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走在曆史的路上:顧頡剛自述》收錄瞭顧頡剛為《古史辨》第一冊所寫的序,曆述他求學的經過和生活的感受,以及他和古史考證、辨僞及民俗學的因緣,從中不僅可以看齣他踏入學術界的心路曆程,而且他的治學方法也值得有誌於從事曆史研究的人來藉鑒。《孟薑女故事研究》是這篇序言初稿中的一部分,現附其後,以呈現給讀者該序言的全貌。書中還收錄瞭《顧頡剛先生主要學術活動年錶》,以使讀者瞭解顧先生一生的學術活動。
作者簡介
顧頡剛(1893-1980),曆史學傢,原名誦坤,字銘堅。江蘇吳縣人。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文科中國哲學門。曆任中山、燕京、北京、中央、復旦等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國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研究員。
顧頡剛從20世紀20年代起即從事中國曆史和古代文獻典籍的研究和辨僞工作。他主張用曆史演進的觀念和大膽疑古的精神,吸收近代西方社會學、考古學等方法,研究中國古代的曆史和典籍。他提齣瞭“層纍地造成的中國古史”的觀點,是我國“古史辨”學派的創始人,同時他也是我國曆史地理學和民俗學的開創者,曾先後創辦民俗學會和《民俗周刊》、禹貢學會和《禹貢》半月刊等。
新中國成立以後,他從事古史研究和古籍整理工作,負責校點《資治通鑒》和二十四史,並深入研究《尚書》。主要著作有:《古史辨》、《秦漢的方士和儒生》、《兩漢州製考》、《鄭樵撰》、《三皇考》、《史林雜識初編》、《中國曆史地圖集》(古代史部分)、《吳歌甲集》等。
內頁插圖
目錄
古史辯自序(第一冊)
孟薑女故事研究
顧頡剛先生主要學術活動年錶
精彩書摘
很不幸的,國學會開講還沒有滿一個月,太炎先生就給袁政府逮捕下獄。我失掉瞭這一個良師,自然十分痛惜;但從此以後,我在學問上已經認清瞭幾條大路,知道我要走哪一條路時是應當怎樣走去瞭。我以前對於讀書固極愛好,但這種興味隻是被動的,我隻懂得陶醉在裏邊,想不到書籍裏的東西可以由我的意誌驅遣著,把我的意誌做它們的主宰。現在忽然有瞭這樣一個覺悟,知道隻要我認清瞭路頭,自有我自己的建設,書籍是可備參考而不必作準繩的,我頓覺得舊時陶醉的東西都變成瞭我的腕下的材料。於是我有瞭煩惱瞭:對於這許多材料如何去處置呢?處置之後作什麼用呢?處置這些材料的大目的是什麼呢?這些問題時時盲目地侵襲我的心,我一時作不齣解答來,很感著煩悶。不知是哪一天,這些模糊的觀念忽然變成瞭幾個清楚的題目:“(1)何者為學?(2)何以當有學?(3)何以有今日之學?(4)今日之學當如何?”我有瞭這四個問題,每在暇閑中加以思索,並且搜輯他人的答案而施以批評。大約民國三年至六年(1914-1917年),這四載中的閑工夫都耗費在這上麵瞭。當我初下“學”的界說的時候,以為它是指導人生的。“學瞭沒有用,那麼費瞭氣力去學為的是什麼!”普通人都這樣想,我也這樣想。但經過瞭長期的考慮,始感到“學”的範圍原比人生的範圍大得多,如果我們要求真知,我們便不能不離開瞭人生的約束而前進。所以在應用上雖是該作有用與無用的區彆,但在學問上則隻當問真不真,不當問用不用。學問固然可以應用,但應用隻是學問的自然的結果,而不是著手做學問時的目的。從此以後,我敢於大膽作無用的研究,不為一班人的勢利觀念所籠罩瞭。這一個覺悟,真是我的生命中最可紀念的;我將來如能在學問上有所建樹,這一個覺悟決是成功的根源。追尋最有力的啓發,就在太炎先生攻擊今文傢的“通經緻用”上。
我當時願意在經學上做一個古文傢,隻因聽瞭太炎先生的話,以為古文傢是閤理的,今文傢則全是些妄人。但我改不掉的博覽的習性總想尋找今文傢的著述,看它如何壞法。果然,《新學僞經考》買到瞭。翻覽一過,知道它的論辨的基礎完全建立於曆史的證據上,要是古文的來曆確有可疑之點,那麼,康長素先生把這些疑點列舉齣來也是應有之事。因此,使我對於今文傢平心瞭不少。後來又從《不忍雜誌》上讀到《孔子改製考》,第一篇論上古事茫昧無稽,說孔子時夏、殷的文獻已苦於不足,何況三皇、五帝的史事,此說即極愜心饜理。下麵匯集諸子托古改製的事實,很清楚地把戰國時的學風敘述齣來,更是一部絕好的學術史。
……
前言/序言
走在曆史的路上:顧頡剛自述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評分
☆☆☆☆☆
大傢之書必須紙質。很喜歡曆史。。
評分
☆☆☆☆☆
兩個人路過一片玫瑰園時,一個人搖搖頭嘆瞭口氣走瞭。他說:“唉!這麼美麗嬌艷的玫瑰花上有刺。”而另一個人駐足欣賞很久纔滿意離去,他說的卻是:“哦!這刺上有如此嬌艷的玫瑰花。”不難發現,麵對同樣的事件,有人隻能看到它的壞,有人可以尋找到它的好。也許一切事物都沒有絕對的好或絕對的壞,這大多數取決於你的自身觀念。
評分
☆☆☆☆☆
評分
☆☆☆☆☆
。不知是哪一天,這些模糊的觀念忽然變成瞭幾個清楚的題目:“(1)何者為學?(2)何以當有學?(3)何以有今日之學?(4)今日之學當如何?”我有瞭這四個問題,每在暇閑中加以思索,並且搜輯他人的答案而施以批評。大約民國三年至六年(1914-1917年),這四載中的閑工夫都耗費在這上麵瞭。當我初下“學”的界說的時候,以為它是指導人生的。“學瞭沒有用,那麼費瞭氣力去學為的是什麼!”普通人都這樣想,我也這樣想。但經過瞭長期的考慮,始感到“學”的範圍原比人生的範圍大得多,如果我們要求真知,我們便不能不離開瞭人生的約束而前進。所以在應用上雖是該作有用與無用的區彆,但在學問上則隻當問真不真,不當問用不用。學問固然可以應用,但應用隻是學問的自然的結果,而不是著手做學問時的目的。從此以後,我敢於大膽作無用的研究,不為一班人的勢利觀念所籠罩瞭。這一個覺悟,真是我的生命中最可紀念的;我將來如能在學問上有所建樹,這一個覺悟決是成功的根源。追尋最有力的啓發,就在太炎先生攻擊今文傢的“通經緻用”上。
評分
☆☆☆☆☆
很不錯的一本書,值得購買
評分
☆☆☆☆☆
果然牛人就是牛人,從小讀書就善於質疑,終創疑古學派
評分
☆☆☆☆☆
據說,英國人最喜歡的墓誌銘就是:不能跳舞就彈琴吧,不能彈琴就歌唱吧,不能歌唱就傾聽吧。讓心在熱愛中歡快地跳躍,心跳停止瞭,就讓靈魂在天地間繼續舞蹈吧!這段話的背後是一個勵誌的小故事。
評分
☆☆☆☆☆
看著質量還不錯!也挺好用的!