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边疆地区的史前社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统计学、视觉与空间分析等方法,借鉴西方社会学、人类学的理论和概念,对公元前第2千纪后期至第1千纪前期包括东北地区在内的中国北方边疆地区的考古材料,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进而描绘了北方地带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轨迹,为我们重新审视和理解北方地带的社会发展进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值得一读,但还远远不够
评分太专业,看着累。里面指出了中国考古的民族倾向,让国内一些观点显得很不可靠。对于个人来说史前文化交流的内容的分析很有用,打破了我一些宏大的幻想。
评分##在工地上快速翻过,墓地分析看不懂
评分##国人容易陷入典籍崇拜。然而,如果不读考古学论著,那么,你的历史视野会是残缺不全的。
评分##用装饰品作为族群标志的观点很有意思,与以往惯用的陶器群区分族群的方法有所不同。值得吐槽的是翻译质量太差...
评分##不知是翻译拉胯还是原文冗赘,到第四章及之后开始分析论述的时候,关于考古材料中身份标识的确定啰里啰嗦却不知所云,最终叙述各家学者观点的三四页纸的论述,只归结成一句话:尽管我们知道物质材料中的身份标识不一定能表现身份认同,但条件所限,我们目前也只能用物质材料作为身份符号来进行研究。但为了规避这个不足,我的文章不打算定性,而打算讨论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做。
评分##买了 Kindle 版的。译者和编辑略失职,最明显的,一会儿把Di Cosmo译成狄宇宙(其中文名),一会儿又音译成第·科斯莫。译文整体不算流畅,不过也没什么错误。吉迪采用了一些不同以往的方法和视角,得出了一些不同以往结论,比如他认为北方地带向游牧经济转变是一个渐变而非突变的过程。对于青铜技术的起源,作者则认为目前的材料无法解决这一问题。
评分##毕竟应该也不会有一劳永逸的新方法了……
评分##考古学实在太不好看,大概能梳理出作者想分析的考古学依据,但是作者做结论非常审慎,还是得看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结合宗子维城,可以大概了解罗泰的那种“统计学分析指的是什么”。而狄宇宙和王明珂很明显对于考古材料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本书也着重提到了考古学的陪葬物品与外部标志还有族群认同的关系,可以与狄王二人的研究互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