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视技术丛书:数字电视测试原理与方法

数字电视技术丛书:数字电视测试原理与方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 编
图书标签:
  • 数字电视
  • 数字电视测试
  • 测试原理
  • 测试方法
  • 广播电视
  • 通信技术
  • 信号处理
  • 媒体技术
  • 工程技术
  • 技术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36330
版次:1
商品编码:1097129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数字电视技术丛书
开本:31开
出版时间:2012-03-01
页数:17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数字电视技术丛书:数字电视测试原理与方法》参考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主要介绍了地面数字电视系统的测试原理与方法。全书共分5章。第1章介绍了无线通信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信道编码、调制方式和信道模型;第2~4章分别详细介绍了激励器、发射机、信号覆盖和接收机各项指标的测试,对每项指标的测量方法均从原理、测量框图与测量步骤三个方面进行描述;第5章简要介绍了数字电视产品测试中常用的测试仪器。
《数字电视技术丛书:数字电视测试原理与方法》可作为广播电视技术院校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数字电视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第1章 无线通信基础知识
1.1 概述
1.1.1 无线信道的基本概念
1.1.2 无线信道的特性
1.1.3 信道编码与调制
1.2 信道编码
1.2.1 信道编码的历史与现状
1.2.2 信道编码的分类
1.2.3 BCH码
1.2.4 低密度校验码
1.2.5 串行级联编码
1.2.6 交织
1.3 数字调制
1.3.1 数字调制方式
1.3.2 QPSK调制
1.3.3 QAM系统
1.3.4 QAM调制器的实现
1.3.5 正交频分复用
1.4 无线传输衰落模型
1.4.1 自由空间传播衰落
1.4.2 高斯信道
1.4.3 瑞利信道
1.4.4 莱斯信道
1.4.5 多普勒频移

第2章 发射系统测量
2.1 激励器测量
2.1.1 激励器简介
2.1.2 激励器技术指标
2.1.3 工作模式
2.1.4 工作频率
2.1.5 频率准确度
2.1.6 频率稳定度
2.1.7 输出功率
2.1.8 输出功率稳定度
2.1.9 射频有效带宽
2.1.10 滚降系数
2.1.11 信号带肩
2.1.12 带内不平坦度
2.1.13 邻频道带内无用发射功率
2.1.14 邻频道带外无用发射功率
2.1.15 相位噪声
2.1.16 峰值平均功率比
2.1.17 调制误差率
2.1.18 单频网延时调整范围
2.2 发射机测量
2.2.1 发射机简介
2.2.2 发射机功能要求
2.2.3 发射机技术指标
2.2.4 测量条件
2.2.5 工作模式
2.2.6 单频网模式频率调节步长
2.2.7 本振频率稳定度
2.2.8 频率准确度
2.2.9 相位噪声
2.2.10 频谱模板
2.2.11 带内频谱不平坦度
2.2.12 信号带肩
2.2.13 调制误差率
2.2.14 标称功率
2.2.15 邻频道内无用发射功率
2.2.16 邻频道外发射功率
2.2.17 整机效率
2.3 天馈线系统测量
2.3.1 天馈线系统简介
2.3.2 天馈线系统技术指标
2.3.3 方向图
2.3.4 方向保护性
2.3.5 阻抗
2.3.6 驻波比
2.3.7 工作带宽
2.3.8 增益
2.3.9 功率容量

第3章 信号覆盖测量
3.1 现场测试
3.1.1 现场测试介绍
3.1.2 现场测试内容
3.1.3 测试信号
3.1.4 测试天线
3.1.5 测试时间
3.1.6 信道特性记录
3.1.7 测试点
3.1.8 测试校准
3.1.9 测试记录文档
3.1.10 测试装置和配套设备
3.2 覆盖测试流程
3.3 服务测试流程
3.4 固定点测试
3.4.1 测试目的
3.4.2 测量系统
3.4.3 常用测量仪器设备
3.4.4 测量系统校准
3.4.5 测试说明
3.4.6 测试步骤
3.5 移动路线测试
3.5.1 测试目的
3.5.2 测试说明
3.6 场地测试不确定因素与措施

第4章 接收机测量
4.1 接收机原理
4.2 信道性能指标
4.3 信道指标测量
4.3.1 信道测量条件要求
4.3.2 频率偏移范围
4.3.3 最小接收电平
4.3.4 最大接收电平
4.3.5 载噪比门限
4.3.6 抑制模拟邻频道信号干扰能力
4.3.7 抑制模拟同频道信号干扰能力
4.3.8 抑制数字邻频道信号干扰能力
4.3.9 抑制数字同频道信号干扰能力
4.3.10 0dB回波最大时延
4.3.11 抑制0dB回波载噪比
4.3.12 动态多径条件下的载噪比(动态多普勒载噪比)
4.3.13 动态多径条件下的最大多普勒频移
4.3.14 抗脉冲干扰能力
4.4 音视频性能指标
4.5 音视频指标测量
4.5.1 复合视频信号测量
4.5.2 音频信号测量

第5章 常用测试仪器
5.1 测试节点
5.2 码流层分析检测
5.2.1 测试说明
5.2.2 仪器介绍
5.2.3 常用仪器
5.3 射频信号检测
5.3.1 测试说明
5.3.2 仪器介绍
5.3.3 常用仪器
5.4 天馈线系统检测
5.4.1 测试说明
5.4.2 仪器介绍
5.4.3 常用仪器
5.5 覆盖测试
5.5.1 测试说明
5.5.2 仪器介绍
5.6 终端产品测量仪器
5.6.1 码流发生器
5.6.2 SFU广播电视测试仪
5.6.3 VM700T音视频分析仪
附录A 汉明距离与校验矩阵
附录B 常用专业术语与缩略语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数字电视测试原理与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数字电视技术领域的从业者、研究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一本全面、深入的参考指南。数字电视的出现,标志着广播电视行业的一次深刻变革,它不仅在图像和声音质量上带来了质的飞跃,更催生了一系列全新的技术标准、传输方式和应用模式。而在此过程中,测试与验证作为确保系统稳定运行、产品质量可靠、用户体验优良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书正是聚焦于这一核心领域,系统地阐述了数字电视测试所涉及的原理、方法、技术和实践。 第一章:数字电视技术概览与测试的重要性 本章首先将带领读者回顾数字电视发展的历程,从模拟电视时代的技术局限性出发,引出现代数字电视的核心技术,如MPEG-2/H.264/H.265音视频编码、QAM/OFDM调制解调、DVB/ATSC/DTMB等传输标准,以及IPTV、OTT等新兴业务。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数字电视系统的复杂性,从信号的产生、传输、接收到解码、显示,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潜在的技术瓶颈和兼容性问题。因此,详尽、准确的测试是整个数字电视产业链条中不可或缺的质量保障。本章将重点阐述为何测试如此关键,它如何贯穿于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系统集成、运营维护等各个阶段,并强调测试的战略意义,包括提升产品竞争力、降低运营成本、保障用户满意度等。 第二章:数字电视信号的构成与特性 要进行有效的测试,首先必须深刻理解被测对象的信号特性。本章将详细解析数字电视信号的基本构成,包括其在不同层次上的结构,如数据链路层、传输层、应用层等。我们将深入探讨数字电视信号的数字特性,例如比特率、码流结构、错误校验机制(如FEC)等,并分析这些特性对测试的影响。此外,本章还将重点介绍数字电视信号在物理层面的关键参数,如载波频率、带宽、星座图(QAM)、功率谱密度、信噪比(SNR)、误码率(BER)等,这些参数是进行信号质量测试的基础。通过对信号构成与特性的深入理解,读者将能够更好地把握测试的着眼点和评判标准。 第三章:数字电视测试的分类与方法论 数字电视的测试工作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其测试方法和侧重点也因应用场景和测试目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本章将对数字电视测试进行系统的分类,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 按测试阶段划分: 研发测试、生产测试、现场部署测试、维护测试。 按测试对象划分: 信号源设备(编码器、复用器)、传输网络(RF、IP)、终端设备(机顶盒、电视机)、内容服务。 按测试目的划分: 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可靠性测试、安全性测试。 在介绍完测试分类后,本章将深入探讨各种主流的测试方法论。我们将重点讲解基于协议的测试,即依据相关的数字电视标准(如DVB、ATSC等)对信号的合规性进行验证。同时,也将介绍基于参数的测试,通过测量关键信号参数来评估信号质量。此外,还会涉及系统集成测试、端到端测试等更高级别的测试方法,以及自动化测试在数字电视领域的重要性。 第四章:核心测试仪表与设备 有效的测试离不开专业的测试仪表和设备。本章将详细介绍数字电视测试中所常用的各类仪器,并分析它们各自的功能和应用场景。 信号发生器: 用于生成各种标准的数字电视信号,包括标准信号、异常信号、干扰信号等,以模拟真实环境或极端条件。 信号分析仪: 用于对接收到的数字电视信号进行精确测量和分析,包括频谱分析、星座图分析、解调分析、码流分析等。 协议分析仪: 用于解析和验证数字电视信号中的各类协议,确保信号的符合性。 码流分析仪: 专注于对音视频码流进行深层分析,检测编码错误、同步问题、码率异常等。 网络测试仪: 用于评估IP网络上传输数字电视信号的性能,如丢包率、延迟、抖动等。 专用测试工具: 如数字电视信号测试卡、环境模拟器、负载测试设备等,以及一些在特定场景下使用的辅助工具。 本章将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如何根据不同的测试需求选择合适的测试仪表,并介绍一些使用这些仪器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第五章:物理层与调制解调测试 物理层是数字电视信号传输的基础,其测试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章将聚焦于物理层的各项关键测试。 射频(RF)信号测试: 包括载波频率、输出功率、频谱纯度、杂散信号、谐波抑制等测量。 调制解调器(Modem)测试: 重点分析QAM/OFDM调制解调的性能,如星座图的清晰度、误码率(BER)、信噪比(SNR)、载波抑制比(CSR)等。 信道质量评估: 介绍如何通过测量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的损伤,如衰减、反射、干扰等,来评估信道的可用性。 FEC(前向纠错)性能测试: 深入分析FEC机制如何补偿传输损伤,并对其纠错能力进行测试。 时钟与同步测试: 确保数字电视信号在传输和接收过程中保持精确的时钟同步,避免失步现象。 第六章:传输层与复用/解复用测试 传输层在数字电视信号中扮演着承载和管理各类节目的角色。本章将深入探讨传输层的测试。 TS(Transport Stream)流分析: 详细解析TS流的结构,包括PAT(Program Association Table)、PMT(Program Map Table)、PID(Packet Identifier)等,并介绍如何使用码流分析仪对TS流的完整性、同步性、错误进行检测。 复用器(Multiplexer)测试: 验证复用器能否正确地将多个节目的PS(Program Stream)流合并成TS流,并确保PID分配的合理性和唯一性。 解复用器(Demultiplexer)测试: 评估解复用器能否准确地从TS流中提取出所需的节目,并进行正确的分路。 PSI/SI(Program Specific Information/Service Information)表的测试: 重点关注PAT、PMT、SDT(Service Description Table)等表格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它们是用户选择和接收节目的关键。 EIT(Event Information Table)/TOT(Time Offset Table)/TDT(Time Date Table)等信息的测试: 确保节目指南、时间信息等服务的正确传递。 第七章:编码层与内容评估测试 音视频编码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用户观看的体验。本章将侧重于编码层以及内容本身的评估测试。 音视频编码标准(MPEG-2, H.264/AVC, H.265/HEVC等)的测试: 包括编码效率、码率控制、兼容性、编码错误检测等。 编码参数的优化与测试: 介绍不同编码参数对图像质量、传输效率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测试进行优化。 音视频质量评估: 介绍主观评估(如MOS评分)和客观评估(如PSNR, SSIM, VMAF等)方法,以及相关的测试流程。 内容兼容性测试: 确保不同编码格式、不同分辨率、不同帧率的内容都能在目标终端上正常播放。 音频特性测试: 包括环绕声、多语言支持、音频同步性等。 第八章:终端设备(机顶盒/电视机)的测试 终端设备是数字电视信号的最终呈现者,其测试至关重要。本章将详细介绍机顶盒和智能电视机的各项测试。 功能测试: 覆盖信号接收、频道搜索、节目播放、EPG(Electronic Program Guide)导航、录制回放、应用商店、智能交互等所有功能。 性能测试: 包括开机速度、换台速度、响应时间、解码能力、并发处理能力等。 兼容性测试: 验证终端设备对不同制式、不同编码格式、不同网络传输方式的兼容性。 稳定性与可靠性测试: 进行长时间运行测试、功耗测试、耐高低温测试、抗干扰测试等,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用户体验测试: 从用户视角出发,评估界面的友好度、操作的便捷性、音视频播放的流畅度等。 智能功能测试: 如APP应用兼容性、语音控制、智能推荐等。 第九章:IPTV与OTT业务的测试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IPTV和OTT业务已成为数字电视发展的重要方向。本章将专门探讨这两类业务的测试。 IP网络传输测试: 关注IP网络对音视频流的支持能力,包括带宽、延迟、丢包率、抖动等关键指标的测量和优化。 流媒体协议(RTSP, RTMP, HLS, DASH等)的测试: 验证流媒体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的通信是否符合协议规范。 内容分发网络(CDN)测试: 评估CDN的性能,包括缓存命中率、节点负载、用户访问延迟等。 认证与授权测试: 确保用户身份的有效认证和内容的合法访问。 DRM(数字版权管理)测试: 验证内容加密和解密机制的有效性,保护版权。 OTT业务特性测试: 如视频点播(VOD)、直播、互动应用、多屏互动等。 第十章:测试流程、自动化与未来趋势 本章将从宏观层面总结数字电视测试的最佳实践,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测试流程的设计与优化: 如何根据项目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测试计划,设计详细的测试用例,并进行有效的测试执行和结果分析。 测试自动化: 强调自动化测试在提高测试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提升测试覆盖率方面的重要性,介绍主流的自动化测试工具和框架。 测试数据管理与分析: 如何有效地收集、存储、管理和分析海量的测试数据,从中发现问题并指导产品改进。 行业标准与认证: 介绍与数字电视测试相关的国际国内标准,以及产品通过相关认证的重要性。 未来趋势展望: 探讨8K超高清、HDR、VR/AR、5G与电视融合、人工智能在电视内容生产和分发中的应用等新技术对数字电视测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本书力求通过详实的理论阐述、丰富的技术细节和贴近实际的案例分析,帮助读者全面掌握数字电视测试的各个环节,从而更好地应对行业挑战,推动数字电视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是《数字电视技术丛书:数字电视测试原理与方法》,作为一个对此领域颇感兴趣的读者,我本以为能从中找到关于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标准、编码解码技术、以及各种测试仪表的操作指南。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映入眼帘的却是一系列与我期待截然不同的内容。首先,书中花了大量篇幅详细阐述了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历程,从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型的历史必然性,到各种国际国内标准制定的背景和演进,再到不同国家和地区数字电视推广的策略和遇到的挑战,这些内容虽然也算“技术”范畴,但更偏向于宏观的历史叙述和政策分析,而非我所期望的微观的技术细节。其中关于DVB、ATSC、ISDB等不同标准族的比较分析,虽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深度不足,更像是科普性质的介绍,对于想要深入理解测试原理的读者来说,显得有些泛泛而谈。我原本期待看到的是关于QAM调制、FEC编码、TS流封装等核心技术的具体原理讲解,以及如何在实际测试中应用这些理论知识。

评分

最后,我发现书中对数字电视的未来发展趋势,如8K超高清、HDR、VR/AR等新兴技术的展望,也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这些内容更多的是对行业前景的预测和技术方向的探讨,而不是对现有数字电视测试原理和方法的具体阐述。虽然了解未来发展方向是有价值的,但它并不能帮助我解决当前在数字电视信号测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我原本期望看到的是,如何利用现有的测试手段来评估这些新兴技术所带来的信号特性变化,或者如何开发新的测试方法来适应这些变化。书中对“万物互联”在数字电视领域的应用前景的描绘,也显得较为宏观,缺乏具体的技术落地和测试实践指导。

评分

接着,我注意到书中还涉及了数字电视内容制作的流程,包括节目采集、编辑、媒资管理以及内容分发等环节。这部分内容虽然也与数字电视相关,但离我关注的“测试原理与方法”似乎有些偏离。书中对内容生产流程的描述,更像是为内容生产者提供的指导手册,而非为测试工程师设计的技术指南。例如,关于视频编码格式(如H.264、H.265)的选择和参数设置,书中的介绍更多的是从内容效果和存储效率的角度出发,而我更想知道的是,在进行这些编码时,会产生哪些可能影响信号质量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测试手段来检测和量化这些问题。此外,书中对内容安全和版权保护的一些讨论,虽然重要,但同样不属于测试技术的核心范畴。我原本期待的是关于误码率(BER)、信噪比(SNR)、信号强度、星座图分析等具体技术指标的深入剖析,以及如何使用频谱分析仪、信号发生器、逻辑分析仪等设备进行精确测量。

评分

让我感到有些意外的是,书中竟然还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讲解数字电视的接收终端设备,包括机顶盒、智能电视、以及相关的用户界面设计和交互体验。虽然这些终端的性能直接影响到用户对数字电视信号的感知,但将用户体验设计和交互流程作为测试原理的载体,这种角度对我来说是全新的,也并非我最初设想的“测试方法”。书中对不同类型机顶盒的硬件构成、软件架构以及智能化功能的介绍,更多的是面向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而不是为测试工程师提供实操性的指导。我期望看到的,是关于不同信号调制方式下的接收灵敏度测试、抗干扰能力测试、多径效应抑制测试等与硬件性能直接相关的测试方法,以及如何根据标准规范来设计测试用例。

评分

更让我吃惊的是,本书还包含了关于数字电视的商业模式和市场营销策略的探讨。这部分内容似乎是将数字电视作为一个整体产业来分析,而非聚焦于技术层面的测试。书中对运营商的盈利模式、广告投放、付费点播等商业运作的分析,虽然有助于理解数字电视产业的生态,但与我检索“数字电视测试原理与方法”的初衷相去甚远。我原本期待的,是关于如何测试数字电视信号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在各种复杂环境下(如信号衰减、干扰叠加)的性能表现。书中对于市场细分、用户画像、品牌建设等内容的讨论,对于一个希望深入了解信号测试技术细节的读者来说,无疑是“跑偏”了。

评分

非常好,价格便宜,种类全

评分

很多内容都是从标准里面摘的,总体来说是本不错的书,对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评分

非常好,价格便宜,种类全

评分

非常好,价格便宜,种类全

评分

很多内容都是从标准里面摘的,总体来说是本不错的书,对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评分

非常好,价格便宜,种类全

评分

非常好,价格便宜,种类全

评分

非常好,价格便宜,种类全

评分

非常好,价格便宜,种类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