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1949中醫期刊醫案類文論類編:專欄醫案2

1900-1949中醫期刊醫案類文論類編:專欄醫案2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王咪咪 編
圖書標籤:
  • 中醫
  • 醫案
  • 期刊文獻
  • 中華醫學史
  • 1900-1949
  • 醫學史
  • 傳統醫學
  • 醫論
  • 文論
  • 醫學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學苑齣版社
ISBN:9787507739657
版次:1
商品編碼:10978048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2-02-01
頁數:439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1900-1949中醫期刊醫案類文論類編:專欄醫案2》所收錄內容為1900年~1949年間,中醫期刊以專題欄日形式固定下來所登載的醫案。其中多是一些名中醫連載自己的臨證體會、方藥運用,或是由名中醫主持,整理、評注前人的一些優秀醫案。這類醫案中多能集中體現一砦醫傢的辨證特點、臨證心得等多方麵的經驗。就某種意義上講,專欄欄日是期刊中更為成熟、穩定、具有相當質量的內容,多能給讀者帶來中醫臨證診病多方位的體會和收獲。

內容簡介

   《1900-1949中醫期刊醫案類文論類編:專欄醫案2》所收錄的內容是限定在1900年~1949年之間各類中醫期刊以專題欄目形式固定下來所登載的醫案內容,分一、二兩冊齣版。
   本書並不像《名醫醫案》那樣凡是那一時期的中醫期刊都在收錄之例,而是考慮到本集的醫案特點是多連載,而那五十年又是社會動蕩、中醫發展艱難的五十年,很多中醫期刊是創刊後一、兩期就會因各種原因而中斷,就算是堅持下來的又會因近百年來的各種社會變動而因保存睏難變得參差難齊,因此,我們從近百種中醫期刊中選定十幾種現存較完整、影響較大的中醫期刊作為資料來源,包括1922年發刊的《中醫雜誌》、曾發刊100多期的《醫界春鞦》、至今完整保存的《三三醫報》、《神州國醫學報》等。其中連載時間極長的醫案連載幾年,有數萬字,如《思補山房醫案》、《馬徵君醫案》、《臨床一得錄》等。本集所收錄的《謙齋醫案》、《思補山房醫案》(即丁甘仁醫案)、《馬徵君醫案》等,在建國後的齣版物中也可看到同名醫案,但因不同整理者、不同時間所集,其內容也有不同側麵的強化。本書所登載的,是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在期刊上連載的醫案,讀者閱讀時要從此基點齣發。在第一冊的《名醫醫案》中亦曾引用《馬徵君婦科醫案》、《馬徵君瘡瘍醫案》,但與此次所錄所取的內容在時間和期刊方麵則完全不同,並非重復錄用。
   《1900-1949中醫期刊醫案類文論類編:專欄醫案2》所錄醫案或是著名醫傢自己的臨證經驗、辨證總結,或是總結推薦前人醫案並加以評注,使醫案的可讀性更強;或是分類明確,典型醫案的羅列;或是臨診即興體會,無任何分類,有著十足的臨診感,頗值得一讀。

作者簡介

王咪咪,副研究員。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文獻室主任,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文獻學會委員、中國藥學會藥史分會委員、北京中醫藥學會基礎理論分會秘書,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嚮:中醫文獻研究。參與國傢新聞齣版署課題《中華大典。藥學分典》的編纂工作,任副主編;參與國傢科技部在研課題《海外迴歸中醫善本古籍的電子版保存》;主持國傢中醫藥管理局2004年中標課題:1949年前中醫期刊及相關文獻的收集研究與數據庫的建立等項目。主編、副主編或編委編著的學術著作有:《全國中醫圖書聯閤目錄》、《敦煌古醫籍考釋》、《本草綱目索引》、《唐容川醫學全書》、《二十世紀初中醫名傢醫學文集叢編》等三十餘部。發錶論文四十餘篇。

目錄

生春醫館驗案
守素齋驗案
退思軒治驗
藻潛醫案
連廬驗案
守拙醫廬驗案
衷景醫案
植林醫廬驗案
吳氏醫案
醫案擇錄
王九峰醫案
珠溪陳徵君醫案
張韆裏醫案
姚嘯崗醫案
I臨證筆錄
臨床驗案
驗案六則
桂馨廬醫案
靈蘭書室醫案
孟河黃體仁先生醫案
馬徵君醫案
淩曉五醫案
臨床一得錄
選編索引
著者名錄
引錄期刊

前言/序言


《近代中醫醫案文論精粹:1900-1949》 捲二:專欄醫案 本書係“1900-1949中醫期刊醫案類文論類編”的第二捲,專注於收錄整理近代百餘年中醫藥期刊中具有代錶性的專欄醫案。此捲不僅是對那個時代中醫臨床實踐的細緻呈現,更是對中醫師臨床思維、辨證施治、用藥經驗的深度挖掘與係統梳理。 時代背景與文獻價值 1900年至1949年,是中國近代史上風雲變幻的時期。在政治、經濟、文化巨變的背景下,傳統中醫也經曆瞭前所未有的挑戰與變革。一方麵,西方醫學的傳入帶來瞭衝擊,學界內外對中醫的存廢産生瞭激烈的爭論;另一方麵,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中醫的生命力得到瞭頑強的展現。眾多中醫藥期刊應運而生,成為中醫界交流思想、傳承經驗、保存文獻的重要平颱。 本書所輯錄的專欄醫案,大多齣自當時的知名醫傢之手,發錶於《中國醫報》、《藥學報》、《新醫藥雜誌》、《醫學報》、《中醫雜誌》等多種權威刊物。這些專欄,或是由特定醫傢長期撰寫,係統闡述其學術思想與臨床心得;或是圍繞某一特定病種、某一類病癥,由多位名醫輪流或集體撰稿,展現齣不同流派、不同角度的治療方案。因此,這批醫案不僅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更蘊含著豐富的曆史信息,是研究近代中醫發展演變、辨證論治體係、臨床用藥規律不可或缺的珍貴史料。 內容構成與特色 本捲“專欄醫案”的編排,力求係統性與條理性。在遵循時間順序與期刊歸屬的基礎上,我們著重體現瞭以下幾個方麵的特色: 名醫經驗集萃: 匯集瞭當時一批享譽海內外的中醫學傢的臨床案例。這些醫傢,無論是懸壺濟世的老中醫,還是在近代醫學教育領域嶄露頭角的學者,他們的醫案都經過瞭臨床實踐的檢驗,蘊含著深厚的功底和獨到的見解。通過閱讀這些案例,讀者可以直觀地感受到名醫大傢是如何辨識病機、製定治則、遣方用藥的。 病證診療精要: 許多專欄集中探討瞭當時常見多發疾病的治療。例如,對肺結核、霍亂、傷寒等當時威脅人民健康的重大疫病,醫傢們是如何運用中醫理論進行辨治的;對於內科、婦科、兒科、外科等常見病,則呈現瞭豐富多樣的治療經驗。這為後人研究特定病癥的中醫治療提供瞭寶貴的參照。 方藥運用典範: 醫案中的方劑組成、劑量變化、加減運用,都是作者多年臨床經驗的結晶。本書對原始醫案進行瞭忠實的呈現,力求保留最真實的用藥細節,便於讀者深入理解方劑的配伍原理和藥物的功效。部分醫案還附有作者對選方用藥的詳細論述,進一步闡明瞭其臨床思路。 理論與實踐的結閤: 專欄醫案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們往往不僅僅是羅列病案,而是將臨床實踐與中醫理論緊密結閤。醫傢們在闡述病案的同時,常常會引經據典,分析病機,解釋治法,論述方義,將理論融於實踐,使得醫案更具說服力和啓發性。 學術流派的印記: 近代中醫界並非鐵闆一塊,而是存在不同的學術流派和治療風格。通過對不同期刊、不同醫傢醫案的比較閱讀,讀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當時學術爭鳴的氛圍,以及不同學術思想在臨床實踐中的體現。 編纂原則與讀者收益 本書的編纂遵循嚴謹求實的原則,力求最大程度地還原史料的原貌,同時對原文中的錯訛進行瞭必要的校勘。在文字的呈現上,我們盡可能保持瞭原文的風貌,力求讓讀者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曆史信息。 本捲“專欄醫案”的讀者群體廣泛,包括但不限於: 中醫藥院校師生: 為教學研究提供瞭豐富的臨床實例和學術資源。 中醫臨床工作者: 藉鑒名醫經驗,提升臨床辨證論治和用藥水平。 中醫藥研究人員: 深入瞭解近代中醫發展史,為中醫現代化研究提供史料支持。 對中國傳統醫學感興趣的廣大讀者: 感受中醫的魅力,理解中醫的智慧。 閱讀本捲,讀者將能夠: 1. 深入瞭解近代名醫的臨床思想與學術成就。 2. 掌握不同病癥在中醫治療中的辨證要點與治療策略。 3. 學習辨識方劑的配伍精髓與靈活運用。 4. 體悟中醫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閤的藝術。 5. 感受近代中醫在時代變遷中的生命力與發展軌跡。 《近代中醫醫案文論精粹:1900-1949》捲二“專欄醫案”,是一扇通往近代中醫臨床智慧寶庫的窗口,期待與廣大中醫愛好者和研究者共同探索,傳承與發展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産。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對中醫理論和實踐都頗感興趣的讀者,我對於《1900-1949中醫期刊醫案類文論類編:專欄醫案2》這本書的評價,可以用“受益匪淺”來概括。書中精選的醫案,不僅僅是病與藥的簡單羅列,而是蘊含著中醫深刻的哲學思想和臨床智慧。我尤其欣賞那些對病機闡釋得鞭闢入裏的分析,以及對癥下藥、靈活變通的用藥思路,這些都為我理解中醫的辨證論治提供瞭生動的範例。文論部分則如同點睛之筆,從曆史、理論、社會等多個維度,為我們解讀瞭那個特定時期中醫的發展軌跡。它讓我們看到,中醫並非一成不變的古老技藝,而是在不斷地吸收、融閤、創新中發展壯大的。這本書,讓我對中醫的理解,從書本走嚮瞭鮮活的現實,充滿瞭學習和探索的動力。

評分

我一直對中醫的曆史演變充滿好奇,而這本《1900-1949中醫期刊醫案類文論類編:專欄醫案2》,恰好滿足瞭我這份探索欲。書中的醫案,宛如一個個生動的案例,勾勒齣那個時期中醫治療疾病的圖景。我驚喜地發現,許多醫案中記載的病癥和治療方法,即便在今天看來,依然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更讓我感到欽佩的是,文論部分對於當時中醫界思想碰撞的記錄,那些關於中西醫結閤的討論,關於中醫現代化進程的探索,都讓我對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充滿瞭敬意。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醫案匯編,更是一部反映中醫在曆史變革中頑強生命力的史書,它讓我更加堅信,中醫的智慧是跨越時空的,值得我們去深入挖掘和傳承。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在我看來,並不僅僅在於它收錄瞭多少具體的醫案,更在於它提供瞭一個觀察中醫發展脈絡的窗口。1900-1949這個時期,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段風雲激蕩的歲月,也是中醫發展史上一個充滿變革與挑戰的階段。從這本《專欄醫案2》中,我看到瞭不同流派、不同地域的中醫是如何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既堅守傳統,又試圖革新。那些醫案,雖然篇幅不一,但都承載著寶貴的臨床經驗,有些是針對當時常見的疑難雜癥,有些則是對經典方劑的靈活運用。而穿插其中的文論,則為這些醫案提供瞭理論上的支撐和曆史語境的解讀。讀完之後,我不僅對當時的醫術有瞭初步的瞭解,更對中醫的“活”有瞭切身的體會——中醫並非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在實踐中不斷演變、發展的生命體。

評分

翻開這本《1900-1949中醫期刊醫案類文論類編:專欄醫案2》,仿佛穿越瞭時空,親身走進那個百傢爭鳴、中醫蓬勃發展又麵臨挑戰的年代。書名雖然略顯學術,但內容卻充滿瞭鮮活的臨床實踐和深刻的理論思辨。我尤其欣賞其中對具體醫案的梳理和分析,那些來自不同名傢、針對不同病癥的診療記錄,不僅展現瞭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更摺射齣當時醫者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的精神。讀著那些詳細的病程記錄,從脈象、舌象到癥候的層層剖析,再到方藥的精心調配,我仿佛能聽到老中醫們在案前低語,感受他們對生命的敬畏和對病患的關切。文論部分則更為開闊,探討瞭中醫理論在當時的傳承與發展,以及如何應對西醫衝擊下的生存之道。這些文字不僅僅是曆史的記錄,更是對中醫智慧的傳承和對未來發展的啓示,讓我對中醫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的認識。

評分

這本《1900-1949中醫期刊醫案類文論類編:專欄醫案2》給我帶來的最直觀的感受,便是那份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閱讀其中的醫案,仿佛親臨那個年代的診室,與那些曆經歲月洗禮的名老中醫“麵對麵”交流。每一份醫案都是一次中醫智慧的結晶,從病因病機的細緻分析,到辨證施治的嚴謹論述,再到方藥的劑量和加減變化,都展現瞭當時中醫的臨床水平。我尤其喜歡那些篇幅較長的醫案,裏麵不僅有診療過程,還有醫者對病情的深入思考和對治療效果的評估,這對於我們後學者來說,是無價的學習材料。而文論部分,則從更宏觀的層麵梳理瞭當時中醫的發展方嚮和理論爭鳴,有助於我們理解那個時代中醫所麵臨的機遇與挑戰,以及他們是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保持中醫的根基和活力。

評分

中醫臨床必讀叢書:黃帝內經素問》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典籍,集中反映瞭我國古代的醫學成就,創立瞭祖國醫學的理論體係,奠定瞭中醫學發展的基礎,始終指導著祖國醫學的發展,直到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它由《素問》和《靈樞》組成。其中,《素問》所論述的內容包括陰陽五行、髒象氣血、腧穴針道、病因病機、診法病證、治則治法、醫德養生,運氣學說等,較為詳盡地論述瞭人體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的有關內容,突齣瞭古代的哲學思想,強調瞭人體內外統一的整體觀念,從而成為中醫基本理論的淵藪。

評分

那個年代的資料應該很不錯

評分

一日酒後,於夢中見一老叟,問其裏籍、姓氏,叟告:“吾乃東瀛吉益東洞”。上校聞罷,驚問:“若非吾父邦、古方派名師‘吉益東洞’乎”?老者喏,上校拜之,以師禮處之,片刻盡得其傳。

評分

買來自學中醫,不錯!

評分

始尊“火神”鄭氏壽全,非溫藥不處,非薑、附不用。後母患熱病,上校喜曰:“此真寒假熱證,甚易”,乃與諸四逆輩,母服後,竟一命嗚呼。自是無人管教,愈發浪蕩,晝則飲樂於市井,夜則逞興於青樓。

評分

訂購瞭一套,書還可以,專業書慢慢讀來學習參考

評分

·謝謝你離開我(張小嫻最新散文) >>

評分

守素齋驗案

評分

中醫臨證參考書,太實用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