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厚厚的书,光是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分量,就让人对它充满了敬意。我本来对古代文字的兴趣也就停留在初识的阶段,主要是在一些历史普及读物里看到过隶书的皮毛,总觉得那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字体。然而,当我真正翻开这本《古代字书辑刊:隶篇》时,那种感觉立刻就被颠覆了。它不是那种只展示几页拓片、配几句浅显文字的入门读物,而是像一个深邃的知识宝库,每一页都透露着研究者的严谨和对历史的尊重。我花了好几天时间才勉强适应它的编排方式,那些复杂的字形对照和考证细节,简直就像是侦探小说里的线索链条,需要极大的耐心去梳理。我不得不承认,很多地方我需要对照着手头的其他参考资料才能勉强理解作者的论述深度,这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也正是这种挑战,让我对汉字演变的历史脉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不再是浮光掠影的欣赏,而是深入肌理的探究。
评分翻阅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一场与古人跨越时空的对话。那些被小心翼翼收录进来的碑刻、简牍上的文字,仿佛带着历史的尘埃和时间的温度,在我眼前鲜活了起来。我尤其欣赏其中对隶书不同阶段特征的细致描摹和区分,那种对“波磔”起笔收尾的微妙差异的捕捉,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我能感受到编辑者在选材上的独到眼光,他们没有盲目堆砌材料,而是进行了精妙的筛选和编排,使得不同出土背景和书写风格的隶书能够相互映照,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的研究者来说,光是能系统地看到如此丰富的原始资料汇编,就已经是一种极大的幸运了。它不仅是工具书,更像是一部浓缩的隶书发展史,让我对“隶变”这一关键的文字转型期有了更具象化的理解。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对于一个普通的爱好者来说,初看起来是有些“冷峻”的。它没有过多花哨的设计,一切都以信息传达的准确性为最高准则。字体选用和版式设计都极度克制,这无疑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忠实于原貌,确保拓片的清晰度和细节的保留。然而,这种极简主义风格,在阅读体验上确实需要一定的适应期。我刚开始还试图把它当作一本可以轻松翻阅的图册,很快就发现行不通。它要求读者必须带着一种近乎学术研究的态度去对待它。不过,一旦你沉下心来,就会发现这种朴实无华的背后,蕴含着巨大的信息密度。那些看似枯燥的注释和引文,其实是构建起每一个字形考证逻辑的坚实基础,让你明白每一个结论都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建立在扎实的考古发现之上的。
评分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这本书在收录材料上的广度和深度,这绝对不是一般的字帖或研究资料能够比拟的。它真正做到了“辑刊”二字所蕴含的系统性和汇集性。我发现了一些以前从未在其他公开出版物上见过的、非常零散的隶书实例,这些材料的出现,极大地弥补了我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些罕见字形或地方性书风了解的不足。每一次发现一个新的字例,都像是解开了一个古老的谜题。而且,这本书似乎不仅仅停留在文字形体的展示,它还试图将这些文字置于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地理环境中去考察。这种多维度的考量,使得读者在研究单个字形时,也能自然而然地触摸到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书写习惯的变迁,从微观的笔画到宏观的历史变迁,都被巧妙地联系了起来。
评分对于真正想在汉字学领域深耕的人来说,这本书几乎是绕不开的案头必备。它的价值在于其无可替代的原始性资料的汇集和整理,它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最可靠的基石。我个人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工具性的百科全书,而不是面向大众的普及读物。如果你只是想了解隶书的优美,市面上有很多更具艺术欣赏性的书籍可以选择。但如果你想知道某一个隶书偏旁是如何在不同朝代的碑刻上呈现细微变化的,或者想追溯某个生僻字的源头及其流变轨迹,那么这本书所提供的证据链条和详尽的对比分析,是任何其他读物都无法替代的。它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古文字学基础,但同时也以其毋庸置疑的权威性,引领着我们向更专业、更精微的学术领域迈进,是一部需要反复研读、常读常新的宝典。
评分翟云升的隶书,主要以《孔庙碑》、《曹全碑》、《乙英碑》、《礼器碑》等汉碑为渊源,师承桂馥隶书醇古朴茂、点画敦实、结构严谨开朗之风绪,并兼学诸家之长,通过长期对金石文字的研究,终于形成了自己的隶书风格。他的隶书,由精雕秀媚到凝练厚重,再由凝练厚重到大气磅礴、朴实无华、畅酣淋漓,成为名重一时的书坛大家。
评分文学
评分《隶篇》十五卷、续十五卷、再续增本十五卷,清人翟云升编撰,这是一部隶字形义字典。字形选自汉魏吉金、石户。前十四卷依《类篇》体例按部类排列,所收各字均注明出处,并解释字义,说明正、借、别体及其源流。第十五卷偏旁以及变隶通例,《隶篇》是汉字发展、隶法源流研究者和刻工作者的重要参考书。今据作者刻本及杭州许链刻本拼合缩写为十六开下下两栏,原书常有字体横跨两页者。为了使字体完整,便于阅览,作了必要的拼版,因而出现了一些空白,请读时注意。
评分翟云升钟情于书墨之间,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他在城南买了几亩地,“门前溪水萦抱,有古木千章,杂花数百种”,每日穿布袍、草鞋坐卧其间,负读五经无少闲。自己的书斋也取名“五经岁遍斋”。晚年声名越高,越不屈从世俗。一位防海大吏不带随从亲自登门敦请他出山,仍坚辞不出,终以布衣告别人世。
评分书法
评分质量很好。不愧是中华书局的
评分很好的书,非常满意,读起来很好。
评分翟云升钟情于书墨之间,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他在城南买了几亩地,“门前溪水萦抱,有古木千章,杂花数百种”,每日穿布袍、草鞋坐卧其间,负读五经无少闲。自己的书斋也取名“五经岁遍斋”。晚年声名越高,越不屈从世俗。一位防海大吏不带随从亲自登门敦请他出山,仍坚辞不出,终以布衣告别人世。
评分著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