实,印刷清晰,色彩饱满,这本身就是一种阅读的享受。我非常欣赏作者在开篇就提出的“景观要素”这个概念,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花草树木,而是将构成景观的每一个元素都赋予了生命和意义。比如,书中对“水”的解读,不仅仅是池塘、溪流,更包含了流动、反射、声音、甚至生命滋养的多重意涵,这让我对身边的水景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还强调了“形式”与“空间”的关系,如何通过线条、体块、色彩来塑造视觉感受,如何引导观者的脚步,创造出具有感染力的场所。

评分

“空间”的概念在这本书中得到了非常深刻的解读。它不再是简单的建筑之间的空隙,而是被赋予了流动性、体验性和情感连接。作者通过对“围合空间”、“开放空间”、“垂直空间”等多种空间形态的分析,展现了设计师如何通过对空间的组织和塑造,来影响人的行为和感受。尤其让我着迷的是,书中关于“路径”的设计,如何引导观者的视线,如何创造出惊喜与探索的体验,这让我对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有了全新的思考。

评分

我对书中关于“材料”的论述印象深刻。传统意义上,我们可能只关注材料的实用性和耐久性,但这本书却将材料上升到了艺术表达的层面。例如,不同石材的质感、纹理、色泽,以及它们在光影下的变化,是如何影响景观的情绪的?不同木材的天然肌理,经过精细的加工后,又会呈现出怎样的生命力?作者还提到了金属、玻璃等现代材料在景观中的运用,以及它们如何与自然元素产生对话。这让我意识到,选择合适的材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艺术上的考量。

评分

书中的“光影”分析,是我阅读过程中最大的亮点之一。我一直觉得,景观在一天中不同时刻呈现出的美感是截然不同的,而“光影”正是这一切变化的关键。作者详细阐述了自然光和人工光如何塑造景观的形态、色彩和氛围,如何通过巧妙的灯光设计,在夜晚也能创造出迷人的景观效果。书中提供的案例分析,更是直观地展示了光影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下的艺术表现力,让我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光影,让景观焕发出生机。

评分

最后,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景观要素”的知识梳理,更是关于“艺术原理”的深度剖析。作者将艺术学的理论巧妙地融入到景观设计的实践中,让我明白,景观设计不仅仅是技术的运用,更是一种创造力的表达,一种对美学原则的遵循和升华。我从书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是对景观艺术的全新感知和热爱,它让我开始用艺术家的眼光去审视身边的每一个绿色角落。

评分

本书中对“时间”在景观中的作用的阐述,极具启发性。景观并非静止的画面,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季节的更替、植物的生长、光影的移动,都在不断地重塑着景观的面貌。作者强调了如何设计能够“生长”的景观,如何预见和引导景观随着时间而呈现出的不同美感。这让我对“永恒”的景观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原来,真正的艺术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甚至在时间的流逝中愈发显现其魅力。

评分

“秩序”与“自由”的辩证统一,是书中让我反复思考的一个主题。景观设计并非一味追求整齐划一,也不是完全放任自流。作者在书中探讨了如何在一个有秩序的框架下,注入自由的元素,如何通过变化和惊喜,打破单调,创造出更具艺术魅力的景观。我开始理解,那些看似随意的花草搭配,背后可能蕴含着精妙的构思;那些曲折蜿蜒的小径,更是引导着人们去探索未知的乐趣。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简洁的留白和充满意境的插图,让人立刻感受到它所传递的专业与艺术气息。我尤其喜欢封面上的那株精心勾勒的松树,线条的疏密变化,仿佛真的能感受到风吹过枝叶的沙沙声,这让我对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景观艺术”这个概念感到好奇,它究竟是如何将自然美学与人文关怀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它又如何超越了单纯的园林设计,上升到一种艺术的层面?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了解那些隐藏在优美景观背后的设计哲学和艺术法则。

评分

书中关于“尺度”的探讨,让我受益匪浅。很多时候,我们对景观的美感判断,其实都与“尺度”息息相关。作者详细分析了“宏观尺度”与“微观尺度”在景观设计中的不同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比例、大小、疏密等关系,来达到视觉上的平衡与和谐。例如,一棵参天大树与一丛精致的花卉,它们各自的“尺度感”是如何影响整体景观的?如何通过人工干预,来调整景观的“尺度”,使其更符合人的体验需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