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我的教育思考:李鎮西30年教育感悟精華》作品熱銷近百萬冊,是30年真教育深層思考,數韆萬師生驗證受益。 中國蘇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師——著名教育傢蘇霍姆林斯基的女兒、烏剋蘭教育科學院院士蘇霍姆林斯卡婭贊譽。
內容簡介
作為一名教師,考試製度無法改變,教育評價無法改變,教材無法選擇,學生無法選擇,但是教育教學過程的手段、方法、技巧以及你走進學生心靈的路徑、方式卻是可以改變或選擇的…… 《我的教育思考:李鎮西30年教育感悟精華》是著名教育傢李鎮西30年教育教學思想感悟的精華。作為一個教育的行走者和思想者,李鎮西始終堅持在實踐中不斷地思考,將優秀的教育理論精髓融會貫通。他呼籲給教育以生命,給教育以民主,給教育以尊嚴。他呼喚教育者應當以身作則,踏踏實實做教育,堅持對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主動追求並無限接近真教育……隻有教師的思維方式、觀念、心態改變瞭,纔能從容應對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 《我的教育思考:李鎮西30年教育感悟精華》為教師培訓、進修、提升自我修養的必選!
作者簡介
李鎮西,著名教育傢,獲蘇州大學教育哲學博士學位。先後任四川樂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學、成都石室中學班主任和語文教師,成都市教科所教育發展研究室主任。現任成都武侯實驗中學校長、語文教師、班主任。他在語文素質教育、青春期教育、班級民主管理、後進生轉化方麵成績卓著,提齣瞭一係列在全國産生轟動效應的理念,其教育思想和實踐模式在廣大教師中有巨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教育事跡震動瞭中國教育界。 所獲榮譽 自1982年從教以來曾獲“四川省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全國優秀語文教師”、 “成都市十大優秀青年”、“成都市十大教育明星”、2000年“全國十傑中小學中青年教師”提名奬等稱號,2003年獲得四川省成都市中小學教育專傢的榮譽稱號。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專傢特殊津貼,被譽為“中國蘇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師”。 先後在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作教育學術報告數百場,在數十傢報刊上發錶各類教育文章數百篇,齣版著作十多部,其著作多次獲得國傢級圖書大奬。
精彩書評
★他走的鄉村平民教育之路是正確的,他和同事們通過“提升教師、關愛孩子和影響傢長”三件事,讓孩子們享受優質教育,富有創意,符閤實際,抓住瞭素質教育的關鍵問題。他們所從事的事業是高尚的,我嚮他們錶示敬意。 ——國務院總理 溫傢寶
★李鎮西是一位真正的教育思想者,在他追求自己教育理想的同時,也為全國廣大班主任指明瞭前進的方嚮。作為一名優秀班主任,他以自己的思想和行動引導瞭全國一大批優秀的班主任的成長;他親手打造瞭武侯實驗學校一支優秀的班主任團隊,這些優秀的班主任將李鎮西的教育思想與自己的教育實際和教育個性相結閤,形成瞭自己獨特的教育教學風格,用言行感染並影響著更多的年輕班主任。 ——全國人大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新教育實驗的創始人 硃永新
★據說,在一些語文老師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聽課要聽李鎮西。” 我沒有聽過鎮西的課,是一大憾事;但是從這些教學實錄中,我仍然不難感受到鎮西在課堂上那份揮灑自如的從容,那些靈光一閃的機智和幽默。聽這樣的課,確實是一種享受。 ——著名語文教育傢 錢夢龍
★李鎮西的課與李鎮西的文字都有一種獨特的魅力。我似乎很難用幾個形容詞來概括,我的直感是,李鎮西的課是他自己的課,是他的心靈、他的思想、他的情感、他對課文的理解、他對生活的認識與學生碰撞之後而生成的課,他的課帶著他鮮明的個性特色。 ——上海建平中學校長、華東師大特聘研究生導師、著名教育專傢 程紅兵
目錄
總序
第一輯 真教育,真幸福
幸福比“優秀”更重要
追求真教育
你還可以更幸福
胸襟再開闊一些
重建教育理想
教師節話“禮”
善待“後進生”
我的科學質量觀
師德新思考
愛,不是教育的一切
第二輯 還教師以真實,給教育以誠實
反思“教師是人類靈魂工程師”
“僞教育科研”的十大錶現
不輕易對任何學生喪失信心
把教育當飯碗並不可恥
質疑所謂“第十名現象”
追求真正的理想
也談班主任兵法
給學生乾部發工資是否妥當
教育語言要通俗
漫談“有償傢教”
第三輯 尊重每一個孩子
為成都市叫停中小學校服喝彩
教育中的悖論
師生談心是心靈間的對話
我看“超級教師”評選
捍衛人的尊嚴
民主教育的真義是尊重每一個人
我希望人人有“官”當
彆讓孩子的心靈濛上陰影
把學生放在心上
讓教育發言更完美
第四輯 請拒絕教育的虛假
彆把什麼都推給“體製”
萬炮齊轟假教育
女兒長發祭
我看“保送生製度”
教育的誠信從自身開始
“名校”的手段
誰在宣誓?
……
第五輯 腳踏實地做教育
第六輯 教育需要閱讀
精彩書摘
文學與教育齊飛 李鎮西 那天和女兒聊天,我說:“爸爸小時候的夢想是當作傢,後來當瞭教師,我便把文學這種業餘愛好融進我的專業,於是我有瞭一點成功的感覺和許多職業的幸福。”的確如此,現在的我既是四川作傢協會的會員,又是中學語文教師,嗬嗬,感覺真不錯。 我曾想,如果我單純搞寫作,很難成為優秀的作傢;如果我單純搞教育,也未必成為優秀的教師。現在我當然也不能說我是“優秀的作傢”或“優秀的教師”,但是,會點兒寫作同時又懂點教育,我就成瞭作傢中會教書的,也是教師中會寫作的。 十五年前,我曾應某語文教學雜誌之邀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叫《把文學夢托付給教育》。其中有這樣的話—— 1977年恢復高考時,我在知青農場填報的誌願雖然全是“師範學院中文係”,但我看重的並非“師範”而是“中文”。從小學起便在學校大批判專欄上“發錶”過大量“東風萬裏紅旗飄”之類“詩歌”的我,自以為是“文學愛好者”,理應進“中文係”深造。但是,當時我很少會想到,那“動機不純”的“師範”二字將決定我後來的人生走嚮,而“中文”則似乎永遠不過是一個“文學夢”而已。1982年2月我已經分配到瞭中學,心裏卻還惦記著如何把我“創作”的一篇反映實習生活的“中篇小說”變成鉛字,以期引起哪位“文壇伯樂”的注目,然後把我這顆“文學新星”調到文聯或作協。但是,充滿蓬勃生機的校園生活,使我身不由己地融進瞭學生之中,並真誠地愛上瞭他們。我當然仍有點不甘心放棄“文學夢”,但是,對學生的鍾愛不能容忍我因對“文學”的追求而對每一堂課有哪怕是一絲一毫的敷衍塞責!更何況,在學生的身上我漸漸發現教育其實有著不亞於文學的魅力!我應該也可以把“文學”與“教育”融為一體。 是的,“教育其實有著至少不亞於文學的魅力”! 現在,我從教快三十年瞭,我對此依然深信不疑,而且有瞭更深刻的感受:豈止是“不亞於”,文學與教育簡直就是相通的—— 文學如教育一樣,著眼於人的靈魂,追求心靈的感動與激蕩;教育如文學一樣,充滿激情、浪漫、意趣。 文學如教育一樣,力求把人引嚮真善美,引嚮偉大、深刻與崇高;教育如文學一樣,震撼人心,催人淚下,蕩氣迴腸,餘韻悠長。 如玉一般的赤子之心,如水一般的純淨靈魂,如山一般的英雄夢想,如海一般的浩渺胸襟……文學都具備。 詩歌一般的激情燃燒,戲劇一般的跌宕起伏,小說一般的驚心動魄,散文一般的從容優雅……教育均擁有。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似乎可以說,一個優秀的作傢,一定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反之亦然。 我還可以非常肯定地說,作傢與教師是以不同的方式錶達著對生命的理解,並影響著生命的質量—— 作傢以自己的作品影響無數的讀者,讓自己的思想與情感通過文字進入讀者的精神世界;教師將每一個孩子當做自己的作品,在每個孩子身上傾注熱情,揮灑生命,幫助他們把人生變成一首雋永的詩或一篇厚重的小說。 純真,激情,妙趣,敏銳,深刻,浪漫,智慧,責任……這是教育的要義,也是文學的元素。“濃妝淡抹總相宜”“道是無晴卻有晴”“為有源頭活水來”“潤物細無聲”“此時無聲勝有聲”……這是文學的錶達,也是教育的境界。 2010年2月我在新加坡講學,新加坡同行問我:“為什麼您的教育經曆中有那麼多的感人故事?”我說:“任何一個教師,隻要他用心做教育,他的職業生涯一定會充滿許多傳奇!”比如,麵對一個後進生,無論多聰明的教育者,也無法預料明天他會給自己惹什麼禍事。教育的懸念由此埋伏,這增加瞭教育的難度,同時也增加瞭教育的某種樂趣。我們期待著每一天的“懸念”,進而研究、解決不期而遇的“懸念”,享受解開“懸念”後的喜悅,並將一個個小事件小細節小感悟等等及時記錄下來,然後又期待著下一個“懸念”……這是一個跌宕起伏,有時候甚至是驚心動魄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我們和學生一起在創作教育故事和生命傳奇。這是文學的韻味,也是教育的魅力! 我的許多著作,比如《愛心與教育》《心靈寫詩》等等就是這樣創作齣來的。這是文學呢,還是教育? 有些東西真的是說不清楚。當我夢寐以求想當“浩然”(我少年時代唯一存在的作傢,當時中國很多作傢都被打倒瞭)時,命運讓我當瞭教師。當我放棄當作傢的念頭,專心緻誌地上課帶班時,波瀾壯闊的教育生活卻讓我情不自禁地拿起瞭筆,我寫下一首首獻給可愛孩子們的抒情詩,寫下一篇篇錶達我火熱情懷的散文,甚至齣版瞭一本本記錄我教育故事的著作:不僅僅是我的《愛心與教育》《做最好的老師》《走進心靈》《風中蘆葦在思索》《怦然心動》《心靈寫詩》等三十多本引起同行共鳴的著作,還包括沒有正式齣版但真實記錄我和學生共同生活和青春風采的《未來》《花季》《恰同學少年》《花開的聲音》……這些作品對我和我的學生而言,是一段生活的定格,一頁曆史的縮影,一種精神的凝固,一份情感的珍藏,一簇創新的火花,一道理想的光芒,一串記憶的珠寶,一束青春的花朵。它們既是教育的,也是文學的。 更何況,無論是作傢還是教師,共同的身份為“知識分子”,共同的責任叫“使命”,共同的理想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 讓文學與教育攜手共進,越來越成為我堅定的信念。 ……
前言/序言
在綫試讀
《我的教育思考:李鎮西30年教育感悟精華》第1章
鄒老師非常感動。中午,她把魚湯熱瞭之後又端到教室裏去,讓每一個孩子都品嘗這份鮮美,分享這份情感!鄒老師沒有什麼“拿得齣手”的榮譽稱號和“優秀”證書,但是她從不為此煩惱,反而隨時都樂嗬嗬的,因為她幸福!
《我的教育思考:李鎮西30年教育感悟精華》 在平凡中孕育偉大,在實踐中閃耀智慧——一位教育者的30年心路曆程 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靈魂的塑造;教學,不單是技能的訓練,更是生命的喚醒。在教育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李鎮西先生以其三十載的深耕與沉思,匯聚成瞭一部飽含深情的教育思考集——《我的教育思考:李鎮西30年教育感悟精華》。這本書,並非冷冰冰的理論陳述,而是一位教育者最真摯的心靈獨白,是他從教三十年間,在教室、在課堂、在與學生相處的點點滴滴中,對教育本質的反復探尋、對教育規律的深刻感悟、對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 翻開這本書,你將踏上一段穿越時空的教育之旅。這不是一次簡單的知識梳理,而是一場與一位資深教育者心靈的深度對話。李鎮西先生並非高高在上的理論傢,他是一位行走在教育第一綫的實踐者。他的思考,源自最真實的教育現場,源自對每一個鮮活生命的尊重與關懷。書中,他以樸實而充滿力量的文字,娓娓道來他對教育的理解、對學生的愛、對教師職業的擔當,以及對未來教育的期許。 迴歸教育的初心:愛與尊重是靈魂的基石 李鎮西先生深信,教育的起點,永遠是愛與尊重。他反復強調,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都擁有著無限的潛能和尊嚴。作為教育者,我們的首要任務,便是去發現、去嗬護、去激發這份潛能,去守護這份尊嚴。他不是空談理論,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展現瞭如何在教育實踐中踐行這份愛與尊重。 書中,你或許會讀到他如何在一個普遍被認為“差生”的學生身上,發現其閃光點,並耐心引導,最終幫助其綻放光彩的故事。又或許,你會看到他如何以平等的姿態,傾聽學生的煩惱,理解他們的睏惑,與他們一同成長,而不是居高臨下地教導。這些細膩的描繪,讓我們看到瞭一個真正懂得教育的人,是如何用真心去觸碰一顆顆年輕的心靈,如何用耐心去澆灌生命成長的種子。 他對於“差生”的定義,本身就充滿瞭對教育的深刻反思。他認為,不存在天生的“差生”,隻有被忽視、被誤解、被壓抑的孩子。教育的任務,恰恰在於看到每個學生的特質,給予他們適閤的土壤,讓他們能夠按照自己的節奏,長成自己應有的模樣。這種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尊重,對生命多樣性的珍視,是李鎮西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之一。 課堂的溫度與深度:在互動與啓發中點燃求知欲 課堂,是教育的核心陣地。李鎮西先生的教育思考,也深深地紮根於對課堂的理解與革新。他追求的課堂,絕非是教師單嚮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模式,而是一個充滿生命力、互動性與啓發性的場域。他相信,真正的教育,能夠點燃學生內心的火焰,讓他們主動地去探索、去思考、去發現。 書中,他會分享如何通過創設情境、引發討論、鼓勵質疑等方式,將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將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可感。他不是教導你具體的教學方法,而是傳遞一種教育理念: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現自我、錶達觀點、碰撞思想的平颱。他鼓勵教師打破固有的藩籬,敢於嘗試新的教學模式,敢於與學生建立真誠的連接。 他所倡導的“啓發式教學”,並非是一種技巧,而是一種思維方式。它要求教師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能夠洞察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思維盲點;它要求教師具備深厚的學養,能夠以多元的視角解讀教材;更要求教師具備一顆童心,能夠理解學生的視角,用他們能夠接受的方式去引導。他認為,教師的使命,是成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是那個能夠點亮他們求知之火的人,而不是那個包辦一切的“百科全書”。 教師的成長之路:專業與靈魂的雙重淬煉 教師,是教育的靈魂所在。李鎮西先生的思考,也觸及瞭教師的成長與發展。他深知,教師不僅需要紮實的專業知識,更需要不斷地自我反思與精神滋養。他認為,一個優秀的教師,必然是一個終身學習者,一個不斷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人。 書中,他會分享自己作為教師的成長經曆,那些曾經的迷茫、睏惑,以及如何通過閱讀、思考、與同行交流,不斷地超越自我。他鼓勵教師要勇於麵對自身的不足,要敢於挑戰自己的認知邊界,要保持對教育事業的熱情與初心。他強調,教師的專業成長,並非止步於教學技能的提升,更在於人格的完善與精神的豐盈。 他對於教師責任的闡述,更是振聾發聵。他認為,教師的責任,不僅僅是對學生負責,更是對教育事業負責,是對下一代負責。這種責任感,驅使著教師不斷地去學習、去探索、去改進,去為社會培養齣有思想、有擔當、有情懷的未來公民。他倡導的“教育的靈魂”,正是要求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的人格塑造與價值引領。 教育的溫度與情懷:用生命去影響生命 李鎮西先生的教育思考,始終充滿瞭人文關懷的溫度和深沉的教育情懷。他理解,教育不僅僅是功利的追求,更是對生命意義的探索,是對人性光輝的塑造。他希望,通過教育,能夠讓孩子們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擁有善良的心靈,擁有對生活的熱愛。 書中,你或許會讀到他對於學生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睏境的思考,例如青春期的叛逆、學業的壓力、人際關係的挑戰等。他不是簡單地給齣解決方案,而是通過他的視角,展現瞭一個教育者如何用智慧與愛,引導學生穿越迷茫,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嚮。他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成長軌跡,而教育,就是陪伴他們走過這段旅程,讓他們最終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 他對於“應試教育”的批判,也是一針見血,但並非是全盤否定,而是指齣其弊端,並呼喚教育迴歸育人的本質。他所追求的,是一種“活教育”,一種能夠讓生命自由舒展、讓思想得以飛揚的教育。這種教育,不僅僅是為瞭考試分數,更是為瞭培養一個完整的人,一個能夠適應社會、貢獻社會、並從中找到幸福感的人。 《我的教育思考:李鎮西30年教育感悟精華》,如同一位智者的心語,又如同一位長者的人生智慧。它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字字珠璣;它沒有復雜的理論,卻直抵教育的本質。它是一本獻給所有教育者、所有傢長,以及所有關心教育的人的寶貴讀物。它會讓你重新審視教育的意義,重新思考作為教育者的責任,更會讓你在平凡的教育實踐中,發現不平凡的價值與喜悅。 閱讀這本書,你並非在學習一套固定的教育模式,而是在接受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思想的啓迪。李鎮西先生的三十年教育感悟,是他一生探索的結晶,是他對教育事業最真摯的承諾。他用他的智慧、他的熱情、他的愛,為我們描繪瞭一幅教育的美好藍圖。這本書,值得你細細品讀,反復迴味,更值得你將其中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教育實踐之中,去點亮更多生命的希望,去播撒更多智慧的種子。 它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教育的真實麵貌;它是一盞明燈,照亮瞭前行的方嚮;它是一本教科書,卻又不拘泥於任何一種教科書的模式。它,是李鎮西先生獻給中國教育的一份厚禮,也是一份對未來的期許。在這本書中,你將感受到教育的力量,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更會感受到,一位教育者,如何用一生去熱愛,去奉獻,去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